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吐槽大会》的进击之路:一本打破年龄层的社交经

网娱观察编辑部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2019-06-20

作者:朱婷 | 来源:网娱观察 (ID:wldygc2016)


#汪苏泷 池子#、#张韶涵 吐槽大会#、#汪苏泷回应假吹#、#张韶涵朋友少原因#、#胡海泉回应沈阳明星群#.....《吐槽大会3》最新一期,10个话题登陆了微博的热搜榜。


时间闪回2017年1月,《吐槽大会》第一季开播,节目独特的形式和吐槽搞笑的画风,试图将“吐槽”与“沟通”“交流”划一个等号,打开中国喜剧脱口秀的新局面。原本蕴含宣泄情绪的“吐槽”一词,摇身一变成了好笑有趣的另类社交核心词汇,成为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表达情绪、交流沟通的方式。


坦白说,前两季《吐槽大会》已然成功打开局面,人们认识接受并开始应用这种独特的沟通模式,套用当下的流行词来说,简直就是“神仙吐槽”。如今节目到了第三季,从前三期来看算是稳住了。


从音乐才子王力宏到人人转发的101女孩杨超越,再到不仅天生励志还天生要强的张韶涵,从京剧女老生王珮瑜到彩虹合唱团金承志再到60后乐评人山河,很明显能看到新一季《吐槽大会》的突破求变。


那么问题来了,节目要如何破圈,打开新时代社交视野,为不同年龄层的用户提供适合的沟通范本?


《吐槽大会》的破与立

带着熟悉的铁三角“互怼塑料兄弟情”,《吐槽大会3》华丽回归。


一定程度上来看,新一季节目承载着一种新使命:当喜剧脱口秀成功实现从0到1之后,如何自我突破,走向1到2甚至更多。既要稳住节目喜剧脱口秀的调性,又要求新求变,打破用户圈层,彻底打开“吐槽”的普世社交属性。稳中求变,变后而立。


节目率先做出调整的是slogan和视觉标识。从原来的“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换成“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前者的重心是“手艺”和“勇气”,后者则是“年轻”和“沟通方式”;一只象征着爱与和平的白鸽成了这一季宣传海报的主打,“内刚外柔”的新logo意为“可圈可点”。



对此,笑果文化董事长叶烽在首期节目的看片会上表示,外壳变了,但内核没变。新一季他们要做的是,在延续节目的同时,尽可能好笑,《吐槽大会》的核心是笑而非痛。


在舞美设置上,《吐槽大会》第三季主咖和副咖不再相对而坐,而是将主咖的位置挪到了嘉宾这边呈弧形围坐,通过座椅颜色加以区分,制造友好氛围,用张绍刚的话来说:这样方便大家原谅自己。


此外,在节目互动方面为顺应观众的要求,《吐槽大会》第三季新增加了“隔屏吐槽”,并且明星嘉宾会做出回应。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极大提高了观众对《吐槽大会》的期待值和归属感。最新一期节目中,张韶涵的一众好友吴青峰、吴克群、刘维、许茹芸等以及有梗的网友纷纷上墙,成功“吐槽互动”。



现场Talk King也不再是由主咖决定,而是交给现场观众选择。意在下放更为公平公正的选择权,加强观众的参与度,更大层面地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最直接有效的反馈是越来越多人对于喜剧脱口秀内容,从了解过渡到理解,更利于打造喜剧脱口秀生态。


不变的是什么呢?搞笑和搞笑背后所要传达的正向价值观,对于一档喜剧脱口秀节目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诚然,随着节目影响力的增加,吐槽这门语言艺术正慢慢在人们的生活中蔓延。如果说前两季的重点是建立“吐槽文化”从0到1的认知过程,那么这一季则力求破圈,强调其社交属性的落实和扩散,探索从1到2的进击之路。


喜剧脱口秀如何找到用户的社交文化High点?

蔓延是喜闻乐见的基础,而后者是蔓延的愿景。


有了一、二季的夯实,一方面,《吐槽大会》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拥有一批固定用户;另一方面,如何在维护品牌效应的基础上,持续落实、践行喜剧脱口秀的社交功能。真正地做到破壁,即让“吐槽“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且保持年轻属性。


这里的“年轻”并不是指年龄上的大小,而是通过“吐槽”这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沟通方式,正在消除年龄上的差距,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造“全龄社交”文化。



对于喜剧脱口秀节目来说,吐槽的段子好不好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嘉宾,不仅因为嘉宾是吐槽者,同时,嘉宾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剧本来源。如何get到用户的社交文化High点,成了《吐槽大会3》的重点。


新一期节目中,聚齐了60、70、80、90不同年龄层的嘉宾。汪苏泷“吐槽”胡海泉的诗:一米阳光,沾染半尺忧伤,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刚好,汪苏泷、张韶涵、胡海泉三人又同为曾经的金曲制造者,歌曲流传于大街小巷,于是“两元、三元店,人均不超过20”的梗更是逗笑全场。毕竟,杀马特和街歌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深刻烙印之一,也是大家共同的记忆点。



拿下Talk King的建国丢出汪苏泷人称小学生心目中的周杰伦,周杰伦小学生心目中的胡海泉,通过“周杰伦梗”巧妙地将汪苏泷、胡海泉、周杰伦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人的粉丝很大程度上覆盖了当下70、80、90、00后的人群。


