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可能是我去过最“土”的艺术节

九元里美 嬉游旅行指南 2023-03-07
前不久,我去了趟景德镇,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景德镇市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听到这地名你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之所以去往这个地方是因为在这小村庄里有一场“大地艺术节”,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地艺术节项目

在具体介绍什么是“大地艺术节”前,想先主观地表达下自己参展时的感受。说实话,在城市里看艺术展时,我多少会有点拘谨,会在出发前琢磨今天的穿搭是否合适,这个艺术家我到底了解多少,走路的脚步声太重会不会打扰到别人......


但在大地艺术节里我全然没有这样的感觉,由于在浮梁停留的时间比较短,讲解的村民们五点就要下班,因此,展馆间的路,我都是一路小跑,跑到身上都起了层薄汗,但这样反倒让我觉得很畅快。


在寻找展馆的村间小路上可能还会遇到刚刚一起看展打照面的陌生人,大家明明互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但相遇时,还是会挥手打招呼,笑着说“哈哈哈又见面啦”!
自然或许真的有魔力,当人身处其中时,心情会变得明亮不少,连平日社恐的我都会主动与人交谈起来。回到正题,那究竟什么才是“大地艺术节”呢?



什么是大地艺术节?
一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

“大地艺术节”起源于历经20多年经久不衰的日本“大地艺术节 - 越后妻有三年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国际性户外艺术节,每三年一展, 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

不同于城市中的艺术展览,“大地艺术节”不存在于画廊之中和白房子之间,它更像在户外打造了一座全新的、没有屋顶的美术馆。

村里的鸡在展签前散步

艺术家们需要了解脚下的土地,利用闲置民房、废弃仓库、茶山等地方,进行在地创作,将这些作品分布于自然村落之中。这是对当地文化的敬意,也是对大地本身的敬意。而每个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在村落里寻找作品。

提到“大地艺术节”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那就是北川富朗。正是被誉为“日本地域振兴之父”的北川富朗先生,策划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北川富朗先生


除此之外,他主持并担任艺术总监的地域型艺术节还有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北阿尔卑斯国际艺术节、奥能登国际艺术节等项目。即使你对他的名字或许不大熟悉,但这些项目里的艺术家作品你一定曾经有看到过。

这次“艺术在浮梁2021”,北川富朗先生也担任了顾问。
 

为什么在浮梁?
被重新打量的土地

其实最初大地艺术节的中国项目是打算20年秋在浙江省桐庐县举办的,由北川富朗先生亲自策展,但后来由于疫情未能如期举办。浮梁县反倒先一步举办了“大地艺术节”,算是个规模较小的试验版。

提起景德镇,几乎所有人脑海里都会跳出“千年瓷都”的标签,但提到下属的浮梁,大多数人脑子里可能都是一片空白。
其实历史上的浮梁经济发达,因为税收贡献大,地方长官为五品而非一般的七品。通过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和敦煌遗书中《茶酒论》里“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一句都能窥到浮梁曾经的繁华一面。


也正是因为浮梁的繁盛历史,让它具有重新被发现的价值,大地艺术节的使命本就是要振兴那些已经被遗忘的地方。
而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更特别的是这里是座“移民村”。1966年,由于浙江新安江水库修建,大量的淳安人移民,其中有一部分人来到了那时还荒芜的史子园安家,因此目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几乎全部来自浙江淳安的千岛湖


当有个村民知道我从杭州过来时,她高兴地跟身边的朋友说“那离我们千岛湖很近诶,开车一两个小时就到了,大家都是老乡”。突然我觉得自己跟这片土地的距离更近了些。


“没有屋顶的美术馆”
26位创作者,27件作品

“艺术在浮梁2021”秋季展分为室内展户外展两个部分,来自5个国家的26位艺术家、建筑师、音乐人、创意人带来了27件作品,比春季展多了几件作品,而且还新增了夜间的项目。


当你在“艺术浮梁会客厅”核对完门票后,就可以拿着地图与参观护照,自由地在村里游览。


我觉得室内展比较特别的是每个展都配有当地的村民作为讲解员。据说最初培训时,难度比主办方想得大多了,村民们大多连自我介绍都说不清楚,更别提讲解作品了。
但在春季展结束复盘会时,再让参与的村民们聊聊自己的看法时,大家已经都可以侃侃而谈,这种变化连我这个外人听来都感到了开心。

在27件作品里有几件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想拎出来好好介绍下,通过这些作品的介绍,大家对“大地艺术节”应该也会有更具象的了解。


