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的生活习惯——睡眠篇

忠阳&馨悦 简单妈妈 2020-09-05
一什么是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至少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不挑食的三餐、适当的户外活动。
本周主要的内容是针对如何帮助宝宝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二姜家作息时间表(2015年)
我家四个孩子的睡眠状况:
老大:(参考《从0岁开始》的方法养育)
前3个月睡眠非常成功,每晚醒1次喂奶。3个月之后,一次感冒开始奶睡,一直到老三10个月,姐妹三人一个房间才不需要陪睡。但是每晚会醒一到两次出来找妈妈,需要我送她再回去睡觉。直到5岁左右,晚上才不会找妈妈,大部分时间可以一觉到天亮。
老二:参考《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
老二出生后的前5天特别的让我们俩崩溃,在医院的几天,可能是吃不饱的原因,每天就是哭啊,回家后的前两天也是,晚上不睡,爸爸一晚上抱着她在屋里晃,抱着也哭,放下也哭。最后爸爸气的,把她放在客厅沙发上,站着她面前,双手掐腰,咬牙切齿的说:有俩孩子,真TM不是盖的~ 被南南吵的无法入睡的奶奶为爸爸这个动作和这句话乐了很长时间~
出生第6天,无意中在书架找到很久之前买的《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一直以为这本书是治病的,翻开一看,救命稻草啊~训练睡眠!!!
训练当天晚上一觉5小时,20天独自一个房间,5周左右晚上7点-早上7点
老三:参考《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
香港的医院出生后是母婴分离,4小时哺乳1次,出院时是第三天,自己独立一个房间,开始趴睡,4小时哺乳一次,28天睡整夜。晚7点-早7点
老四:参考《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
出院时是第三天,回家开始趴睡,四小时哺乳一次。42天睡整觉,晚7点-早7点
老大小时候训练失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三个多月的时候感冒,那个时候不会分辨,晚上因为鼻子不通气的哭泣,也当做饿来处理,加上太懒,晚上直接抱到大床上奶睡。到1岁断奶之后,就变成必须陪睡,每晚肯定醒两到三次叫妈妈,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我心情特别差,不夸张的说,每天晚上都害怕入睡,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吵醒,这种感觉特别的崩溃。
2.老大满月之后经常和我们出去吃饭,去朋友家,经常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我们不规律的作息可能也是影响她的原因,导致后来经常晚上11点,她还闹着要出去遛弯。
三为什么要建立有规律的作息
充足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保障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睡眠”词条)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不确定性”其实是人生的一个常态,让人感到无助和无力。父母们深有体会。而对孩子们来说,尽管他们的世界只有“吃、喝、玩、睡”这么简单,但道理差不多。孩子自己能够预知或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他将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安全感(观点取自《从零岁开始》
拥有健康的基础,受益终生

很多人会问我,你家四个宝宝看着小脸都不胖,一抱死沉,身体都那么壮实,你都给孩子吃什么?