第二期节目中杨超越VS李克勤,年龄、时代、风格等各方面都充满差异的两个人,聚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通过“吐槽“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建立联系。前者是当下偶像的个性化、自我表达的代表,后者则是当年偶像的职业化、标准化的发声者,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年代的偶像价值观和审美变化。


明显可以看出,节目组想要凭借嘉宾组配、话题和段子收割不同年龄层观众,以此突破节目用户圈层。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从主咖王力宏、杨超越、张韶涵,到嘉宾王珮瑜、金承志、李克勤等,不论在年龄、段子还是情绪等连接上,节目组都在试图呈现给观众多龄化、多领域、多时代、全方位的内容。不得不说,在寻找新时代用户的High点上,《吐槽大会》可谓是煞费苦心。


对于有着浓厚互联网基因的90、00后观众来说,“吐槽文化”显然是一种更符合他们个性和表达的方式,“弹幕”的盛行无疑就是证明。


有意思的是,随着《吐槽大会》的出现,这种文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夯实,颇有些拨云见日的感觉。简单说,以前“弹幕”可能还是私下匿名表达,而“吐槽大会”则是光明正大地“吐槽”。


吐槽者的年龄层也逐渐被打破,50后的唐国强也在节目“吐”得不亦悦乎。再者,“吐槽”正凭借其有趣有度的语言艺术嫁接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上一季李诞“吐槽”刘国梁是他和他爸唯一的共同话题,新一季不同年龄层的嘉宾相约“吐槽大会”,用语言+表情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点。


如此看来,吐槽不仅仅只是一门艺术,还为大众提供一种有趣又有底线的沟通范本。它的内核是营造幽默诙谐的社交氛围,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有趣的灵魂。第三季节目内外的升级,更是将这种“吐槽”(沟通)文化突破年龄圈层。


诚如节目一直强调的一般,“吐槽”从来都不是年轻人交流的专属。只要你想你敢你能你有梗还有趣,你的专属“吐槽”舞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


《吐槽大会》: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经

每一次经历,每一次误解,每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发现,都可以变得渺小,化为一个段子素材——这就是喜剧脱口秀的力量。如果说“吐槽”是这个时代的“社交货币”,那么《吐槽大会》则可以视作一本社交经。


一方面是节目的品牌化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当代年轻受众已经将吐槽变成一种笑对人生的生活方式。譬如:金承志的吐槽,让观众看到一种双商俱高的处事方式。


再比如,率先亮相的王力宏VS陶喆,明显主打的是中年观众的情怀。二人也上演了一出好朋友、好工作伙伴如何更激烈的吐槽彼此,有句话说得好,越是熟悉的人越有梗。陶喆吐槽王力宏的歌曲风格和他很相似,甚至还揭露了王力宏节俭穿破洞袜的梗,而王力宏则吐槽好兄弟陶喆“哦耶教父”。引得无数网友感慨,当年的R&B天王们,如今已经活成了自嘲的中年欧巴。



节目还提供了一种如何隔代、隔行聊天的社交范本。不同于王力宏和陶喆,第二期中李克勤与其他嘉宾都不熟,但也正因如此,陌生人破冰吐槽也成了一个新梗。王珮瑜、金承志、山河等呈现出来的不同文化背景、社会观察、价值观交流碰撞,也在语言中打开不同圈层交流的新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明星八卦并非是节目吐槽的唯一属性,更多是搞笑的引子和铺垫。一来丰富节目的趣味性,再者尤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吐槽的方式坦然地面对一段过去、一个梗,其背后传递的是一种正向的人生态度。


当张韶涵站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微笑着直面自己沉寂的十年经历,展现出来的除了“槽点”,还有巨大的能量以及积极的价值观。人们说她天生励志,她说自己还天生要强。她的一系列“吐槽”成了网友们获取阳光的源泉。而重新审视那些往事的创作过程,也是每个人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我不感激伤害我的人,他们只是提醒了我,不要成为那样的人,我宁愿逆流而上,也不愿随波逐流。虽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因为我自己有翅膀~


当汪苏泷笑着回应之前假吹笛子遭池子diss,展现出来的除了机智还有化解尴尬的有效方式;当山河老师发挥自己的专长不厌其烦地夸(吐)奖(槽)每一个人;当嬉皮吐槽惯了的李诞温情地说到:韶涵,也许你的翅膀是隐形的,但是你飞过的时候,我们都看见了。你会发现,吐槽这门语言艺术正在消除年龄、职业、经历、情绪、文化背景等层面的隔阂,打开互联网时代社交的另一扇大门。


当代社会存在某种社交固化的现象,大城市白领们两点一线,三四线城市生活邻里,而《吐槽大会》试图通过节目传递一种价值观:当你走出社交安全地带时,有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友谊、理解,还有看待这个世界新的视角。 


截至目前,《吐槽大会3》已上线三期,累计播放量高达7.2亿,成功开了一个好头。对于打开中国喜剧脱口秀新局面的《吐槽大会》来说,每一期不同明星嘉宾的汇聚“吐槽”,都在将这一文化往前推动一步,其最终目的是把脱口秀原本的社交属性挖掘并扩散到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让大家有笑对尴尬、磨难的勇气,多一种与自己、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诚然,吐槽,正在成为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经。而《吐槽大会》要做的是,将这本社交经传递给更多的人。破圈,成为流行。


原标题:《<吐槽大会>的进击之路:一本打破年龄层的社交经》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