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RTYOO 发布 | 预告:2017被画廊推向国际市场的“年轻艺术家”

2017-04-14 ARTYOO

作为ARTYOO全新改版后的首发专题“2017被画廊推向国际市场的‘年轻艺术家’”,是基于2017香港巴塞尔部分画廊着重推荐的一位年轻艺术家作为线索,通过画廊的深度专访进一步解读每位艺术家近些年的艺术状态及线索。我们把这些艺术家分别在香港巴塞尔艺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策展角落以及光影现场呈现的作品作为案例分析的“导火索”,让观者以及藏家全面认识到,在有别于便捷收藏的绘画、装置,甚至是被藏家所追捧的国际知名艺术家之外,还有更多在持续呈现的影像、数字媒体等多媒介的观念艺术作品,那这些作品在相对惯性和安全的艺术市场中将如何被接纳或被消费,这是从国际到中国的藏家,以及画廊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年轻艺术家始终是为当代艺术市场不断注入鲜活力量的角色。


于此,ARTYOO通过多个角度,针对画廊所推选的年轻艺术家向画廊提问。首先关于画廊最初结识艺术家时,对他的艺术创作有怎样的认识和梳理,并且在对艺术家创作可能性的思考中,又能与艺术家、艺术作品同步成长。同时画廊对艺术家的学术性判断也直接辐射到从国内到国际市场对其作品的考量,也能为藏家提供收藏的线索。但画廊在面对非常规、非惯性市场的作品媒介时,又如何把艺术家的创作及推广长线放宽,放长?很多画廊在专访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分析。有的画廊认为,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爆发力决定了画廊对他的信心,尽管作品的试验性和周期所消耗的成本,比单纯的绘画作品要高,甚至画廊要做好5年或高于5年的时间准备,去观察一件作品、一位艺术家,一旦所有的付出获得的是作品的爆发力,那这种消耗也对一位艺术家的潜力画上了“肯定号”,并且画廊的品牌形象也获得了认同价值。


而往往画廊在花费高展位费带年轻艺术家去参加香港巴塞尔时,也只是把这个聚焦国际藏家、美术馆、策展人的平台视为年轻艺术家的跳板,在采访中有个别画廊还透露他们所推荐的艺术家将在2017年的后半年参加国外的群展,同时有的艺术家也代表画廊参加今年的瑞士巴塞尔和伦敦Frieze。以下是ARTYOO发布的专题“2017被画廊推向国际市场的‘年轻艺术家’”的预告,随后每个画廊的深度完整专访将逐个推出,敬请关注。

    



预告

画廊的深度专访接下来将逐个推出



郑林、赵赵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2017香港巴塞尔的“亚洲视野”部分完整呈现了艺术家赵赵的“塔克拉玛干计划”,该计划也曾在2016香港巴塞尔的“光影现场”,以15分钟的短片形式为其亮相。可以说,在这两次博览会期间完整曝光的“赵赵”同名个展,更加全面地呈现了他在“塔克拉玛干计划”中的线索。而对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创始人郑林来说,一个年轻艺术家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展览及推广方式,才能真正给予藏家、观众足够的消化时间,使得艺术家的线索被完整了解。这无疑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广年轻艺术家的“时间长线”战略。







劳伦斯·何浦林、大航海-郭熙&张健伶


2017香港巴塞尔,香格纳画廊除了一如既往呈现众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之外,还注入了青年艺术家组合大航海的《一个过目不忘的人》,该作品以9张摄影作品以及一个影像作品的形式共同展出。其创作基于两位艺术家在八十六天的旅程中见证了十二个预言,并将物证带回“已知的大陆”。预言不仅折射了通往主题的种种潜在路径,而且作为索引,牵扯出无限的文本与无尽的阅读。在途制作的航行日志里,艺术家们开始道出一千个角色的故事,这些人物如同藤蔓般盘踞在预言内外,与他们共同见证一路不思议。角色们各自拥有的邮包将逐渐在不同的展示时空中被打开,他们的记忆将在图像-物证-文本的星群中被唤醒。







