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今年两会,北中医发出了哪些好声音?

掷地有声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24

3月15日,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在十多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两会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医疗、健康、民生等热点问题积极地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两会上的北中医声音吧~




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中共党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中西医并重,首要的是传承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融入公众日常生活,使得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国相得益彰、岐黄之术历久弥新,为健康中国助力,为人类健康造福。


——人民日报


中医医疗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更有优势,投入更低。尤其是在财政投入、硬件配置不足的地区,中医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最便捷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甚至是互联网+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培训村医,以解决国家基层医疗的薄弱环节。


加快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建立长效机制,让真正有更高能力的经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学生能够去农村服务医疗。就是把农村变成“铁打的营盘”,把这些学生变成“流水的兵”。还要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让这些走下去的人感觉到,这不仅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自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体现。


——人民网


中医讲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在航天医学领域,中医药大有可为,我们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发展航天中医药学。


——中国中医药报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农工党党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仁爱处世、精诚行医的古训名言,学习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人民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中医药文物100万余件。全国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及民间有数十家博物馆,收藏文物不到1/10。这些博物馆大多规模小,文物保存条件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管理理念和手段滞后。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更好地抢救、保护中医药宝贵遗产。


——人民政协报


中医药是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医药硬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不过,中医药文化的大众传播却存在传播内容不规范、传播手段单一、传播方式陈旧等问题,导致受众无所适从,甚至加深对中医药的误解。


——中国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了三次文物普查。各地对重要的中医药文化遗迹进行调查登记,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公布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依法纳入法律保护范畴。但还有大量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没有收集或发现,尤其是可移动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还没有涉及。因此,亟须开展全国性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普查。


——健康报

肖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台盟盟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宣传工作,依托主流媒体宣传平台等,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等工作,加强与台胞的交流沟通,并广泛收集意见,密切关注落实情况,提升政策措施的实效性。


——中新社


由于客观原因,全国各省市营商环境的改善有快有慢。作为先行试点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市,有责任及时总结经验,在国务院统一安排下复制推广相关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普遍优质的营商环境作出贡献。


建议每年对国内重点城市进行评估,逐步扩大城市覆盖面,促进不同地区营商环境协同优化,持续改善。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营商环境相关专业,培养储备专业人才。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去年严峻的形势下经济依然增长6.6%,成果可喜可贺,政府交出了靓丽答卷。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有了很大提高,反映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在这背后,看到的是政府对企业、居民税赋的减免,是基本养老、医疗、精准扶贫领域的投入。


——台胞之家

推荐阅读

两会快讯 | 听教育“强”音,2019政府工作报告给教育“划重点”

3-7 特稿

@所有人:中国今年要干这80件大事

3-7 特稿

独家 | 徐安龙校长对话航天英雄杨利伟:中医药助力航天事业发展

3-6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编辑丨 李嘉

排版丨王钰瑜

对于以上观点和建议,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