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ISION特别呈现欧文·佩恩作品集 收录15幅光影大师杰作

佩斯画廊 2019-07-12

欧文·佩恩别册《SALT——Irving Penn》将随《VISION》杂志178期发行


20世纪摄影大师欧文·佩恩(Irving Penn, 1917-2009)首次香港个展正在佩斯画廊香港空间展出中。此次展览与欧文·佩恩基金会合作,以几十幅作品呈现了佩恩近70年创作生涯中的数个重要系列。展览即将于3月7日正式落下帷幕。


欧文·佩恩的15幅作品将收录于《VISION》杂志特别策划《SALT——Irving Penn》中,以活页别册的形式向读者展现这位光影大师的独特魅力。


欧文·佩恩别册《SALT——Irving Penn》将随《VISION》杂志178期发行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摄影大师之一,佩恩的作品对美国战后的摄影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曾为被誉为“时尚圣经”的《VOGUE》杂志拍摄过165个精彩封面,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创作出众多摄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此次香港个展距离佩恩的上一次亚洲个展已时隔8年。此前,日本东京21_21设计博物馆曾于2011年为其举办了特展“欧文·佩恩与三宅一生:视觉的对话”,呈现了这两位视觉魔术师在二十余年深厚友谊中共同创作的精彩作品,并至今仍影响着众多行业后辈。8年后,在欧文·佩恩基金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佩斯画廊在香港空间中再度为亚洲观众带来这位光影大师的作品,其中包括他极具知名度的时装及名人肖像系列,个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香烟”及“裸体”等系列,以及艺术家持续在世界各地拍摄的纪实摄影系列等。而艺术家难得一见的绘画作品也借此机会首次在亚洲亮相。


摄影:Jae Ko,“Irving Penn”展览现场, 1月25日至3月7日,佩斯画廊,香港中环H Queen大厦12层




本文授权转载,原刊于《VISION》178期,编辑:三两三,文:梁霄。佩恩作品集同时收录于本期杂志别册中。


Irving Penn 一观胜千言

文 / 梁霄


1917年6月16日,Irving Penn出生在美国新泽西洲名为Plainfield的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钟表匠,母亲是护士,还有一个弟弟Arthur Penn。对摄影非常青睐的巴黎设计师Alexey Brodovitch是他大学时的导师,这使得他在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做了老师在《Harper's Bazaar》杂志任职期间的工作助手。也正是这份工作帮助他在1938年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Rolleiflex相机。1943年,Vogue杂志的艺术主编Alexandre Liberman邀请他担任Vogue艺术版助理,后成为杂志摄影师,除了二战时期短暂的从军经历,他为杂志效力60多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Irving Penn拍摄的《Vogue》1950年6月号封面


Irving Penn, Lisa Fonssagrives, Vogue, 1951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Kate Moss, 1996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Shalom Harlow, Vogue, 1996 © Condé Nast, courtesy of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Nicole Kidman, Vogue, 2004年5月号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人”是Irving Penn一生都逃不开的主题。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大量的欧洲艺术家和各界精英移民至美国,为美国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或许是察觉到这个趋势,或许是为了丰富杂志内容,1946年,Alexandre Liberman要求Irving Penn拍摄一系列名人肖像,其中包括艺术家、明星、舞蹈家、作家、拳击手、政客等等,杜尚、达利、希区柯克和乔治亚·奥基弗都曾受邀拍摄。在他的镜头下,拍摄对象被他从背景中剥离出来,遗世独立般地矗立在镜头前,以达到他要的“雕塑般的错觉 (永恒)”的效果。他曾说:“多年来,我为Vogue杂志拍摄过许多肖像,每个人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部人类戏剧。” 这并不是说他的肖像作品带有戏剧性,而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图像记录了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之间稳定的状态,它既是时光的浓缩,又是最终的结果。


