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朝校媒人:论“蓝精灵”最美情话

2018-04-18

作者 裴禹量




Hey,蓝马甲

“可以说,我们是凭着责任或兴趣投入新闻宣传工作的。我们在其中收获的不仅是发表作品的喜悦和收获荣誉的幸福,还有从中锤炼的韧劲和不舍的情感。”2016年11月,我在重庆理工大学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上与校党委书记李志雄交流时侃侃而谈;一年后的我,在重庆市环保局关于“环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现状”调研工作中获《当代党员》记者宁小倩点赞:为生态文明建设而发声!一年多的校媒经历,让我坚定一点:小记者也可以有大志向,小记者也可以有大格局,小记者也可以有大作为。”



初遇“蓝马甲”情怀 

戮力开拓新闻初体验

/ 1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本着对记者的向往,2015年国庆一结束,我通过竞聘成为校网通站的一名成员。我不断get新技能:中大在线组图投稿格式、撰写策划书、人物采访要点……我第一次穿上蓝马甲,拿起了单反,编辑了微博,参加了采访。梦想成白岩松、撒贝宁等新闻人的我,一次次挑战工科生的思维逻辑,也让我在数百篇媒体报道文章学习中渐渐爱上写作、爱上新闻,并通过自己的文字爱上有故事的重理工。


/ 2 /

我第一次作为主要负责人与两位小伙伴筹划中大在线校园频道《大学人的一天》组图拍摄,选择人员、确定内容、处理突发状况……最终作品《[大学人的一天]第八期:重理工95后编程少女》获评中大在线2016年度组图top10。同年五四前夕,我为参加中大在线五四专题专门采访了新华社重庆分社冬季最美大学校园摄影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梦瑶同学。为更好地完成任务,在采访前,我翻遍了她每一篇文章、每一条微博。采访难,改稿更难。为了改好一篇3500字的人物通讯稿,我也连续2天见识了凌晨“2点半”的两江夜景。采访稿顺利发表在中大在线,但出乎我的意料,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还在某高校官网作为范文刊登,至今仍在。


担起“蓝精灵”责任

势在打造在线重理工

/ 1 /

大二上期通过竞聘,我成为了校网通站统编部部长。秉承“铁肩担道义”的理念,大一暑假我跟随重庆理工大学第一天团蓝精灵团队,参与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办的2016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暑期实践活动,走访近15个乡镇、10余个社区,问卷人数260余人。为重庆地区保险情况而发声,反映重庆地区保险保障基本情况和民生保险保障需求,获得主办方高度肯定及中国青年网宣传报道。


/ 2 /

“只要你主动,就会有故事。”2016年5月,校网通站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开创两个特色栏目——《E周青年说》、《热闻百字推》,届时打开工作新格局:以每月主题投稿为要点,两个栏目为经典,打造重理工品牌。“海纳百川汇四方客,山藏五岳梦天涯人”在中国大学生在线这个全国重点、主流的“新闻会客间”中,我们与兄弟高校以新闻会客,以校媒交友,以品牌打造热度头条。


/ 3 /

“秉四字诀,承青年声,建设有影响力的网通站。”一年来,我参与重庆理工大学对话校园精英、理工师说、士继读书月、最美冬季校园摄影、言论文章征集、师哥师姐带你上大学直播等活动30余项;策划“四分之一毕业季”、“大学人的一天”、“高考加油,我在重理工等你”、“国际家庭日——家风讲述”等重庆理工大学媒体平台主题投稿70余次;独立负责中大在线年度创新合作子栏目《E周青年说》,以青年角度、青年温度、青年热度在我国重点主流网络媒体的“中央厨房”中,烹制各类受欢迎、易吸收的“营养大餐”。



一朝校媒人

论“蓝精灵”最美情话

/ 1 /

一年在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网、光明网、新华网、搜狐网、华龙网各人发稿40余篇,获评新闻宣传类校级以上荣誉20余项,“趁年轻,趣取经”是我的校媒指南。在“讲好校园故事”的真经中,一群“非专业”的蓝精灵拿得起笔,举得了话筒,扛得起相机,会写、巧拍、尚新媒,这是我听过对新闻的最美的情话。


