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上线高启盛手机店,热剧营销有一套
出品 | 4A广告网 作者 | 张小虎
2023一开年,电视剧《狂飙》便掀起全民追剧的热潮,这部电视剧是继《人民的名义》之后,又一部爆火的扫黑除恶刑侦剧。
自开播以来,《狂飙》热度一路攀升,这也引得了不少品牌争相借势,意图吸引一波用户注意力。
美团外卖在近日就大玩的《狂飙》梗,在充分挖掘热剧营销价值的同时,也顺势传达出平台相应的亮点优势,让人意犹未尽。
借势《狂飙》流量东风
高启盛在美团开起手机店
在这个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的年代,优秀的故事力往往能够帮助品牌赢得关注、放大情绪,从而迅速击穿沟通壁垒,获取一波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4月27日,美团外卖携手大热的影视剧《狂飙》中高启盛的扮演者苏小玎拍摄广告片,传递「买手机就上美团外卖,最快30分钟送达」的心智。
短片中,在《狂飙》里靠小灵通起家的高启盛开起了手机店,不仅还原了演员在狂飙里面高启盛的形象,也还原了很多剧中的名场面和名台词,让人一秒梦回《狂飙》。
在广告片之外,美团还专门在APP里打造了「阿盛手机店」的数码专场,并推出「冻鱼手机支架」以及定制外卖袋。
对于故事营销而言,品牌并不能仅是单纯的输出“情节”,而忽略用户的现实体感,美团所落地的「阿盛手机店」数码专场,某种程度上即是tvc的一次承接,将热剧流量转化为品牌存量。
从让罗永浩在美团外卖送手机到和这次与卖小灵通的高启盛合作开店,美团外卖抓住「数码外卖」这一即时零售趋势,紧扣人物的话题点与其合作,其本质在于向外界强化「万物皆可配送」的平台认知。
从营销层面上说,tvc中的故事是对品牌的一种包装,大玩《狂飙》剧中梗则是激活年轻用户兴奋点的工具,在趣味之中完成品牌诉求的“广而告之”。
年轻化社交语言植入
搭建与用户沟通桥梁
2015年,百岁山一支历史故事,打开中国高端水市场;2017年,999系列现实故事,斩获千万+阅读,加深了品牌认知和形象;2019年,杜蕾斯开启系列历史故事,宣告品牌转型。
消费者喜欢听故事,是因为故事开辟了品牌与消费者新的沟通方式,双方不再是买卖关系,而更像讲述者与倾听者;而美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搭建故事之余进行年轻化社交语言的植入。
《狂飙》作为今年的现象级热剧,本身具有极大的流量价值,这部剧不仅让人看到张颂文老师在塑造人物角色上的功力,更是把片子里的大嫂、徐江、老默等一众配角带进了大众视野。
TVC中可以说是还原了《狂飙》众多名场面,就如第一则故事中,阿盛的那句台词“我看上的东西,早晚都得是我们家的”。
第二则故事中走向骑手的那段六亲不认的步伐,会让人马上想到剧里他走向小龙的那一幕。这一场景曾经也引得了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的二创模仿。
品牌玩梗造梗,本质是一种年轻化社交语言植入的过程,《狂飙》虽然已经大结局了很久,但关于《狂飙》的梗还没过去。品牌还原了很多剧中的名场面和名台词,让人一秒梦回《狂飙》,很好地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营销。这其实并不是美团外卖第一次这么玩。
早在去年,美团就曾拉来罗永浩,还原了老罗做锤子手机的心路历程,从原来的做手机,变成了帮美团外卖送手机。搞笑之余又巧妙地与平台建立了联系。
前后异曲同工的营销手法,美团外卖借助各种趣味的故事和事件,在传达出“美团外卖可以送手机”这一诉求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万物皆可配送」的平台认知。
注意力时代下
热剧营销价值的再挖掘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Z世代,和过往的年轻人有着极大的不同:
他们喜欢分享和表达、喜欢玩梗,不满足陈旧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立自主权......有时候可以看到社交平台上一个莫名其妙的梗突然就火了,此时眼尖的品牌也会顺势借力,收获一波流量。而美团对热剧的营销价值做了一回深度挖掘。
前段时间,美团酒店就曾携手品牌春游大使贾冰一起拍摄了一支广告片,邀请用户上美团App搜「春游酒店」,一起出游踏青,拥有和「大哥」一样的同款位置,像「大哥」一样享受春天。
短片以贾冰在电视剧《狂飙》的大哥形象为原型,通过三个酒店场景、三段对话,结合网络热梗进行二创——「贾冰怎么到这个位置的」,轻松搞怪之余展现了平台的宣传点。
品牌以魔性的方式输出「好吃」、「好玩」、「好看」的卖点,每个片段结束后,重复洗脑的广告语进一步加深用户记忆点。
注意力时代,品牌想要高效触达用户就要让自身变得更有意思,不论是创意上的“出其不意”,还是借助“梗”一类年轻化社交语言,都是抓住当下年轻消费者好奇心的绝佳方式。
最为典型的就是近几年的“眉有办法”、“混元太极拳”,以及近期的网络热梗“凡尔赛文学”、“打工人”,都展现出了其强大的传播力。
从美团&徐江的“大哥”搞怪短片,到此次高启盛在美团开起手机店,美团外卖通过对大众流行文化中的热点影视剧人物进行二次创作,把《狂飙》剧情、人设照进现实,在让大众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把「买手机就上美团外卖,最快30分钟送达」的信息植入消费者心智。
铁粉推荐
点右下角在看,可优先收到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