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红枣土炕守“旧味” 承袭传统育“新生”
陈玉莲家的冬,满满的暖色调:扶贫干部身上的泥土黄,陈玉莲一家人脸上的致富红,隔窗里的忙碌橙……精选、清洗、试温、码放、翻动,忙碌了一夜,看着一颗颗浓香扑鼻、色泽如漆的炕枣成功亮相,靖远县双龙镇永和村脱贫户陈玉莲脸上又一次乐开了花,“以前一到冬天就闲了,现在挺充实的。去年炕了一个月时间枣,赚了四万元,过去想都不敢想”。
双龙镇永和村与石门乡小口村,是靖远县的两个小村庄,地处哈思雪山脚下,海拔高、较为偏远。几年前,张有祥作为扶贫干部,被安排到了永和村驻村帮扶。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有祥发现邻乡“小口大枣”面临滞销的困境。“小口大枣”,长于红胶粘土上,由哈思山雪泉浇灌,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甘肃省十大名果”。《靖远县志》中记载,“小口、吊吊坡一带特产红枣,粒大、色红、肉厚、含糖量高……畅销省内外。”
走访中,张有祥得知靖远民间传统工艺中有一种工艺叫“炕枣”,但因制作工艺繁杂已几近失传。由此他便萌生了一个大胆念头:还原“炕枣”工艺,在永和村建立扶贫车间,解决石门大枣销售问题,实现“一枣富两乡”。通过深入走访、翻阅典籍、反复试验,历时三年张有祥最终还原了“炕枣”这项工艺,也建起了扶贫车间。陈玉莲一家就是受益者。
“上次的货,客户们都非常满意。今天给你们带来了炕枣,大家可以尝一尝,有兴趣的可以跟我学着做,枣子炮制后价钱可比现在高……”石门乡小口村大枣收购点里,张有祥正在给枣农们介绍着。
作为白银玉成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成的味蕾极度挑剔,可是3 年前的一次尝鲜,让他深深地喜欢上了炕枣。端起炕枣茶,马玉成思绪万千,山大沟深是他对双龙、石门两个乡镇最深的回忆。“力所能及地帮助这里的人,这两年我一直在做这件事。现在有固定的中高端客户,他们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广州一带。下一步,我们要在不断拓展大枣用途上再下功夫,在深加工上再做文章,我相信我能做好。”马玉成说。
红枣土炕守“旧味”,承袭传统育“新生”。如今,炕枣已经跳脱简单农产品的定义,作为一个升级的文化符号赋予靖远更多的发展可能。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珍珍 王倩倩 马小东
编辑:梁添雅 张彦婧
暖冬
市委书记苏君在靖远县调研煤炭储运交易和高铁站项目建设工作
靖远县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