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致的女孩拿起刻刀~
这是一个精致的女孩
看起来柔柔弱弱的
文艺而单纯
最初进入大福古船模公司时
应聘的是文员、销售
没想到
只是因为好奇
她拿起了锯子、刨子、刻刀
成了一名传统工艺传承人
她叫刘筱蓉,毕业于泉州财贸干校,2010年进入泉州市大福古船模制作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从事文员、销售、讲解员、工艺师等职务。她的作品《乘风破浪》荣获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第五届海峡工艺精品奖入围奖;作品《扬帆远航》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2018年,刘筱蓉以“古船模制作”技艺项目参展,获评“泉州市传统工艺优秀青年传承人”“泉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泉港峰尾造船历史久远、底蕴深厚,这也使得刘筱蓉从小就与船结下不解之缘。进入大福古船模公司后,刘筱蓉古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发现,古船文化跟现代船相比,其背后多了一层神秘感,渐渐地,她对古船文化产生了好奇。
因为好奇,所以只要一有空,刘筱蓉就会在师傅旁边观摩,时间长了,对一些制作工艺就了然于胸。一次,公司接了一批订单,工期短任务重,虽然师傅加班加点的赶制,仍然十分紧张,为了能顺利出货,刘筱蓉自告奋勇的提出帮忙制作,因为制作船模的材料价值较高,而且备好的木料有限,万一做坏了就更来不及了,所以师傅并不敢让她制作船身,只是让她打打下手,但看着刘筱蓉娴熟的手法,师傅最终还是决定让她试一试,自此,这个外表恬静精致的女孩,逐渐走上古船模制作艺术之路,成为泉港为数不多,擅长古船模制作的女匠人之一。
古船模制作,除了要熟识古船各部件结构外,还常常要与锯、刨、凿、钻、刻等工具打交道,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传统造船工艺制作,雕刻带有水密隔舱内构且外观精美的船模,更是绝非易事,基本要靠纯手工,费时费力。这些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极具挑战。
以一艘72厘米长的福船为例。首先需雕刻龙骨,钉好龙骨翼板和两边水底板后,再采用不同定格的水密舱装置,钉舱板及“梁拱”,然后雕刻曲形船壳外板及舱面甲板。主体结构完成后,还需用“桐油灰”掺揉“麻柠茸”或“竹丝”挤塞粘缝,并在船身雕刻和绘制“旭日东升”“胸襟花饰靴纹”等图案,最后是安装“龙目”“钉头根”“竖桅”“张帆”。而完成这一整套工序,至少也需要20天的时间,因此,极其考验匠人的功力和耐心。一开始,刘筱蓉也常在制作中受伤、受挫,然而,这些并没有动摇她对古船模的热爱。每一件作品,她都精雕细琢,做到极致。
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青年人学习和传承。正因为认识到这点,刘筱蓉不断加深对古船文化、泉港海丝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在学习同时,刘筱蓉发现,当下许多青年人对于古船模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并不多,有些青年甚至觉得它遥不可及。
为更好地让青年人了解并接受这些较为专业且难懂的文化,刘筱蓉利用闲暇,精心编制出一套生动活泼的解说词,为青年朋友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演示,并结合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游学研学活动,受到青年朋友欢迎。
几年来,刘筱蓉一直秉承初心,推广与传播着泉港古船文化。每年,她都会接待不少海内外华裔青少年团体,但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她都会耐心细致地向青少年朋友传播泉港海丝文化,并传授水密隔舱古船制作技艺。
在秉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她与老一辈传承人共同开发出具有浮雕形式的古船作品,及具有创意性质的古船浮雕壁画等工艺品,让古船文化以多种形式为世人所认识和了解。
“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而且要想尽各种办法做好。”而今,作为传统工艺青年传承人,刘筱蓉坦言,如今在泉港,会制作古船模的青年手艺人不超过十位,未来,她希望通过社会力量,让古船模制作技艺走进校园、融入课堂,带动更多青少年延续这门技艺,助推这项传统技艺再次焕发新生机。
不一样的“期末考”!泉港区2019年基层团建述职评议会圆满召开
志愿情·党员行 | 从心开始,志愿同行~
责编:李文富 郭泱月
编辑:暮飞云
参考资料:吴瑞源《怀揣匠心 助力古船文化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