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之桔梗
【不论哪种花语,都在说:“我爱你”】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挡花、道拉基等,以根入药。花代表美好,也总被用来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桔梗花也不例外,桔梗花的花语有三种: “永恒的爱”、“纯真的爱”、“无望的爱”,但不论是哪种花语,都诉说着“我爱你”的情感,人们还为花语增添了唯美的传说。
比如桔梗姑娘的故事:
桔梗姑娘与一名男孩相爱,但那个男孩去了遥远的地方学习仙术。桔梗就在原地等啊等,一直等到化身为花朵。当那个男孩回来后,在别人处得知了桔梗的故事,内心愧疚,于是陪在了桔梗左右,生生世世。桔梗给了他一世,他却给了桔梗生生世世。因此人们赋予了桔梗“永恒的爱”的花语。
【牛刀小试】
答案:1.B 2.B 3.A
饮片辨识解析
A. 桔梗饮片: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具纵扭皱沟,不去外皮者外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
切面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棕色(金井玉栏)。质脆,无臭,味微甜而后苦。
B. 清半夏饮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中间隐显黄白色筋脉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咸涩,微有麻舌感。
C. 防风饮片:外皮灰棕色,粗糙。横切面有裂隙,皮部浅棕色,散布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的中央有髓。气芳香,味甘。
D. 白芷饮片:外皮灰棕色或黄棕色,周边有纵皱。切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木部占1/3~1/2,隐约可见放射状纹理。气芳香,味辛、微苦。
【药典之言】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喑哑,肺痈吐脓。
【各家之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名医别录》: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下蛊毒。
《药性论》:臣,味苦,平,无毒。能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气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本草衍义》:治肺热,气奔促,嗽逆,肺痈,排脓。
《药性赋》: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升也,阴中之阳也。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
【配伍】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又云:桔梗辛温以散寒。《主治秘诀》云:治鼻塞,去芦米泔浸一宿,焙干用。
《本草纲目》: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仲景治寒料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出验也。王好古《医垒元戒》载之颇详:云失音,加柯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子;酒毒,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芪;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黄;不得眠,加栀子。
《本草蒙筌》:载诸药不致下坠,引将军大黄可使上升。解利小儿惊痫,开提男子血气。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气微凉。气轻于味,阳中有阴,有小毒,其性浮。用此者,用其载药上升,故有舟楫之号,入肺、胆、胸膈、上焦。载散药表散寒邪;载凉药清咽疼喉痹,亦治赤目肿痛;载肺药解肺热肺痈,鼻塞唾脓咳嗽;载痰药能消痰止呕,亦可宽胸下气。引大黄可使上升,引青皮平肝止痛。能解中恶蛊毒,亦治惊痫怔忡,若欲专用降剂,此物不宜同用。
【桔梗与芍药】
《本草思辨录》:桔梗与芍药,皆能治痢疾腹痛。惟桔梗是治肺气之郁于大肠,散而上行。芍药是治脾家血中之气结,破而下行。若非滞下之痢,二者皆不相宜。
【药膳:桔梗冬瓜汤】[1]
组成:冬瓜100g,杏仁10g,桔梗9g,甘草6g,食盐、大蒜、葱、酱油各适量。
做法:将冬瓜洗净、切块,放入热油锅中,加食盐煸炒后,加入适量清水,下杏仁、桔梗、甘草一并煎煮,至熟后,以大蒜、葱、酱油等调料调味即可。
用法:每日1剂,佐餐食服。
参考文献:
[1] 董广民. 《本草纲目》食物药物养生全书[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5.
(注:本文中的饮片辨识解析及图片均来源于校饮片辨识课件)
编辑丨秀一 白琦瑶
技术丨韩艺凡
桔梗花已开,点赞快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