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VC都在投什么——对话一线机构的资深投资人
今年又是风险投资的大年,从赛道上来看,元宇宙、机器人、碳中和这三个领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热门的投资赛道;从交易上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共完成了2万笔交易,投资总额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总和;从投资阶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最多的是早期阶段,占总投资超过60%,紧随其后的是中期阶段,占大约15%。Plug and Play Connect近期邀请到了三位资深投资人和我们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展望即将到来的2022。
▎嘉宾介绍
@聂冬辰(Nick)
创世伙伴资本CCV合伙人
2017年,聂冬辰先生作为创始团队加入创世伙伴资本,目前担任合伙人,他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企业服务、文化消费等方向的早期投资,重点参与了万咖壹联(01762.HK)、门牙、食享会、梯影、悦跑圈等明星企业的投资。
在加入创世伙伴资本之前,聂冬辰先生曾任职于KPCB中国基金,作为TMT组的骨干成员参与了探探(被陌陌收购NASDAQ: MOMO)的投资,积累了移动互联网社交、消费方面广博的行业经验。聂冬辰先生还曾任职于腾讯、埃森哲等国际知名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方向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积累了深刻洞察,还曾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聂冬辰先生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刘牧(Sirius)
线性资本执行董事
刘牧先生现任线性资本执行董事。此前拥有十多年的创新、创业、创投工作经验。曾担任明势资本投资副总裁,硅谷Plug and Play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投资总监和部门负责人,曾就职于世界五百强德国博世集团创新业务发展部。专注新能源、碳中和、Metaverse、物联网、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方向的投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及集团开放式创新咨询顾问服务与落地实践。并有两次TMT行业创业并成功退出经历。
@徐霄羽(Sue)
丰元资本管理合伙人
徐霄羽博士关注的投资领域包括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她是CandyHouse、CyteSi的轮值CEO。从2012年起,参与投资的项目超过200多家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公司,大部分是被美国硅谷的巨头收购;所投资企业还包括11家独角兽,如Chime Bank、Webflow、Rippling、Weee等;16家准独角兽企业,如AIFI.io、Vicarious、Wyze、Avail MedSystems等,并提供对初创公司有影响力的投后管理服务。作为GlycoMira创始科学家,她此前在博士阶段也同时参与创建导师的多家初创企业。徐霄羽博士拥有三个专利,并发表二十余篇专业期刊论文,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徐霄羽担任财经创业节目电视台评论员,香港大学企业研究院上市融资与资本市场讲师。
主持人:李雪龙(James)
Plug and Play Connect
负责人,投资人
李雪龙是来自硅谷Plug and Play与 Amidi Partners 的投资人。曾在MUFG、花旗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工作,他在硅谷开始了风险投资的职业生涯。一方面,James专注于企业服务(Predictiv)、金融科技和新消费(Lifo、NIO)等赛道的早期投资;另一方面,也在帮助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致力于为国际公司和中国市场搭建跨境通道。James拥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政策硕士学位。
▎圆桌对谈
李雪龙
Sue,回看2021这一年的投资,最令你兴奋的一笔投资是什么?
徐霄羽:自从居家隔离之后,我们投资的早期项目确实有一个融资的井喷。只要是投资大数据为主的基金,portfolio里面都会有几家公司有融资的井喷。我们到现在大概有10家,包括一家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公司,用两管血做DNA的深度测序、提前预测50种癌症的公司 Grail[1]。这个是我最excited的deal。
在数字金融领域,像Chime Bank在2019年的时候是19亿美金的估值,到现在已经是250亿美金的估值。就是这两年的时间,从一个独角兽变成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明年可能会上市,预计450亿美金的市值。Chime是金融领域的美国版支付宝,它的用户和估值同时增长。2019年没有疫情时估值仅19亿美金,疫情后数字银行的用户就达到了井喷。这也验证了我们的 so-lo-mo (social, mobile, local)将会爆发的预判是正确的。金融和医疗是两个社交移动打不进去的、被高度监管的行业,可是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却有了一个机会,疫情也加速了他们的发展。我们投的另一家公司weee是在硅谷生活的华人都知道的一家亚洲生鲜电商,我们天使轮投资了28亿美金。
李雪龙
为何在早期选择投资独角兽企业Chime Bank?
