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弃助人情节,尊重个人命运”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关于莉莉露的一切》by Eric 的好朋友

最近社群读了 3 本讲 CBT 的书:Change Your Thinking, Mind Over Mood, Cognitive Behavior Theorapy

阅读中我有些有感而发和学以致用,用碎碎念的形式也记在这里分享给你。

1.


所有的情绪都是需求是否被满足的表现。

我们是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如果追求快乐,就一定也要允许自己悲伤。反过来,如果全都是岁月静好,不现实,不符合人性,底层是更多的评判和痛苦。

或者说,岁月静好是允许一切情绪,然后从情绪中看到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接受、忽略、对抗,选择更有勇气的方式处理情绪。


2.

一个小技巧:当我们给自己贴标签、使用评价性词汇时(比如我就是懒、坏的情绪),练习把语言变得更具体、更客观。比如「坏」可以是unpleasant/unhelpful/dysfunctional/maladaptive。

3.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的作者说,咨询师要先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察言观色、主动问问题、回应。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咨询师——自己的咨询师,身边人的咨询师,在有效倾听和主动沟通中寻找更优解。

我们传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缺乏爱的教育。不允许「早恋」,不会表达爱,是在一次次彼此伤害和电视剧A片中入了门。

我们也缺乏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教育,不会说对不起,没有习惯说谢谢你。上学时被教不要和老师顶嘴,毕业后被教要虚情假意逢场作戏,结婚后被教如何哄骗、把私房钱藏在哪里……

这些表达形式的共性是都在躲避内心的声音、避免冲突。这些策略很多时候是有帮助的,代价是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连带着失去了自己的态度和选择,觉得想那么多干嘛算了吧、你到我这个年纪就懂了……

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大多数人都这样,不代表它只能这样、就该这样。

我们都认可读书、旅行、见人的价值,我想是这些具体的行动带给我们触动,也给了我们练习勇气的机会。20 多岁后,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做人,那就要自己主动学习,在观察、模仿、行为实验中学习先做人再做事。

4.

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和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本质上一样,是两个极端,都是想法。要经过行动实验验证。

别人没做成的事,我们更有可能也做不成;别人能做好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60 分。要想做别人没做成的事,我们要想为什么我能行,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快速学习,加上一些运气,可能就成事了。

总的来说还是练习平常心,且怂且勇,呢能屈能伸,有多个系统相互合作制约。

人是那个一切的器皿,做事只是做人的练习场。这一切练习的根本是来自无数自我觉察。这些觉察只能悟没法教。不谦虚学习,不主动练习,很难获得他人的反馈,自己会陷入一个又一个的不知所措,用自己熟悉的那一套系统自圆其说。

5.

以前我会觉得「既然你都懂了,那为什么没去做呢?」 切换一下视角,我更明白这个想做就去做有多难。

看起来我是那种想做就做的人,实际上我懂了但没做的事情有好多好多,远远多于我做了的事情。我也无非是坚持做了几件小事。

作为朋友,我更在乎对方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更自信更幸福了,至于做什么事情并没那么重要。你没有做一定有你的理由,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我就是懒我就是没时间。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聊一聊,找到那些想法底层的 beliefs,然后一切会自然发生。

6.

网上流传一句话「放弃助人情结,尊重个人命运」。

可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觉得不值得,说了也白说,好心当驴肝肺。于是用这句话安慰自己,也告诉自己「没必要」。我想这种看法背后有一种 holier than thou,觉得自己有了更优解。我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些时候我会欲言又止,然后又告诫自己警惕这种傲慢。


另一种是认识到每个人最终都只能成为自己,这也是自己的课题,他人能做的只是「看见」。我们看到的都只是一个人的一小小部分,如果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沟通,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如果觉得值得,那就多点陪伴和鼓励,如果觉得道不同,那也别把自己的那一套系统强加在他人身上。

别人想法和做法不一样,一定有他的理由,看到后就能学习。自己去做,觉得有收获就去分享,觉得有力量就去发光,相信有那个比我更重要的我们

猜你还想读:

· 我的经验与偏见

· 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

· 6岁女儿的第一支YouTube视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