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有了这样的安全意识,你也能带五个出去

忠阳&馨悦 简单妈妈 2020-09-05

文章介绍


本文适合学龄前父母,尤其是多子女家庭

主要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总计2700字,阅读时间8分钟


恐怖的数据,危险就在身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
导致18岁以下儿童受伤死亡的五大原因:

车祸:每年有大约1千万儿童车祸受伤,有26万儿童死于车祸。车祸是10-19岁孩子主要死亡残疾原因

溺水:每年有300万儿童溺水,有17.5万名儿童溺死。

烧伤灼伤:每年有9.6万儿童因被烧伤或灼伤而死亡,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的这一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11倍。

摔落:每年有数十万计儿童摔伤,有4.7万儿童摔死。

中毒:每年有4.5万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中毒。

据该报告记录,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近150名,并且,中国0至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率是美国的2.5倍, 韩国的1.5倍。
面对生命安全,不存侥幸心理!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其中之一!

很多的父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提供细致的保护,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的孩子早晚要离开家,离开父母,我们的社会安全意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还不能够给孩子充足的保护!因此,培养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识 ,让孩子自己知道远离危险更为重要!

孩子们养成的安全意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三种方式:模仿、体验、重复练习。
1
模仿父母的榜样作用
孩子面前不做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不给孩子模仿的机会。孩子们还小,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哪些行为该模仿,哪些行为不该模仿。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父母过马路的时候,在自认为“安全”的情况下,会跨护栏,闯红灯等行为。孩子还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安全”情况,但是孩子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这样就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过马路的时候,无论有没有车,就算身边的人都在走,我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在人行道上面等着。小鱼儿经常问:“爸爸,其他人不等红绿灯,为什么我们要等?”

我回答:“宝贝,我很爱你,想一直陪着你。这些红绿灯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远离危险”。
小鱼儿:“他们不知道危险吗?”
我回答:“应该知道!但是很多人认为,发生危险的次数很少,不一定会碰上。”
小鱼儿:“你觉得我们会碰上吗?”
我回答:“没有人知道谁会碰到,但是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626y5k6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公益广告《孩子们观察,孩子们模仿》


2
体验适度的承担后果
一些没有生命危险的事情上,让她们尝试一下,感受一下后果,帮助孩子,在语言和感受之间建立联系。当孩子们听见父母说:“烫!危险!”的时候,孩子是可以联想到身体上的感受,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特别喜欢“冒险”,用手和舌头尝试各种物品。
吃饭的时候,刚刚端上一碗汤,很烫。Nola很着急想吃,会自己伸手去拿。
妈妈会说:“Nola!烫!危险!”


一开始,Nola听到还是会伸手去摸,因为她不懂这几个字和她有什么关系。


这时妈妈会拿着她的小手放在碗边,等她感觉到“烫”之后,会迅速的拿开手。


这时候,妈妈会说:“烫,对吗?”


一定要让她感受到“烫”是什么感觉。反复几次后,她再听到“烫”或者“危险”的时候,手自然就缩回去了。


这个过程就是在帮助她建立语言和感受之间的联系。


同时,她也会学习到顺服爸爸妈妈的话,了解这是为了保护她,而非限制。


小鱼儿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我提醒她:“眼睛要看着前面,经常回头会很危险!”最初的时候,她还是会经常回头跟我说话或者喊妹妹们。
结果可想而知,摔了两次,其中一次很严重,腿出了很多血。我抱着她安慰了很长时间,也没说什么,更没有再提醒她。
从这次以后,每次要跟我说话的时候,她会停下来,说完之后再继续骑。体验后果后,她自己会慢慢建立起安全意识。
3
重复练习正向引导,不断重复
部分的习惯在建立的过程中,重复练习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安全意识也是一样。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孩子的情绪——“哭”。

当他们的意愿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她们一定会用“哭”来表达不满和示威,他们在“测试”父母的边界,一旦他们发现父母是非常认真地,不妥协的,几次之后,他们就不会再去尝试了。

孩子10个月左右的时候,刚会爬,很好奇,四处探索。经常对“小窟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电源孔就是其中之一,我家四个孩子都有这个阶段,每次他们要去摸或者要去抠的时候,我都会很严肃的跟她们说:“危险!疼!”同时会用“家法”很用力的打她的小手,同时告诉她:“疼”。


让她知道碰这些东西就是这种“疼”的感觉。她会哭的很厉害。反复几次后,她们就不会再碰了。这个时候,感觉和话语要对等,如果只是说不要碰,而没有任何后果,在没有人提醒的时候,她还是会去探索。


2岁之前,我们禁止孩子独自进入卫生间和厨房,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危险隐患太多,每次当她们走到门口,就会告诉她:“STOP,危险!”

一开始她们也会试探,因为水龙头,泡泡,马桶之类的东西都太有吸引力了。


她们会迈一只脚进来,或者扔一个玩具进来,或者直接冲进来,结果是同样被“家法”管教。但是很快,孩子就会养成基本的安全习惯,不会担心她们去碰这些危险物品或者进入危险的地方。


切记不要用手管教孩子,手是用来拥抱和表达爱的。


关于户外乱跑的问题,孩子们刚刚会走路时,我们就会和她们玩“GO-GO-STOP”的游戏。


当她们听到“GO”就可以一直走或者跑,听到“STOP”就必须马上停下,直到再次听到"GO",才可以走。


所以当她们离开安全距离的时候,只要听到“STOP”就会停下。

虽然经常一拖四出门,但是不担心她们离开视线。

每次提醒孩子不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去那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她,可以玩儿什么或者你可以去那。为她提供另一个解决方案,不断强调正确的事情!

例如:“Nola,这个剪子很锋利,危险!你可以玩儿这个(儿童用的剪子或者其他玩具)。”

“Nola,你不可以进厨房,危险!”然后带她到安全的地方,说:“你可以在这儿玩儿!”
经过训练后,Nola每次走到厨房门口就停下来,站在门口冲着我们笑。

务必使用安全座椅

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发布的《汽车社会蓝皮书》称,在汽车巨大的冲击力下,大人根本没有办法抱住孩子,而安全气囊在爆开的瞬间,也会给儿童的头部带来致命的伤害。

当遇到车祸时,坐在后排安全座椅上的孩子,其生存几率可高达96%。然而,目前人们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度仍不高。

从出生,只要出门开车,一定坐安全座椅。没有孩子会一直喜欢坐在里面,尤其夏天,真的很热。如果是长途,更是挑战。

每个小家伙都有反抗期,哭闹,但是关乎安全,没的商量。在生命和烦躁之间,我们选择了生命,因为我们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到来。


孩子们养成做安全座椅的习惯之后,我可以随时带她们出去,不用担心她们在后面坐着有危险或者需要人陪。

规则是对生命的保护,不是对自由的约束。


正是因为帮助孩子们建立了这些安全意识,在我们出门的时候孩子们才有能力自己保护自己,甚至可以帮助我照顾小的。


老大每次见到有陌生人走进老四、老五,她都会挡在他们前面,保护妹妹、弟弟;当妹妹弟弟们走远的时候,老大也会提醒他们不要离爸爸妈妈太远……


她们知道有些规则是绝对不能破坏的,否则永远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近期文章:

男人的困局,家庭的困局

五宝爸原来也是一个熊孩子,熊到让人发指的地步……

37年后,消失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