佩斯北京logo、仇晓飞


佩斯画廊所代理的艺术家一向都大牌云集,而在2017年的香港巴塞尔更爆出亮点:在最新推出的展区“策展角落”中展出了仇晓飞的三幅大型画作,并同期于佩斯香港举办仇晓飞的最新个展“问松柳”。作为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仇晓飞持续关注绘画行为的内在力量及表现潜力,创作主题从早期对个人与集体记忆的图像学实验逐渐深入到对文化心理及社会潜意识的探索,挖掘绘画行动推进过程中的即兴与不稳定性,在混杂而丰富的意象间寻找具有张力的平衡点。







René Meile、曹雨


麦勒画廊的联合总监René Meile在接受采访中,谈到第一次看曹雨的作品就觉得很有意思,在建立合作后逐渐了解她的艺术和这个人。曹雨艺术中的特殊之处在于,平时我们看到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会发现她们的风格相对比较安静,这不只是在中国,国际上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曹雨的作品和她的性格一样,有种狂野、直接的感觉。此次香港巴塞尔麦勒画廊以“策展角落”的形式集中呈现了曹雨的创作线索。尽管在市场层面,中国的藏家越来越能接受这种媒介观念的艺术形式,但欧洲,尤其是瑞士和德国的藏家,相对更能建立起这样的收藏系统。







孙宁、邱瑞祥


站台中国在2014年举办艺术家邱瑞祥的个展之前,就已经开始关注他。孙宁认为,绘画对于邱瑞祥就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他把绘画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并没有什么技巧,恰恰是画面当中那种精神和能量感动了观众。2017年3月份,站台中国在画廊周期间再次再次举办邱瑞祥的个展后,又将他的作品带到香港巴塞尔,并得到广泛关注。可以说,邱瑞祥更像是把绘画作为一种媒介,用这种媒介当成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情感方面的,精神方面的,或者是能量方面的一种释放和创作。






马修·伯利塞维兹、林科


在2017的香港巴塞尔,BANK画廊在“艺术探新”部分展出了林科的作品。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去年12月在上海BANK画廊的展览“Like Me”的微型版本。展出的四件作品(一件视觉装置,三件图像作品)探讨整个数码时代与当前“点赞经济”环境之下的社交媒体、虚拟真实对抗现实。林科的作品精准地把握到了今日人们对电子设备日益加重的依赖。他以一种简化的、观众友好的方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这个话题。马修认为,林科将自己与其他所谓的“新媒体艺术家”区分了开来,与自己的媒介发生了积极的带有批判思维的对话。他非常坦诚:对于技术,他没有想当然地接受,他勇于自白自己的单纯,持有幽默的态度。在采访中,马修也深入探讨了评价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







Willem Molesworth、王欣


作为一位公认的催眠师,王欣的创作具有某种使人著迷的力量令人能够产生较强烈的情绪反应。装置、影像及新媒体是王欣作品的主要形式;潜意识、艺术生态系统及后人类则是她创作的主要特征。王欣作品里展出的夸张口号和利用语言的标志来挑战当代艺术家的地位以及艺术市场的运作状态。 她的互动装置吸引著观众,并将他们催眠到一个世界的境界。她的突出口号在某种大的程度上奉送观众们一个讽刺角度阅读她自己与艺术节的地位以及关系。2014年,王欣与《想象力学》在中国杭州想象力学艺术中心创建了《8赫兹催眠实验室》。同时,王欣是《这个画廊》一个另类展览空间项目的创始人。基于她2016在德萨画廊(北京)个展“每一个艺术家都需有有个展”的举办,接连与德萨建立了深度合作,直到在2017香港巴塞尔的闪亮登场。







贾伟、郭海强


与博而励画廊长期合作,生活于西安的艺术家郭海强,在多年前体验了北京飞速的城市化步伐后,决定回到西安,骑着自行车进入秦岭寻觅着山的环境和视景。身体付出的努力和艺术上的自由实践之间的独特结合,成为完美的平衡,为他的作品赋予了一种方向感。他的作品直截了当,具有明确的色彩感,揭示出艺术家对创造的坚持不懈。在近两年的香港巴塞尔,博而励画廊频频推出他的作品,他绘画中独有的纯粹性和形式感也受到不同藏家的青睐。







