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生活方式我都试了,但是说好的幸福呢

潘姜汐熹 好奇心研究所 2019-07-25


是不是,生活方式这事太容易把自个儿学成东施了




为了寻求 inner peace,这两年人们一直没停止从其他国家 copy 美好生活方式模板,丹麦小确幸 hygge 还没理解利索,瑞典 lagom (刚刚好)原则已经过气,来自日本冲绳的生活哲学 ikigai 后来居上,以“new hygge”的名目进入了这个 copy 列表,开始被国内外出版行业,媒体,以及各种做生活方式生意的平台频繁提起。

google 关键词搜索数据

Ikigai 是日语单词“生き甲斐”(发音 ee-kee-gah-ee)的英文音译,从字义上来讲,“gai”是意义、价值(meaning、value),“iki”是生活(life),直译是“生活的意义”。

“Life”在英文里有宏大生命也有日常生活的意思,“iki”偏向后一个,日本临床心理学家长谷川明弘(Akihiro Hasegawa)在 2001 一份关于 ikigai 的论文里解释说,日常中让你觉得“为了它做一切都值了”的微小瞬间就是你意识到自己 ikgali 的时候,这里“值了”的对象就是你的 ikigai。

BBC 的相关报道说,目前关于 ikigai 最权威的解释来自 1966 年出版的论著《生きがいについて》(关于 IKIGAI),作者神谷美慧子(Mieko Kamiya)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她认为 ikigai 的含义和“happiness”很接近,但又有微妙的不同,ikigai 是”即使眼下过得不怎么样,也能让你始终怀有希望”的东西。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一位研究 ikigai 二十多年的人类学教授 Gordon Mathews 的说法,ikigai 其实是以下两个概念的合集:ittaiken(一体感)和 jiko jitsugen (自我实现)。前者指与一种身份或团体达成协调统一的状态,比如说,因为“母亲”的身份而养育孩子、出于对公司的归属感而工作;后者是做成某件事会给自己带来满足感的状态,养育孩子、或是认真工作是因为做这件事能给你带来成就感。

综合这些学者的说法,ikigai 的哲学就是“认定一个能带来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感的人生目标,日常中所有与之有关的小事就都可以做得很开心”。

这完全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每年被科普一万遍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讲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告诉你找工作要考虑“将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协调起来,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甚至任何一个鸡汤公众号都能就认识自我、融入社会发表一番高论。

一个内核并不新的新名词, 为什么能让人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奔走相告?

在不同平台介绍 ikigai 时,常用一个很日漫的说法:ikigai 就是“每天早上唤醒你的理由”。这个解释的特点是让人听上去好像懂了但其实啥也没说,一个如此介绍 ikigai 的论坛帖子下面,评论里写的都是“每天叫醒我的难道不是闹钟吗”“是我的狗!喊我去遛它”。

另一个同样常见的解释是一个维恩图,它的内容是:


你喜欢的和你擅长的重叠的部分是 passion,激情;你擅长的和你用以谋生的重叠的部分是 profession,专业;你用以谋生的和世界所需要你做的重叠的部分是 vocation,事业;世界需要你做的和你喜欢做的重叠的部分是 mission,使命;而四个方面重叠的部分就是你的 ikigai。

概念倒是清晰了不少,但又要喜欢又要擅长,还要能创造价值并养活自己,看起来完全是种奢侈品。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 Tom Ough 今年七月做了一个为期一周的找 ikigai 实验,尝试找“唤醒自己的理由”,他试过的方式包括,问自己畅销书作者建议的自测问题:“想一想周六早上如果没有事你最愿意做啥”,体验日本人的饮食方式并止步于苦瓜,问自己的朋友什么是他们的 ikigai 等等……从他的结论来看,ikigai 最后更接近于“找到你内心真正想做的有价值的事”、“从心所欲的同时也要有对这件事的责任感”之类的阐述。

