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入选人员名单。我校中药学院张冰教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张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名单。
张冰教授
在讲台上,张冰教授坚持“提升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创新了临床中药学的教育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建设、教学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培养了一批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和学术经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临床中药学“种子人才”;
在科研上,她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中药药性理论实质研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较高的造诣。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积极探索“药教研”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行事为人上,她知行合一、立德立言、孜孜追求、不忘初心,用师道精神培养一批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用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影响了一代中医药人。
无悔师道人生
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岗位上,张冰教授一直在“立德、立信、立言”的追寻中,勤为径,思为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用鲜活的病例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实践教育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锤炼科学思维方法、孕育传承创新意识。
她在课堂上把辨证施治的中医药思维模式和中药临床应用知识巧妙的融合,结合新时期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年龄结构、思维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等,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教学通过案例教学、MOOC教学等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地解读给学生,变硬性灌输为主动思考,深深强化了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张冰教授有她行之有效的“独门秘笈”。
“把传统的中医药教学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印象。例如我在课堂上讲到三七、枸杞这两味中药时,就会结合现在全民养生的社会环境去引导学生,三七和枸杞这两味中药备受媒体推崇,你会不会让你的家人食用?它们有什么药用价值?有什么效果?又有哪些风险?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设想,打破思维定式,培养他们正确的中医思维。”张冰教授提起学生,提起教学,眼中便闪烁着光芒。“中医药思维不是高屋建瓴,而是源于生活。我会问学生,春节回家你的爷爷奶奶、家中老人会和你提及哪些有趣的中医保健知识?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这不就是身边的养生、身边的中药吗?”
张冰教授课堂氛围活跃,她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展现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受学生爱戴。她的学生们说:“张冰教授把教学知识点和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辅以案例和病例,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我们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为了让学生打开脑筋、拓宽思路,善用中医思维,张冰教授十分注重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大大小小的病例,张冰教授教会学生思考如何认识病证,如何辨证用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实践能力,打造医药管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她倡导“医药兼通的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药师要在临床上帮助患者,带领学生在门诊中增强临床实战认识,让学生在临床中获得新知。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张冰教授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教学思想,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她倡导医药结合的临床中药学人才教育体系,强调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药学服务,开辟了许多全新的教学领域和内容,把互联网思维、新媒体引入传统教学之中。创新性地开设了中药治疗学、临床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临床中药学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以及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药安全用药导论”MOOC课程等10余门;主编“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临床中药学方向创新教材及北京市精品教材等15部;领衔建设了首个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创建了“教学师承”传帮带的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勤勉传承创新
在科研上,张冰教授作为颜正华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传承弘扬了恩师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并带领团队在继承和发展颜正华教授学术经验的同时,与现代临床药学理念结合,关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在中药药性实质研究、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及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建树。
近年来,张冰教授在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研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新性地提出药性构成“三要素”的中药药性认知模式;创建了与人类代谢途径相似的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挖掘并构建了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药物警戒理论体系。出版《中药药性认知及辛热类药临床应用》《中药药物警戒》《中国菊苣研究》《颜正华中药学思想与临床用药研究全集》等学术专著10余部。并将科学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开创了临床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中药治疗学、中药安全用药导论等创新课程,弥补了临床中药学的空白。
张冰教授开设的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获得了中华医学会一等奖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荣誉,成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广为推广。
《中药安全用药导论》Mooc导论获奖证书
不忘使命初心
张冰教授不仅开启学生的心智,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对待中医药事业坚忍不拔的精神,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医德仁心。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医师、药师,当我们生病后,能不能放心把自己交给他们呢?”“九零后的孩子很聪明,获取新知识非常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性强。但在我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孩子不够踏实,对于知识的获取易于表象化、碎片化,阻碍了同学们深入思考。在早期学习中一定要求系统、求深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帮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张冰教授用心诠释着一名师者无悔的追求。
张冰教授对待学生如对儿女般严格,又如对朋友般热忱,用不计回报和辛勤付出的大爱诠释着一名为师、为医者的初心,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爱专业、爱患者,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大医精诚”融于心、化于行,成为救死扶伤的栋梁之才。
“张冰老师是我求学路上的一盏明灯,我渴望在这光下前行,做一名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合格中医药工作者。我不求名扬天下,但求为患者服好务,把大医精诚写入骨髓里。我为能成为张冰老师的一名学生而感到骄傲!”她的学生这样评价他们爱戴的张冰教授。在学生看来,张冰教授不仅医术精湛、热爱教学、思维创新、医德高尚,她对教学工作的热爱还体现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张冰老师和学生相处就像家人、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做饭、一起谈心、一起讨论,学生晚归要报个平安。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汇成了我们心中对老师发自内心的依恋和感激。”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正是源于对教学工作的无悔追求和真挚情感,张冰教授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并获得了业界充分的肯定。张冰教授现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市教育工委“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带头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第五届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育创新标兵、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得众多的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奖等。在她的努力下,她率领的教学团队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的首支国家级教学团队。
谈及这些荣誉,张冰教授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靠自己,还要归功于学校和学院的团队。因为学校有实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因为学院和团队中每一个老师的辛勤付出,我才能取得今天这些收获。万人计划只是新的起点,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地为学校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立德立言传承岐黄薪火,求真务实弘扬国医精粹。张冰教授用一颗“大医精诚”的赤子之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每一位中医药高等教育从业者做出了表率。未来,张冰教授还将带给她的学生更多的知识财富,更多的人生感悟。
张冰教授简历
张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83年获学士学位,1985获硕士学位,1995年获博士学位,2003年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中心药品价格评审专家,CFDA保健食品、中药新药及中药保护品种评审委员,CFDA中药安全性评价专家咨询委员,CFDA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信息与大数据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工作组专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技术专家委员会专,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为本科生、长学制、研究生、国际学生主讲《临床中药学》《中药治疗学》《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等16门课,平均课堂及带教约350 学时/年。主持国家及省部级教育类课题43项,首开MOOC《中药安全用药导论》选课人数多达4万余人,获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MOOC优秀教师奖,主持教育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发表教学文章36篇,获各级教学类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 项。建设《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等3门精品课程,主编国家及行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等15部,副主编2部。《应用中药学》3次再版,印刷16次;《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填补了我国高校中医药用药安全教育空白, 2013年出版以来已4次印刷。
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63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自然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科委、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励30余项;出版《中药药物警戒》《中药药性认知及辛热类药临床应用》等论著22部,主译著作3部;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41篇(SCI12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主要成就
2018年获第三届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6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2017年获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7年主讲《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7年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201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2017年获《中医杂志》学术论文优秀奖
2017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6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2016年获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5-2016年度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
2014-2015年度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
2015年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顶尖学术论文奖
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4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3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3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中医药基金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工作室负责人)
2013年、2014年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优秀主讲教师”
2012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2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2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1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1年被评为“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团队带头人)
2011年获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贡献奖
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0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9年获北京市教委教学名师奖
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负责人)
2008年获北京市教委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2008年获北京市教委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8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7年获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
200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2007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
2006年获北京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获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
200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大家都在看
来源|党委宣传部
技术|杨会珍
无悔师道人生 勤勉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