徐霄羽:我们在投Chime时他们还只有pre product,没有正式产品。Chime打动我们的是他们的团队和vision(他定义未来产品的能力)。他们团队中的两人都是斯坦福的校友,而且我们基金的一位合伙人赵海平老师在作为Facebook第一位中国人加入Facebook之前和Ryan King就是同事。当Facebook上市之后, Ryan想要做一个美国版的支付宝,我们对他足够了解就投了他,但是我们也要看他的vision和对产品对定义和我们是否相符。2013年时,在北京和硅谷之间穿梭的投资人就深刻地体会到支付宝不仅是用借记卡代替了信用卡,更是移动支付,是一个生态,一个数据入口。所以我们投了它。
李雪龙
好的,那请问Nick和Sirius, 2021这一年的投资,最令你们兴奋的一笔投资是什么呢?
聂冬辰:从2007年在KPCB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团队在中国早期风险投资行业差不多十五六年了,我们一直看好的是创新科技、企业服务、数字医疗、新人群这4大领域。过去的一年里,大家也听到了很多新的领域和词汇,比如元宇宙和新能源。
我们在新能源方向上投资的优跑和前程汽车,这两家的创始人都曾是有光鲜背景的 CEO。现在国内大量创新型新能源车企业产生的电机、电池、汽车底盘都存在标准化的市场空间,优跑科技就提供了这种一体化的标准化的汽车底盘。未来无论是哪一家巨头或创新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做自己的新能源商用车或者乘用车时,都可以先利用优跑一体化的汽车底盘,再去利用自己对用户的理解、认知做个性化的定制。未来很多产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发现一些标准化的机会,这是我们今年投的一个非常好的概念。
在元宇宙这个概念兴起之前,我们投了次世文化和云博科技。他们都是将现实场景快速虚拟化,在虚拟世界中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和商业化的体验。这也是今年让我们比较兴奋的两大方向。
刘牧:对于线性资本来说,目前像地平线、沪嘉乐、神策数据、特战、官员、rock、森林机器人等等这些都已经超过10亿美金的估值,并且有三家公司已经处于Pre IPO阶段,这是我们今年非常大的进展。在未来的几年,预计每年都会有几家公司处于 Pre IPO的Pipeline上。目前为止,我们的5支美元基金和3支人民币基金进展都非常顺利。
今年我个人最exciting的新方向是元宇宙。但是,我们并不会考虑投资元宇宙的应用公司,更多专注于它底层的技术驱动。有一家叫不鸣科技的科技的公司,主要做纯云端化、metaverse的游戏引擎。它今年连续close了三轮,17年时我们投资过它一轮,今年年初投资了下一轮,它的估值迈入了独角兽(10亿美金)的大关。
目前市场上有两大引擎公司,一家叫 Epic Games,一个叫Unity。Epic Games今年 close了一轮后估值上升到了300亿美金,而Unity的市值已经是在300亿美金到500亿美金之间上市的市值波动。元宇宙的引擎是一个非常深度的赛道,基于跟原来完全不一样的、面向当下云化的趋势产生的新型引擎。原来的引擎都是在端侧渲染,是离散化的开发流程。把引擎云化之后,引擎的开发、部署、运维、AB test等都可以跟游戏的开发、运维成为一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而且面向下一代的应用场景,我们看到Epic对应的是移动端,Unity对应的是PC端。而这个引擎是面向全场景的,包括移动端、PC端、VR/AR端。它典型的特点是超画面、超连接、超创造的体验。比如它可以实现弹性云架构,实现万人级的同屏互动,百万级的连续空间,亿级的事件单位个数的承载能力,创造出下一代全新的应用。这样的体验式应用是目前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对于原宇宙是这样的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解。Metaverse本身沉浸式应用的理念会逐渐从游戏、多人交互、线上实时的交互体验渗透到其他应用场景,比如电商的应用、线下服务场景的交互和履约等。所以Metaverse和游戏的引擎也会拓圈成为未来全场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引擎。
李雪龙
元宇宙在这两三年会不会有黑天鹅或者机会的出现加速元宇宙的泡沫,或者对元宇宙造成一些威胁?
刘牧:我觉得整个的市场会有,但是我们的美元、人民币基金更多考虑保守的投资策略。比如我们最近在看的一些跟NFT跟 metaverse方向的基础设施,对合规性要求非常高,会考虑它不控币、不碰供应链,基于已有成熟的供应链构建应用,并且商业模式不以 NFT交易的形式,而是以提供基础设施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慢即是快,少即是多,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上走得更加扎实。虽然市场上会有这样的黑天鹅出现,但是我们不会考虑这样的一些机会。
李雪龙
在2022年,对于创业者或想寻求科技革新的大企业来讲,相比2021年,有哪些赛道需要关注?
