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周年
1958-2018年,经历一个甲子的沧桑砥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秉承中药特色,耕耘不辍,传道授业,人才辈出。六十载坚持传承创新,追求卓越,引领发展,成果丰硕。不忘使命,以药载道,携手民族医药共荣,惠泽百姓。积淀厚重,特色优势明显,突出了止于至善风格,彰显出一流专业之品质与风范。
回顾6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为中医药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学院发展重要的历史时刻。
1958年
195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后,于1958年开办了中药教学研究班和中药研究班,学制两年。
1960年
1960年成立中药系,开办中药学专业,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1961-1965年
1961-1965年卫生部正式任命李浩荣兼任中药系主任。由谢海洲、李家实、巩国本、毛震东、谈正卿、刘建国等任教研室主任,修订并获批了《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1966——1976年
1966——1976年招收中药专业三年制学生5届。中药系筹建药厂,成立“清开灵”新药研发项目组,列为毕业生专题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到江西德兴开门办学。中药系从东直门海运仓旧校址迁入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1977年
1977年11月中药系已建有中药炮制、药理学、化学、鉴定植物(生物)、植物化学、数理和中药等7个教研组和1个中药厂。招收1977级本科生。
1978年
1978年制定了《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中药专业(1978)年教学计划》。规定中药学专业为四年制,开设中药专业课程18门。获批中药学硕士点,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1980年
1980年2月曹春林等研制的清开灵注射液,获卫生部新药证书,并进行批量生产。
1981年
1981年开始招收五年制中药学专业本科生,1988年改为四年制。
1989年
1989年新增中药制药专业,并招收本科生。
1991年
1991年11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痰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
1994年中药鉴定学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1995年
1995年中药系更名为中药学院。
1996年
1996年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招收博士后人员进站开展研究工作。
2001年
2001年9月中药学院整体搬迁到望京中环南路六号新校址。招收中医中药学临床方向七年制学生。
2002年
2002年3月临床中药学学科、中药药理学学科、中药鉴定学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2003年
2003年中药学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获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开办中药学生物制药方向并招收学生。
2005年
2005年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
2007年8月中药学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007年
2007年中药学教学团队获全国首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学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孙建宁教授获全国优秀教师。
2008-2010年
2008-2010年中药分析学、中药制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09年
2009年颜正华教授被授予全国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药化学学科、中药分析学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2012年
2012年中医药信息学学科、航天中医药学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2013年
2013年开始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
2014年
2014年12月倪健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5年
2015年7月时珍国药班招生,卓越中药师班招生。
2015年
2015年10月良乡校区中药学院楼投入使用,实现首批新生入驻。
2017年7月
2017年7月中药学院整体搬迁至良乡校区。
2017年
2017年9月中药学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
2018年张冰教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8年
2018年将迎来中药学院60年院庆,中药学院将继续秉承“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的校训精神,为我国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药学院
技术|尹江南
往期回顾
为中药学院六十周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