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学人才培养,三位教学名师这样说
追求卓越 止于至善
我校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多层次施教,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对外教育多类型办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塑造了“厚基础”、“重开放”的鲜明办学特色。我校还有许多专业彰显着中华文化特色 ,对于最具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医专业该如何培养出符合定位的中医学人才?
小编独家采访三位中医学教学名师,他们这样说。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王琦教授认为,要把学生培养置身于当代大科学、大人文、大医学、大中医的历史背景下,今天这个历史时代的学生,他的主体思维必须是中医的人、中医的魂、中医的根,但是他还要有一个学科交叉的意识,要有多学科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培养出临床家,中医的最大贡献度就在于临床,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在社会里面发挥他的临床能力。
第二,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中医思维,有了中医的主体思维,再把中医的主体思维去应用于临床。
第三,培养的学生要有人文关怀,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有了求真有了求善它就是美。我要求我的学生是,第一要会看病,第二要会科研,第三要会写文章,第四要会讲课。但是,培养上还是要有不同的区分,例如把学生区分成临床型还是科研型,培养出来临床家、科学家、教育家,以保证以后中医行业人才合理的布局。
中医学院教授、全国教学名师高学敏说,中医学专业要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特色和全球化视野,基础扎实,知识宽广、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要适应国家健康发展战略需求。
大医精诚、以德树人是培养中医药人才之本;
追本溯源、熟读经典是培养中医药人才之魂;
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是培养中医药人才之根;
衷中参西、融汇新知是培养中医药人才之鉴。
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教师陈明说,中医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要进入临床,要真正地给病人看病,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学生有没有中医思维,能不能真正地用中医的理法方药给人看病。
第二,要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出去马上就能看病。这一点我们学校做的非常好,我们八年制九年制的专业的学生,一入校门马上就配导师,直接就上临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临床实践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第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单要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还要建立发散的思维,有专业的创新精神,能通过老师传授的中医理论和思维,联想到经方的扩大应用。
第四,要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既要有专业自信,也要有和社会、和患者打交道的语言能力,让养生、预防、经方走进百姓家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变成通俗的让老百姓听懂的东西,把中医传播的更广泛、更接地气,服务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大家都在看
编辑|党委宣传部
技术|张振华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