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逼出来的“智慧”

忠阳 简单妈妈 2020-09-05
1
今年3月15日,我带着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先回到北京。因为,老五的证件还没有办下来,馨悦带着老五在塞班等证件。这时,老大的学校已经开学三周了,也就意味着她落了三周的课,这对本来基础就不太好的她来说,将要面对非常大的压力。很可惜,当时我这个当爸爸的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凭我自己的感觉,只不过才三周的课,不会差到那去吧。而且,假期的时候,每天都会写作业,预习新课文,应该不会差到哪去。
2
第二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发现她不太高兴,嘴撅的老高,也不说话,与平时的表现完全不一样。我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晚上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不爱写,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手疼要歇一会儿,一会儿要削铅笔……这时我的情绪已经很激动了,马上就要发飙了。在我的“威逼利诱”下,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写完了,这时已经快10点了,我俩都累坏了。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如此,其中有一天,我还是没忍住,冲她大喊了一顿……这时候,真希望馨悦可以在我身边,哪怕有个人商量一下或者换换班也好啊……
我是海盗
3
好不容易熬过了第一周,以为可以慢慢适应了。没想到,周一老大的班主任找我,跟我说:“咱家闺女,这样下去不行啊,考试啥都不会,你们要是没时间管她,还是请家教吧……”听完之后,非常郁闷啊,特别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再不好,也不喜欢别人说。想想也是苦了我爸妈。现在能理解当初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去开我的家长会。对于我这种“学渣”孩子,他们实在是不愿意听老师的评价。回家之后,陪老大写作业的时候,心情特别不好,不是因为她的学习成绩,而是因为我找不到方法引导她。只能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逼她。“这个错字,写10遍”、“这段文章抄两遍”……自己心里都知道效果肯定不好,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是用这些常规方式了。好不容易写完了作业,送她回到床上,我抱着她,跟她说:“晚安,小鱼儿,我爱你!”又问了一句:“你知道我爱你吗?”她说:“我知道。”这时我心里很惭愧,很内疚,因为刚刚发完脾气。这次抱了很长时间,抱的很紧……我从她的房间出来的时候,看了一眼表,又快10点了。心想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接下来的四个都要这样吗?!我滴个神啊!我又一次仰天长啸:“上帝啊!给我点儿智慧吧!我到底该怎么做呢?下面还有四个孩子呢!要是都这样,我会不会疯了?!”坐在那思考了半天,也是无从下手,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焦虑。难道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对吗?差在哪了?如何改进啊?越想越心焦……“老婆啊!你快回来吧!没有你,我的大脑好像都不转了……”以后几天,还是没有什么好转,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让我焦虑的心情得到好转的就是听到馨悦说:“我28日就能到北京啦!”我当时的心情,比中了五百万的彩票还要激动啊!
4
馨悦回家后,当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的跟她讨论老大学习的事儿。还好老五的睡眠比较有规律,让我们有时间可以聊天。初步达成计划是,参考之前的方式,两个人分别去请教身边有经验的人,根据大家的反馈,再商量如何改进我们的方法。她去咨询她的妈妈导师以及妈妈公主团的妈妈们;我去咨询我二姨,她是一个小学老师,应该是非常有经验的。照此计划,我们各自行动去了。最后,她补了一句:“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孩子不同,智能不同》,我们是不是应该找到小鱼儿的学习方式,根据她的个性,来制定学习计划”
5

 第二天,我就在网上订了这本书。据以往的经验,着急看的书一般都找不到。同时,我给二姨发了信息,问了很多问题。总结下来,大约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孩子一二年级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拼音;小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学拼音,所以基础比较差,需要加强。

第二,尽量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后的路还很长,要找到她喜欢的方式。

第三,大部分的孩子,刚上学的时候,都会比较吃力,而且还拉了很多课,跟不上很正常,这时她心理压力会很大,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看到同学。这时要多注意她的心理状态,多鼓励她。聊完后,我请她暑假的时候来给老大补补课,我们也观察一下,老师是怎么教学生的。

