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4)丨古浪八步沙林场荒漠化防治
摘要
一
引言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是1981年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发起和组建的集体林场,位于古浪县境内腾格里沙漠南缘,紧靠G2012、S308、S316以及甘武铁路,交通条件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下辖八步沙、黑岗沙、黄草湾、五道沟和七道沟等7个护林站。40年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完成治沙造林25.2万亩、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栽植各类沙生植物3040多万株、播撒草籽5万多公斤,打草方格使用稻草1.2万吨,使周边10万亩农田得以保护,确保了过境公路铁路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安全畅通,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
问题
三
措施
依托三北防护林、省级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采取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的措施,在甘蒙省界、黄花滩移民区等风沙前沿和重点风沙口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13.7万亩,草方格压沙4万亩,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通道绿化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花卉、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
图1 八步沙林场治沙劳动场景
图2 八步沙林场治理后的沙漠效果
坚持“封、造、管”并举原则,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治理模式,结合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对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等适宜封育的区域,采取以封为主,人工辅助撒播沙蒿、沙米、柠条等籽种。同时在十二道沟设立管护站2处,安排管护人员6人,对周边15.75万亩范围内的林木进行全面管护,杜绝人畜破坏和森林火灾发生。
图3 八步沙林场人工模拟飞播现场
图4 八步沙十二道沟管护站瞭望塔
探索推行“互联网+防沙治沙”模式,按照“方便群众、重在参与、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的要求,建成全民义务植树网,实施了柯尼卡美能达造林绿化、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林等公益项目,完成梭梭、花棒混交林为主的治沙造林4.2万亩。广泛开展爱心公益林活动,2018年以来,累计接受社会各界的爱心公益林捐款资金260万,建成省消防林、驻军林等公益林基地7个,完成公益造林1350亩。
图5 义务压沙现场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在八步沙建立了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多个防沙治沙教学实习基地,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
成效
一是经过林场40年的生态治理,八步沙林场管护区沙漠前沿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体系逐步形成,区域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使周边10万亩农田得到了保护,确保了干(塘)武(威)铁路及省道308线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转变,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古浪县治沙工程建设也进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进度最快、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时期。
二是八步沙林场成立了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按地入股、效益分红、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公司化林业产业经营机制,探索发展多种经营,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多业并举”的新路子。截至目前,流转土地1.25万亩,栽植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基地750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1.06万亩,为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700多个,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建成占地面积2万亩的林下养鸡场,创建了“八步沙溜达鸡”有机绿色品牌,目前,存栏量2000多只。目前,八步沙林场通过防沙、治沙、用沙,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也由原来的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
三是2019年3月29日,中宣部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后,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成为激励人与沙害抗争的强大动力。“植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全民关注防沙治沙、支持防沙治沙、参与防沙治沙的社会氛围全面形成。
来 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编 辑:赵志坤
初 审:程秀娟
审 核:汤小俊
审 签:周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