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北中医师者,他们是“育人榜样”!
近日
北京市教育系统
“育人榜样(先锋)”
推荐结果公布
北中医15位教师入选,其中
1人入选教书育人榜样
4人入选教书育人先锋
5人入选管理育人先锋
5人入选服务育人先锋
祝贺北中医师者!
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师者风采吧!
教书育人榜样
赵吉平
赵吉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名中医,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负责人,是国家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全国首席考官,全国及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任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曾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等荣誉,主讲的课程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主编的教材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她以发展中医为使命,立足基层,甘为园丁,以德施教,培根铸魂。学生们尊敬她“既为严师,又如慈母”;患者们感激她“妙手回春,圣医神针”;同事佩服她“以身作则,善于助人,精技图强”。她注重教学创新,协同发展医教研,打造全能型教学团队。始终秉持“培养品学兼优的医学生是临床教师的天职,医学教师的德艺双馨是培养品学兼优医学生的基本保障,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是医学教育的永恒主题”的教育理念。她凝心聚力课程建设,用心打造精品教材,精耕细作“铸魂”工程。她倡导突出针灸诊治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体现了“厚基础,重临床”的现代中医教育观。她投身抗疫、爱心义诊、跨国出诊,彰显医者仁心。面对疫情和生死,她从未退缩,以实际行动担当践行了“大医精诚”精神。她送医下乡、送教下乡,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被当地百姓口口传颂。多次前往亚洲、欧洲等国家教学、出诊,用中医谱写国际友谊的篇章,让中医药成为中外文化传播的纽带。
教书育人先锋
程 凯
程凯,医学博士、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教学系经络腧穴教研室主任。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称号。获得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二等奖、教学风采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任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十三届委员、第十四届常务委员,朝阳区知联会副会长,北京市知联会常务理事。
他政治信念坚定、贯彻教育方针,注重立德树人。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研究生下基层义诊实践。被评为“铜川市卫健系统最具影力人物”“全国中医药系统2018-2020年改善医学服务先进典型个人”。他坚守一线教学,勇于改革创新,工作成效显著。首次提出通过提高知识融合性、技能实操性、临床实用性、学习趣味性、理论科学性,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专业认同度的“五性一度”教学理念。他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医教研协同育人,行业影响力大。坚持临床出诊带教,培养年轻医生,服务基层大众。连续十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继续教育项目“国医大师程莘农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高级传承班”,担任主讲教师,国内外学习者数万人次。他传承非遗文化、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坚持文化育人。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的第四代传承人,以针灸传扬为己任,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以祖父程莘农院士为榜样,不遗余力宣传中医。他忠于教育事业,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立功劳。履职北京市政协委员以来,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共提案16件。
教书育人先锋
杜守颖
杜守颖,博士、二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制药系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药物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大健康产业分会主任等。
她四十载守正创新,一甲子不忘初心。从教近40年,她志存岐黄,以践行推广和传承中医药为毕生理想,作为一名老党员和老教师,她始终将培育中医药人才放在核心地位,将培养思想和专业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中医药人才为使命。她宽严相济言传身教,传薪播火报国为先。她恪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修为,以“理法方药,剂工质效”为主线,致力于中药创新药和中药制剂关键技术的系统开发。积极投入抗疫中药的研发中,研制的中药清瘟止咳颗粒和桔杏君子颗粒获得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证书。她扶携后学甘为人梯,亦师亦友春风化雨。她践行“品德教育、业务指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实验教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她用一名普通高校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润物无声却又馨香馥郁,感染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勤求博采,精业济群,这是她从教的信念,更是执着前行的动力。
教书育人先锋
程 薇
程薇,教授,现任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卫生财经优秀育人团队”带头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等。
她以师德引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既引导学生“做好人”又带领学生“做好学问”,培养的学生既活跃于卫生行业各岗位中,又活跃于学校、学院各类学生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她严谨治学,不断改革创新。她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管理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自主研发国内首个“HRP医院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中医医院认知虚拟仿真系统”系列课程体系。她传承引领,注重育人团队建设。作为学科带头人,始终坚持发挥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她带领团队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为我国卫生事业、中医药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她开拓进取,产出多样化“破五唯”。她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家、北京市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智力支撑,发挥了良好的智库作用,在行业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她春风化雨,引领成长。她以卓越的学术成就、高尚的人格魅力、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是无数学生人生的启明灯,梦想的导航人。
