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次,让我们来关心一下设计界的「前浪」

ARK ARK创新咨询 2022-08-17



从五一假期开始,阿K就不断被奔涌的「后浪」刷屏,

你们都在关注「后浪」,还有没有人关心下准(lao)前(nian)浪(ren)了?!

于是,假期一结束,阿K就去找了准前浪代表——ARK的船长爱莲(Alien)。


从设计思考,聊到了设计心理学,甚至升华到了本我和超我,

接收了这么多前浪的能量,

不跟你们分享一下简直太浪费了……


所以,阿K接下来会用龟速输出准前浪的各种经验和思考。


是不是后浪无所谓,

我就想看到你们来找他聊人生(battle)!





今天,我们先从(最容易懂的?)设计思考开始吧。


阿K:按惯例,我们是不是要先聊聊你的工作经历?


@爱莲:我在设计行业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最开始做了七年多的广告,然后去了微软、frog,后来自己做了玩具的品牌,现在又开了创新咨询公司,还做了一个提升设计效率的智能内容运营工具。差不多就是这样。


阿K:诶?一句话就说完了?那……你觉得现在做咨询跟你以前做设计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咨询的工作更偏向研究?


@爱莲:我认为,研究并不是设计产品的第一步,创造力才是。研究不是用来寻找机会点的,而是验证机会点的。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产品设计之初,公司的高层都希望能获得更加创新性的想法,所以经常会听到这种对话:


「我不给你任何限制,不要考虑实现性」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以后,就想:「那就可以自由发挥了!」然后等你的设计做出来以后,往往就会卡在实现性上......


所以呢,在我接触的大部分设计行业的人,聊到设计方法的时候通常都是:我会在设计之前先做完整的研究。



在我自己这么多年的设计生涯中,用户研究始终是比重相当大的一环。研究竞品、研究用户、研究市场需求风向等,而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对用户的研究。通常会先有一个用户画像,对ta的年龄、性别、工作、生活状态有个描述,清楚地概括出来。这不仅被整个行业所认同,也被当做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但是,ARK就不是那种套用规则的做事风格,在应用和对设计转化的时候,我们一直会抱着怀疑和否定的前提去思考,经常会自问:


  • 「用户是有差别,但需求的激发是有差异的吗?」

  • 「不同的用户在面临的选择难道会因为自身差异的前提,做出不同的选择吗?」

  • 「每一次的行为都有固定的定式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都是否定的。


所以作为产品设计师要明白的是,设计是个先感性后理性的过程,缺一不可


所以,区别不在于是不是偏向做研究。重点是,ARK在做咨询项目时,感性一定在前,这样才能有宽度,但感性之后,必须理性才能让产品落地。



阿K:听起来挺有哲理的,但是有点难理解,要不再解释一下?


@爱莲:具体一点说,ARK会把设计团队分成两类人进行组合:


  • 突破型设计师:擅长看到全局视野,不擅长处理细节逻辑

  • 架构型设计师:擅长处理细节逻辑,不擅长全局视野


我们的方法,就是让突破型设计师提出破局的想法,然后交给架构型设计师通过研究来进行验证和修正。这样就确保了设计之初可以从更大的视野去寻找解法的方向,而后又能够使被突出的设计方向有合理的落地性。


突破型的设计师,就是定义评价标准,突破固有思维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定义出最具有价值的方向,否则如果方向都错了,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的。


如果团队不是这样的组织形式,设计过程要么就会过于理性、限制太多,最后其实什么都没改变;要么就是太感性、做出来的成果没哪个能用的。



阿K:你刚才提到了「定义评价标准」,那你觉得评价标准是什么?


@爱莲:我们都有一种体验——一个产品的设计拿给大家看,永远都会有人提出意见,永远都有能改进的空间,设计会无休止的修正下去,最终往往是面目全非。这就是因为没有评价标准,大家对「好」有各自的看法。


其实「好」的定义是个变量,随着人而变,随着时间而变,随着用户的心情而变,如果研而究用户就把他们看成了个固定不变的条件,这个视角就是片面的。


所以我们从根本上走向了新的思路:关注场景下的必然需求


所有需求都有一个产生的瞬间,只在这一刻用户是需要的,甚至在这一刻,用户的差异几乎已经消失了,任何人其实都一样了。


例如:

你打开百度地图之前的瞬间,一定是因为你要去一个不认识的地方;

你打开微信之前的瞬间,可能正好是有空刷朋友圈,或是要给谁发个消息;

你打开饿了么之前的瞬间,一定是在家或公司觉得饿了,但又懒得出门。


如果你生活中没有这个瞬间的发生,你根本不会想起要用某个产品。


所以我们在产品的设计中,关注的是用户在使用之前的场景和需求,那么看到的东西就应该和需求一致。这个时候用户就会对产品产生好感,下次才会继续来用。我们将这个发生需求的瞬间,就称为「场景」。



阿K:我知道啊,人货场嘛,不就是迎合场景下的需求吗?!


@爱莲:没错,但是设计的价值可不只是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在迎合需求,价值就是不断变小的。


如果所有的需求都被迎合了,也被解决了,用户为什么还需要你?我们面对的是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发生时,人有很多选择,如今也没什么能力还有独占性,竞品复制只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光迎合需求是不够的。我们要从用产品迎合需求,转向去激发创造需求场景,并把这个场景之下的解决方案和我们的产品进行必然连接,让用户产生第一印象的认知,这样才能让产品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啊~~~



一不小心已经快两千字了,龟速阿K还没把这位准前浪的设计思考整理完。先预告下:我们后面还聊到了怎么创造场景,激发需求;ARK在创造场景时的2个核心点……


欲知后事如何,请锁定「爱莲说」(我会尽快更新的!)

下次再聊~






+ 王心磊:当智能敲开设计之门,未来创造美将更加简单



+ 宝藏CEO自述:从设计师到创业者的硬核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