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冬 |岁寒惊风来,倏忽已立冬



时值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标志着漫长冬季的序幕自此拉开。随着北半球太阳辐射量的减少,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气温也骤然下降,《孝经纬》指出“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不止万物蛰伏,天地也清冷萧瑟了起来。





冷风寂寂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诗仙李白笔下的立冬虽天寒地冻却慵懒自得,格外惬意舒适。而在北方地区,立冬之后朔风渐起,路边的树不少都成了“光杆司令”,满地枯黄的落叶和踩上去咯吱吱的清脆声音无不提示着人们寒冬将至。

起于“半见”,是柳梢微黄之色,若隐若现,故名半见。史游《急就篇》曰“郁金半见缃䋤(yào)缥綟绿纨皂紫硟”。承之“女贞黄”,是女贞的花之淡黄色,沈曾植《芳草·长吉多神语,戏效其意》“楚云低,潇潇暮雨,女贞细琐黄花”,为这一颜色抹上了淡淡的哀愁。转而“绢纨”,许慎《说文解字·糸部》曰“绢,缯如麦䅌”,是未漂白的生丝黄色。合乎“姜黄”,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染色”,其味苦、辛,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水始冰





随着气温降低越来越快,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零度以下的天气。这一时节水面初凝,但薄薄一层远不能承重,仍处于水冰相结尚未坚的程度。宋代刘攽将这一物候描述为“霜落岁将晏,风生水始冰”,听起来颇具风味,好似这寒风吹得水面迅速凝结了一般。

起于“繱犗”。繱通葱,“《尔雅》青谓之葱,葱即繱也。谓其色葱葱浅青也”。承之“二绿”。石绿按照研磨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四目,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转而“铜青”。铜锈制成的颜料色,亦称铜绿、绿盐,杨万里《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这一颜色颇具财神意象。合乎“石绿”。陆游《旅游》曰“螺青点出暮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千里江山图》就是石绿应用之巅峰了吧。




地始冻




暮秋已别,伴随着风来,冰霰、雪花,有雪入怀,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此后土地开始冻结,立冬也让烈火变成了文火,回归凝聚的沉静。

起于“黄琮”。苍璧与黄琮,初非俗所贵,粲然荐缫藉,可对越天地”。黄琮模拟了大地的颜色,故是礼地的皇家玉器。承之“茶色”。“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目送友人离去,衣裳也在朝暮光线间的逐渐变幻。转而“伽罗”。其色出自黑沉香,亦称多伽罗、伽南、伽蓝、奇南。《谷响集》曰“伽罗翻黑,经所谓黑沉香是矣。盖昔蛮商传天竺语耶,今名奇南香也。”合乎“苍艾”。艾蒿变老之色,“芙蓉一夜风,却让苍艾好”。






雉 入大水为蜃





《玉篇》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起于“藕丝褐”,承之“葡萄褐“,转而“苏方”,合乎“福色”。“苏木水薄染,入莲子壳,青矾水薄盖”。从“藕丝秋半”而“藕丝褐”,藕丝由灰而褐,渐染趋深。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采绘法》云“蒲萄褐,用粉入三绿紫花合”。“虽得苏方木,犹贪玳瑁皮”,“苏方”:红色的树木。《本草纲目》中亦有“海岛有苏枋国,其地产此木,故名;今人省呼为苏木”。“色料初尚天蓝,乾隆中尚玫瑰紫”,末年福文襄王好着深绛色,人争效之,谓之“福色”,其色福瑞吉祥,因向往显贵而流传。






下期色系预测

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下期小雪有关于中医药的中国传统色有哪些呢

友情提示:虹藏不见、天升地降、闭塞成东

本文参考《中国传统色》


推 荐 阅 读

霜降 | 恍然暮秋至,静待冬日


10-24 特稿

寒露 |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10-08 特稿

秋分 | 秋向此时分


9-23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编辑 | 高越 贾茜麟

制图 | 滕宇

摄影 | 刘明玥 战思宇

排版 | 滕宇


给北中医点个“赞”,再点个“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