徐霄羽:我们投资主线一直是大数据,这和我们基金合伙人的背景有关系。我们觉得Facebook之所以成为Facebook,Google之所以成为Google,就是因为他们有数据。algorithm可以是开源的,但是数据、参数不能外泄,因此我们认为是数据是最大的一个门槛。我们坚持以下三个商业模式。
一个是consumer,比如美国版支付宝、拼多多Chime这个独角兽,我们是他们的第一张支票。
第二个是 Consumer SaaS,本身SaaS可以是企业级,但不能只有美国四五个大石油公司这样的客户。最好就是SMB这样的SaaS,公司的engineer和sales可以马上上手用。比如说zoom,web flow,rippling是我们天使轮投的几个达到千亿市值的公司。我们投的一些对着大公司卖的企业发展会慢一些,但他们可能不到五六年的时间就已经是十几亿美金。
第三个赛道是深科技。虽然是深科技,但得有一个上市或者流动性的预期,不能一直深下去。我们投资的比较成功的就是从2014年开始支持的一家企业今年上市时是450亿的市值。到现在为止,ICT上也只有200多个 project项目在跑,现在它市值掉下来了,也是将近100个亿左右。我觉得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它流动性的承诺给我们带来了大回报。我们在国内也投半导体的深科技。如果你有经验,从创业第一天就知道该怎么退出。生物医药我们没有投,因为我们投资主线是大数据,但是我相信生物医药是一样的。虽然也是深科技,但是现在香港的 new listing rule能让投方在香港的资本市场上有十几亿美金的价值的流动性退出,是一个很好的造富方案。
李雪龙
中国市场的SaaS行情,没能像美国市场那样红火,有些资本认为是因为中国腰部企业相对美国而言不多,对于统一的数字化企业管理需求没有美国同质化程度高,不方便企业级SaaS软件的开发与销售。另外,头部的大企业,也对数据的本地化、定制化需求更高。您怎么看待中国的SaaS市场将来的趋势?是会向美国靠拢吗,还是走出自己独特的模式?
徐霄羽:我还是觉得中国的SaaS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比如阿里云、企业微信都是SMB就可以用。短期来看,咱们国内有资金量大的大型客户,所以短期是硬件软件搭着卖的趋势,说白了就是干活的,不像是大科学家创业。反而我觉得这是一个利好,因为美国没有那么大的企业能来支撑。
李雪龙
相比2021年,CCV认为有哪些赛道需要关注?
聂冬辰:我们有三个新的主题,跟我们投的4个赛道相关。这3个主题分别是无人化,数字化,和全球化。
无人化方面,基于国内人口红利的消退,加上新一代80、90后在工业场景等生产环境中的行为变化,伴随着AI以及国产替代的硬件的发展,我们认为无人化能在未来机器人相关的诸多场景中产生更大的作用。因此机器人、无人化相关的产业是我们长时间的投资,未来我们也会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进行布局。
数字化方面跟大数据SaaS相关。我们认为如果 SaaS只提供降本增效,那么在中国环境下对企业提供的价值太薄了。小企业只给大客户做定制化服务的话,续费率跟不上,成本降不下来。因此我们更关注另外一种数字化SaaS产品,因为它除了能帮助企业增效之外,还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收入。这种公司赚的不只是SaaS的服务费,更是在企业的交易从中抽成,这些是我们真正愿意投资且重点投资的SaaS企业。
最后一块是跟国际形势相关。外部的政治环境相对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球化方向做一些布局,特别是在拉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存在大量的机会的地区。我们认为过去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跨过了几个阶段,现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是在线上娱乐、电商、文娱等领域出海,包括沪金。现阶段存在大量中国技术出海的机会,一些技术公司在满足国内红海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去海外蓝海竞争。比如我们投快仓,在满足国内的这种菜鸟的物流相关的舱内的AGV需求之后走出中国,进入到海外市场。所以下一阶段,中国技术的全球化是一个新的领域。
李雪龙
2022年您看好哪些赛道的创新技术出海发展?
聂冬辰:首先是基于互联网云、大数据相关的技术。过去我们的创业企业把新的商业模式带到了东南亚、中东等地,在当地进行粗放型模式创新的发展。等当地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就精细化运营,所以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很快就会有极大的需求。其次是硬件技术、机器人、新能源化、电动化的公司。海外有模仿宁德时代的公司,我们从中就能看出中国技术的背景吧。
李雪龙
作为一个资深的投资人,在投资硬件创业时会关注哪些应用场景呢?