教书育人先锋
曾 凤
曾凤,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古文、传统文化、中医文献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唐宋医学文献和医学思想领域研究成果丰硕,将科研教学育人融为一体,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培养出多位优秀研究生。
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她潜心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事业,思想上纯洁、政治上坚定,心中有定力,行为有规范。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不仅以身作则,更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春风化雨,在德行方面成为学生榜样的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她文化沁润,薪火相传,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坚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做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心中有爱、心中有责,把满腔真情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根据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而“因材施教”。她辛勤耕耘,学术精湛,科研成绩硕果累累。累积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0项。她将学术研究融入生命,以其潜心学术研究、悉心人才培养的人生追求及其专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成为众多学生、同事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
管理育人先锋
范 璐
范璐,副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校工会副主席(兼)。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她从事党务工作20年,历任校团委书记、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研工部部长、学工部部长等职务,用坚守和担当践行职业理想,用管理服务与爱心助力学生成长。
岁寒坚守,将投身防疫作为对校园最长情的告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持续关注疫情期间的扶贫助困工作,面向校内外22个教学单位近15000名本科、研究生,坚持开展每日动态全口径防疫信息统计。面对疫情防控的大课堂,她变危机为契机,上好“抗疫育人”大思政课,提升学生正能量。守护学生安全,解决学生急难愁盼,共建和谐平安校园。在工作中,冲锋在前是她的信条。尤其在处理特殊和紧急事件过程中,她不推诿、不畏难,日夜奔波两校区,值守现场,确保事件平稳解决,守护校园安全稳定。矢志担当,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职业的终极理想。在学校构建大思政平台的改革过程中,她新担任学工部部长一职,面对“四部合一”的新局面和新挑战,她紧抓机遇,拼力向前,整合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她以担当和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编织出绚烂的职业梦想。
管理育人先锋
张海峰
张海峰,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勤处副处长。他政治信念坚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项大型工作任务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工作实际,坚持为师生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后勤服务保障的岗位上努力实现师生对美好校园的向往。
他坚守信念锤炼品行,不断强化育人使命。面对重大任务勇于担当使命,全程参与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任务,荣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群众游行先进个人称号。在战疫一线敢于冲锋在前,身为疫情防控专班工作组成员的他,时刻保持高昂的战斗状态,积极投身防疫战斗第一线,充分展现了后勤人爱岗敬业、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的“孺子牛”精神。他坚守岗位奉献青春,不断增强育人实效。始终坚持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我为师生办实事”,从师生实际出发,主动与学院、职能部门对接服务需求,把师生员工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他坚守初心创新自我,不断提升育人本领。他充分发挥部队所学信息化专业优势,积极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参与完成了智慧后勤服务平台搭建,达成了“多让信息跑路,少让师生跑腿”的目标,积极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工作实效。
管理育人先锋
林 燕
林燕,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育处处长。她潜心医教,力攀高峰不退却;她理念常新,紧随中医药高等教育大发展;她科学决策,布局教学上层次。她从医从教20年,扎根中医药高等教育,无私奉献,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她坚守一线,管理育人,持之以恒。她做事踏实稳健,推动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育的发展,曾获得多项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奖励和荣誉,她所带领的第一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入选2022年北京市妇女先进集体。她大局为重,忠于职责,甘于奉献。作为有着2000多名学生、承担大学主要临床教学任务的第一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处长,她高度重视教学运行,认真组织落实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使日常工作稳步推进,学院教学井然有序。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模式。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提出了“一套体系、两个理念、三支队伍、四种角色、五类教育、六项举措”的育人管理新模式。她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引领示范。她坚持人才培养永远在路上,既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又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始终重视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改革创新。她心系师生,排忧解难,受人爱戴。始终秉承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师生意愿,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她带着对中医教育事业的真情与热爱,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在升华中实现价值。
管理育人先锋
刘金民
