4月文学报好书榜:带着无尽的生机,观看世界的描摹与诞生
文
学
报
好
书
榜
静默与生机,月海与游梦人,4月的春日就像这两本书名所示,生命的潮涌和幻想感与自然变化同步一致。本月我们推荐的月度好书,有终于等来中文译本面世的名作,也有年轻作家带来的惊喜新作。现实与历史组成了一个个丰富的切片,被机敏的作者所发现放大,每一次,我们都会发现,同样的题材原来还可以有如此变化的叙述视角,这是文学带来的恒久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一次次放下书本又一次次重拾的动力所在。
虚构
《无尽的玩笑》
《宛转环》
《谎言之子》
《月海与游梦人》
《无人亮灯》
《背对世界》
非虚构
《翻越陇坂》
《旧金山海湾景象》
《静默与生机》
《我在北京送快递》
《寻纸》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和寂灭》
(以上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虚 构
4 月
《无尽的玩笑》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 著
俞冰夏 /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注:此为用于新媒体呈现的动态封面,非实物)
华莱士藏在书中的一个主要动力是想探讨现代社会能否摆脱物质成瘾、精神成瘾,他巧妙预言批评了未来社会被娱乐产品束缚的现象。
郑周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没有预料到的是,他出版于1996年的这本大部头小说里预言警醒的内容,会如此之快变成具体的现实。随着中译本的首度面世,中文读者也逐渐可以理解为什么欧美评论家们,会对《无尽的玩笑》有那么浓厚的阐释兴趣,毕竟,上千页、近三百个人物的长篇小说在今天看起来就像是二十世纪的流行产物,而不属于短平快的网络时代。
但华莱士自然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他是一个极为关注社会现象的小说家,甚至被视为具有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气质,他从小受益于《尤利西斯》这类经典作品,对全景式描写社会心存向往,比如《无尽的玩笑》书名是来自《哈姆雷特》中的台词,结构灵感来自于数学几何模型,采用“成人纸尿裤之年”“小包装德芙巧克力棒之年”“裴顿超级鸡之年”等名字的纪年法似乎模仿自中国农历。从这些名字即可以感受到,华莱士藏在书中的一个主要动力是想探讨现代社会能否摆脱物质成瘾、精神成瘾,他巧妙预言批评了未来社会被娱乐产品束缚的现象,现在新一代产品出现了,正是数字智能。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现代人可以用20种途径去排解同一种忧伤。”都不过是以玩笑浅短地掩盖忧伤。
《宛转环》
慕明 / 著
单读·铸刻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张滢莹
在传统文化和科幻元素的融合中,对于复杂人性的精细雕琢也使文本在横向打开的同时拥有了纵深感。
当写作者往古代人的生活追索,小说的质地往往变得诗意蜿蜒,而当我们打开一本科幻小说,所见的则常是奇诡和冷峻,仿佛某种题材自动限制了进入的方式和读者期待。但如果在古代环境中,设想一个莫比乌斯环的内世界,会造就怎样的故事?青年作家慕明带来的这个中短篇小说集,就收入了八个各具其趣的作品。在传统文化和科幻元素的融合中,对于复杂人性的精细雕琢也使文本在横向打开的同时拥有了纵深感。由此形成的异质化的声音,不禁让我们思考,被许多人视为“穷尽”了的小说写作,是否只是因为太过自信,或者太过自大?
《无人亮灯》
【乌拉圭】费利斯贝托·埃尔南德斯 / 著
周妤婕 侯健 /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凌俊
这一切最终组合起来,却像变魔术一样成为一个个怪诞又温柔的故事,当你以为他笔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就不知不觉坠入他营造的迷宫。
阅读《无人亮灯》几乎不需要任何准备,随时随地翻开,没几行能就进入费利斯贝托·埃尔南德斯营造的文字温柔乡,在一个个的小故事里来一场白日梦游。就像卡尔维诺评价的那样,费利斯贝托不像欧洲作家,也不像我们惯常认知中的拉美作家。他的文学似乎是没有地域性的,文字简洁,意象明确,在情节的推进中嵌入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细节,可是这一切最终组合起来,却像变魔术一样成为一个个怪诞又温柔的故事,当你以为他笔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就不知不觉坠入他营造的迷宫。在从事文学创作前,费利斯贝托曾是钢琴家,谱写过乐曲也举办过钢琴独奏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的小说中为何会处处有音乐的元素,但音乐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语言和节奏中,呈现了幻想中似梦似真的独特体验。
《谎言之子》
蔡骏 /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何晶
以精致的悬疑故事和深切的社会关怀构建一个迷宫般的世界,蔡骏聚焦在这部新作中,何为谎言?人又如何带上面具,付出何种代价?
