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量体温,用哪种体温计更准确呢?
养孩子的人,少不了要处理孩子发烧的问题,量体温也是日常功课。那么,用哪种体温计好呢?
该用那种体温计比较好呢?
为了了解大家的看法,我和一位朋友圈宝爸(某重点大学硕士毕业,学材料的)展开了如下对话。
他:“当然水银的更准啊,医院都用水银的。”
我:“为什么会觉得水银的更准?”
他:“你不觉得涉及的环节越多,受到的干扰越大吗?热量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肯定没那么精确,尤其是便宜的……”
我:“这样啊?可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水银温度计不是更不精确吗?尤其是玻璃管的工艺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玻璃管的工艺比热敏电阻什么的简单多了,越简单的越靠谱,水银的简单暴力好吗!但凡涉及转换的,精度都有影响。”
听起来竟然十分有道理,一时不知从何反驳……
太长不看版:
电子测温计准确性很高,可以满足日常需要,比体温计安全。
电子测温仪器主要有耳温枪、额温枪和电子体温计三种。额温枪胜在方便快捷;耳温枪最能反映人体的真实体温;电子体温计发挥最稳定。
水银体温计便宜且易清洗,但易摔碎。
体温只是一个参考,是否需要用药、何时用药,要根据症状和感受来判断。
实际上,正确使用的情况下,电子测温器准确性很高,可以满足日常需要,而且比水银体温计要安全。更重要的是,测得的体温只是参考而已,要不要给孩子吃药、带孩子去医院,还要看症状和感受来综合判断。
电子测温器比水银体温计更安全 | Pixabay
电子测温器:使用方法很重要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子测温仪器主要有耳温枪、额温枪和电子体温计三种。
耳温枪和额温枪主要依靠传感器接收人体的红外线来判断体温,在理想状态下,测得的结果应该是准确的。很多人觉得“测不准”,主要是因为使用方法不正确。
额温枪
额温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室温、皮肤的干燥程度都会影响结果,刚洗过脸或摘下冰宝贴就直接测得的“体温”,也并不能反映人体的真实温度。没有任何一个正规的医疗机构会用额温枪来作为判断发热与否的工具。但额温枪胜在方便、快捷,经常用在幼儿园、游乐场、机场、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需要快速筛查发热患者的地方。
额温枪
耳温枪
耳温枪测量的是鼓膜的温度,最能反映人体的真实体温,也是大多数医疗场所替换水银体温计之后用来判断体温的依据。耳温枪有不同的种类,有的需要戴一次性的“帽子“,有的不需要。如果搞错了,或者“帽子”有破损,测出来的温度就是不准确的。
而且,因为人的耳道并不是直的,3岁以内的婴幼儿测量耳温时,需要把耳廓向后外下方提,3岁以上要向后外上方提,才能将耳温枪放在正确的位置。6个月以下小宝宝的耳道直径较小,不适宜用耳温枪。另外,如果短时间内多次反复测量,耳温枪本身会影响耳道的温度,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应该是这三种电子测温仪器里面发挥最稳定的一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与经典水银体温计差不多,都是放在舌下、腋下或直肠,最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测得的温度准确性也是很高的。
但它的缺点是,与前两种设备相比,测量体温需要的时间略长,不同品牌所需时间从30秒到3分钟以上不等。另外,饮食(冷饮、热饮)、剧烈运动、洗澡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等30分钟后再测量。
电子体温计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能会有孩子不配合的问题
上面提到的三种电子测温工具,都有共同的特点,也是缺点:对使用方法要求相对严苛。很多人会觉得水银体温计更准确,应该也是出于这一原因。
要想测得准,买了电子测温设备之后,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不同厂家的产品,使用方法不大一致。另外,测量的精度会随着价位的升高而提高。
水银体温计:缺点难以忽视
那用水银体温计呢?毕竟现在很多医院都还在用。
水银体温计好不好呢?| Pixabay
优点
医院使用水银体温计,最直接的理由是便宜。水银体温计不怕丢,不怕坏,不怕偷,而且使用方法简便,几乎人人都会。
另外一个原因是,水银体温计易清洗,易消毒。在医院,使用体温计的患者众多,接触式的测量方式总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按照消毒隔离原则的规定,体温计需要用500毫克/升的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电子产品很难使用这样的消毒方式。
缺点
但是,水银体温计的缺点也是难以忽视的:玻璃材质,容易摔碎,摔碎后漏出的水银会污染环境,对健康不利。
家庭使用水银体温计有安全隐患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在2020年淘汰水银体温计和水银血压计,这个伟大的发明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淘汰水银体温计之后,医院会使用耳温枪测体温,耳温枪有一次性的“帽子”可以替换,不需要整体浸泡消毒。
而在家庭使用的场景中,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电子测温器是能满足日常需要的更合适的选择。
体温只是参考,症状和感受更重要
在日常使用中,孩子发烧时,我的选择是:手摸+耳温枪。先用手摸定性,觉得可能发烧了,再使用耳温枪量一下确认是否真的发烧,耳温测量的精度和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耳温枪在家庭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个广为流传的公式说,腋温+0.5℃=口温,口温+0.5℃=肛温,这其实并不准确。人体的不同部位,温度的正常值范围是不同的,同时也受到年龄、穿着、运动情况等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并不能简单粗暴地按照上边的公式换算。每个部位都有各自的正常温度范围,各自比较即可,不同的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比较没有意义。
尤其是就医的时候,只要告诉医生,“我量的是耳温,38.2℃”,就好了,不需要加减,否则可能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体温只是参考,用药要看症状和感受 | Pixabay
最重要的是,体温只是一个参考,是否需要用药、何时用药,要根据症状和感受来判断。
一般而言,医嘱建议38.5℃以上需要吃退热药,这是临时使用,并不是间隔几小时一定要使用。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每4小时使用一次的意思,并不是每过4小时就需要重复使用,而是如果发热不退,有必要重复用药时,需要与上次用药时间间隔4小时以上(24小时内不超过5次)。
是否使用退热药,还是要看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能吃能玩,精神状态好,可以暂时不给药。而如果宝宝有寒战、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说明处在体温上升期,除了要给手脚适当保暖,增加舒适感之外,也可以根据经验提前用药,不需要等到体温上升到高热期,真的超过了38.5℃再给。
是否使用退烧药,要看宝宝的状态 | Pixabay
如果体温升高到41℃以上,除了给退烧药物之外,还要使用物理降温法快速降低体温并尽快就医。同时,因为用药后机体降温会大量出汗,一定要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汗”是身体退热时散热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捂”出来的,切记,发热的时候一定不要捂汗。
如果体温在40℃以上持续一天,或者38.5℃以上持续三天,或宝宝在发热时候伴有呕吐、严重腹泻、抽搐、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甚至昏睡、昏迷、眼窝凹陷、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编辑:odette,麦麦
本文首发于果壳网
如有需要请联系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