刘金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脑病学科带头人,国家应急专家。曾获国家卫健委卒中防治全国先进个人奖、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
使命担当,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淬炼磨砺。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市抗击新冠先进集体等殊荣。他带领义诊专家团队走进北京冬奥村,为几百名工作人员送医送药。选派东方冬奥医疗队进驻北京冬奥村,负责北京冬奥村内隔离区的筹建和管理。家国情怀,让中医药传承教育走进人民心中。他坚持临床实践要下基层,培养富有时代精神的民之所需、民之所用的中医师。持续推进医院各支部、各科室开展“健康乡村”“名医进社区”“名医进机关”“名医进军营”计划。被国家卫健委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先进个人。党建引领,创“东方特色”中医药临床课程思政。他将管理育人理念渗透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将课程思政作为党建和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出制度,有目标,重保障,见成效。仁心仁术,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编写常见病诊疗规范,在重症、危重症救治方面总结诸多经验,为中西医结合急诊学培养了众多优秀师资。开放发展,让千年文化瑰宝焕发新的时代生机。从九步授课法到三段带教法,从翻转课堂到个性化临床考核方案,从本科生导师制到学生人文管理,兼顾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
管理育人先锋
林建平
林建平,副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历任大学教务处师资科副科长、实践实习科科长、教务处副处长、大学后勤处处长、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他胸怀坦荡、为人谦和、不计个人名利,在各种评优中主动让位于他人。他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在各个管理岗位履职期间,始终秉承“立德树人、服务师生”的理念,团结同志,身先士卒,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苦卓绝的任务。
心系师生,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在教务处工作期间,他在推动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务实敬业,扎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任职后勤处处长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后勤处人员很好地保障了大学正常教学工作秩序及师生、家属的生活。在良乡新校区建设收尾和投入使用阶段,工期紧张,任务重大,他为推动新校区如期投入使用呕心沥血。睿智创新,开创人文学院发展新局面。任职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期间,他坚持党建引领,为学院建设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学生工作和学科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统筹谋划,聚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任职第三附属医院任党委书记期间,他带领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积极推动医院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带动医院医、教、研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服务育人先锋
洪宝林
洪宝林,副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财务处处长,曾获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推进学校财务改革,落实“人心向学”的育人服务理念,优化办事流程,在他的带领下,财务处各种“暖心”举措在学校受到广泛好评,形成了创先争优的示范效应。
以学校样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将宗旨意识贯彻到财经工作各个方面。他注重抓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打造学习型党支部。联合其他党支部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党课学习、微党课学习等立体教育方式,打通各部门间的工作堵点和薄弱环节,畅通服务师生的渠道。注重调查研究,听取师生意见,优化工作方案,为全方位育人提供充足财力支撑。深入探讨财务信息化改革策略和推进方式,不断推出方便师生的新举措。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连年被评为基层党建工作优秀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财务服务能力。他注重分析师生在报销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明确靶向,加强财务服务供给能力。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财务业务活动、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财务处与师生的沟通零距离,不断推进“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通过一系列细心、贴心的改革举措,让财务服务有了速度,更有了温度。落实暖心服务,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他倡导要把服务育人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作为。他用真心服务师生,用行动温暖人心,起到了“四个引路人”的示范作用。
服务育人先锋
李天罡
李天罡,副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曾获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奖、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国家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干部等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目前担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联合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卫生计生行业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委员、全国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传播和身心健康发展中心副秘书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服务国家重大活动中展现育人责任。他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胸怀“国之大者”,彰显社会责任担当,践行教育者的崇高使命,做好新时代学生的领路人。作为训练组总指挥负责国庆60周年群众第一游行方阵组织协调和集中训练工作;作为中医药领域优秀青年代表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护跑工作;作为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代表学校配合上级部门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组织筹备运营中医药展示项目“10秒”中医药体验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服务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展现育人风采。他传播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服务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作为服务北京“四个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定位的有力推手。率队将全国高校首部文化类题材原创舞蹈诗《岐黄志》带进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荣获法国戛纳市政府荣誉勋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在服务首都疫情防控中展现育人担当。疫情期间,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奔赴校园闭环职守,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遭遇战”“正面战”迅速组织力量,担负急难险重工作,筑牢高校疫情防控坚实防线,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服务育人先锋