《亚特梁蒂斯》
🎨 艺术家:mafmadmaf
在介绍这个作品前,想先放段声音,大家可以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你一定觉得这是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吧,其实真实的画面是一座村屋的一楼主卧中央放置着一个圆盘,里面盛有大米,当你抖动、拍打圆盘又或是用手搓动米粒时,米粒都会因为流动而发出巨大的声响,如同溪水哗哗流动。
《亚特梁蒂斯》,摄影:mafmadmaf

在圆盘的中央还有一圈圈涟漪般的投影,像声波又像水波。

艺术家mafmadmaf设计这个作品的初衷是因为这间屋子的主人是淳安移民,他们曾经的旧居,如今已经在水底。想要通过这种声音、视觉重叠效果,给大家营造一个幻想,探索这间旧屋。

除了巧妙的声音设置外,房间的地上还铺着厚厚一层的茶叶梗,整个空间里都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当我踏上去时,茶叶梗摩擦发出的“沙沙”声音和落叶声很相似,仿佛在秋日的树林里漫步。

房间四周的墙上则贴着屋主孙大爷女儿从出生到高中的照片。但由于进屋后,为了保证声音和光影的效果,房间的门几乎是闭着的,仅溜进了一丝光线,我其实并不太能看清墙上的照片。


直到快离开时,我倒是看清了门上的郭富城海报,便笑着跟讲解的大爷说“是郭富城诶”,大爷也笑着应我“真帅”!

 

《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村的记忆》
🎨 艺术家:向阳
去往《进化中的尘埃》的路上有一小段小山坡,刚走那条路时,坡上的树木遮住了两旁的视线,像走在一条“树隧道”里。等到下坡时,当我跳着一级一级阶梯向下,突然觉得光线明亮不少,这时抬头会发现眼前的画面变得明朗了。脑子里闪现出了《龙猫》里的剧情,仿佛穿过隧道后,我也会走进一片童话世界。


承载《进化中的尘埃》的村屋在一个坡头上,远望时总觉得很熟悉,像小时候在哪本故事书上见过一样。

走进屋内环顾四周后,就会发现一整个屋子其实就是一个作品。墙上那些看起来简单的小图案其实是向阳老师在村子里花了四十多天的时间才创作完的。他先将整个村屋内壁刷了十几层涂料,共七层色彩,每层之间以白色分割,一层盖住一层,再雕刻下他在村里所见的画面和村民移居过来的情景。

因为墙体经过刷涂后本身就自带色彩,所以凿刻的力度不同,所呈现出的色彩也不同,这点我觉得实在太妙了,要对笔触有多熟悉才能做到如此啊。

当我看到一幅幅画时,总觉得它们像墙里长出来的一样,那些颜色是嵌在墙壁里的。留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在画的下方还有个小透明袋子,那些是雕刻时落下的碎屑,也是“进化中的尘埃”。


这作品里还有几个我觉得很妙的细节。一是害羞的“鸡夫妇”躲在筐下,当你抬起筐时,一格一格的阴影又会变幻成鸡笼。

二是挂在墙上的篮子其实是王大妈家坏掉的篮子,但篮子里加了蘑菇后仿佛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三是发现了灶台下的狗狗,讲解的阿姨跟我说它叫黄美丽,后来我在村里好像还真的碰到了“黄美丽女士”。

疑似“黄美丽女士”

边看作品边听讲解时,我的注意力偶尔会被门框外的景色勾走。午后村民背着箩筐缓缓地从田地上走过,远处是炊烟袅袅的一户户人家。


对了,在屋子的边上还有一个昆虫旅馆,这个旅馆的来由也很有趣。因为向阳老师的女儿看到屋外有很多虫子时,便问这里有这么多虫子,为什么不干脆给它们做一个昆虫旅馆呢?于是这些昆虫们就有住处了。


《五百笔@浮梁》
🎨 艺术家:邬建安
“五百笔”其实是邬建安老师从2016年就开始的一个新的创作系列,其中的《五百笔之屋》还曾是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参展作品之一。


在《五百笔@浮梁》中,邬建安老师邀请村民们随心所欲地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一笔,寄到北京后,他再将这些笔画剪下来,经过托裱、重组、粘贴……就像photoshop的图层一般,拼贴成一幅水墨拼贴画。


讲解的阿姨很实诚地跟我说虽然叫《五百笔@浮梁》,但其实就三百多笔哈哈哈。我询问阿姨这画里有她的一笔吗?阿姨连忙点头并指给我看“看这个,这就是我画的”,带着点可爱的骄傲。

在阿姨给我盖章时,我发现桌子边上还摆放着一本册子,里面就是当时村民们留下的一笔。阿姨把自己的页码记得很牢,翻到后递给我看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跟我说“我本来想画一朵花的,画着画着就不像了,现在看像个问号”,在一旁的另位阿姨听到后,笑着反驳她说“还是花呀,这是朵如意花”

