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天记录里全是:呢嘛啦哈滴呀哒......有这种情况的不光我自己,对呗?

小中 中国大学生在线 2023-06-28


刚上大学的我

说话方式be like



经过大学洗礼后的我

说话方式be like




无处不在的语气词



无论干嘛都要加个“呢”“啦”“哈”

回复“好的”,总觉得不够

一定要“好滴”“好哒”“好嘞”“好哇”“好的呀”


“语气助词文学”


我的社交状态大概就是:



无处不在的叠字



一句“嗯”太普通

连续点头两次“嗯嗯”比较真诚

一句“ok”太敷衍

一定要“okkk”


(很好,输入法懂我)


无处不在的小波浪~



哦,对了!

加上感叹号,看起来才有热情

万能公式还有下面这个

“好啊!~”

“收到!~”

“可以可以!~”


“标点符号文学”


不用表情包不会说话



打一行字不加个表情

总觉得这句话太生硬


修改前


修改后


聊天聊到稍显冷场的时候

就得赶紧甩个表情包

不然浑身不舒服

如果你看到对话框上方:

“对方正在输入中”

很可能是他在疯狂找寻适配心情的表情包



不管说什么

总是要加上几个“哈哈哈哈”




总能精准拿捏

“哈哈”“哈哈哈哈哈”之间的分寸



如果以上情形你都感同身受的话

那么恭喜呀

你可能患上了社交后遗症——“文字讨好症”


什么是“文字讨好症”?



“讨好”只是一种调侃式的说法

实际上“文字讨好”好处多多

面对键盘侠冷漠的语言

杠精犀利的质疑

温暖的语气词便成了化解戾气的盔甲

它可以抵御阴阳怪气文学

也可以隐藏

一次次回复“收到”后的疲惫



为什么会产生“文字讨好症”?


一方面,在当今社会,人们难以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往往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我们在与不同性格和身份的人沟通交流时,往往会因为人际差异等原因而自我困扰。在这时,“文字讨好症”就成为了我们拉近与他人沟通距离、表现良好社交礼仪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文字的理解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人认为“哦”就是明白、了解的意思,但有的人就会认为这是对方产生了冷漠或不开心的情绪。所以与“文字愤怒症”“文字失语症”等一样,人们在网络环境下逐渐形成了“文字讨好”的社交习惯。



“文字讨好症”也是会带来后果的



身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进行“文字讨好”的自由。但如果“文字讨好症”被标签化、定义化,难免会给寻找网络出路的年轻人增加焦虑,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枷锁

有部分网友表示,当对方以这种语态聊天时,他常常会陷入是否要回复的纠结漩涡中。这样看来,当其成为一种标签时,对年轻人而言,会徒增许多社交焦虑,以及在社交场合中的“社交表演”



面对“文字讨好症”应该怎么做?



所谓“文字讨好症”,是社交礼仪表达,还是社交焦虑内卷?每个人对此的定义是不同的。适合与否,还需看使用者自身。如果被所谓的语气词裹挟而导致线上社交比线下交流更让人有包袱感,我们也不必为了他人而一味迎合。把握好“讨好”的度,“利用”语气词而非“被利用”。当你想润色聊天时,就使用;感到疲惫时,就不用。

新社交不应被定义,莫被标签牵着鼻子走!‍‍






你有“文字讨好症”吗如果你从未试过“文字讨好”
那你的社交高频词是什么呢?

 

她走了,只因染了个粉色的头发,曾努力自救,曾逆袭上名校......网暴,停止吧!


返校大学生的行李箱里塞满了“读书用的东西”🤣


每个月这么扣谁吃得消🤬APP自动续费坑惨我!!!


中国大学生在线

策划:王苇凌(上海立达学院)

指导教师:李萌(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政中心)

文字:刘书语、任旭、郑子诺、李沄捷、陈嘉欣、蓝璟(陕西科技大学“有易思”共享供给站)王苇凌(上海立达学院)包穗妍(广州新华学院)

排版:张洋美(吉林师范大学)

美编:张洋美(吉林师范大学)王苇凌(上海立达学院)

责编:张宸

审核:李玥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