王 兰
王兰,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及“团队首席师”称号,获得东城区卫生健康系统“抗疫英杰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奉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奋勇担当,义无反顾冲在防疫抗疫第一线。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新冠肺炎主检专家组专家,负责院内新冠肺炎病人筛查会诊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只要病情需要,随时进行会诊筛查;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派遣专家,参与北京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中医救治工作,对北京地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中西医联合救治,取得良好疗效。作为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她是北京疫情防治“打满全场”的专家之一,被媒体称为“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特种兵”“北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背后的19+N”。作为医疗领队,率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护团队200余人,出征方舱医院,圆满完成新冠救治任务。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为北京的防疫抗疫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服务育人先锋
刘文娜
刘文娜,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处长,东方医院国家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兼任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CP检查员,世中联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着力打造师资队伍,教师全国教学比赛创佳绩。建立专职专岗与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在临床医师中激励遴选优秀人才进入临床专任教师团队,制定临床教研室考核体系,实施青年教师“苗圃工程”,多位青年教师连续在全国教学比赛中取得佳绩。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主持大学教育创新项目,以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医患沟通交流能力等临床胜任力培养贯穿课程始终,进一步体现立足于中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形成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力培育临床人才,打造行业领军后备军。组建首届华佗班临床课程团队,制定完整的临床课方案并推进落实,保证首届华佗班中西医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成效显现。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挖掘思政元素,专业课思政教育融入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育教学课题持续推进。拓展双学位教育项目,彰显国际化办学特色。积极提升拓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合作项目。开展基于中医特色病种案例库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研究,形成中医特色病种远程临床教学视频库,提升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国际影响力。
服务育人先锋
张大华
张大华,主任护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任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北京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青年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理事、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护理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年专家、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
她以德立身,道德情操高尚。时刻将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在心,立志要将爱心和温暖献给更多的人。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从患儿与家属需求、治疗、护理多方面出发,更新和专业化护理内容,规范工作流程,优化科室环境及布局,为患者带来的全面且细致的关怀。她热爱岗位,做儿童的守护者。为促进儿科护理的发展,她将研究领域扩大到了护理模式、护士的满意度、专科护士的培训和母乳喂养等方面,从多方面、多维度致力于儿科护理全面发展。她敢于奉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随时调整人力,优化工作流程,完成了院区封闭式管理、探视陪住管理、病区环境管理、健康教育等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她敢于担当,工作表现突出。她始终以“强化基础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内涵”为重心,创新性地形成了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她教书育人,工作成效显著。她在带教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护理有关知识和技能,作为骨干开展了学院首例多专业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有效推动实验教学工作。
他们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以教师的深情坚守
学者的睿智风范
默默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
永远不变的育人初心
人心向学、润物无声
向北中医榜样学习!
推 荐 阅 读
雨后的北中医,愿你一直美丽下去
5-28 特稿
医学生的笔记,是什么样子的?
5-26 特稿
佳绩连连!北中医运动健儿,好样的!
5-25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 | 校工会
排版 | 徐圣越
给北中医点个“赞”,再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