潘宝会、王熵


在王熵的创作中,珠宝一直成为他最开始创作的变异体:当他在皇家艺术学院读策展的过程中,对艺术的价值产生的质疑最终让他下决定背弃艺术,选择了珠宝设计;当他考下了美国宝石学院的珠宝鉴定证书后,回国创立自己的珠宝品牌SHANG,此后不久他又重新在做珠宝生意的同时回到了艺术的创作中。王熵的艺术创作有两条线索,一是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持续关注,其次是他作为艺术家与珠宝商的双重关系。王熵在与魔金石空间的合作中,逐渐被艺术圈所熟知,包括2017年的香港巴塞尔,他的珠宝画也得到亮相,并且魔金石空间在今年的瑞士巴塞尔申请到了王熵的个人项目。







王子、程心怡作品


对于天线空间的负责人王子来说,尽管今年的香港巴塞尔没有呈现程心怡的作品,但画廊主要在筹备她在今年伦敦Frieze的个展。程心怡2012获得马里兰艺术学院艺术奖学金后搬去美国。目前,她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她以其充满活力的具象版画和绘画作品中闪闪发光的色彩著称。她作品中有着浓密体毛的裸体的男性是重复出现的主题。不管他们是在斗争或者站在浴缸或是从喷泉中喝水,人物形象总是有着丰富的、有着珠宝光泽的色泽,从而呈现出诱人的感性表达。







张迪、刘诗园


自2013年与空白空间合作,生活和工作在丹麦的艺术家刘诗园持续关注个体情感与视觉经验的关系。从2009年至今的艺术实践中,基于身份与多元文化的思考、对固有印象的调侃、叙事可靠性和模式的教化作用是艺术家不断研究的议题。今年的Art Basel Hongkong空白空间的展位上呈现了新作《见到你真好》。这件作品受到辞书以及百科全书式网站Wikipedia的启发,透露了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与周遭人群探讨政治话题(如移民、难民问题)时观察到的情形:Wikipedia词条由于其不充分,在被读者获取时往往引发对事物本身的误读。艺术家从尊重事物的复杂性出发,试图在这件作品里回避定义阐释,仅用诗歌性的语言,对每件事物进行带有情感的描述。作品的呈现模拟辞书及百科全书的版式,将事物的诗性与其科学性并置,藉此为观者的阅读提供阐释的自由度。布面文字以逐针缝纫的方式绣上,体现对每个有机体的尊重,强化了艺术家在《我们从不寂寞从不无聊》中对有机体与人造材料之间关系的探讨。艺术家着重关注了时限短暂的事物,在有机体被更换的过程中反思当下追求时效的逻辑,以体现怀旧的方式,提示事物的复杂性。







杨洋、厉槟源


厉槟源,特别典型的年轻一代人的艺术家代表,他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创作,在真实中,且与当下的社会状态紧密结合,这也是杨画廊的创始人杨洋与他建立长期合作的重要原因。在2017香港巴塞尔的“亚洲视野”中,厉槟源更加真实地上演了一部生活剧:当初因为受伤之后,晚上睡不着觉,在面对通常人会把自己关在家里的现状时,他选择走出去。同时他用画笔记录下夜的肖像,随之他就进入了工作室周围的环境、氛围中。对于这种完整过程的记录,也是他把一个艺术家后台做的工作放到了前台,从而非常真实地呈现了他这个阶段的思想。







