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跨越“十三五”|建设发展成就巡礼之中药学院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在国内最早开启中药高等教育先河。历经六十二载发展历程,始终保持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的中医药栋梁之才。
近五年来,按照学校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药学院入址良乡新校区,先后历经党建评估、中药学专业认证、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药学学位授权点自评估、中药高等教育60周年和中药学院成立60周年等重大专项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党政协同、风清气正、真抓实干”、各科室人员“勤学实干、责任奉献、高效联动”,以“全国模范教师”刘春生教授为引领的师资队伍,以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创优”样板支部中药资源与鉴定系党支部为辐射的党建队伍,在党政治理、学科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和重大突破,为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党建强、学科强”的标杆学院提供有力保证。
一
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学院治理新高度
五年来,中药学院党委秉持“学院事业即是党的事业,党建工作成果要靠事业发展成果来体现”的理念和“党政协同,党群团统战,党建业务同频共振”的思路,打牢基础、筑强堡垒,党政同频、落脚事业。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六大建设”“五个到位”“七个有力”,获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创优”样板支部1个,北京市红色“1+1”三等奖1个,各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数十项,学校知联会理事会副会长1人,优秀援疆援藏援滇干部3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作品《本草地图》被教育部官方微信刊发报道。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学院治理根基。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学习与融合共建、素质拓展相结合,形成了“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以领导班子“党政协同、风清气正、真抓实干”、各科室人员“勤学实干、责任奉献、高效联动”为特点的管理队伍。
二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学院坚持围绕中药学传承发展关键问题,聚焦国家行业重大需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学科交融,凝练优势研究方向。一是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创建“药性构成三要素”“药性自相似”“配伍法则·拼合原理”、基于超分子化学“自组装”技术的中药配伍等理论和方法。二是开创交叉学科和建设平台。创建“系统中药学”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获批建设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院等省部级以上平台7个。三是实现学科成果转化新突破。获批智慧中医药大健康北京市新型研发中心,以“藿香苏苓双花”预防新冠肺炎和流感为典型的研发成果精准服务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四是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结合行业发展瓶颈问题,承担重大课题,发表研究论文,制定行业标准,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际权威杂志ACS nano发表研究成果1篇。
三
深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考评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进和培育“双轮驱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行“传、帮、带”,创建名师传承工作室9个、名师工作坊4个,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开办青年教师沙龙,设立新教师专项基金,遴选青年教师学术导师,培养青年人才。新增岐黄学者、国家青千、优青、青年托举等各类人才数十人,全国模范教师、师德先锋(标兵)、教育教学名师等先进个人十余人。《光明日报》以“德与才,师道尊严的源泉”对张冰教授做专题报道。
四
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双创育人”“三全育人”和“六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形成“医药圆融重传承,追求卓越求创新,药教协同强能力”的办学特色,中药学专业获得认证完全认可、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党建思政工作体系,实行“德育答辩”“全员跟师”“杏林育英计划”“辅导员领航计划”和“院士、国医大师、教学名师亲讲思政课”,打造思政金课、示范课,汇编课程思政案例,构建“同心圆”“金字塔”“使君子”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研究生58人、本科生68人,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2人,毕业生赴西藏工作6人、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支教活动6人、西部地区就业79人。传承医药圆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中药学“4+4”(时珍国药班)、“4+2”(卓越中药师)长学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深化药教协同,创新教学方式。开设临床中药方向,首创中药饮片辨识四、六级考试,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课程1门,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中药学人才”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称号1个,全国中药知识与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和团体二等奖。打造双创新生态,创建“融通联动”体系。创办“时珍杯”综合素质大赛和“神农杯”双创大赛,建设6个创新创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门创新创业课程,资助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数百项,师生共创项目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两项。
五
依托学科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发挥学科链齐全优势,精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精准扶贫工程”和“中医药产业人才提升工程”。制订服务行业标准。起草行业标准、政策文件等近50项。指导安全用药。开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精品MOOC《中药安全用药导论》,受众近10万人。创办全国大健康产业总裁高级研修班。连续三期招生200余人,其中1人经过培训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3人入选省级“英才”团队计划。开创“精准中药”产学研体系。团队相继前往山东临沂、云南大姚、湖北房县、青海互助、石家庄灵寿等地开展中医药科智精准扶贫,挂职锻炼2人,获“楚雄州扶贫突出贡献奖”和“楚雄州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先进个人1人。创新传承模式和平台。创立中医药科普“3I新模式”;参与北京世博园中医药馆的设计;利用中医药博物馆、中药DIY鉴别体验中心、临床中药实训中心和“厚德普济”本草文化园承担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达2300人次。
六
深化对外交流,国际合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院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渠道拓展海外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提升合作内容和质量。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26人,选派出国交流学生56名;建立国际合作项目4项、专项基地1个;青年教师海外研修7人,海外访问学者13人;承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出版发行行业院校第一份面向全球的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获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展望未来,中药学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为人先、引领发展,秉承特色、砥砺创新,建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将党建优势特色持续转化为学院事业发展效能,精准服务国家行业,造福人民安康。
推荐阅读
欢迎加入!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事业编制招聘启动
11-24 特稿
看,这些年北中医的文明风采!
11-23 特稿
迟到的北中医初雪图,带你重温昨日浪漫
11-22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中药学院
排版|宋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