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想做韭菜,那就先长成一棵树吧!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0-01-25

Read-a-thon上海站


7月14和15日,我们在上海跑了场《经济学人》阅读马拉松(Read-a-thon)。


Read-a-thon结束后,我和一些朋友分享了一个话题:如何充分利用一堂不便宜的线下课。今天我想通过文字的方式把我的思考也分享给你,希望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我的这些想法能对你也有帮助。



1. 设定学习目标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有一条是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如同旅行,光拿着地图没有用,你得先选个目的地。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的时候,我们会更主动地准备和参与,也更有可能会把劲儿使在刃上。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啊” “我也不知道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你是这样的情况,我建议你先别急着报名参加什么课程。因为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很容易焦虑,在焦虑的时候做选择并不明智。


不妨找一个周末,把手机放在一旁,拿出一张白纸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从减法做起,做点儿自己一直想做但是没做成的事。它可以是读书、写作,可以是练英语发音、读英语外刊,可以是健身、做饭...... 当你觉得自己踏实了,再去逐渐做加法。


另外,别做任何人和任何事的“脑残粉”。如果你相信持续行动,就不要选择速效大力丸;你相信自己动手,就不要接受spoon-feeding。 



2. 与人连接


我认为所有课程的核心是人,有leaders和followers。一个好社群应该是每个人都是leaders也是followers。我们要主动和他们联机工作,主动的请他们帮我们解决问题。


Read-a-thon结束后的party中,一位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我:Eric,阅读的时候如何平衡“查词”和“不查词”的问题?


有行动是值得表扬的,不过如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在行动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通过与人连接,我们可以寻求反馈,从而更踏实、高效的继续行动下去。我帮这位朋友理清了“查”与“不查”的利弊后,她把最近学习的笔记拿给我看,我给了她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示范。她说这是她这次Read-a-thon中最大的收获。


没有反馈和升级的行动容易让人落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当你觉得自己到了学习的舒服区的时候,应该主动找点刺激的事儿,主动连接比你更有经验和水平的人寻求反馈。得到反馈后,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进步和心得分享给他人,完成follower到leader的转变。



3. 主动学习,充分预习


这次Read-a-thon中,我发现大家的预习不够充分。我想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缺少时间,因为如果你真的在乎一件事你一定会为它留出时间的。主要原因我想是学习习惯的问题,习惯了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习惯了有人监督的学习,等到需要自己主动给自己设定标准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了。(我们对预习不足这一点做了深刻检讨,是我们的引导和辅助不够,接下来的深圳站我会亲自给每个人打电话沟通有关预习的问题。)


拿《经济学人》来说,最基本的预习应该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文章,查生词、弄懂句意。如果自己查询后还读不懂的话,就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听课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再进一步的话,还可以多预习一些,例如读一读我公号里写过的文章、在预习时总结自己的问题。许多朋友说读外刊的问题是“差不多读得懂,但是不知道文章好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更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你的问题?总结一下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例子,这样别人才能帮你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



4. 观察、对比和总结


“听懂”、“想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很遥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习”的能力,这样几个问题会对我们有帮助:


你会怎么做?他会怎么做?他为什么这么做?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个问题?

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到了什么方法?

知道这件事有什么用?下一步该如何做?


这些“想一想”要变成文字才行。只有写下来,观察和思考才能变成工具和力量,在我们行动的时候时刻提醒我们要往哪里去、为什么要行动。别人做了、写了、说了很多,不代表你就不用或者不值得行动了——如同怀孕生孩子一样,得自己来才行。


当然,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不写作不行动,到头来只能是挫败感和沮丧,然后是恶性循环的焦虑。这也是最难的地方。许多人说“道理我都懂啊,但是我就是行动不起来”。简单粗暴的说,如果你不打算输出的话,不输入也罢。延迟满足感,输出倒逼输入,你才会切实地感到自己在进步。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说了一堆废话...... 是啊,道理其实非常非常简单,只是践行起来就不断打折扣了。希望我们后面设置的社群和课程可以让践行落地,该拉你的时候拉一把,该推一推你的时候我先打个儿样。


越主动收获越多。选择土壤,主动向阳,吸收雨露和阳光,经受风吹和日晒。努力长成一棵树,而不是杂草,更不是什么韭菜。


最后,老规矩,一起从照片和朋友圈中回顾下上海站的马拉松吧:


↑btw, 这次马拉松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初三的女孩,很会学习啊!

↑正在英国读大一的小伙伴


你可能还想读:

· Read-a-thon第1场:五一3天,我们跑了场马拉松

· Read-a-thon第2场:亲历《经济学人》线下课是什么样的体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