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了几本小书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最近睡前读了几本书,随手写了份读书笔记,也分享给你。这几本书我都说不上推荐,有兴趣你也翻一翻,最重要的是读书带给自己哪些触动。


1. Good Vibes, Good Life



经常在书店看到这本 Good Vibed, Good Life,买来看。一开篇讲什么是 self-love,觉得还很有趣。

‍‍‍‍‍

几年前创业时,还记得一次我和 Justin 坐高铁时聊天。Justin 说,你经常说要「爱自己」那什么是爱自己呢?


我大概说的是爱自己是知道自己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有意义。接受自己,对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诚实,也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自己。Accept yourself, and expect more of yourself.



这本书对 self-love 的总结值得参考:



Self-love is the balance between accepting yourself as you are while knowing you deserve better, and then working towards it.


接受自己是心态(mindset),相信自己值得更好是行动(action),关键词是 balance


太溺爱惯着自己,容易自欺欺人假动作骗过自己;太期待那个更好的自己,可能会抱怨过去焦虑当下。接受自己和「我要改变」并不冲突,就像你爱一个人,你会爱 TA 的全部,也会希望 TA 更幸福更健康。

后面的内容就是老生常谈了,后面只是很快翻了翻。


基于吸引力法则(The Law of Attraction),作者提出一个 The Law of Vibration(书名中的 vibe 就是来自 vibration)。大概就是说你的心态是积极乐观的,你主动接触有高能量的人,你真的会心想事成。



可能我一直都是高能量体质,读这本书没有特别的感受。不过很神奇,那天读完这本书我一夜未眠,莫名地开始反思,感觉潜意识里多了一个声音,鼓励我引导我,让我能听到内心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玄,但真的感受到了一念之间的心态转变,我打心眼里感恩我拥有的一切,做事情也多了一些动力。


2. Surrounded by Idiots



昨晚看书,读到一段话突然想到这本 Surrounded by Idiots。之前在书店总能看到,但我觉得标题有些「鸡贼」就没买。昨晚找到了电子版,读了几页后知道这不是一本值得花很多时间学习的书。一是不喜欢作者一惊一乍的语气(后来才发现原文是瑞典语,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二是内容没什么新意,也不够实用。

Surrounded by Idiots 核心是说我们觉得别人是大聪明,是因为别人和我们不一样,而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要观察理解换位思考。人的性格可以分为红黄绿蓝(DISA),这一点呼应 DISC 性格测试和古希腊的性格分类(choleric/sanguine/melancholic/phlegmatic),我们要了解每个类型的特征,然后用不同策略应对不同性格。


人的性格复杂,有多种颜色,书中给出的策略很鸡肋,效果和买一副《莫生气》挂墙上不会差太多。



要说收获,最大的感受是性格和气质会变化,几年前支教时做过 DISC 培训,读完这本书发现我的 I 值应该是增长了不少,颜色已经偏黄。


多年来我不需要应酬看人脸色做事,现在连饭局和逢场作戏都聊剩无几,对这种「驭人之术」没有兴趣。但我可以从这个角度提醒我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做一些 differentiation,与学生沟通时也别那么自我、随性,调整一下方式会让自己和对方都少一些不必要的不爽。尤其是网上交流,很容易产生误会,急性子的我是要慢一些才好。


另外要知道你觉得自己什么样,和别人眼中的你可能会差很多,那就要时常跳出来看自己,也和自己信任的人获取一些反馈。不把「做自己」当个性和借口,警惕 echo chamber,接受自己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3. 《极简关系》



在朋友圈看到《极简关系》,讲的是职场关系,微信读书上正好有,我就也读了读。我一直都是自己做小作坊,没什么职场需求,所以只是草草翻了翻。有这样 3 点感受:

1)


「向上管理」这个概念可以用在社交网络上的 reach out。只要你足够真诚、做功课、能给对方提供价值,对方也会很乐意给你机会,与你接近。


对方再优秀也是人啊,是人就有相同的人性,有各种需求。向上管理可以演变成向上社交,别做小透明,内向不等于害羞也不等于社恐,如果有想接近的人就去试一试。

2)


书中说在职场中「利用」不是一个负面的词:



利用是方式,目的是彼此都更成功。这让我想到我也经常对我的学生们说「你们要利用我啊!」都报名了我的课,干嘛不利用我。学习语境中的利用,是主动学习,我能被利用说明我能提供价值,一来一回,彼此都会有收获,是值得的。 


3)


书中多次提到「真诚」,但什么是真诚呢?


