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这五种思维方式,你就输了!

2018-02-08 请关注 中国大学生在线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被动陷入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固然会让生活变得简单不少,但是也会使我们的个人发展举步维艰。


1
一味消耗人情,却不知道提高自身价值



在进入大学之后,似乎身边不少所谓的“过来人”会提醒你,大学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各种厉害的人物搞好关系。似乎帮所谓的社团部长多跑几次腿,帮学长学姐多打印几次资料,多和班里的哥们喝几次酒就会飞黄腾达,但是为什么你就是不能承认,想要别人对你的态度有改观,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利用价值呢?


如果你的部长知道你的组织能力很出色,知道你的头脑足够灵活,会选择让你去跑腿吗?如果你的学长学姐知道你的能力不在他们之下,他们还会选择让你去打印资料吗?如果你的同班同学知道你有生意头脑,有创业的想法,他们还会只是和你喝喝酒吗?


我想不会。


如今社会上流行的“人脉”文化荼毒了不少大学生,这种文化就是给你灌输一种思想:只要你足够圆滑,懂得察言观色,就能结识到达官贵人,就此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导致大学生们纷纷沉迷于所谓的社会交际,却忘记了专注于提高自身的价值,只是一味地消耗着自己积累起的人情,一旦人情消磨殆尽,便开始怒骂这个社会不公平。这能怪谁?所以,还是沉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才是正道。


2用小概率事件推出人生哲理



“哎,你看那个某某某,大学都没上,结果现在有车有房的呢!”


“哎,你听没听说,那个名校毕业的研究生,现在在他初中辍学的同学公司里打工呢,所以说啊,读书用处不大啊!”


类似的言语,大家从小到大应该也听过不少。这些言语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数量极少的小样本事件,推出让你似乎没办法反驳的“真理”。大学都没上,能够出人头地的人究竟有多少?与整体比较所占比例又是多少?这其中数量的悬殊似乎不用我强调,大家也都了解。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又有几个找不到工作呢?初中就辍学的学生又有几个拥有自己的公司呢?恕我直言,文化水平的高度可以绝大部分决定你未来的工作高度。


但为什么这样的言论还是层出不穷呢?很显然,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为简单粗暴,不需要添加任何逻辑思考,便可以得到有利于自己的结论何乐而不为。所以当下次有人想要将这种思想灌输给你时,记得提高警惕,因为他们仅仅是想通过这种掩盖真实性的方法,强迫你来满足他们愚蠢的推导方法。


3盲目的竞争意识



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普遍有存在一种心理:全世界的人都是我的竞争者,每个人对我都有敌意。


当室友回来说自己在参加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小 A 就会想:要不是我专注于学习,一等奖还有他的份儿?很显然,这位获奖的室友就成了小 A 无意识状态下的竞争者。


自己部门平时很活跃的一位同学成了部长,小A看着那位同学充满不屑的语气嘀咕着: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因为我平时光忙着学习,对部里的是不太关心嘛,要不然怎么轮到他?


大学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把身边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假想敌,盲目的竞争意识不但会分散你的专注力,还会使你本来平和的心境因为种种嫉妒的心理而变得更加浮躁、不稳定。还是要求大家明确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得到的同时肯定会失去些什么,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追求,付出什么,牺牲什么,都应该是心甘情愿的,咬牙切齿地妒忌别人得到的甜头,是愚蠢至极的想法。


4用等待的方式消耗问题



不喜欢这个老师,等熬过去这个学期,下学期就可以不用看到他了。


对这科一点兴趣都没有,算了,熬过这个学期,不挂科就好,下学期就不学这门科目了。


部长好像看我不顺眼,没事,熬过这个学期,下学期他就退了,我就解放了。


鸡毛蒜皮的事情出现,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用这种等待的心理去消耗问题,等问题自行解决,而不是正视问题并想办法解决目前的窘境。这种心理,在大学或许还可以勉强撑下去,但是一旦进入社会,当困难与挫折迎面而来时,这种鸵鸟心理又能支撑多久呢?一味等待、退缩、逃避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再也没有躲藏的地方了——已经是悬崖尽头。


困难来了,你可以选择闭上双眼无视困难,睁开眼睛,困难还是在那里。但是同样你也可以选择睁大双眼,正视困难,想出办法让自己逃离困境。


5“完美主义者”思维



其实,这种思维可以简称为“懒”。


等我买了运动服,我再去跑步减肥吧。


等我有了新电脑,我再去学PPT吧。


等我心情好一些,我再去图书馆学习吧。


因为我还没准备充足,所以我还不能开始,还要再等等。但是哪有那么多时间等你准备好呢?所谓的完美主义者,其实就是用尽所有的借口,为自己的懒开脱,在脑中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说服自己。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要你迈出第一步,随后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错误。


别再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句话只不过是拖延症患者的一个借口罢了,用这个借口,把自己该做的事情无限期地往后拖,仅此而已。



往期精彩



中国大学生在线

主编: 盛楠

图文编辑:徐赫 王欣珂 王远亮(山东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张远(临沂大学)刘小琪(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你的点赞↓↓就是对小中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