聂冬辰:我觉得在机器人文化这方面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技术门槛、技术创新。我觉得投资人并不怕投资硬件,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在国内A股市场存在大量的上市公司,市值很高,但产品线单一。就是这种单一产品线,做到了国内垄断的技术门槛,足以支撑高市值的上市公司。
有些企业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但是基于对商业场景的深度认知,比如像快仓在AGV这一块,首先要对仓位的仓储环境和电商仓储的特点有很深的认知才能做好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前段时间在讨论一家做无人叉车的公司,叫迈威机器人。大家现在可能感觉这个领域比较小,但其实增速非常快,未来在工业、仓储环境下实现无人化管理等可行动的机器的都是机器人、无人化的设备。从这个角度来讲,产品本身有一些差异化和门槛,但这不是最核心的,更重要的是对商业环境、场景的认知要比别人深。
李雪龙
相比2021年,线性资本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刘牧:我们整体的基金的布局重点是数据应用、数据基础设施、前沿科技,整个的投资逻辑都会围绕数据智能。如果我们从技术的进步和场景的落地两个维度去看,平行性的技术当下迭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物联网芯片等。我们投资方整体的投资风格会逐渐迁移到深层次的行业改革当中。因为我们是驱动型的基金,所有的决策都围绕着技术驱动。未来可以归纳为两大方向,一个是物理界的数字化和原生数字化世界的构建,另外一个是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延伸。前者我们越来越往虚拟化方向走,后者往更广阔的空间走。
比如在未来的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投资了前太空这家公司,它做太空中小卫星、小行星的光谱收集、处分分析、价值评估,同时用自动化太空机器人捕获小卫星,收集太空资源。这是物理世界的延伸。除此之外,在建筑、汽车、工业、零售方面,我们投的卫健科技这样的公司是在各个行业中深层次地改变整个物理世界。
在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我们投的数数科技、酷家乐等都是把虚拟世界变得更加深层次的虚拟化。我们把刚刚聂总提到的技术出海定义为技术全球化,用全球视角看待中国本土的前沿科技的研发能力崛起。国产期待这样阶段性的机会,我们的基金也因此有12年的长周期。
我个人主要看跟能源数字化比较多的一些前沿科技,比如最近的能源可控核聚变。美国CFS公司已经是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在未来10年有可能做商业化。这种情况下我愿意陪跑,长周期但有大回报。可控核聚变其实就是把每度电的发电成本,从现在水电火电的0.4元左右的成本下降大概1000倍,对物理世界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的变革。很多以前成本侧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都可以在能源成本近乎于零的情况下去实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除此之外,在能源的其他方向上我们也会有相关的布局。
备注
[1] 是一家专注于多种癌症的早期检测医疗保健公司,被Illumina孵化、投资、并在2021年9月以80亿美元收购。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加入璞跃中国
科技创新生态
添加微信小助手 pnp_china
加入创新者社群
及时掌握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关于 Plug and Play China 璞跃中国
2006年成立于硅谷的Plug and Play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创新生态平台,曾先后成功早期投资孵化了Google、PayPal、Dropbox 等多家互联网行业科技巨头公司,业务涵盖:早期投资、企业创新服务、创新生态空间运营等。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超过20年的长期积累,目前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0多个创新生态空间和区域办公室;累计投资超过1500家初创企,为超过17000家初创企业进行孵化加速,为超过500家全球领先大企业提供联合创新服务,年平均举行初创企业和大企业间的对接交流活动1000 余场。
2015年,随着Plug and Play的全球业务发展,在中国双创浪潮下,Plug and Play 进入中国,2016年“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成立。
Plug and Play China 璞跃中国立足北京——中国总部,布局上海、深圳两大区域创新中心,联动南京、武汉、无锡等城市创新合作伙伴开展中国创新业务。
Plug and Play China 璞跃中国开设企业创新服务、城市创新服务、投资、创新空间四大业务板块,构建了中国领军的线上线下创新平台,并为之配套构建了包括大企业、初创公司、城市伙伴、风险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导师等多维度的创新生态伙伴体系。
迄今Plug and Play China 璞跃中国已服务近100家行业领军企业,累计孵化加速4000余家创业公司,并投资了包括ApplyBoard、AutoX、非夕科技、纵行科技、银基安全、大界机器人、海飞科、Authing、优时科技等超过150家科技创新企业。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pnp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