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研学校史 | 回眸百廿又五——调整发展(1949-1998)
传承求是文脉
奋进时代征程
调整重组启新局
(1949-1952)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大学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特别是1952年实施的全国高校的院系调整,使浙江大学在新的办学格局上开启了继续前进的步伐,为新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1949年5月
杭州解放
1949年6月
浙大实行军事接管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对浙大实行军事接管,并派出军代表林乎加、副军代表刘亦夫到校实施接管。
1949年8月
马寅初任浙江大学校长
浙江省人民政府委任马寅初教授任浙江大学校长兼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届校务委员会由马寅初等19人组成,马寅初、刘潇然为正、副主任委员。
1952年
大规模院系调整
教育部根据政务院提出的院系调整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浙江大学一部分系科和教师调至其他院校,其他留在杭州的部分院系重新建校,分别发展成为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医学院。几十年中,源出一脉的四所高校继承和发扬"求是"传统,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育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各自发展成为所在领域中实力较强、影响突出的高水平大学,形成了以"求是"精神为共同价值追求、体现学科差异和办学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和山下谱新篇
(1952-1998)
老和山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西邻西溪湿地,东临西湖,南面可到灵隐景区。在老和山东侧的山脚下,矗立着一座红墙黑瓦、绿树掩映、古朴庄重的大学校园。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开始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到1998年四校合并之前,浙江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文管,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居国内同类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
1953年
兴建老和山新校园
师生参加新校园建设劳动场景
1956年
新校园建设全部完成
浙江大学校园鸟瞰
1961年
杭州工学院并入浙江大学
1963年
浙江大学恢复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78年
浙江大学划归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
1980年
浙江大学改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
1984年
创办混合班、建立研究生院
7月,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创办混合班,又称尖子班,从1984年度工科各专业新生中,挑选90名优秀学生编成三个混合班,集中一年半时间进行特殊培养。
浙江大学首届混合班学生结业合影
12月,浙江大学建立研究生院,开始形成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教育体制。同年,学校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促交叉、重能力"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创办了"混合班",开始培养基础厚实、思路开阔、具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优秀人才的探索之旅。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大会场景
1988年
著名流体传动专家路甬祥教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路甬祥校长在执掌浙江大学的近八年时间里,大力推进以提高办学水平为目标的综合改革,在加强理工科建设、调整办学结构的同时,新建了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增设了经管、人文等院系。综合改革的实施,为浙江大学跻身国内高校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
著名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潘云鹤校长带领全校师生继续把综合改革向前推进,引向深入。当年,浙江大学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首批7所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浙江大学"211工程"部门预审会
西溪河滨吟弦歌
(1952-1998)
保俶山下,西溪河畔,坐落着一座端庄、典雅的校园,这里就是原杭州大学办学所在地。作为一所文理为主,经、管、工科兼备的高等学府,杭州大学历经四十多年岁月洗礼,到1998年四校合并组建新浙大之前,已经稳居国内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前列,成为同类高校中的翘楚。
1952年
成立浙江师范学院
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以浙江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主体,合并解放后创办的浙江师范专科学校、浙江俄文专科学校,成立浙江师范学院,院址设在秦望山上原之江大学校址。
1957年
迁入新校址
浙江师范学院迁入杭州市松木场道古桥(现天目山路)新校址,将原之江大学校址改为分部。学院设有中文、俄语、历史、地理、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9个系和政治、体育2个专修科。
1958年
筹办杭州大学
上半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筹办综合性的杭州大学。7月,杭州大学成立。同年12月,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学院两校合并,定名"杭州大学"。
面朝天目山路的杭州大学校门
1996年
杭州大学成为100所高校之一
杭州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评审,正式成为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之一。杭州大学以"求是、育英"为校训,紧紧把握提高水平和服务地方两个方向,重视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夯实办学基础,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显著,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
预审会议闭幕式现场
华家池园育新风
(1952-1998)
在杭州市城东庆春门外,有一个被誉为"小西湖"的华家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1934年,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校园,在华家池畔建立新校舍。华家池校园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最美的校园之一,素有"北有未名湖,南有华家池"之称。1952年院系调整后,由浙江大学农学院单独组建而成的浙江农学院,就继续留在华家池校园办学,在浙大先贤们学习工作过的土地上,浙江农学院暨后来的浙江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传承着老浙大的文脉,续写着先辈们的光荣与辉煌。
1960年
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了浙江农业大学,同时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行校院统一领导。
1962年
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脱离
浙江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和舟山水产学院从农大脱离,划归浙江省教育厅领导。
1965年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分开建制
1970年
浙江林学院并入浙江农业大学成立林学系
1977年
宁波地区农学院并入浙江农业大学,作为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
1978年
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分出,恢复浙江林学院建制
1984年
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分出,改为浙江农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西子湖畔铸仁术
(1952-1998)
至1998年四校合并前夕,浙江医科大学设有6个学院12个系,5所附属医院,建有博士点10个,硕士点38个,有教职员工600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60名;在校全日制学生3400余名,其中研究生近400 名。浙江医科大学拥有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邵逸夫医院等多所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附属医院。这些医院既是医学实践的园地,也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2年
组建浙江医学院
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组建浙江医学院,校部设在原浙江省立医学院院址法院路(现庆春路与延安路交叉处西北面)。
浙江医学院大门
1960年
成立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医学科学院
浙江医学院与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院、浙江中医研究所、浙江卫生实验院合并,成立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医学科学院。
1987年
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
浙江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决定以浙江医科大学12个研究所为实体,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成立大会会场
1989年
建造邵逸夫医院
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捐资7000万港币,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建设、美国爱玛琳达大学协助,在抗州建造邵逸夫医院,作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994年
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式开业运行
附属邵逸夫医院外景
3. “中兴通讯杯”永谦之星 | 复赛回顾,愿你我被美好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