我想真诚的前提是你就是真诚的。真诚也是一种选择。首先要相信真诚的力量,如果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有些别人看不出的小聪明,觉得一切都是套路,那就不可能有真诚。


其次真诚是看到了自己和他人身上脆弱之处,接受它、表达它,你会害怕会觉得难为情,但你同时也知道对方也会有这样的感受,TA 会懂你的。


4.《用户经营分轮》

‍‍‍


《极简关系》,翻完了作者张思宏的另一本书《用户经营飞轮》。主要讲他作为前亚马逊副总裁,解读亚马逊的经营理念。


我有这样几点收获:

1)


向每个人学习,优先学习你想成为的人。模仿他人是为了成为自己。


Amazon Peculiar Way,Bar Raiser,Empty Chair.....这些想法先让人觉得「奇怪」,理解了核心理念后就觉得原来这么简单有效。能把这些想法落地,难在不流于形式,真正理解内核。光学形式是没什么用的,很容易水土不服,要学就学思路。



2)


书中的很多理念让我想到那本 The Almanak of Naval Ravikant,比如 productize yourself, no one can compete with you on being you。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容易做、别人都在做,那就会主动去比、去卷,慢慢迷失了自己。「少有人走的路」听起来危险,实际上这条不拥挤,没那么多噪音,你可以调节自己的速度,也随心欣赏路边的风景。


3)


敢于「按灯」(pull the andon cord),敢于「吃亏」。「只有良好的意愿没拥有」,那就让自己切身的感到疼。表面上的牺牲,实际上是高效的解决方案,也能走得更远。

4)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结果的行为是否重要。」



别盯着那个结果,结果只是你能为他人提供价值的一个阶段表现。有的事,不能做;有的钱,不能挣。


读到这一点,我理解了我做课程时的「劝退心理」。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只是有比钱更重要的事。我不想通过过度营销和噱头吸引读者和学生,也不希望他们是一时冲动或者图便宜才加入。这个听起来有些死心眼,说到底还是创始人的价值观,有局限性、有盲点,自己注意到然后改进就好。

5)


产品设计的本质是对人性的理解,这也是最近我感受到的一点。

书中再提到贝佐斯的邮件时,说到 five whys,即对一个问题问 5 次why,找到它的 root cause。



这一点可以立刻应用起来。比如「我词汇量差?」为什么?「因为我懒」。大多数人到这就完了,你接着往下问,为啥懒?如果你对自己的足够真诚,真正的答案你是知道的。老师能做的无非也就是替你问这个 why,根据经验引导你得出可能的答案。只有自己能找到那个根本的原因,5个 why 可能远远不够,那就问下去吧。




....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亚马逊是个 juggernaut,而我只是一个人的小作坊,但我也有很多共鸣之处,对这样的大公司也充满敬佩。能把一件事情从 0 到 1,从小做大,能活下去还能活得精彩一定有过人之处。还是要多尝试,为相信你的人创造价值,吸引更多人和你一起尝试。


这 4 本书中有 3 本我都是读的电子本,有两本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怎么方便怎么来。我已经不在乎阅读方法、速度,阅读已经成了我思考的一部分,开卷有益我就知足,和书中的内容相比,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践行更重要。


Read what you love until you love to read. 去阅读吧,更重要的感受到阅读的有用和无用之用


猜你还想读:

· 昨晚在微信读书上看了本词汇书

· 读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 我是超敏感型双鱼男,她是我的定海神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