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我的家乡 | 在他乡,未忘故乡

浙小研 浙江大学研究生会 2022-05-14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从高考结束那年的暑假,收到录取通知书,拿着去学校的车票开始,故乡就成了一个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的地方。甚至随着年岁渐长,因为实习,因为科研,因为出国交流,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即使是故乡的冬夏,也见得越来越少。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我和我的家乡》收获了很多人笑声,也收走了不少人的眼泪。北京的街头,贵州的山坳坳,千岛湖的村庄,陕北的沙地,还有东北的稻田······电影里,导演选择了东西南北中,各个地方的国人心里家乡典型的模样,也正是这家乡独属的温情,故里乡亲的故事,感召着大家纷纷走进电影院。


不过走出电影之外,一千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人个故乡,浙大学子来自五湖四海,祖国各地,他们和他们的家乡,又有什么故事呢?



水库边的家乡和在水里长大的自己

“你是哪的呀?”

“我荆门的。”

“哦!荆州啊,那个地方我知道!”

······


我的家乡是湖北荆门,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鄂中小城。更准确的说,我的家乡在湖北荆门——漳河镇,一个荆门城郊,紧邻着漳河水库,也因为漳河水库而得名的小镇。


我的我的家乡,最深刻的记忆当然就是那座巨大而清澈的漳河水库。从小到大几乎每一个快乐的夏天的傍晚,都是在水库里度过的,晚饭前最期待的就是,爸爸答应吃完晚饭带我去漳河里游泳(如果偷偷去漳河,那一顿刻骨铭心毒打是少不了的)。

当然,其实小时候的我并不会游泳,甚至对水有些害怕,只是喜欢穿好救生衣,带上游泳圈去漳河里玩水嬉闹。也就是在这一年又一年的水中嬉戏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能扔掉救生衣下水,我也就是算学会了游(gou)泳(pao)


漳河是一个很普通的水库,供养我,还有荆门的每一个人,我喝着漳河水长大,也在漳河水里扑腾着长大。我和我家乡,就是这一方干净的水库,和我在水库里度过的无数夏日。

(PS:荆门不是荆州!荆门是荆门,荆州是荆州)



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

突然流行起来的“芜湖起飞”,让许多人都知道了我的家乡——安徽芜湖。

不同于如今大众眼里的“网红”形象,她其实是江南水乡里一座安静温婉的小城,“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她,“风雨千秋石上松”也是她。小吃方面则汇聚江浙沪皖之所长:小笼汤包、虾籽面、小馄饨、煮干丝、𥻗肉蒸饭、鸡丁米线……小巷里早餐的叫卖声不迭,锅炉水汽氤氲中,我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中。


小学储存着我香甜的回忆。操场的角落里有片小树林,是我们这群爱玩的孩子的“秘密基地”;春天,逐渐繁茂的绿叶配合着树干成为我们捉迷藏的好去处,再过一段时间树上便会结出红色的果实,不记得是谁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我们有幸没有与这酸甜可口的味道擦肩而过,或许是早熟的杨梅吧?待果子落地,不一会儿便到了夏天。小布丁、小雪生、七个小矮人、魔冰饮料,或许还有一些魔法士、几个纸杯蛋糕,混合成了夏天校门口小卖部的味道。

不知何时,学校后门附近开了一家Disney文具店,那时的女孩们心里都住着公主,一边笑着看调皮的男孩子为争一个先到抄近路翻过后门,一边优雅地慢慢走,蓦然抬头,银杏树叶竟已完全被粉刷成了金色——公主们在满地与满树的金色中转起了裙子。冬天因为课间被到处分享的热牛奶、新年音乐里能施魔法的仙女棒、公开课好好表现被奖励的小零食而不再寒冷。旧校区在我毕业后几年被拆搬至新址,当我中学时第一次来到这个算是母校又不算的新校区时,恍然发现,又是一年春天。


城市不可避免地发展着,在这座曾经的“吴楚名区”“四大米市”,一座座购物中心与大型游乐场拔地而起,镜湖细柳、陶辛水韵、丫山花海等仍在,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融合中平衡着的现代化气息与历史底蕴,独属于这颗“皖江明珠”。


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泉城

说起济南,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那句舒服懒散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或是带几分琼瑶阿姨风范的冒出来一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作为山东的省会,“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似乎远没有青岛那么出名,甚至连济南土著都觉得这座城市默默无闻。要说有什么特色,脑海里蹦出来的词居然是“保守”。

济南怪保守的,在城市发展上总是不紧不慢。为了保护地下泉水,一直对地铁没什么热情。直到成了全国有名的“堵城”,才慢慢悠悠开工,好不容易建成了两条线,居然分散在城市东头和西头,平时根本坐不到。护城河沿线很适合搞个什么酒吧一条街,它偏不,就老老实实当个公园,装个彩灯已经算是做了很大妥协。


济南人也怪保守的,那些网红的美食似乎总是火不起来,济南人就喜欢老字号的蒿家扒鸡、静香园香肠、大米干饭把子肉、各式油酥烧饼,哦,还有开遍全国的杨铭宇黄焖鸡,就好这口。还有夏天必不可少的路边烧烤摊,被城管赶了又赶,生命力依然顽强。

