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生在五个孩子的家庭,起跑就比别的孩子慢吗?

忠阳 简单妈妈 2020-09-05

最近公众号的留言里,很多妈妈都为我们家的五个孩子的教育质量而担心,很感谢大家的关心。平时也有很多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疑问:
“五个孩子都去早教班吗?怎么分配时间啊?那得花多少钱啊?”
“啊?你们不送早教班啊?也是,数量多了,的确是没办法保证质量。”
“孩子们都学什么特长班吗?你们怎么送啊?”
“你们不替孩子选幼儿园、小学吗?这么大的费用,你么可真有钱啊。”…… 是啊,直观来看从时间、精力、财务上来看,我们是一个孩子家庭的五倍。而且,主要是我们两个人带,哪有时间、精力带她们参加各种班或者培养她们的各种能力。 如果单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真的无法实现目前中国主流的教育方式。各种早教班+国际幼儿园+优质小学+各种特长班…… 

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或者也没有精力重视?意味着五个孩子的早期教育就一定比别人差?


•  早教”真的很重要

0-6岁的儿童是人生中最佳学习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没有之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几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培育更好的大脑:儿童早期发展的新前沿》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大脑在最初几年的发育速度最快

在刚出生几年的大脑中,神经元以每秒700-1000个的惊人速度建立着新连结。


这些早期的神经突触连接形成了神经可塑性的基础,继而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终生的学习和适应变化能力,以及发展心理弹性的能力。


这种科学证据突显了关爱、健康、营养和刺激对所有儿童,尤其是处于逆境的儿童的重要性。


儿童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早期干预才是最佳选择

当孩子的大脑无法得到它所期望的需求时——特别是在最敏感、成长最迅速的生命早期,在以后生活中将它扶回正轨所需要付出就会越大,而且也不可能收到最佳效果。

早期刺激、与父母及看护者的良好互动是快速启动大脑发育以及终身学习的钥匙。


对婴儿和儿童的众多刺激研究表明,培养、激发儿童与父母及看护者积极互动,可永久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会永久性地改变大脑功能。


儿童早期学习的影响可持续终生,并产生广泛的益处。
到六岁时,大脑网络和神经通路的基础就会形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曾通过严谨的经济分析绘制出了“赫克曼曲线”,显示出在零到三岁的的早期发展阶段教育和培训所收获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
So……

我们认同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之一。用一句广告词来表达: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区分:儿童早期教育主要的任务是给予大脑足够多的刺激,并不是要学习某些概念、掌握某个技能、背会多少古文。


再通俗一点儿说:早教是不应该有什么教育目标或者具体的教学成果。


即使背会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也不一定说明早教做的很成功。


 早教≠早教班

有了上面的共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的早期教育由谁来做?或者说谁是主要负责人?主要的教学场地在哪?


詹姆斯·J·赫克曼,今年72岁,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位美国人近年来热衷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一点:


孩子的早期教育能为后天所得技能,包括心理状态的形成打下基础。
2016年3月,他来到厦门大学演讲,结束后,厦门日报对他的采访中,他表达了他对于早教的理解,我从中截取了一部分内容(“赫克曼采访”完整内容可以浏览):
话题一:【 谈早教 】核心观点:

早教不是课堂教育,不是学术训练,是和父母的互动和伙伴的游戏。这种“宽广的”早教会把孩子从压力中解放出来 …… 早期教育很重要的组成是家庭教育,研究表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能力较高,创造力、抗压力也更强,但是,衡量家庭教育的标准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引导的质量,并不在于家庭收入的本身
话题二:【 谈自己 】核心观点:

我有很好的父母,他们给我自由让我探索,和我有良好的互动。好的父母并不一定是高知的父母,但他们提供好的家庭环境。 …… 我的父母其实都是高中生,我的父亲高中读了两年,就辍学去我爷爷的农场帮忙,他后来尝试要上大学,但读了一学期,遇到经济危机,因此又回家了。 好的父母并不一定是高知的父母,我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朋友的父母,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我们的父母都有共同点,他们提供好的家庭环境:他们给孩子自由,任孩子探索,给孩子鼓励,没有刻板的规划。
话题三:【 谈家教 】核心观点:

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就能得到好的教育,这样想太过简单。家庭的关怀更重要,即父母对孩子的投入,以及引导的质量 …… 比起好学校,家庭关怀对孩子成长更重要。已经有经济学的证据显示,家庭的关怀更重要,即父母对孩子的投入,以及引导的质量,那种认为好的学校就能把孩子教好,是错误的。 

So……


我们很认同这位教授的观点,早教的核心内容应该在家里进行,父母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刚生完老大的时候也去过早教班——金宝贝,老师也跟我们说:在这里学的东西,你们回家之后要继续带着孩子一起玩,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早教班是一个辅助的场所,父母在早教班学的内容,在家里与孩子互动,这样的方式是可取的。


除此之外,作为家长还能在家里做些什么?