蔡骏从事悬疑创作已经二十年,这本《谎言之子》,他自陈创意原点来自一个探讨,一个出身卑微的孩子因为偶然机会改换身份,进入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从而成为体面人。如果改变命运的不仅是孩子,也包括同样卑微的父母呢?以精致的悬疑故事和深切的社会关怀构建一个迷宫般的世界,让一部分看起来如同虚构的现实,通过由虚化实的方式让读者信服,蔡骏的悬疑小说多从这个层面上展开。聚焦在这部新作中,何为谎言?人又如何带上面具,付出何种代价?在一个由矛盾丛生的线索、反转再反转的情节,难以言喻的幽深情感,意想不到的结局构成的小说中,如剥洋葱般逐渐抵达这些问题的核心。
《背对世界》
[德]埃尔克·海登莱希 / 著
丁娜、杜新华 /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傅小平
有时为了全心拥抱生活,是需要背对世界的,而所谓背对世界,又何尝不是面对世界、乃至是全心全意地拥抱世界。
这部读着轻松幽默的短篇集,汇集的不是同一类题材的小说,却指向了同一个主题:当人们沉湎于自己的私人情感时,是会彻底背对整个世界的。这当然是一种讥诮的说法,作者出版这个短篇集时已不年轻,我们竟能从这些小说里读出那种无行小女子才会有的轻佻,以及阅尽沧桑却不改浪子本色的讥诮,很可玩味。如译者所说,这样的写作看似作者随意而为,实则是刻意为之,背对世界的背面,即是面对世界。有时为了全心拥抱生活,是需要背对世界的,而所谓背对世界,又何尝不是面对世界、乃至是全心全意地拥抱世界。
《月海与游梦人》
夏目漱石、太宰治 等 / 著
王子豪 / 译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故事之下隐藏着深沉的爱恨与嗔痴,以及难以分辨的真假与虚实,犹如在月海之中航行的游梦之人所见。
袁欢
内容和装帧极为出挑的一本书,选文从时间脉络看始自神代纪事、王朝物语,终至昭和战后,收录了泉镜花、夏目漱石、太宰治等24位日本名作家的幻想文学作品。在故事之下隐藏着深沉的爱恨与嗔痴,以及难以分辨的真假与虚实,犹如在月海之中航行的游梦之人所见。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读《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时那份奇特的如幻如梦的体验;也可以了解译者所说的“丰饶的越境性”的意义——幻想文学在日本史历次异文化传播之中发生的奇妙变化。若是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阅读感受,确实绕不过宣传语中的那句“美的描摹与诞生,如同一枕未竟之梦”。
非 虚 构
4 月
《翻越陇坂》
阎海军 /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凌俊
记述他们穿越关陇古道的历史意义,演绎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动交融的进程。
在早期中国,陇坂是东西互动的轴心,是许多历史事件的交汇点,聚合并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在两千年的历史上,人们不断地翻越陇山这道古代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地理文化分界线,他们的命运由此与国运紧密相连。《翻越陇坂》以这一地理概念作为切入点剖析中国历史进程,对12位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李广、杜甫、解忧公主、林则徐等的人生轨迹进行追述,记述他们穿越关陇古道的历史意义,演绎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动交融的进程。全书以散文化的笔法钩沉历史、地理,将散落在坂陇大地上的故事细细梳理,娓娓道来,带领读者打破固化印象,重返历史现场,观照现实和未来。
《旧金山海湾景象》
[波]切斯瓦夫·米沃什 / 著
胡桑 / 译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他在异国新家多年的经验与观察,以及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与文化忧思,也就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傅小平