在大部分作品中,Irving Penn喜爱将拍摄对象安排在充斥着柔和光线的狭小摄影室,或由两面反光板组成的V字形墙角里,然后再使用大画幅Sanderson相机的移轴功能改变透视,拍出比例失衡的画面。他拍摄的过程十分缓慢,正如模特Marisa Berenson所描述:“他拍我,就好像拍摄静物一样。你必须得一连坐着好几个小时摆姿势,就好像某种神圣的教会仪式。没有任何音乐。一切都很安静……”仪式感和长时间使得Irving Penn拍摄过的名人的眼神中都一致流露出一丝疲惫倦意,一种不耐烦的情绪和神经的松懈。对于Irving Penn来说,肖像作品是在用情绪雕刻真实,而人只有在疲惫时才会流露出所谓的情绪。他用镜头解构人们的掩饰,消除人们自我表现的冲动,进而带出他们的故事。他曾说:“心思细腻的人们往往将希望向世界展示的一面呈现在摄像机面前……但外表之后的更加珍贵,并比他自己所相信的更加精彩。”


Irving Penn, Truman Capote (1 of 4),New York, 1948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Picasso (B) (2 of 6),Cannes, 1957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Salvador Dalí (1 of 3), New York, 1947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The Hand of Miles Davis, 1986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Leonard Cohen, Vogue, 1969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Truman Capote, 1976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他的拍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名人,还有生活在我们周边的或遥远地区的底层人民,从各行各业的商贩、工匠,到不同的土著民族,无一不在他关注的范围内。自上世纪40年代末,Irving Penn开始游历世界各地,法国、英国、美国、秘鲁山区、摩洛哥沙漠、新几内亚森林部落等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用胶片记录不同地方的本土文化,记录着当地百姓的日常风貌。当这些社会底层群众出现在时尚模特和文化精英一贯出现的相机前时,照片达到了一种有趣的平衡,一种瞬间和现实的对立。当Irving Penn努力将拍摄对象以一种诗性的、有秩序的、真实的、完整的状态记录在底片上时,他们在现实中同样给予他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感动。这些人大多是第一次面对镜头,这使得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之间的互动变得极为有趣。比如有些纽约的工人会不听嘱托特意脱掉工作服,穿上正式的衣服、梳洗的光鲜亮丽来工作室拍照,好像这就是他们踏上好莱坞的第一步。而对于土著民族来说,在陌生的房间面对一个陌生人手中的相机是一个可怕的经历。因此,在拍摄之后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早晨,Irving Penn会发现工作室中很多第一天拍摄的人再次聚集在这里,这让他感到惊讶和感动。在他们经历过这种奇怪的事情之后,他们显然还想要重复这种经历。


Irving Penn, Cuzco Children, 1948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Young Berber Shepherdess, Morocco, 1971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Irving Penn, Four Guedras (one in white), Morocco, 1971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十九世纪法国诗人Charles Baudelaire在1859年曾形容摄影是“艺术最致命的敌人。”他认为摄影简化了创作的步骤,相比绘画降低了对艺术工匠技术的要求,降低了艺术的门槛。百年后,Irving Penn用作品证明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他用艺术修养、用极高的审美、用爱去为我们创作那些视觉效果绝佳、让人不忍心翻页的照片,或如《African village》般抽象而充满寓意的绘画,这些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深的是其背后复杂的时代和社会使命。在此,高雅者和可鄙者的界限被打破、被颠倒,这些图像成为社会的代笔,被写在城市文化的传记中。


Irving Penn, African Village, 2005 India ink, watercolor, and dry pigment with gum arabic on paper ©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对于Irving Penn来说好的照片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让观众看到它而改变自己。而Irving Penn回顾展的策展人Maria Morris Hambourg也印证了这一点:“战后时期关乎生存与否,过去你熟知的世界已经走到尽头,很多人挣扎在苦痛之间。因为有Penn,我们现在会认为正在死去的花是美的,他对生死现实的观点才让他的作品如此深刻。”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或关注佩斯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微信账号pacebeijing

邮件beijing@pacegallery.com

佩斯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电话: +86 10 5978 9781
传真: +86 10 5978 9781-818
周二至周六, 10时-6时

佩斯画廊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代理了众多享誉世界的20世纪和21世纪艺术大师及作品。佩斯画廊自1960年创立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建立了包括纽约、硅谷帕罗奥多、伦敦、日内瓦、北京、香港在内的多家分支空间,在当代艺术领域扮演着领军角色。近年来,佩斯持续拓展其参与当代艺术生态建设的可能性,与全球文化机构展开合作,并成立了 PACE ART + TECHNOLOGY 新媒体项目中心和 FUTURE\PACE 公共艺术品牌,展现了佩斯面向未来的前瞻眼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