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5)丨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的案例。2021年10月14日下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这些案例是从相关部委、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益组织等单位推荐的127个案例中遴选而出,兼顾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问题的典型性、修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体现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此,我们开设《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专栏,介绍案例。本期介绍“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案例情况,敬请关注。


摘要


冷水江锑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地处湘江流域中下游,横跨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素有“世界锑都”之称、“江南煤海”美誉。矿区开采利用达120余年,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冷水江锑煤矿区通过整治矿山、治理污染水体、治裸露山体、治荒废田地、治地质灾害等措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煤矿自2010年的171家减至15家,锑矿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减少至9家。对野外混合渣进行集中填埋覆土绿化,对砷碱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开展河道清淤、生态护岸,植树造林2万余亩,种植黄桃、金银花等经济作物。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修缮受损房屋,建设搬迁避让安置小区。


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地质遗迹、工矿遗址,结合红色文化,开展科普、观光、研学、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引言


冷水江锑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地处湘江流域中下游,横跨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总面积约803平方公里。该地区主要有锑、煤及其它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其中锑产量占全球的60%,煤炭地质储量5.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6,为湖南重要的有色金属、煤开采集中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锑产品生产、贸易、研发基地,素有“世界锑都”之称、“江南煤海”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锡矿山地区累计产锑200余万吨,创汇70余亿美元,上缴利税60余亿元,从业人员常年保持在1万人以上,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问题


冷水江锡矿山锑煤矿区开采历时达120余年,冷水江市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因长时期、粗放式的矿业开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如废渣堆占土地,山体植被荒芜,石漠化严重,动植物多样性退化;水体污染,溪流水系生态严重破坏;多处地面沉陷,房屋、耕地受损。


措施


冷水江锑煤矿区主要从矿山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入手,积极挖掘区内旅游资源,做到阻断污染源头,积极消化历史欠账,主动谋划生态转型发展。


(一)整治矿山企业2010年以来,锑煤矿区通过实施多轮矿产资源整顿,煤矿从原来的171家,减少至目前的15家,锑矿从原来的5家,整合至现有的2家,锑冶炼企业从原来的91家,整合至现在的9家,督促企业达到行业准入条件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强环保检查和执法力度。


(二)治污染水体

对锡矿山地区约5200万吨野外混合渣进行集中填埋,并覆土绿化,对约2200万吨砷碱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受污染的河道进行清淤、生态护岸(图1)。

图1 河道治理前后对比图


(三)治裸露山体

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通过改良土壤、修建引水灌溉工程,以乔、灌、花、草混种的方式进行修复,部分区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种植黄桃、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累计植树造林2万余亩,栽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9万余株,藤类2万余株,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图2)。

图2 山体治理前后对比图


(四)治荒废田地对矿区4.5公里因废渣淤积的河道进行疏浚、护岸,防渗加固35口山塘;通过除草、翻耕、培肥、蓄水等措施,对2400余亩田土进行了综合整治(图3)。

图3 耕地修复前后对比图


(五)治地质灾害对矿区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有效治理,维修加固矿区受损房屋1000栋,建设搬迁避让安置小区,同时科学利用搬迁后土地,矿区破败风貌极大改观,矿区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图4)。

图4 地面塌陷点修复成矿业文化广场


(六)挖旅游资源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锡矿山特有地质遗迹、工矿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并融入其独有的工矿文化、红色文化,集旅游观光、地质科普教学、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已初具雏形(图5、6)。

图5 石漠化荒地修复成石林美景

图6 昔日废弃矿山修复成绿水青山


成效


(一)生态环境指标持续好转

监测数据表明,冷水江锡矿山地区青丰河、涟溪河水质持续改善。2020年青丰河万民桥断面砷、锑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98.7%、86.1%,砷已达标。涟溪河民主桥断面2020年锑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84.5%,砷稳定达标。2021年以来,青丰河、涟溪河锑浓度进一步下降,铅、镉、铬、汞等11项重金属指标均稳定达标。


(二)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

通过系统生态修复,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变成了百姓争先向往的生态游园。充分挖掘矿区的资源禀赋,将碎片化分布的“羊牯岭碉堡”、“采矿演示场”、“中共第一个工矿企业党支部诞生地”、“革命烈士纪念碑”、“锡矿山展览馆”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起来,合理开发矿山遗迹、溶蚀地貌、构造岩体等地质资源,探索出“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的新模式。锡矿山获得全国首批地质文化镇筹建资格,为全国传统老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图7)。

图7 忆苦窿工矿遗址


(三)生态修复助力乡村振兴

荒废的2000多亩农田,经过修复后进行流转,由当地合作社承包种植水稻和稻田养鱼,预计每年可增加租地收入约60万元。废弃的矿场整治后,当地老百姓种植了金银花、黄桃等经济作物,预计每年可创收约1000万元。随着锡矿山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将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预测增加当地1000-3000人的就业机会。


推荐单位: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来   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编 辑:赵志坤

初 审:程秀娟

审 核:汤小俊

审 签: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自然资源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