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山水画意境,能唤醒这首家喻户晓的童谣|中国童年专刊
古老的童谣里存在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近期画家田鹏、绘本作家田宇父子联手创作推出了国画绘本《从前有座山》,取材自我们都熟悉的一首童谣。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是每个中国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妈妈们都曾听过的故事。四季轮回,草长莺飞,长者老去,孩童长大。那座山还在那里,就像那些亘古不变的真理,它出现在每个人的童年,雄雄然矗立不倒,伴随一生。
在这篇创作谈中,田宇讲述了和父亲的独特合作过程,期待“能把国画中天然的文学属性与山水画的意境呈现在书中,为孩子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安静且深远的阅读体验”。
文 / 田宇
随着近年来原创绘本的日渐成熟,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为视觉主体的绘本创作日渐丰富,这是原创绘本创作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创作探索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能有机会在《从前有座山》中做这样的尝试与探索,我非常感恩,也非常满足。
《从前有座山》|田鹏、田宇 著|晨光出版社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经典传世作品中,图像叙事类的作品是非常丰富的。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叙事类长卷尤为惊艳。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宋代临本,故事随着长卷的展开层层递进,图画与文本同时推动着我们对画卷中内容的欣赏,画工精湛,故事呈现行云流水,引人入胜。这样的视觉传承早已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是我们以传统绘画形式创作绘本的根基所在。绘本的翻页阅读形式与长卷的展开观赏形式都是具备时间性的,我们在一种连贯的画面中寻求视觉叙事的趣味,一脉相承,意趣相通。
在我的感受中,中国画是一种文学性强烈的绘画形式,讲究意境。我的父亲是一位国画家,在国画中,他更爱山水画。多年来,他精心研习,寄情于山水,笔耕不辍。我的职业是创作绘本,把图画与文字组合起来讲述故事。在这次与父亲的合作中,我很希望能把国画中天然的文学属性与山水画的意境呈现在书中,为孩子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安静且深远的阅读体验。
我们的合作方式可以说很特别。父亲画自然山水,画环境的部分,这像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天地,一方壶中洞天。而我呢,来为这个天地“添砖加瓦”。我画人物、动物、植物;画阴晴雨雪、画柴米油盐——让它们隐约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些可以持续玩味的故事。这样的分工,感受上是很像父子间的关系,父亲打下基础,我来延续发展,这也很像父亲多年来在艺术上对我的影响与帮助。
在这本书的视觉中,我和父亲有意弱化了“直观的故事性”。像是有意把故事藏进一座山里,藏进一间小庙,藏进一段生活。一页页的放大、一步步的进入,是走进一个故事,也是放大一种生活。
这里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在处理书中小庙的时候,我有意设计出了一种画面与文字间的“错位感”。画面中并不能找到那座有着我们熟知的外形特征的庙宇,看到的只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房子。这是我对爷爷家老房子的记忆。在这本书中,庙宇并不是一种可辨识的建筑形式,而是老和尚与小和尚生活的地方。他们的“修行”就是生活本身,朴素、简单,却又是一段漫长故事的缩影,耐人寻味。
《从前有座山》的文本是很具东方审美的,也是老子说的“大音希声”。它文字简练、逻辑清晰、朗朗上口,经过时间的打磨,其中蕴含的趣味与意味充盈,在一代又一代的孩童间广泛传播。这本书的创作之初,我与父亲便有着一份共同的“坚持”——我们希望尽可能保留故事原汁原味的童谣文本,不做改变,不破坏人们对故事的印象与记忆,不做“创意上的故事的变体”。我和父亲需要做的,是把这个曾经口口相传的经典文本“绘本化”,找到合适的视觉叙事逻辑,再以图文和鸣的方式创造出画面翻页间的乐趣,最终制作成书。
田鹏
田宇
田鹏谈创作:
《从前有座山》是一个中国的古老童谣,所以我俩用传承一千多年的中国绘画技法展现。用笔、墨间浓淡、干湿、快慢,加之天然矿物原料,产生无穷的奇妙变化。用底蕴深厚且广为人认知的绘画语言,表达一个中国古老的童谣再合适不过,能使这本绘本具有中国的民族性,也有了世界性。
《从前有座山》是个极其简单而又有无穷无尽故事。从故事性上升到审美性,其中的难点在于言简意深。让读者从“小故事”里得到“大收获”。使当下喧嚣现代的城市里的人去亲近山河深林,自然之美。所以我俩极力刻画朴实真实、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象,极力创造一个让读者去行,去游,去居,去发现的无穷无尽的有趣世界。更希望读者能够爱自然,爱生活。
在创作《从前有座山》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感受是:“文艺作品是面向谁?”绘本面向儿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感,让《从前有座山》这本书有趣味性、受益性、有回味之感,要通过稚朴真实的画面引导孩子去发现,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各色不同之美,感受其中的美妙无穷。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图书插画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