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0)丨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
摘要
铜锣山是重庆市“四山”之一,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是重庆主城“肺叶”,对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多年以来大规模的露天采矿活动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严重,安全隐患突出。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全面关闭采石场,将41个集中连片的废弃矿坑及14.87平方公里影响区统一规划,按照分区思路,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结合区位优势及周边其他产业布局,将矿业遗迹展示与生态旅游结合,打造矿山文化旅游区。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力争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展示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区。目前,该片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已显著呈现。
一
引言
二
问题
三
措施
全面开展基础调查,编制铜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概念性规划,梳理铜锣山重点存在水源涵养能力低、产品供给能力低、生物多样性减少、乡村景观质量低等问题,提出“全面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系统综合设计、协同共生设计”四大策略,确定实施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合理利用、科普宣传等工作重点,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配套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国土绿化、水环境调查及修复等有关工程。
图1 渝北铜锣山生态修复前后对比图
按照“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合理利用区”分区思路,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山上”重点开展环山公路沿线国土绿化、景观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山腰”重点开展废弃矿山及其影响区、矿坑水体生态修复;“山下”重点开展包括田水路林村等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同时统筹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地下水调查、村庄整治等10个子类型工作。
(三)坚持政策助推,构建长效机制
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充分整合利用分散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探索试点新办法,发挥政策组合效应。一是科学优化“四山”管控边界。将必需的景区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开发边界,合理布局建设用地予以保障。二是科学编制村规划。通过生态修复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将生态修复与后续铜锣山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将铜锣山国土综合整治和矿山生态修复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生态地票收益,由渝北区政府建立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保障生态修复长效资金投入。四是盘活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农房整宗地收益权收储、与村集体合作项目等形式,整合区域较大范围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统一进行土地配置,打通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合法利用通道。五是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配套政策。按照矿山修复后可预留不超过3%建设用地比例配套产业用地思路,吸引社会资本通过“谁投资、谁受益”等方式广泛参与投资矿山生态修复。
(四)坚持“两化”引领,助推价值实现
依据《重庆主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保护修复后的优良生态资源,按照“规划先行、局部推进、招商引资”原则,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促进铜锣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紧扣“城市绿肺、市民花园”定位,遵循现状建设用地总规模只减不增原则,适度布局发展文化休闲、养生养老、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用地。先行组织推进首开区约1800亩对外公益开放,试开放以来游人如织,高峰期接待高达两万余人,已成为重庆的“网红景点”,有重庆“小九寨”之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显著。规划审批通过后,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公园规划范围25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力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点。
四
成效
(一)修复生态系统,提升环境承载力
截至2020年底,完成1-5期(10个矿坑)矿山生态修复107公顷,在建6-12期(15个矿坑)93公顷预计在2021年10月前完成,新增耕地、林地等农用地140余公顷,种植树木近40万株,消除边坡等安全隐患54处,铜锣山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率将达到70%;治理后的矿坑水体全部达到三类水标准以上;完成国土综合整治5000亩,道路、水利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土绿化营林改造近万亩,既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吸引了猫头鹰、野鸡等野生鸟类和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觅食栖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人居环境整治改善720余户村民居住条件,群众人居质量环境不断改善。
先期示范治理的生态修复阶段性成果已让渝北区铜锣山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重庆小九寨”,吸引市民自发前往参观游览。自2021年2月9日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峰值日2.6万人次,节假日日均接待5000余人次,游客对铜锣山的生态景观给予高度评价。吸纳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并通过无偿提供农产品交易中心售卖农副产品、农户开设农家乐、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以地入股与社会投资主体合作办企等多种方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农户增收。
(三)助推美丽经济,实现生态价值
铜锣山景区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园迎客,开通了小火车、观光车、餐车等特色服务,并同步推出矿山文创产品。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周边镇村及群众围绕景区做产业、做配套、做服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0万元。同时,渝北区全力挖掘和利用好铜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成果,计划投入资金20亿元,按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定位,把渝北铜锣山打造成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5A级国家旅游景区,推动“美丽生态”转变成“美丽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让渝北铜锣山既有绿水青山“颜值”,又有金山银山“价值”,增强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图2 渝北铜锣山公园
来 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编 辑:赵志坤
初 审:程秀娟
审 核:汤小俊
审 签:周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