王欢、万杨


万杨时常选取的主题包括云、金属、木头等自然材料表面的光线。在系列绘画“云”中,他先是拍摄一张云朵的照片,再利用计算机把它处理成以色块为单位的矢量图,通过肉眼辨认可识别的颜色,并以此创作。随着一步步走近绘画,观众能看到“写实”的云朵变成“抽象”的色块,质感也在过程中得到凸显。自2016年万杨在艾可空间成功举办“钅”的个展后,又于2017香港巴塞尔呈现了自己的“金属”系列。这些绘画逆转了真相和再造的关系,反而揭示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抽象。在现实世界的⾦属特性⾥融⼊了与之相反的柔度和富于变化的流动性,而创制出的⼀种类⾦属纹样。他结合了⼿绘板、电脑软件、CNC数字刻绘机等多种⼯具,尝试探讨⼈与机器共同创作的可能性以及其中的悖论。







吕静静、宋拓


通常,宋拓的作品都会以一种轻松诙谐幽默的方式切入到对某个题目的讨论之中,不论是2012年箭厂空间的《我最喜欢的十位医生》,还是2012-2013“on|off”中的《校花》,以及2014年的个展“最可爱的人”,他都以一个广东人对消费文化的敏锐感受力,展开了年轻一代对当下政治、文化方面议题的探索。作为宋拓的合作画廊北京公社也进一步在2017香港巴塞尔的“策展角落”有针对性地呈现了他一直持续的“书法”项目,这也是他的最新创作动向。在采访中北京公社画廊总监吕静静,对宋拓的艺术线索做了深入梳理。







黄燎原、李舜


艺术家李舜从2016年在北京现在画廊举办同名个展“李舜”之后,就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莫过于他的“光的书法”,同时在2016年的西岸博览会、021均受到藏家的追捧。尽管在今年香港巴塞尔的重要一站中,李舜几乎将近些年积累和新创作的作品销售一空,并且预计今年年底才能完成的两件新的“光的书法”作品,一共六个版数,也已经全部被预定。但对于画廊创始人黄燎原来说,能在“亚洲视野”部分整体呈现李舜的作品,不单单是市场的问题,更加侧重于他在亚洲及国际平台的学术亮相,随之也有国外的策展人、美术馆对其进行关注,而在艺术家后面的创作中,更会放慢脚步。







李宜勋、胡为一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与胡为一开始的重要合作,是2015在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举办的个展“胡为一”,紧接着在本届香港巴塞尔的“艺术探新”中呈现了他的个人项目。在2015年,胡为一凭借作品《我静静地等待光从身体穿过》获第二届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全场大奖”。在胡为一的艺术中,他所关心的是一种平等,有着同一的能力,并有着同一关系的可能性,在他作为一个原初的组合体,一个系统和他者之间。这一平等的关系让众人对应所见和自我索引而编织其个人故事。







鲁超、郭鸿蔚


郭鸿蔚从2008年就与前波画廊建立了合作,又分别在2009、2010年举办了个展,而在今年的香港巴塞尔中,前波画廊的个展部分也主推了年轻艺术家郭鸿蔚的最新作品《仿佛若有光》。郭鸿蔚的艺术实践从早期工作开始,并不着力于追寻现实主义,而是研究他选择的那些物体和媒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无限可塑性。近几年,郭鸿蔚的创作媒介和主题都有不少的拓展,除了油画和水彩之外,他对拼贴和影像都很有兴趣,涉猎的主题也逐渐变得更加宏大。近期他的创作似乎又重新回到绘画的主题,这也与他的生活有关,但与早期相比,主题和媒介已经更加成熟。今年,前波画廊除了香港巴塞尔的亮相,还会在纽约有一个他的独立项目,同时也会在国内和欧洲的一些艺博会项目里同时推荐他。







李娜、娜布其


娜布其在本届香港巴塞尔的“亚洲视野”呈现了其个人雕塑项目,是继2015年个展“平行”完整呈现的延续。在这些雕塑中,物品和物品之间,这些关系和她的感受之间,形成了非常临时的不可见的平行关系。娜布其认为,组合是一种临时存在的形式,一旦拆除,关系也随即消失不见。但临时又恰恰是处在过程中的阶段,她希望停留在过程中,并不往前推进,让这些物品和材料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









ARTYOO, 艺术需要体验


Experiencing ArtExperiencing Y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