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种类多样,通过开展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对防灾减灾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人工走访、线下填报的调查方式效率低、数据质量无法有效保证、信息更新不及时,亟须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实施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以国家“天地图”为基础地图,统筹制定技术规范、制备调查底图、开发在线调查软件系统,形成了具有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房屋建筑海量数据成果,全国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一是优化底图制备。以国家“天地图”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智能解译与人工反馈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制备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底图。部分解决了依赖传统人工遥感解译的工作效率低、房屋建筑底图的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实现了“半自动+人工”的生产、质检流程化的作业模式,不断优化作业过程,突破数据处理效率瓶颈,提高了30%的工作效率。
二是开发统一调查软件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主导开发了集数据采集、质检、抽样核查、审核汇交于一体的在线软件系统,采用部省两级部署,实现了普查工作的全流程在线管理。不仅提高了外业调查的效率,还通过自动化质检和抽样核查功能,确保了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是强化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完成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数据的调查成果归集与建库管理,摸清了全国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道路、桥梁及供水设施底数,创建了反映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位置、数量以及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空间位置与属性信息的一一对应。
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全系统260余万人完成全国城乡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共组织绘制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图斑6亿多个,共调查城乡房屋建筑3.54亿栋、总建筑面积1280亿平方米,共调查与防灾应急相关的市政道路23万条,市政桥梁9万座,供水管线44万条。通过普查首次构建了全国房屋建筑“数字档案”,为每栋建筑赋予“数字身份证”。同时,普查数据支撑下,制作了房屋建筑白模,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管理打造了坚实的“数字底座”,显著提升了抗震加固、安全管理、城市体检及更新的数据支撑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飞跃。
来源:国家数据局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早安,新闻早班车来了 | 2024-10-18
钟践平:100万套+4万亿——彰显坚强决心 充盈市场信心
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决赛倒计时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