•  家庭早教的内容

早教,最核心的任务是在大脑发育的早期,给予足够的刺激,并不一定非要学会什么东西。


当孩子在某一个年龄段,对一些事物、行为特别好奇的时候,我们给予她们足够的探索空间,一定的帮助,大量鼓励。这就是“刺激”最基本的内容。


这样的刺激,不一定要特意拿出某一段时间,给孩子们上什么课,而是贯穿于整个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鉴了“蒙氏教育”中关于“儿童敏感期”的相关描述(关于“儿童敏感期”的背景,我就不过多介绍了,大家可以百度)。 从孩子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敏感期会相继出现,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敏感期,给与孩子们足够的刺激,帮助她们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0-3岁的孩子,每个阶段主要的敏感期。详细的做法,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介绍。

 我们是如何操作的


我们执行的方式主要有两点:

一是年龄,到了相应的阶段,我们会主动刺激孩子们的相关智能的发展;

二是观察,他们经常出现某种行为或者语言的时候,给她们足够的空间,刺激相关的敏感期。

 比如老五6个月的时候,进入到“手部肌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会让他独立坐在儿童餐椅中,每次吃饭的时候,会给他一些小块儿的食物,例如:馒头、面包、红薯、土豆……让他尝试用手抓着吃。 

最初的时候,不是抓不着,就是吃不进去,急的嗷嗷叫,使劲儿拍打桌子。


所以,加辅食的过程会先喂食物泥,紧接着喂奶。等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就可以和我们一起,吃饱了也不太急了,在旁边慢慢练习吃饭,实在吃不到,急的时候就喂一口,慢慢自己吃的越来越多。


通过1个月不断练习手眼协调,7个多月的时候,终于可以准确的用手吃进去很多食物啦,姐姐们也会很配合的鼓掌,赞美,鼓励弟弟。 

持续这样锻炼,姐姐们8-10个月可以喂饱自己,1岁多就可以自己用餐具吃饭了。

 

老三老四老五


再说说老四,现在2岁多了,刚刚经历“玩水和沙的敏感期”,特别喜欢玩儿水,尤其是一洗澡就特别高兴,哪个姐姐洗,她都陪着,拿着她的玩水工具跟姐姐们能玩儿好长时间。

 
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把杯子里的水倒在碗里,再倒回来,来回来去的折腾……经常洒一地,如果是水还好,如果是汤真的是特别心烦。
 

这个时候,我们会提醒她,餐桌上的水是用来喝的,玩水请去卫生间。


我们会给她准备可以玩水的瓶子和各种玩具,一开始爸爸妈妈或者姐姐会带着她在卫生间玩儿,告诉她游戏规则,否则洗发水,浴液之类的,用不了多久就都是空瓶子了。慢慢知道规矩了,就可以放心让她自己玩了。


还有一个玩儿水的好地方,就是厨房,反正要玩水,就一起干点正经事

这个过程,我们会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现在,两岁半了,她每次想玩儿水就会去卫生间,或者去厨房帮妈妈洗菜。既满足了“玩水的敏感期”也满足了“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到了,这几天突然开始东西都要归类或者摆得整整齐齐



老二和老四一岁多,模仿敏感期



沙子和水,小朋友最好的玩具


看到这儿,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够感受到,我们是如何理解早教的。


我们认为:


早教的任务是给于大脑足够多的刺激,而不是非要学会某些技能或者掌握多少概念。


早教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是父母,主要场地应该是在家里。
早教的内容应该结合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机会尝试。


你可能会说,这些内容太简单了,等孩子大了还能满足吗?你说的对,3-6岁的孩子的内容会更多,更复杂一些,可能要借助一些道具。


有一点我必须承认,这种早期教育的理念的确不太符合现代中国社会的目标导向思维,而且成果缓慢,无法考量,投入产出比无法评估……


But……



近期文章(点击图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