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收藏!考生家长必读“新高考”政策解答30问(之一)
答: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类型分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两种,具体见《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类型总览表》。
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类型总览表
类型 | 招生 形式 | 层次 | 招生对象 | 考试时间 | 考核内容 |
夏季高考 | 统一考试招生 | 本科 专科 | 1.普通高中毕业生 2.中职毕业生 3.同等学力人员 | 1.外语听力1月8日 2.语文、数学、外语笔试6月7—8日 3.学业水平等级考试6月9—10日 | 1.语文、数学、外语 2.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 |
综合评价招生等形式 | 本科 | 普通高中毕业生 | 按教育部及我省有关政策执行 | ||
春季高考 | 统一考试招生 | 本科 专科 | 1.中职毕业生 2.普通高中毕业生 3.同等学力人员 | 1.专业技能测试3月 2.文化考试5月中旬 | 1.语文、数学、英语 2.专业知识 3.专业技能 |
单独考试招生 | 专科 | 中职学校学生 | 学校测试时间4月下旬 | 1.文化素质 2.专业技能 | |
综合评价招生 | 专科 | 普通高中学生 | 学校测试时间4月下旬 | 1.综合素质评价 2.职业适应性测试 |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可以兼报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兼报考生符合录取条件、且被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双录取的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确认就读学校,否则视为考生放弃当年高考录取资格。
哪些人员可以报名参加高考?
答: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报名参加高考,包括取得高中阶段学校的毕业证书、结业证书或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的人员。具有普通高中完整学习经历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有不合格科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参加高考。
夏季高考各科目考试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答:夏季高考分为国家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两部分,时间安排如下:
(1)国家统一高考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8日下午,其中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外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8日上午,连续组织两次,每次考试时长约20分钟,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高考外语科目成绩。
国家统一高考时间安排表 | ||
时间\科目 | 上午 | 下午 |
1月8日 | 外语(听力)(9:00开始) | |
6月7日 | 语文(9:00-11:30) | 数学(15:00-17:00) |
6月8日 | 外语(笔试)(15:00-16:40) |
(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由我省自主命题,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选报3科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至10日,每科考试时间90分钟。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表 | |||
时间\科目 | 上午 | 下午 | |
8:00-9:30 | 11:00-12:30 | 15:30-17:00 | |
6月9日 | 物理 | 思想政治 | 化学 |
6月10日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夏季高考总成绩是怎样构成的?
答:夏季高考总成绩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科统一高考科目原始分数满分均为150分(外语笔试120分,听力30分),以原始分数计入总成绩;考生自主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转换为等级分计入总分,各科等级分满分均为100分。
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选择条件和时间有什么要求?
答: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等级考试科目在合格科目范围内可以更换。
2020年4月份,考生须通过高考报名系统对自己的等级考试科目进行选报确认,同时缴纳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笔试考试费及等级考考试费,未在规定时间缴纳考试费的考生将视为自行放弃考试资格。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经选报确认后将不能更改。
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如何进行等级赋分转换?
答: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学生在6门等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组成,共有20种选考组合。由于不同学科之间试题内容、形式、难度、考查角度等存在差异,各科目原始成绩简单相加会造成学科之间不公平。根据国家要求,借鉴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我省选择了等级分数的表达方式,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区间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并计入总分参与录取。每科等级成绩本质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绩,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内所处位次决定,原始成绩进行等级转换后,排名顺序不变。
考生的位次是如何得到的?同分考生投档规则是什么?
招生院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主要是什么?如何查询?
答:高校依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要求,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提出本校拟招生专业(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选考科目要求分为四种:一是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某一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确定为“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二是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多个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确定为“2-3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三是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多个选考科目有一定关联度的,应确定为“2-3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四是高校专业培养对学生学科基础要求相对较宽的,可确定为“不提科目要求”。
考生可以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sdzk.cn)“招考动态”栏目查询高校报送的2020年拟在山东招生专业(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作为选科的参考。2020年各高校实际招生安排中,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可能会有一定调整变化,具体以2020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高考录取分哪几个类别?每个类别有哪些批次的招生?
答:2020年我省招生录取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各类别录取批次划分如下:
(1)普通类。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三个录取批次,录取工作按三个批次依次进行。
批次 | 招生种类 |
提前批 | 包括军事、公安、航海、消防、公费师范(医学、农科)生、市级委托培养师范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运动员、飞行技术等本科招生以及飞行技术直招士官生等专科招生。 |
特殊 类型批 | 包括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等类型的本科招生。 |
常规批 | 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 |
批次 | 招生种类 |
本科 提前批 | 包括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参照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执行的其他院校,中央部门属高校及部分省属高校除美术类专业之外的艺术类专业,省属公费师范生、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专业招生。 |
本科 普通批 | 包括除提前批之外的所有艺术类本科招生。 |
专科批 | 包括所有艺术类专科招生。 |
批次 | 招生种类 |
提前批 | 省属公费师范生本科招生。 |
常规批 | 未列入提前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 |
每个批次学生可填报多少志愿?
批次 | 志愿填报 次数 | 志愿填报要求 |
提前批 | 两次 | 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 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 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院校志愿。 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可填报本科志愿,也可以填报专科志愿;普通类一段线下、二段线上考生只能填报专科志愿。 |
特殊 类型批 | 一次 | 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 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且具有相关资格的考生可填报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志愿;符合招生高校根据教育部规定提出的分数要求、具有相关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志愿。 |
常规批 | 三次 | 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第1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二段线上考生(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 |
批次 | 志愿填报次数 | 志愿填报要求 |
提前批 | 两次 | 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 |
本科批 | 三次 | 统考、联考专业(专业类)实行平行志愿,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志愿填报的数量不超过60个;校考专业不实行平行志愿,每次只能填报1个院校志愿。 |
专科批 | 两次 | 经教育部批准可以组织专业校考的部分专业(专业类),不实行平行志愿,每次志愿填报1个院校志愿;除此之外的其他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按“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填报,考生每次志愿填报的数量不超过60个。 |
批次 | 志愿填报 次数 | 志愿填报要求 |
提前批 | 两次 | 两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一段线上考生方可报考。 |
常规批 | 三次 | 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第1次志愿填报由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由普通类二段线上考生(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号:sdjyfb)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