就是这么一个保守的小城,不争不抢,不紧不慢。我跟它的故事呢,大概就是生活了那么多年,自己也沾上了不少保守的气息,每每想起,虽称不上自豪,但嘴角还是禁不住上扬。



永远的建筑工地,不忘的老街

我的家乡是江苏南通海安

对于家乡的记忆,在变化与永恒之间反复颠倒,变化的是家乡的风貌,永恒的是对于家乡的眷恋。

记忆中的家乡永远是在建设中,永远能看到建筑工地,永远能够感受到那种渴求变化的原始冲动,一如生长在这里的人们,不断赶时代的步伐,在小城中感受生命的热度。


而在这轰轰烈烈的浪潮之下,潜藏着一条条几近被人遗忘的老街,他们是曾经的南北货、土特产、茶肆酒楼、市井小吃,抑或是节日的舞龙狮、踩高跷,而老街的尽头是运河,那里浸泡着上一辈人一个又一个燥热的夏天。

对于我而言,老街是儿时的嬉闹和长辈口中的“我们小时候~”,如今的老街已然没有往昔的活力,就如耄耋之年的老人,在城市一角远远望着,望着一座城的变迁,望着一批批少年远赴他乡求学,望着一批批壮年奔赴异乡谋生。

每次回家,我总会挑个时间是长久的伫立在巷口,门前的石板路,石板路拐弯处一丛草……极力地记住所有细节。好像知道将来一定会反复回想此刻情景。好像在做最后的挽留,又好像贪得无厌。


生活总是充满惊喜与巧合,今年回去,老街被当成老旧城区保护起来了,未来的某一天,裹挟在前进浪潮中的人们或许会偷个闲,在老街的小路上,回想一下自己的初心,然后收拾心情,继续前行。



乡建遇故情

“浙江的农村都蛮有的钱嘞…”“因为浙江乡建走出一条新路子嘛”…

“03年我开始做浙江的美丽乡村整治项目,现在那个村子已经变成综合体了,05年第一次听说新农村,到现在都二十年嘞…”老师讲着讲着望向远方,我们若有所思。

我老家在绍兴兰亭镇张家葑村。江南丘陵特有的七山二水一分田格局下,故乡四周是河湖港汊,水养育了勤劳的村民。田地大都分布在周围“小岛”上,村民到地里干活,需要划船前往,家家都有船,离不开水上交通-—船。乌篷船,抗日革命打掩护的小红船,记载了独特的故事。 

 傍河而居、烟雨朦胧、小桥流水,石桥拱立


每个农村在演化过程中都保留着独特的地方语言,张家葑在我的记忆里就是农村聚落的情感维系。奶奶这一代村民,经历了文革,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当她在那间平房缓缓道来她卖牛供爸爸上学的故事,集体承包责任制的故事,我们这一代城市长大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在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浙江实行“藏富于民”乡建新路子,出了农旅产业,扶持传统手艺的小背景下,在李子柒慢生活理念返璞归真理念得到认可的今天,衷心希望我们浙江的小村子,不光发展成为诗意栖居的未来试验基地,更要成为故情的承载场地。乡建遇故情,亘古传承的乡土文化需要守护。



重庆,不仅仅是“网红”

提到重庆,你会想到什么?火锅,小面,美女,洪崖洞或者说是磁器口?其实远不止这些,近期热播剧《沉默的真相》、《风犬少年的天空》又一次将拍摄地点定在了重庆。长寿川维厂,江北大兴村成为继渝中鹅岭贰厂、南岸筒子楼之后又一批被搬上银幕的打卡地。


其实重庆的火不仅仅只存在于网络上。在今年年初,国家首次提出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众所周知,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还是不小的,因此,重庆和成都一道,肩负了带领西部经济腾飞的重要使命。重庆作为老工业城市,如何实行产业升级,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重庆市政府大力引进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并且作为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在我小的时候,重庆还是一座存在感不高的城市,听到最多的时候还是在天气预报上面,但现在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外地朋友也和我谈论重庆这座独特的城市。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乡村、小镇、小城、网红……大家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不同的回忆和不忘的故事,和家乡的故事,也许没有电影中那么精彩,但一定比电影更让人亲切,这种亲切感正是我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爱和乡愁。


无论是一部电影、还是一些文字,都没办法写尽每个人的家乡,如果你愿意,也欢迎写下你的家乡故事,与我们大家分享。

供稿:陈淳一、梁雅婷、巨心怡、许冠杰、张剑、卢昱成



推荐阅读

1.研风 | 浙 大 国 庆 留 守 儿 童 图 鉴

2.ZJU宝典 | 玩转浙大,浙小研带你做浙里最靓的仔

3.ZJU宝典 | 快上车!这就是满足你东南西北胃的浙大食堂~

4.行在浙大 | ZJUers最全校区出行攻略


19

Oct.

来源:原创

编辑:校研会宣传与新媒体中心

        陈淳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