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实美学描摹烟火气 《早餐中国2》提供观察中国多元文化窗口

谁敢说早餐的平民食谱不能唤醒人们的文化热忱?干掉这碗《早餐中国》,你才算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一日之计在于晨”,千百种早餐选择的背后,有千姿百态的人生。
 
12月9日,腾讯视频《早餐中国》第2季以一碗“丫霸”的锅边糊收官,两季70个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的故事,唤醒了乡愁、填满了人心。
 
《早餐中国》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新纪录片,与传统的电视美食纪录片不同,它的体量更小、题材更活、与受众的互动可能性更大。从类型突破来看,被贴上“网生微纪录片”标签的《早餐中国》系列,探索出了更多更广的表意空间。


从人物与食物的关系出发,《早餐中国》第2季提供了观察中国多元文化的窗口。
 
从驼铃声声的西域,到烟雨弥漫的江南;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波涛阵阵的南疆……每一种街头巷尾的餐食,都带有浓厚的乡愁意味。人在异乡,胃在故乡,味蕾总是记忆里最顽固的东西,勾连起人生轨迹的早餐,有时间、记忆、故土、乡亲、念旧等等的复杂况味。
 
从人、事与情感的关系出发,《早餐中国》第2季里藏着再熟悉不过的情感共同体。
 
这里有邻里守望多年的互帮互助,有人生长路彼此陪伴的温情见证。在宁波,台风天也不缺席的大爷们喝得面红耳赤,他们互相举杯,谈论家国大事;在杭州,几经搬迁的煎包店仍有食客寻味而来,“从鼓楼开始吃了18年”,沉淀出时光的味道;在荆州,干了28年的大师傅与老板情同一家,大师傅的女儿出嫁都是老板操办……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00更新一集,每集只有短短5-7分钟,定时“放毒”的《早餐中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普通人向往的生活,以及对美食与生活拥有的热情和敬意,再一次感人肺腑。

小切口与轻量化


换一种腔调独辟蹊径


和第1季一样,《早餐中国》第2季很“小”,这样的小,体现在切口与题材的细微。没有大包大揽的“满汉全席”,也不流俗于“十大面条”或“八大菜系”,《早餐中国》第2季把镜头对准早餐,把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早餐,从包罗万象的中华美食地图中“裁剪”下来。


兰州的牛肉面、杭州的煎包、柳州的螺蛳粉、云南的小锅米线、新疆的烤包子与奶茶……众多耳熟能详的中华名小吃热气腾腾,被依次端上中国人的早餐桌。还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早餐“少数派”,太原丸子汤、常州麻糕、潍坊火烧、温州糯米饭,亦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动写照,看来令人食欲大增。


《早餐中国》第2季的妙处,还在于它的“短”。这样的短,体现在时长与内容的轻量级,它不是事无巨细的《清明上河图》,而是寥寥勾勒的简笔画与素描,讲述一个小品式的“美食+人生”故事。


在第28集里,宜昌牛筋面的老板就是被早点耽误的灵魂歌手,“看起来是老板,实际上是主播。”这样的多样人生,几乎在每一集里都会呈现,而这些故事又都浓缩在5-7分钟内,令人回味无穷。


不再承担“宏大叙事”的功能,而是关注小人物、小命运、小情怀,从小时间、小感动、小情绪出发——不用正襟危坐,在刷牙洗脸的当口,在摇摇晃晃的地铁里,在匆忙奔走的路上,都可以看《早餐中国》。

治愈与质朴


纪实美学描摹烟火气


不得不说,近年来颇为流行的美食纪录片已然确定了“以大论大”的审美流派。《早餐中国》系列的出现,实则迎合了纪实美学的风潮。

 
如果说在精致美食的黄金年代尚需阳春白雪,那么在喜欢解构一切的网络时代,“不施粉黛”的美食纪录片反倒能击退格调,拿下一切矜持的伪装。在早餐的世界里,市井的烟火气治愈到心坎里。


这体现在吃早餐的场景里。数张用了二三十年的木头桌椅,上面还有岁月打磨的油迹,人们也不嫌弃,各自找空地坐下。人太多了也不打紧,街头巷尾排着长队,坐在马路牙子上开吃,也是满满食欲。旋律轻快的BGM响起,厨师们手起刀落,诱人的早餐已经出炉了。


这也体现在质朴脱俗的视听风格中。没有高空航拍,没有精致旁白,更没有炫酷的后期特效,《早餐中国》以极近平民化的影像气质,展示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遍尝冷暖的生活张力,它消解了精英美食的高端格局,描摹出带有浓郁烟火气的俗世生活。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在《早餐中国》里大大缩短。

关注小人物、表现真情感


实现作品与人的同频共振


“每集一道传承的早餐,每集一家有趣的老店,每集一群忘我的食客,每集一首老板的单曲循环。这里有人情激荡,也有地久天长。”这是《早餐中国》对自我的描述,也说出了这部纪录片意味隽永、耐人寻味的原因。
 
无论文化抑或情感,最终都落脚于普通人内心的牵绊与情愫。睡眼惺忪的年轻女性食客、面对镜头要求马赛克的害羞厨师、把早点摊位当做“老年活动中心”的大爷、刚刚单身要求“在线找女朋友”的可爱男孩……他们牢牢占据了《早餐中国》的C位,他们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活的日常语言令人捧腹,也让人感慨:这样关注小人物、表现真感情的作品,其实可以再多些。
 
观众通过文艺作品,看到身边上演的故事,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才更容易实现作品与人的同频共振。


每一集《早餐中国》最后,平民“厨师”们都会用一首歌来为每天的劳作划上圆满的句点。《走四方》《漫步人生路》《突然的自我》《人在旅途》《光辉岁月》……这些歌曲,无一不浸透出岁月打磨的痕迹,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数十年大众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回顾近两年备受关注和热议的纪录片,大都落脚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生活是艺术生长的最肥沃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文艺创作关注脚下的土地、眼前的生活,才能拥有最鲜活的素材,才能成为时代的回响。
 
植根生活,抒写生活,把现实投射到作品中去,才能让作品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生命力。而正是在围桌而吃的热闹中,在朴拙平静的生活之下,暖人心扉的人情暗流涌动,腾讯视频《早餐中国》第2季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触动观众最内心的关切。
 
谁敢说早餐的平民食谱不能唤醒人们的文化热忱?一碗浅浅的豆腐脑,却藏着深深的东方生活价值观。干掉这碗《早餐中国》,你才算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来源:广电独家(ID:guangdiandujia)

原标题:《小切口、烟火气、人情味,腾讯视频<早餐中国>里有市井生活与质朴人心》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