我觉得这也像只耳朵,城市的人来到这里来听自然、艺术和村民的声音,而村民同时也在倾听外界的声音。

《记忆的容器》
🎨 艺术家:邬建安
《记忆的容器》就在《五百笔@浮梁》的隔壁,两个作品是在一间屋子里的。说实话,我在《记忆的容器》的房门前徘徊了好一会,里面的灯光昏暗,一眼望去就是一片玫红色,总觉得有点害怕。没想到的是路过的村民看到后竟然停在门口给我打气,安慰我说里面没什么的,别怕。


走进后,讲解的阿姨把我拉到身边让人感到安心,她讲解得也很有趣,会提问我“你猜猜看这些罐子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呀”,用阿姨的话来说,这些容器对当时移民过来的他们来说可是全部的家当。


其实墙上的这些容器都是邬建安老师从村民的家中收集来的腌菜缸、水罐、米缸等等,它们统一被刷上亮粉色,装在四壁和天花板上。我惊讶于容器的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反复确认了几遍,这真的都是当年村民们从浙江移民时带来的罐子吗,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

当阿姨介绍到腌菜缸时,她还跟我说以前大家还会用腌菜缸做好吃的“移民酱”,我问她她还会做不,阿姨低头笑着说“我不会了哈哈哈”。
顺便安利下在这作品边上有一间“寒溪供销社”,里面就有卖“移民酱”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村民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茶叶、南瓜、丝瓜络等等全是限量供应,每个产品上还都贴着村民的名字,带着质朴的可爱。

《大地之灯》
🎨 艺术家:马岩松
《大地之灯》我觉得算是整个大地艺术节里的标志性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翻找关于大地艺术节的信息里首图或封面大多用的都是《大地之灯》这一作品的照片。


在介绍作品时,不得不先介绍下创作者马岩松老师。对中国当代建筑有所了解的朋友,对他一定很熟悉。哈尔滨大剧院、中国木雕博物馆、云洞图书馆……这些都是马岩松老师的作品。在18年时,他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还参与了日本“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三年展”,改造了一条有20多年历史的观光隧道,作品名为“光之隧道”
《光之隧道》

这次在寒溪村茶山的制高点,马岩松老师将山顶的树用一圈白色薄膜简单包围住,设计出了一盏巨大的“大地之灯”。虽然说起来轻巧,但其实这个作品是在春季展开展前的最后一晚才搭建完的。由于装置在山顶,只能靠村民们帮忙一点点把各种钢筋材料人工运上去,耗时耗力。好在最后的成品是令人惊喜的。


当“大地之灯”迎光时,轻盈飘逸的薄膜远看如同落在茶园上的一朵云。而背光时外层的薄膜变成半透明,成为树影和远山的取景框。


等到了夜晚,这个装置则真的变成一盏大地之灯,四种颜色缓缓地变化,像寒溪村的一座灯塔。不少村民还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傍晚出门散步时,会看看茶山上的“大地之灯”,当灯亮起时,说明现在已经六点了。
《大地之灯》傍晚,摄影:田方方

除此之外,在村里各处藏着签面的《签人计划》,把屋子变成画布的《泉有米酒酒馆》,将茶园当成书架的《茶园守望者》......也都是很有趣的作品。

《泉有米酒酒馆》


《茶园守望者》

///

今天其实刚好是“大地艺术节”秋季展闭幕的日子。好在艺术展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会保留下来的,作为日常展对外开放(具体日常展开放时间暂未公布,根据春季展的经验,大概11月25日左右就会开放了)
室内作品仅对预约观众开放,采用集合观览的方式,有村民志愿者带领着统一参观。而户外作品无需购票预约,没有时间限制可以随时参观。


不如选个时间,来到寒溪村,在破败的村屋里、巷子转角处、茶山的扶梯旁偶遇艺术。当然,哪怕是无展期间,满山茶园足够浪漫,村头的狗狗也足够可爱,这里仍然是值得再来一次的地方。

这只小可爱叫小抹布哦~!




“艺术在浮梁2021”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交通:建议自驾,导航至“艺术浮梁会客厅”或者可以选择打车前往预约方式:详见”大地艺术节 ArtField”公号或小程序




关联阅读:1、景德镇德镇奇妙体验:凌晨五点趟鬼市,打着手电去寻宝!

2、景德镇逛店指南:这些宝藏器皿店,承包了我家的杯碗碟盘

3、香到我了!这座江西小城的美食属性藏得太深


———————————————————————
想了解更多的目的地旅行攻略
景点/交通/美食/逛街/好物/艺术
可以多瞅瞅这个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