这类阐述没什么问题——就像鸡汤本身其实也没有问题一样——它潜在的风险,要么是滥用,要么是让人在审美疲劳之后对这种朴素教诲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认为它毫无价值。还有一种风险,是被人作为卖货时候的美丽包装纸,人们不求参悟,但求消费。

有鉴于这一点,hygge、lagom 和 ikigai 这些流行词,也被叫做中产阶级生活哲学。

它们有一个隐秘且残忍的共同点:普遍来自一些在民调机构“居民幸福指数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地区,作为“别人家的幸福秘诀”流行于另一些在这类榜单里垫底的地区。

放大一点“残忍的真相”,你会发现,关于它们的书籍和报道总是有相同的副标题:Danish/Sweden/Japanese secret of happy living,来自幸福地区的幸福秘诀,背后的预设是“我们现在过得不快乐是因为不得要领”,而“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有秘诀的,秘诀就在这,开袋即食”。当很多生活方式栏目在介绍 ikigai、hygge 时,他们介绍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成功学”。

成功学有市场是因为人们总是因为自己的“不成功”,而好奇别人的成功故事和“窍门”,生活方式概念的流行也类似——人们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状态不满足,所以对所有心满意足的人感到好奇,想要复制他们的心满意足。

但他们的心满意足是有上下文的,复制的过程通常是一个断章取义的过程。

“Lagom”的含义近似“适度(just enough)”。按照伦敦大学学院进化人类学博士 Kathleen Bryson 的说法,瑞典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Lagom är bäst”(The right amount is best),认为不多也不少才是最佳状态。在社交环境下可理解为“适宜”,在描述食物时为“温和”,在室内装饰时为“简单就是美”,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为“可持续性”,而在商务往来中则是“合乎逻辑”的意思。所有这些都具有相同的内涵,那就是无论在何种语境下,你所做的决定对于你或你的团队都是最佳的选择。

“Hygge”强调短暂的幸福和安逸,其核心是追求特定时刻的满足。《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地》这本书的作者在铺天盖地的 hygge 之美的宣传之外给出了另一种解读,他说,hygge 其实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放松,一种非正式的、丹麦独有的惬意或者欢乐,但它是高度规范化的,有着严格的社交礼仪,它无情地施加压力,迫使他人屈服从众,丹麦幸福指数是一个“骗局”,因为“在丹麦,不幸福是可耻的”,没有人会说自己不幸福。

Hygge 或 lagom 的诞生,都是以北欧国家对公众福利、民主平等的追求为基础,本意是弱化奢侈消费和阶级分层。然而在流行的过程中,它们却被贴上了“中产阶级新生活哲学”的标签,成了精英阶层彰显自身经济地位的另一种方式。那些具有田园气质的元素被标榜为真实,那些与工艺或手工相关的东西被美化为精致,而那些自然朴素则被定义为高级。

关于人生追求的 Ikigai 则和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关,它其实是为退休后失落的年轻老人寻找到的解决方案,鼓励人们在退休之后仍然能以类似“兴趣小组”的方式融入一个团体,给生活找点奔头儿,以度过漫长的垂暮时光。但在传播过程中却描述为中产阶级家装指南、年轻人应对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灵丹妙药。

所有的“中产生活哲学”最终都脱离了原本的语境,演变为慢生活、治愈系的当代变体,成为某组商品共同的关键词。它们和填色书之类解压神器的流行本质上没有区别。

整个 2016 年有 20 多本有关 hygge 生活的书籍出版,其中《如何 Hygge 生活:解密北欧幸福生活》,作者 Signe Johansen 是一个主厨兼美食作家;《Hygge 之书:丹麦满足、舒适与心意相通的艺术》,作者 Louisa Thomsen Brits 在电商 hygge.com 上售卖丹麦家具。

美食博主研制 hygge 食谱;时尚博主推广 lagom 风、劝你在能买到准 lagom 风品牌 ANCE 的自家电商消费;家居平台好好住介绍 ikigai,顺便介绍符合 ikigai 的装修法则,比如在家里设置一个手工台、杂志架、音乐角之类的工作区,推荐能让你”为自己赢得了时间而欣喜”的闹钟品牌,让人忍不住由衷地困惑:几个段落前不是才说“早上唤醒自己的理由是 ikigai”吗,为啥转脸就又开始推荐闹钟了?

