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 | 桃李芬芳,不愧此生——追忆北中医教授盛亦如
有那么一个人
她在你的某段时光里
像星火
照亮你未知的道路
指引你未来的方向
岁月扭转
时光变迁
对她
始终说不完感谢
盛亦如老师是浙江省萧山市人,生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学教授。曾获国家人民教师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她是学者,是教育家。她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教育事业30年以来,执着的探索教育规律,锐意改革教学,热忱关注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在医史教学中,她成功地运用多种结合的方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于一体,形成了“在育人中教书,通过教书来育人”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书”与“育人”均获明显效果,学生称颂她:“给我温暖,为我照亮”。
她曾在北京与全国各地作数十场关于“教书育人”和“高校师生关系研究”的报告,反响热烈。学术上,她看重于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教育史的研究。是她首次为研究生开设了《中医教育思想史》课程。她还曾主持过三项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主要论著有:论文《中医与中国文化》、《论中医传统教育》、《教师的天职》等40余篇。著作有《医古文基础》、《中国医学史》、《医学伦理学》等10余种。
2017年8月22日,盛亦如教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盛亦如老师与84级学生合影
师如兰菊 德泽流芳
---- 怀念敬爱的盛亦如老师
1984年9月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就是盛老师主讲的中国医学史,老师跛着一条腿艰难的步入讲堂,坚持站立着讲课 ,老师美丽温婉高雅睿智,讲课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出生于60年代中期80年代高中毕业的我们,缺少对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的兴趣,习惯了高中数理化学习的同学们很多人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的枯燥理论课程学习;盛老师很快观察到这些,在中医学史的课堂上循循善诱,把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与中医学历史交织在一起讲述,提升了大家学习中医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不但讲课富有吸引力,还开展了课外后动,课后组织大家写作文章开展讨论讲演等,不记得当年写的是什么了,但记得老师曾经认真给予修改和指导,如阳光般的教诲永留心间。
1986年
盛老师一个学期的中国医学史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和我们医八四同学的联系没有结束,尤其是和我们医八四二班。18岁步入大学的我们,远离家乡和父母,很多人是第一次离开家甚至是第一次坐火车,初入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青春年少精力充沛,但孤独迷茫。我们有事没事喜欢和盛老师聊聊,因老师住在大学校园内,尤其是周末会经常到老师家聊天,甚至不管老师有无事情,老师总是热情接待,给青春迷茫的我们有很多谆谆教诲。
大约是1985或86年的冬天,我们几个同学在盛老师家听老师讲述青年时的腿伤的医疗事故,因为骨结核腿部手术失败,留下永生的腿部残疾,令人唏嘘不已。我们不断受到老师的鼓励,激励我们学习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希望我们成为振兴中医的人材。
时光飞逝,转眼间大学毕业工作读研结婚生女,孩子太小时与老师的联系减少,更多的是电话联系,节日我们相约偶然去探视老师,谈谈各自的生活和工作。近10多年来老师几次在东方医院住院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师腿部旧疾加重影响到局部血液循环、高血糖等等,虽然伴随着疾病的折磨,但老师坚韧顽强豁达乐观。这两年和盛老师微信联系增加,经常收到老师转发的文章、美丽照片等,我们也会发一些照片给老师,还经常聊天。每当研究生毕业研究生答辩的照片发给老师,老师都会激动的祝贺为我们自豪,感觉距离老师很近。
2017年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我们几个同学相约探望盛老师,喜悦的相聚犹如当年一样,老师一生美丽高贵,与我们合照时特意披上我们送的红色披肩,相逢一见总是太匆匆,探望老师厉历在目恍若昨天。2017年8月1日建军节那天,收到老师身穿海军服的美丽青春照片,老师还讲述了这张照片的历史,还聊了几句。已过50岁的我们工作压力大都十分忙碌,周末也有各种会议讲学等,我们几个相约9月再去探望,不想却已成永别。因为发热肺炎呼吸衰竭,老师生病住院竟然没有去探视,又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7年8月27日最后向敬爱的盛老师告别,我们医八四来了很多同学,我们的医学史课代表已经到美国多年的李惠清恰巧回京,闻讯赶来见老师最后一面。老师虽逝, 教师楷模气韵留芳,先生音容永驻心田 !
------张晓梅 尹婷
张晓梅,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八四二班学生.
尹婷,东方医院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八四二班学生.
这就是盛老师2017年8月1日建军节发给她学生的那张照片,她用微信语音说:
“建军节,请接收这位年轻战士的问好!”
“认出来了吗?这是62年前的一张老照片,那是1955年的建军节,我20岁,是华师大一年级的学生。那天和解放军有联欢,要演节目,我们特地借来了海军服,穿上以后,似乎真的变成了战士,多么自豪,多么兴奋!”