/ 2 /

在团队“全员采编、全员摄影、全员新媒”的培养模式下,非新闻专业的我们致力于报道重理工人自己的故事,在采编方面,一年开展对话校园精英、理工师说等各项寻访活动,力争让重理工每位师生刊登头条;在摄影、新媒体方面:我们扎实推进摄影大赛、新媒体讲座,邀请社会资深媒体人士开展培训,繁荣高校文化建设。


/ 3 /

“非专业人做专业事儿”,在追逐“专业”的道路上,我和校网通站成员几乎患上了强迫症和依赖症,强迫症是我们不放过每一个文字、每一个符号、每一张图片,如果不反复修改几篇心理就没有安全感;依赖症是我们喜爱团队作战,这些屡获市级、全国性奖励的校媒大咖可以让我们强大彼此。


/ 4 /

“可以说,我们是凭着责任或兴趣投入新闻宣传工作的。我们在其中收获的不仅是发表作品的喜悦和收获荣誉的幸福,还有从中锤炼的韧劲和不舍的情感。”每学年培养10名领袖级学生通讯员、发展100名骨干级通讯员、新增1000名校级普通通讯员……在团队“十百千”计划的推进下,我们树立一个信念: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



一生在线情

忆“校媒人”思确幸兮

/ 1 /

“左手电路图,右手电路板,实验室里挺直腰杆一坐,匆忙半日时光。”作为工科蓝精灵,除了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我们还乐此不疲于社会实践,为新时代而发声。


/ 2 /

2017年7月,我参与由重庆市环保局主办、重庆市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承办的“重庆环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现状”调研,在调研期间,问卷调查、个案访谈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等23个单位;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19个高校大学生环保社团。为2018年重庆市政协提案提供社会组织发展思路;为2020年我国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贡献重庆高校学子的绵薄之力。引发媒体广泛关注,获网易新闻点赞:“发声生态文明建设,弘扬青春正能量”。


/ 3 /

通过提供志愿服务工作144个小时、协助巴渝公益撰写《2017重庆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现状报告》,我评选为重庆市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2017年度十佳志愿者,调研赢得重庆市各政府单位的高度认可。重庆市第二届绿色年度人物郑建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我超爱这群大学生志愿者!”


/ 4 /

“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在调研中,我与《当代党员》记者宁小倩访谈时,逐渐体会到这份属于校媒人的“小幸运”——“发声新时代”,烈日炎炎,能和一群来自西政、川外、重理工的小伙伴们一道,为国家在2020年出台、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做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 5 /

博众城市管理研究院的院长、重庆市社科联学会部部长、各政府部门负责人,他们在得知我们是大学生后,考虑到大学生对环保行业、政策文件解读方面缺乏经验,耐心地为我们解释,让我们顺利完成一次次访谈。对大学生而言,所谓幸运,是能够遇到一群愿意听大学生说、带大学生做、助大学生力的同学、老师、社会人士;更是“为新时代而发声”的校媒情怀。


/ 6 /

洗尽铅华终无悔,品读往昔感欣慰,感谢中国大学生在线这个全国重点、主流的“新闻会客间”;感谢重庆理工大学校网通站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贯彻十九大精神,讲好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中国大学生,正在线发声!


-END-

作者简介:裴禹量,男,共青团员,重庆巴南人,现重庆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2015级学生,曾任重庆理工大学校园网络通讯站统编部部长、校报学生编辑等职务。 




往期精彩



中国大学生在线

主编:盛楠

策划编辑:苏兰

图文编辑:闫坤垠 (沈阳大学)

责任编辑:盛楠  张筱苒(天津科技大学)

值班编辑:董书新(辽宁科技大学)

你的点赞↓↓就是对小中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