晚上回到家后,刚刚进家门,馨悦就大笑着跟我说:“你知道吗?!其他的妈妈也跟咱们一样,遇到同样的问题,孩子学习各种费劲啊!”我听了之后,心里很好奇,特别想听听别人家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聊天。听她说完,我大概了解,大部分孩子,小学一二年纪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成绩不理想,写作业效率不高,磨磨蹭蹭,需要家长陪着,督促着。很多妈妈都很焦虑。
6
晚饭后,馨悦陪老大写作业,我给另外几个孩子讲故事。时不时的也会听到,馨悦用高于平时的音量来跟老大交流,看来她的耐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讲完故事,快7点半了,我送其他的孩子们去睡觉。随后,打开门,笑着问馨悦:“你还好吧?”她看着我说:“还好!马上写完了。对了,《孩子不同,智能不同》那本书找到了,我放在书柜上了。”我答应了一声,关上房门,走到书柜前,充满好奇的拿起那本书,快速浏览了一下目录,里提到了八项智能:
1、我用词汇来思考——词汇智能的发展2、我用问题来思考——逻辑智能的发展3、我用图形来思考——图形智能的发展4、我用旋律来思考——音乐智能的发展5、我已触摸和运动来思考——肢体智能的发展6、我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形象——自然智能的发展7、我经常会考虑到他人——人际智能的发展8、我通过自我反省来思考——自我智能的发展
看完目录后,我感觉老大应该是肢体智能比较发达的,应该先看看这个。我坐在沙发上一边看,一边思考,里面介绍了,每个智能的优势以及表现,以及如何帮助肢体智能的孩子学习。书中特意强调了,孩子的智能绝大部分是先天形成的,后天很难改变。也就意味着,家长很难改变孩子的先天智能,需要找到属于她们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基本可以确认,从老大平时的表现来看,她的肢体智能应该是非常强的。
吃饭还是看动画片,很难像妹妹们那样安静坐着
7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门声和老大的说话声“终于写完了,可以睡觉了,我都困死了!”我放下书,走到门口,看着馨悦,她一脸疲惫的看着我说:“终于写完了”我们一起送她上床,祷告,拥抱后,走出房门。我俩同时如释重负的坐在沙发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她介绍了其他妈妈的做法,也回忆起之前看这本书的一些想法。结合我们家的情况,总结下来,尽量采用下面的方式跟老大一起学习:
1.除非是写字、阅读,背诵的时候可以采取各种身体姿势;2.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文字、字母、数字;3.用一些肢体游戏来增加学习兴趣;4.尽量多陪着她学习,帮助她度过困难时期,可以在学习中找回自信。
8
第二天晚上,我们开始尝试这些方法。她读课文的时候,我们一起趴在床上或躺在床上。背课文的时候,她一边在地上溜达,一边背。听写生字的时候,“才”字不会写,我用身体摆出一个“才”字,她乐得不行,跟我一起做动作,这个字就记住了……这一天,小鱼儿很高兴,作业完成得很快。虽然我们好像找到了一些方法,但是接下来的几周还是不太好过的。在这期间,小鱼儿写作业有时候还是很磨蹭。老师又跟馨悦说,闺女学习很吃力,需要请家教。小鱼儿也跟我们说,不想上学了,想转到其他的学校……我们心里还是很焦虑,但是比之前好很多,因为,我们相信按照现在的方式,她应该可以好起来,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接下来几周,看到她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我们也不断地鼓励她,赞美她做得好的地方。
9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我们发现老大晚上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笑容也越来越多了,也没有再提过转学的事儿。有一天,馨悦去接老大,老师跟她说:“闺女最近学习好很多啦,基本能跟上了,所以我也没再找你了。”听完这话,馨悦差点儿没哭出来。很感恩,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陪着老大一起学习。两个月下来,总算取得了一些成果。

身体随时准备摆各种姿势
10
这两个月的经历,让我对“因材施教”这个词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因材施教”在《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还配了这样一个故事:《论语·先进篇》(译文)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老师们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教自己家的孩子。说句实在话,现在的老师要想做到这一点,的确很不容易,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第一,班里面三四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有限,很难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论语》中可以看出来,孔子他老人家这么伟大,一辈子也就培养出这么几十个人。第二,学校考察老师的核心指标就是分数和升学率。这些指标又关乎职称、奖金,等等。自然,这些考察指标也就决定了老师的教学重点。所以,在目前这种教育制度下,词汇智能和逻辑智能强的孩子必然占了一些优势,因为他们很适合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风格。而其他智能的孩子可就苦了,很多时候,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根本就不适合这些孩子。时间一长,这些孩子很容易被边缘化,被定义为“学渣”……就算是坚持下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很多人还是会在本科毕业考研时换其他的专业,或者毕业后进入与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领域。仔细想想,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啊。既然改变不了孩子,改变不了老师,更改变不了环境,作为家长的我们只能调整自己,不断地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不断鼓励、赞美他们。直到有一天,他们很确定地告诉我们:我知道我以后想干什么了,我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这时,我就可以松口气了……
11
 各位路上的爸爸妈妈,咱们的路都还很长,有时候也挺苦的。最让我高兴的是,有很多同路人一起往前走,大家一起分享,彼此分担,这让我好过很多……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的前两周,小鱼儿的足球课老师和馨悦说:“你家孩子没上课,跟另外两个男同学不知道跑哪玩儿去啦……”馨悦回家后跟我说:“学习刚刚好一些,又来了新问题……这真是一刻也不让咱们消停啊。”我笑着跟她说:“恭喜你准备升级了,6-12岁的孩子,的确又是一个新的领域……”说完,我俩都笑了。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