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有五宝,简单妈妈的故事(序言)

馨悦 简单妈妈 2020-09-05

经过一年的整理和准备,终于完成了《家有五宝--简单妈妈的故事》初稿。


这是以我个人的视角,记录了我们这个七口之家,九年来不太寻常的成长故事,从我和先生相亲开始……


里面也记录了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公开这些故事,对我这种内向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亲,那你为什么还要写出来?”


答案很简单,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是被别人的故事所激励,他家的故事,是我家故事的起头……


序言

我出生在内蒙古的小县城里,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后来爸爸妈妈离开工厂,一起经营自己的纺织厂。


爸爸妈妈很爱我,很想为我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这样的忙碌,当然就很少有时间陪伴我,所以大部分的童年记忆都在姥姥家。

 

正因如此,我10个月会走路就去了幼儿园,在不到五岁的时候,我一边抹着鼻涕眼泪一边走进了小学的大门,要知道,我比当时班里的同学至少小两岁。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也塑造了我比较独立的个性。


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了。


十岁左右,经常做饭,洗衣服,烧炉子,收拾屋子。有一次,隔壁修理厂的工人问我家亲戚:“那个小姑娘是王老板家的小保姆吧?”


也许是因为童年时代缺少父母的鼓励和陪伴,头脑中留下了太多的孤独记忆,所以对婚姻、家庭、孩子都没什么期待。甚至中学时还和闺蜜一起立约,长大后不结婚,不要孩子,坚决做一名不婚不孕的“新时代女性”。


98年来北京上大学,读国际贸易专业,2002年毕业后,也面临着很多选择。


虽然父母和亲戚朋友极力希望我回到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赶快结婚生子。


但是,每当我想到老家的生活,想到四十岁、五十岁时的生活样式,我就会感到阵阵的不安。


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决定留在北京,做一名“北漂”,彻底跟老家安逸的生活说拜拜。


大四的时候,我加入了一家美国的化妆品公司,从美容顾问到资深经销商,一干就是九年。


2005年的时候,我认识了第一位妈妈导师——Kitty。当时我和另外几个同事每周都会去她先生——Benny的公司学习,我们叫他“校长”。

 

慢慢熟悉了之后,Benny经常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看着妈妈在厨房忙碌,爸爸和孩子们坐在地上,弹琴、唱歌,给孩子们讲个故事。


温暖自由的家庭氛围,三个乖巧可爱的孩子,和谐有序的家庭关系,深深触动着我。


这跟我之前对家庭的记忆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天堂般的美好感受,让我开始对婚姻家庭有了新的认识和憧憬。

 

记得有一次去他家吃饭,两岁多的老二正在看电视,爸爸说:“同同,准备洗手吃饭啦。”

 

“好的,爸爸。可是我动画片还没有看完。”


“我们马上开饭了,你想再看2分钟还是3分钟?”


“2分钟。”


“OK,我给你上闹钟了,闹钟响了来吃饭。”


“好的,爸爸。


两分钟,闹钟响了,老二从沙发上跳下来,把电视关了,冲到洗手间洗手,又跑到餐桌前,乖乖坐好等着开饭。

 

我们几个小姐妹被这一幕惊呆了,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这样的两岁男孩子你见过吗?反正我是没见过。


他家三个孩子让我们伙呆的故事太多了,我们几个姐妹经常说,这样的孩子养他十个八个的也不成问题啊。

其实在大部分人看来,Benny 和 Kitty 仿佛并不般配。

 

Kitty,上海人,在外企工作几年后,去法国留学,回国后在西门子工作。有着优质的教育和工作背景。

 

校长Benny,出生在河南一个县城,大专毕业,小儿麻痹导致腿有残疾,在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上班。

 

各种传奇浪漫的经历之后,两个人终于决定在一起了。


生了老大之后,Kitty 放弃了很好的工作的机会,选择照顾家庭,成为全职太太。


很多人像我一样不理解,一个北漂家庭,经济压力应该很大,以她的能力和收入,可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支持啊,为什么非要选择在家呢?作为新时代的职业女性,我们表示很不可思议。

 

而 Kitty 却说:“你知道对于家庭来说,有一些比经济基础更重要的东西。工作谁都可以做,但是妈妈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你要清晰女人的位份是什么。孩子6岁以前是建立价值观和生活习惯非常重要的时期,不想把孩子交给老人和保姆,因为谁和孩子们花的时间长,孩子们就听谁、学谁。与其等孩子长大以后操心,不如现在多花些时间。”

 

这些话对于二十多岁,单身的姑娘来说,就像听天书一样,基本不懂她在说什么,更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像她一样,成为全职太太。


虽然一直不理解她当时的选择,但还是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不同的,让我很羡慕的生活方式。

 

在不断相处的过程中,Kitty 做了很好的榜样,让我看到家庭秩序的重要性。当男人、女人、孩子都各在其位的时候,天堂般美好的家庭生活。


就这样,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我开始希望建立自己的家庭。

2008年,我结婚了。


新婚之后,我和先生写下了一些家庭梦想,其中有一项是“希望有三个孩子”。

 

9年后,我们超额完成目标,有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开始,按照 Kitty 给我的建议,没有雇保姆,偶尔请父母帮忙,大部分时间坚持我们夫妻自己带孩子。


这段时间,我们经历了绝大部分父母同样的挑战——与老人的磨合,里面发生了非常多的故事,以后跟大家慢慢说。


这些年和先生一起读书,参加了很多课程,学习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如何做好父母,教养儿女,也跟许多前辈交流学习。

 

最终我们希望可以成为与孩子共赢的父母。形成了共同的家庭教育愿景——孩子们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相信孩子不应该是家庭的中心,他们是我们的家庭成员。我们夫妻要有亲密的关系,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老四出生以后,身边越来越多的姐妹开始找我一起探讨育儿的经验。


就像当初听 Kitty 分享她的故事一样。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故事,让妈妈们了解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虽然有些不同,也同样不易。


我不是育儿专家,也不想成为“英雄母亲“。


我没有做过任何学术研究,没有资格评断各种育儿观念的优劣对错。


我们希望通过分享我们的故事,帮助妈妈们找到重点,节省时间,缓解压力,让生活更加从容,丰富,有效率。


简单妈妈——敢生、慧养、多喜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