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四季有诗,冬至有梦
白日最是时光短,花饺入汤暖夜长
冬至如约而至,自此昼长夜短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最早被制定的一个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
冬至: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新岁实始。《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春之先声也。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此起开始“进九”。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 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 水泉动”
阳气初生,此时山中泉水可以流动且温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历代养生家对冬至养生格外重视。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至的校园天气格外寒冷
在室外活动的朋友一定要多穿衣物
也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耗散
因此充足的睡眠很关键
冬至起,自然界阳气开始上升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运动锻炼要合理安排,动中求静
否则过度会耗散阳气
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各地冬至的风俗各不相同,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有吃汤圆、面食的习俗。冬至后就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待到“九尽杨花开”,天就变温暖了。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习俗。相传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减字木兰花·冬至》
阮阅 宋代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早晨云雾散去,在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从此以后,白天渐长。也望这日给长辈“拜冬”,进献履袜的习俗代代相传。冬至以后,天气转暖,寒意渐少。
在忙碌的考试周中
奔波在考试和备考的路上
杏仁er们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哦
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2020年即将结束
新春就在不远处
期盼旧貌换新颜
推荐阅读
12-20 特稿
12-19特稿
12-18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编辑|高越 白嘉嘉
摄影|刘明玥 战思宇
排版|赵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