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实践到课堂 《创造101》展现“向阳”正能量

作者: 郑深宇 | 来源:北大公共传播 (ID:pcsdpku)


5月14日下午3点,“实践进课堂——腾讯视频《创造101》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



“女生应该通过才华和努力被人喜欢。”

“这是一种生命的裸奔。”

“女团超出了娱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做女生也喜欢的女团,太好了!太难了!”

“社交化,游戏化,故事化,人性化。”

……


研讨会现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的学者,腾讯视频《创造101》制片人和运营、市场负责人,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看电视》《广电时评》等媒体的相关负责人,以及编辑出版研究课程的同学结合所长,对节目的内容、形式、组织结构、传播效果和社会价值等进行了分享,各抒己见,讨论氛围十分热烈。


生命的裸奔

北京大学师曾志教授认为,《创造101》是一种“生命的裸奔”。师教授说:“在情感时代,这一青春成长节目在“本土文化的底色上进行阐释,尤其在叙事中展现其思想”,最终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故而节目制作中必然是“敞开的、生成的”。“《创造101》不是简单超女时代的轮回,其命运和腾讯视频紧密联系”,是“情感时代”和“精分时代”的必然产物。


重新定义审美

《创造101》制片人邱越说,节目来自“需求的饥渴程度”。当下,女性要独立、努力的观点是年轻人的共鸣,符合正向的舆论引导。《创造101》从女团从业者中选出优秀代表,努力找到女团与本土文化的衔接点,有“底层投射”。比如踢馆和抢位来自足球选拔的灵感,分班类似于学校选拔,具有校园感和青春感。邱越还表示,“女生应该通过才华和努力被人喜爱,这是颠覆社会传统女性消费型审美的”,这也是《创造101》和之前的选秀节目最大的不同。


七年之痒

中国传媒大学关玲教授谈到影视文化发展的“七年之痒”——“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电视文艺每七年都会有一个变更。”关教授指出,2017年必然是更迭的重要节点,“新媒体的介入,文化综艺节目高潮迭起,多元和丰满的阶段开始了。从超女、男团到女团,类型上的变化,折射了整个时代的变化。”


价值引领

北京大学俞虹教授从学术研究和价值诉求等角度对《创造101》进行了专业审视。俞教授说,学者往往重视央视等主流媒体的节目,对新媒体、网络视频关注较少,但“作为研究者,不能拒绝”。俞教授肯定了《创造101》“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对女生团体的奋斗和审美进行表现”,也提出疑问,“简单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是否为一种新的追求和风格?”


文化影响

北京大学张慧瑜副教授强调了《创造101》背后的文化影响力。“央视的传统文化的节目,体现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而影视文化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十年之前,内地娱乐受到韩国和台湾影响;十年之后,内地娱乐引领两岸三地,甚至整个东亚地区。腾讯视频这种“互联网+朋友圈+视频网站”的新模式,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


公共服务性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慎着重分析了节目的公共服务性。“如果只有娱乐,那是对公共空间的浪费。”周慎认为,《创造101》可以在“知识性和专业性、倡导性和价值性、反思性和建构性”中展开多元思考。


事件化 社交化 游戏化

中国传媒大学朱传欣老师论述了《创造101》的三个特点——“制造事件化,传播的社交化化,接受的游戏化”。朱老师认为,节目已经成为社交话题,这种“社交货币”的出现,是高级的传播现象;而互动中加入了重要的情感投射,“《创造101》堪称网综版的王者荣耀”。


知行合一

北京大学刘新传副教授从统一和辩证的视角展开评述:“《创造101》体现了文化与娱乐的统一,网络社会文化与民族认同的统一”。在优化创新的过程中,刘老师主张“从文化层面上再往前走,从事件化走向故事化;在故事化过程中植根于社会发展中的细节,通过节目的形式创新和情感逻辑回归人性化”。赞扬之外,刘老师指出节目可以定位为“青春、成长、奋斗和努力”,通过“成长的情感表达实现情感共鸣,完成持久的生命力”。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辗转出深沉。


从实践到课堂,《创造101》所展现的精神爆发的“向阳”正能量在教学研讨中重现,知行合一给我们以新的思考。



创造101,创造常为新。


原标题:《行合一丨学术大咖聚焦<创造101>》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