你又要问什么是中产阶级?野生解释一下,就是手上掌握了一点资产、但是又不足以多到产生生存安全感、因此会拼命为保存那点资产而努力生存的人。中产阶级不是一类人,而是许许多多种类人的合体。

都不容易,念及于此,我们还整理了一些话术/流行/推销方式:

如何获得 IKIGAI


1.  为自己的喜好和擅长之事在居住空间里留一个位置,它可以是一个最终用来堆放杂物的工作桌,或是一个以百年不用的咖啡机作装饰的饮料吧台。

2.  每天早上起来你应该听到的是 ikigai 在召唤你的声音,为此你显然应该选购一款两百块的智能地垫闹钟,不用换工作也能告别被手机闹铃叫醒的社畜生涯。当然,主要告别的还是手机闹铃。

3.  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为喜爱和擅长的事忙碌,充实的生活让人更关注自我内心的需求,而无暇迎合别人的期待。比如,跳广场舞的大妈。

4.  换种方式打开你生活,关心绿植和蔬菜,按照别人为你写好的“30 天生活指南”规划你全新而 ikigai 的人生。

5.  购买一本日历、或手账,或备忘录,或任何能让你感到“这下总算能战胜拖延症”而最终三年也用不完一半的致幻道具。

如何体验 Lagom


6.  黑色或灰色的外套、一条厚实的羊绒围巾、黑色裙或窄脚牛仔裤、白色球鞋或切尔西靴、双肩包、无檐小便帽,集齐全套你就能获得一种简洁而克制的 lagom 时尚风格。

7.  而为了获得 lagom 时尚风格可能会导致你收支失衡,破坏了“不多不少,适当就好”的 lagom 消费准则。但好消息是不管你买不买都能获得至少一种 lagom。

8.  长时间的沉默,惜字如金,以保持一种“平衡社交生活与跟自己独处的时间”的 lagom 状态。

9.  你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喝排毒蔬果汁踩动感单车,因为这就是一个充满对比和矛盾的建议世界,还好有 lagom 支持你在中间找到一种微妙而不存在的平衡幻觉。

10.  生活环境布置兼具实用与美观,衣服兼具实用与美观……一切以适度为核心。 lagom 理念最大的启发在于,在消费主义和极简主义的夹缝里,提供了一个完美解决你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捉襟见肘的经济水准的方案,从而让你心安理得地继续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如何感受 HYGGE


11.  燕麦粥特别符合 Hygge 理念。那是可以慰藉心灵的食物。慰藉心灵的食物和 Hygge 理念绝对是相一致的。

12. 培根,丹麦人最热爱的食物,通往 Hygge 的路上你需要每年消耗 6.5 磅的培根,并增长大约等量的体重。

13.  纽约的 Noma 餐厅是世界上最 Hygge 的餐厅之一,尽管那里的菜品价格昂贵,尽管贵的东西会让人觉得不够 Hygge,但那里有合适的光线。

14.  心态放松,重视生活品质胜过重视你的工作,礼拜五下午一点即可切换进入周末模式,节假日拒绝加班,以“因为要参加朋友的节庆轰趴,与家人朋友共享温馨 Hygge 时光”为由提前一天向上司请假……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也有为期两年高达原工资 90% 的失业津贴。

15.  而体验 Hygge 的最便捷操作其实是,裹着毛毯喝一杯热茶,cosplay 一个虚弱的经期少女,或,在家里每个有富余空间的平面上点一只无香蜡烛,cosplay 一个神神叨叨的占卜大师。

生活愉快,各位!


你觉得中国人的哪些「生活哲学」看了就很想吐槽?



   (END)



- 插画来自:林小妖 -



- 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