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写作:训练自己拥有母语人士的眼睛和耳朵
安利一本书:《有些未来我不想去》,作者钱佳楠。
第一次听说钱佳楠,是在《鲤·写作课》。她翻译了爱荷华作家工作坊主任关于创意写作课的文章。然后是微博,一口气读完了 4 篇《浅谈英语创业写作》讲稿,直呼过瘾。被她对语言和写作的敏感、热爱圈粉。
再之后,买了她的《文学经典怎么读》,看她赏析《枫桥夜泊》,细读《青蛙王子》,时而旁征博引,时而夹杂段子和小幽默。读完我和友人说:太会写,太会教了!书封上那句“语文课从来没有这么有趣过”绝对名副其实。
前两天,同样也关注钱佳楠的好友发来链接,是钱老师微博上的一篇文章,写给新书《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的自序:
2016 年她离开上海去美国求学,“这不仅是地域上的出走,也是文化上的流浪”,她开始用英文写作。她选择跳出舒适区,暴露缺陷,一边被“焦虑和虚荣裹挟”,一边加倍努力“训练自己具备艺术家的习惯”。
读完自序我很感动,虽素未谋面,读来却像是故友的来信。写给朋友、学生,写给亲爱的你,有访谈、书评,更多的是记录、思考和倾诉。
整本书分为三部分:
人生中有很多的事情要等
有些未来我不想去
登山的人,不问峰顶在哪
这三个部分的标题中有笃定、迷茫、洒脱,这是一位作家的成长,也是我们每个人会反复经历的几种状态。她告诉自己的读者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我所能说的是,去尝试,去失败,去体验被拒绝的滋味,直到拒绝再也不会让自己一蹶不振。
在引用了黑泽明说给日本青年导演的一段话:
如今,年轻人刚起步,就在琢磨要赶紧到达终点。但是如果你去登山,教练告诉你的头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去看峰顶在哪儿,盯着你脚下的路。
她有迷茫、绝望、怯懦,她用写作接纳不同探索自己,把阅读的感受分享给更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她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努力做个好人,有被讨厌的勇气和不被嘉奖的自信。写作中对内有孤独和沮丧,对外有误解和质疑,不过从认识自己,接受庸常开始,这份孤独便可以转为巨大力量。
她叛逆,敏感,野心勃勃又有些自卑,她喜欢泰迪熊、听公开课和 TED 演讲。决定用英文写作后,她开始大量阅读英文,像她喜欢、敬佩的前辈李翊云一样,对自己发狠,要求自己每天阅读 10 小时的书。不仅读,还会用笨方法摘抄和背诵——”没有比笨更聪明的办法,没有比慢更快的方式““我可以背诵乔伊斯《都柏林人》中除《死者》外的所有小说,为的是有一天他的声音可以进入我的口吻。”
倒数第三篇聊到了中英文翻译,她说她慢慢意识到:有时候你必须离开才能接近。除了大量阅读、摘抄和背诵,她还借用英语母语者的”眼睛“和”耳朵“精进自己的翻译和小说创造 。比如这句话:
When she heard my footsteps, she turned and smiled at me.
同学帮她改成了:
She turned and smiled at me when she heard my footsteps.
虽然只是调整了从句位置,但后者更恰当,因为“更接近叙事者的角度”。“我”是从女友转头对自己微笑的那一刻才发现对方听到了自己的脚步。
这样一个细节就足以体现了母语人士的语感,这也是我们最难突破的地方。一个好句子除了用词准确达意,还要注意到它的视角、音韵、节奏、变化。
想要拥有母语作家的耳朵,必须要大量阅读,阅读经典,让那些词和句子结构成为自己写作的给养;必须要大量写作,找高人反馈,然后修句子。反复践行,把学语言用语言当作修行。
这本书因此也可以作为提升英文养料的书单参考,比如我从中挑了几本最感兴趣的书,已经安排上了:
Flannery O'Connor 的散文:The Nature and Aim of Fiction
Vivian Gornick 的回忆录:Fierce Attachments
Paul Harding 的小说:Tinkers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中英译本
李翊云的所有作品,尤其是《千年敬祈》
有好书读,有文学相伴,有人读你的文字,这已是难得的幸福。不要去看峰顶在哪,盯着你脚下的路,享受现在的每一刻。
“伴随你的这些困惑,也曾在无数个夜晚使我焦灼”——愿这些文字给你一份力量,未来的路上孤独也心安。
写在后面:
1. 上面提到的《浅谈英语创意写作》的小文可以在钱佳楠的公众号里读到,比如这篇:浅谈英语创意写作4: 如何搭漂亮句子?
2. 在留言区分享你遇到过的困境和自我怀疑,你又是如何和自己讲和的?我会挑选三位朋友的走心留言,为每人送一本书。
3. 如果想读这本《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在当当网购买。
猜你还想读:
· 哎,我咋这么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