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教再出发(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主力军”
2019年,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全省上下倾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双一流”建设,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新旧动能转换,高教合作,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基因传承,高职教育等众多方面亮点纷呈。
为此,“山东教育发布”开设“山东高教再出发”专栏,通过数字梳理和案例呈现,展示山东高教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
山东高校加快源头创新、促进融合创新,全力服务我省“八大战略”需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获教育部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新获认定数量并列全国首位。新获教育部认定工程研究中心1个。推动高校科技创新,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8.3%,体现了我省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
全省各高校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意识明显增强,各高校相继出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贯彻落实行动方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017、2018两年,我省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项,占全省获奖70.6%;获得省科技奖励136项,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中,高校获奖50项,占比82%,充分发挥了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研究的主力军作用。
我省高校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八大战略”需求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代表,列举如下。
中国海洋大学
——打造中国“蓝色药库”;抗阿兹海默症新药联合研发上市。
山东师范大学
——“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
山东理工大学
——成果转化收益八成归科研团队,机制创新成就更多“牛人”。毕玉遂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绿色环保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不仅攻克了一项世界性难题,还获得了企业5.2亿元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创造了全国单笔科研成果转化金额最高纪录。新技术实现变废为宝,产业化助推生态淄博。
山东农业大学
——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与拿金奖比,农民的认可更珍贵”。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如储昭晖科研团队克隆并解析抗纹枯病基因等。
青岛科技大学
——不找校长找市场,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链。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6个,探索的“青科大模式”广受赞誉。
青岛农业大学
——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组团下乡,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推进产业升级,点燃农产品升值“引擎”。
烟台大学
——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与医养健康结合。
济南大学
——全面融入“政产学研金服用”体系。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