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观察 | 落实好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
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作出了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制定金融法等重要工作部署,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工作任务。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优质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金融发展需要从规模速度优先转向质量效率优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切实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精准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让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更多走进寻常百姓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都是微利甚至无利行业,资金回收期长,但社会效益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成本低、期限长的金融产品,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规范透明、成本合理、期限匹配的融资服务。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难点,把金融资源真正聚集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上来,聚焦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上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同时,必须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中进行定位和谋划,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体制改革与财税、科技、产业、区域、社会等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的协调衔接,使各领域改革紧密协同、相互促进。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当前我国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正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要研究建立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金融制度,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科学配置金融资源,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壮大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耐心资本不仅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保障,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意义重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长效机制,更好培育和引导耐心资本,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当前建筑业、房地产业进入调整转型期,迫切需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柱作用。在新旧模式交替的转型期,需要金融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更多耐心资本的支持。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立意深远,思想深邃,逻辑严密,路径清晰。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实体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实体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早安,新闻早班车来了 | 2024-8-30
数字家庭中期评估结果来啦!
开学焦虑怎么办?学生家长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