如果要给米沃什一生的散文取个书名,我想可以是《米沃什说米沃什》。如果是给米沃什的散文做个推荐,最好的推荐人是他自己。在这本出版于一九六九年的散文集中,他写道:“我需要一种能力,用一个难以觅得的句子传达对‘置身此处’的万分惊诧,与此同时,这个句子可以传达我皮肤的味道和肌理,存储于记忆中的一切事物,以及所有我此刻表示赞同、持有异议的东西。”他需要这种能力,并有这种能力,他在异国新家多年的经验与观察,以及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与文化忧思,也就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我们欣赏旧金山海湾景象,也是走近米沃什的人生景象。
《我在北京送快递》
胡安焉 / 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张滢莹
在近年来非虚构写作中所见不多的真正平视生活,不因为其浮光掠影而夸饰,不因为其苦痛挣扎而贬损的声音。
这是来自奋斗者真实的声音,也是在近年来非虚构写作中所见不多的真正平视生活,不因为其浮光掠影而夸饰,不因为其苦痛挣扎而贬损的声音。他对包括快递员身份在内许多基层工作的书写,是结实、可感的,有生动的描述,也有切身的思考,这一切被文学自觉意识所统摄,并形成了流畅清晰的表述。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为了从个人的生命感受角度,去观照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重要的是个人独特的感受和视角,而不是有意去反映现象或问题。”
《静默与生机》
草白 / 著
黄山书社
何晶
草白的志趣,不在于那些线条、颜色本身,或者说不止在于此,她更多的是探究一种生命存在。
草白是特别擅长独处与思悟的那类写作者,她对于绘画、雕塑、荒野、空间常有不同寻常的感受。从本书书名“静默与生机”中,我们也可窥一个凝神打量的人,接受目光的是中国古代的牧溪、马远,现代的常玉、李青萍,西方的乔治·莫兰迪、保罗·塞尚、亨利·马蒂斯、马克·罗斯科、爱德华·霍珀以及日本的东山魁夷等。显然,这个目光的落点所在,是画家们作品与自己生命的结合处,草白的志趣,不在于那些线条、颜色本身,或者说不止在于此,她更多的是探究一种生命存在,她看到的是,那些画面与细节背后,有着强烈个性与色彩的画家本人。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思索者的心理路径。
《寻纸》
汪帆 /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我们无法忍受一些新书发出难闻气味,不能忍受多年前购买的书籍纸张易黄易坏时,或许也是重新认识纸张艺术并愿意为之付出对等尊重的时刻了。
郑周明
一名古籍修复师历时七年,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翻看这本书时,想到的是关于文物修复的痛心往事,比如许多流落在欧洲的中国古籍在修复时往往使用日本的修复技术,风格并不一致,还有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曾被裱在硬木板上而导致严重损坏。如今看到《寻纸》中的作者如此执著于寻访手工造纸技术,似乎可以明白一个行业只有兴盛了才有能力培养源源不断的手艺人,乃至形成有国际权威信誉的技艺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汪帆在这本书中并不以展示手工纸之美为重点,这已经是无需多言了,更重要的是展现手工造纸技术不仅依赖匠人的能力,也受当地环境变化细微的影响,更受大众市场能否接受的左右。当我们无法忍受一些新书发出难闻气味,不能忍受多年前购买的书籍纸张易黄易坏时,或许也是重新认识纸张艺术并愿意为之付出对等尊重的时刻了。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和寂灭》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 著
熊姣 / 译
商务印书馆
受威胁的森林、充满噪音的海洋和喧闹的城市街道,标明着声音多样性的受损。而这危机不仅是周遭的“环境”危机,更是感知的危机。
袁欢
从《看不见的森林》到《荒野之声》,哈斯凯尔的视野越发开阔,在这本书中,他以声音连结自然和人类社会,从细胞纤毛的振动,到动物的鸣叫,从旧石器时代洞穴中的猛犸象牙长笛,到现代音乐厅中的小提琴和耳机里的电子音乐,他认为是声音将生物连接在一起,唤醒了生物演化和文化演化的潜在力量。而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声音层面人类社会的不公平性,人类成为声音的最大破坏者。受威胁的森林、充满噪音的海洋和喧闹的城市街道,标明着声音多样性的受损。而这危机不仅是周遭的“环境”危机,更是感知的危机。因此,他迫切地呼吁我们回头重新倾听地球的生命乐章,以面对未来的变革。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摄图网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