答案是:正常三餐,我们吃什么,孩子吃什么。

其实吃可能是一方面,除了正常三餐(8个月开始自己吃,不挑食),12小时优质睡眠+一年四季少穿衣服+运动这一系列的综合原因,才可以帮助四个小家伙拥有健康的身体。

便于协调全家人的生活
从我们家的作息时间表就可以看到,我们是如何协调四个孩子的生活。四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肯定有不同的需要,试想一下,如果四个孩子没有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按照她们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作息,我们的生活状态会是什么样?
缓解父母的压力
我们的生命就像电池,有充电的时候也有放电的时候,这样才是健康的生活。什么是给生命“充电”?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睡觉(馨悦的最爱)、看电影(忠阳的最爱)、和朋友聚会、看书、听音乐……“放电”就是做一些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事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一个电池只放电不充电或者只充电不放电,都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一对不健康的夫妻如何培养出来一个健康的孩子?
四会遇到哪些困难
传统观念的冲突
传统观念的冲突主要来自于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请他们来帮忙,老人的一些传统观念,跟年轻爸爸妈妈的观念不同,冲突在所难免。
“这么小的孩子,啥也不懂,不用训练或者训练不出来!”
其实,小孩子很聪明,他们会快适应父母制定的作息时间。孩子年纪还小,还没有能力分辨那些对他们有益处,那些对他们有坏处。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孩子没有睡脑袋,不好看!”
老人们认为孩子要睡头,后脑平平的,“圆脸”、“国字脸”才好看。现代社会的审美已经变了。尤其是女孩儿,睡成小脸儿,长大省了去韩国削脸的钱。更重要的是,后脑睡平了,会影响孩子的小脑发育,不利于运动神经的发育。
“怎么能趴着睡呢?会不会憋着?”
孩子们会挪动自己的脑袋,直到找到舒适的方式。以防万一可以使用婴儿床垫加上4条浴巾,帮助孩子透气。
“你们的方式不科学!”
老人们的“科学”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之上,毕竟时代不同了,很多“科学”都在变化,育儿方式也要有变化。
至少来自三个方面的心理压力
1
一方面来自老人的压力:
中国的老人,参与孩子的生活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尽量少让老人参与或者提前沟通清楚我们的界线在哪里,尽可能的避免老人们过多的参与。尤其是比较强势的老人。(可参考书籍《过犹不及》)
2
来自孩子的哭声;
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况,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成年人也会有,孩子就会更多。很多时候,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他们都会哭。
3
各种育儿方式的说法不一,非常纠结,很难判断;
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详细了解、观察推荐这种育儿方式的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状态,看看是不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者喜欢的。如果是,那就采用。如果不是,那就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
五必要的准备
充分沟通,达成一致
在建立习惯的初期,爸爸妈妈会遇到多方的压力,如果可以提前沟通,达成一致,有利于整个过程的进行。通过相互鼓励,相互安慰,顺利度过这个过程,夫妻关系一定会更进一步的亲密!
找到三个最重要的理由
在遇到挑战的时候,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当老四出生的时候,我们同样遇到挑战,我们经常彼此问:“我们这样做是为什么?”“有没有必要坚持?”
姜家的三个理由:
孩子的身体需要充足的睡眠;
我们自己需要休息,恢复精力和体力;
便于孩子们协调时间;
尝试与各自的父母沟通
交叉沟通容易产生很多的误会,尤其是婆媳之间在对待孙子、孙女的问题上。一般情况,最初的沟通不一定会顺利,也没必要试图说服他们,因为在她们眼中,我们永远是个孩子。就算我们已经有四个孩子了,在父母眼里,我们还是有很多问题,做的不好的地方,这也很正常啊~
六如何建立有规律的睡眠
我们不想给姐妹们太多的理论,给姐妹们看一些实际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我身边的妈妈经验分享,各种情况都有,希望姐妹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参考执行。
两个新手妈妈:晓燕、加议(随此文推送)
两个二宝妈妈:陈泓、马丽 (周六推送)
如果你希望更详细的了解,建议你购买《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或者《从零岁开始》
特别提示
帮助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孩子的哭声。尤其是第一周!

刚开始,让孩子独立入睡的时候,他一定会哭。15分钟之后如果还在哭,我们一般会去安慰她一下,同时检查一下,是不是渴了、饿了、需要换纸尿裤、或者身体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放下她,继续独立入睡。

第一次训练一般比较久,45分钟左右,就会睡了。

从第二天开始,一般情况20分钟。第三天、第四天……哭的时间会越来越短10分钟左右,一周以后就可以正常入睡了最多5分钟。3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会站和1岁左右的时候会有反复的情况,我们还用之前的方式对待。
四个孩子养下来,慢慢的会分辨孩子(1月-18个月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的哭声,有一些是真的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安慰,我们会马上过去,绝不迟疑。例如:渴了、饿了、需要换纸尿裤、病了、姿势不舒服、做恶梦等;有些哭声是无需理会的,例如:不想睡觉、无聊了等。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哭声不加分辨,任何情况都采取行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会慢慢学会用“哭声”控制父母或者老人,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虽然利用这种方式获取了“控制权”,但等他们长大之后反而没有安全感(以上观点取自《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P48)。
孩子健康的心理,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父母的关系、父母稳定的情绪、父母陪伴的时间、积极鼓励的语言、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明确的家规等等,只做其中的一件起不了多大作用或者少做其中一件事儿也不至于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你担心这样的哭声对他有伤害,那就多在以上的内容下功夫,这些内容可以给孩子带来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 这也影响足以盖过这几十分钟的“哭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