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快四岁半,她的中英文什么水平?
Angel 快四岁半了,她的中英文什么水平?
和一年前刚到清迈时相比,她能听懂更多英文,也更愿意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最近我发现,我俩基本上可以一直全英语沟通,她听不懂的地方也会问而不是没有回应。感觉她已经到了可以用英语学英语的阶段,剩下的就是多接触就好。
印象很深的是有次我俩闹着玩儿,我用了 tickle 和 itchy,第二次玩儿的时候她就会用了。还有一次她说她请老师帮忙给她扎辫子,我问她你怎么和老师说的呢,她说我说的是 Can you fix my hair please? 然后我就留意到她可以灵活地使用 fix,可以是修玩具也可以是把弄乱的头发重新扎好。
不过我想以她现在的中英文能力,恐怕放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可能属于不及格的水平。
在家里我们主要说中文,她有个小问题:发音不准。「花木兰」说得像是「花梦男」,常说的「因为」听着也像「一为」。可能是受泰语影响,她经常说「然后呢」;有些词她是先知道的英文说法,因此讲中文时有时会夹杂英文,她也会问「XX用我们的话(即中文)怎么说?」。英文语法乱七八糟,常说 It's you turn,He have a toy 之类。她中英文都不识字,上了一年学现在也就会用英语和泰语写自己的名字。
我觉得这都没问题,也没有干预——早会点晚会点不重要。只要她有兴趣、开心,想学什么我想都是时间问题。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哎呀,这哪行啊!」「你这不是耽误孩子嘛!」我确实也有这样的顾虑。也有很多好心建议,比如「现在要开始识字了」「别错过最佳年龄」......之前在北京时就听朋友说两三岁的小孩已经开始补课。我也会慌,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过 Lydia 很淡定,她说人家有人家的选择,咱们有自己生活方式。
再加上来清迈一年,物理上远离各种内卷,我也想开了——鸡娃和不鸡娃在我看来都没什么对错,底层很复杂,我们选择的模式很简单:孩子身心健康,家长身心不累。
另外,我的这种想法可能和我自己的成长经历相关。我成年后学英语、读书基本和学校无关,主要是因为有兴趣而自学。因此我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什么天才、会多少才艺、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长......这些都不重要。
做父母只是我们的身份之一。孩子以后什么样多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也不会凡事都「为了孩子」让自己焦虑又疲惫。一家人相亲相爱,能表达情感主动沟通,一起成长,这是我们期待的生活方式。
我们会鼓励她多尝试,陪她一起尝试,她想学什么我们会尽可能支持(Angel 上个星期主动说要学芭蕾舞,上了节课她很喜欢,以后每周都会去),但是不会逼她去做任何事情,为她规划什么人生。迷茫是常态,我们也不需要早早就设定什么具体目标。保持好奇,不断尝试,这可能是我们的「家庭文化」。互相学习,一起成长,活成了自己也就自然少了些对外的比较。
人有不同的活法,教育有不同的方式,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资格教别人该怎么活、怎么做。
我说的一切都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和思考,都可能是错的。我也不在乎我关心的人具体在做什么、挣多少钱、有多大名气,我在乎的是「你开心吗?」「你觉得一直在成长吗?」我想的是「如何更幸福?」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我想生活和学习起来就会多一些动力和幸福感。
写这样一篇是记录也是分享。世界那么大,不止有一种活法。如果觉得活的辛苦,那就找原因,找到原因也就没那么痛苦了。谁都想过上「想过的生活」,那就问问自己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该为它做点啥?
猜你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