“然而,两个月后,我髋关节手术出了重大事故,从此我必须依附手杖走路,变成了三条腿。三条腿,我还要站讲台,这是我一生的信念和自信!回顾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那片阳光下的往事(节选)
李游
记得那是1985年的隆冬,晚上八点钟左右,我去拜访盛老师。敲门过后,迎面开门的是微笑的刘老师,若是以往,一开门我就会看到阳光灿烂的盛老师向我走来,但那天没有迎到盛老师。刘老师一边把我让向客厅,一边轻声说着:盛老师今天刚刚出院,前几天住院做了胆囊摘除手术,还在发烧,38度多。现在想来,我当时太不懂事了,老师还在发烧,不应再打扰她,应该问候一下就走,让她好好休息。可我还是稳稳地坐进了客厅。刘老师一定看出我并无离开之意,就略带迟疑地走进旁边的卧室,一会儿出来对我说,盛老师让你进去呢。
盛老师与爱人刘老师合影
推开半掩着的卧室门,我一下就看到盛老师侧身半坐在病榻上,一床素花棉被松散地盖在胸腋以下,她的脸带着微汗有些绯红,现在想来这是发烧的征象,而我被自己的思绪控制着根本没有想到老师的病痛和疲惫。卧室温馨而拥挤,刘老师给我拿把椅子,我靠床而坐,离老师那么近。已经不记得我们的聊天是如何开始的,谈话的内容也被岁月冲淡了。只记得无论是无病呻吟的青春之愁,还是真切现实的困惑彷徨,盛老师都耐心倾听,也因应开导。她眼神关切、不时询问和点评。起身告辞时看了一下表,已是子时。
在大学随后的日子里,到盛老师家聊聊天,享受倾诉和聆听、指引和安慰的温馨,已是我成长的心灵鸡汤。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仍是这样。
忆到这里,我有些不甘和不舍。如果当时我注意到老师在发烧,一定会很快离开的,我肯定不会打扰老师那么长时间。事实是,我当时并没有留意到老师的病痛,而是沉溺在了她曼妙的话语和自己对她教导的感悟里。也就是说,即便在当时,关注到所有环绕我的氛围和景象也是不可能的,更无法穷尽掠过内心深处纤细无痕的思绪。想到此,我略感释然。我想,所有当下的关注和思维都以某种情绪、某种心境为背景,在它们的主导下,我们只关注所欲关注的,而忽略了其他的存在;包括现在,我所关注的对那个冬日夜晚的回忆,就带着当下心绪的痕迹,它是暖暖的,“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它是在美得让人无法回答的那片阳光下的往事。
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盛老师,有了她给我的那片阳光,大学所有的回忆都是这样的,都是那片阳光下的往事。
李游,女, 1984至199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盛亦如老师当时教授其《中国医学史》课,与老师结下深厚友谊。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办副主任,脾胃科医生。
盛老师与学生合影
大家都很有才能,还要不断努力
”盛亦如老师经常这样鼓励她的学生。
桃李芬芳,不愧此生
徐文兵
早晨起来看手机有个未接电话是盛老师的二公子刘康兄弟打来的,心中就有些不详的预感。又暗告自己不会,月初还和盛老师微信通话,盛老师还发来她当年穿海军服的照片,问我认得出来是谁不。
联系上刘康得知盛亦如老师于昨夜在北京逝世。两年前丧父的感觉又袭上来,难过却哭不出来。
盛老师是我们医史老师,84年一入学就被老师感动,老师瘸着腿拄着拐杖站着讲了一年的课。课程结束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辅导一直没有结束,从毕业到成家立业直到现在。
盛老师和我父亲同岁,对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予以母亲般的关爱,而她自己却是医疗事故的受害者,青春年少的时候就残废了一条腿,六十多年一直在与病魔抗争。
86年盛老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教书育人的典范。2014年还拖着病躯参加了厚朴二期的毕业典礼,给予我和我的学生莫大的鼓励。
逢年过节,经常去探望老师,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诲。去年腊月提前给盛老师拜年,年后参加了龙致贤校长的葬礼后,又去探望盛老师,竟成了最后永诀。
盛老师安息吧!桃李芬芳,不愧此生。
徐文兵,1966年出生,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曾赴美国行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八四二班学生.
她是一名最普通的教授,却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她从不与人争辩,只以学识服人。
她是学生们最可信赖的“亲人”,是中青年教师心目中的“偶像”、“女神”。
她虽腿部残疾,可她却在热爱的讲台上足足站了30年。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怀念敬爱的盛亦如教授。
感谢向本文提供文稿与照片的四位老师!
编辑|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