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童学馆

其他

我在高校当老师,看见了精英教育无法在普通人身上复制的真相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Pro(ID:zhenshigushi2)青年教师姜以琳用7年的时间,访谈跟踪了28名来自排名北京前十中学的学生,受访者无一不是精英家庭。这些孩子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从顶尖中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毕业后在大型跨国公司工作或创业,成为未来的世界英才。在调研的基础上,姜以琳发表了著作《学神:中国精英教育现场一手观察》,她发现,教育是一场争夺未来社会位置的纸牌竞技,精英家庭的孩子们几乎注定赢得这场游戏。天才基地地理课堂上一阵骚动。老师在讲一道关于“厦深地铁是如何修建的”考试题目,她跟学生解释,地铁轨道之所以往内陆移动,出于军事安全考虑。“这个解释太牵强了,”一个坐在教室前排,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大声打断老师:“它只往里移动了一公里。”“应该像另外一条铁路一样,移动得更远。”另一个女孩附和。老师还想说点什么,没等开口,坐在教室最里面的学生大鹏抬起头打断她:“让我来吧,我可以解释得更清楚。”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身价38亿,她也难逃“母职惩罚”?

“母职惩罚”对很多女性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词了。它指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可能面临的职业和经济挫折,具体表现为女性因怀孕、产假、育儿期间的工作休假或家庭照顾责任而受到职业和薪酬方面的不公平对待。在我的理解中,被“惩罚”的那些女性通常是像我一样,人生经历平凡、资源有限、需要事必躬亲去操办孩子因而不得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做出妥协的普通妈妈。直到这两天我刷完了奈飞的纪录片《贝克汉姆》后,才发现,即便像维多利亚身价达到38亿元(与贝克汉姆合计)的女性,也难逃母职惩罚。她在产房待产,他在和女明星拍照纪录片播出后,不少人把目光聚焦到了当年贝克汉姆的出轨事件上。但我对纪录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3件事都与维多利亚有关。第一件事是贝克汉姆离开曾效力多年的曼联俱乐部,转会到皇马俱乐部。在一切都被敲定后,维多利亚才被通知全家要去西班牙了——12小时后。拖家带口去西班牙工作、生活和全家去西班牙旅行是两件事。前者意味着你要考虑全家长期的住所、孩子的学校、饮食、环境以及作为名人如何面对当地的媒体等诸多事宜。显然这其中的大多数事要维多利亚搞定。第二件事是在维多利亚生二胎前夕发生的。她告诉贝克汉姆自己马上要生产了,需要他去医院陪产。贝克汉姆只能抱歉地告诉妻子,我陪不了,我得去和詹妮佛、碧昂斯她们拍照。(当然,我相信这是工作,可这份工作又不是足球比赛,真的不能推掉吗?)结果维多利亚自己在医院生了二胎,媒体还不怀好意地在头版头条撰文,询问“高贵辣妹做何感想?”她在纪录片里的回答是:“piss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只动手、不动脑”劳动的丈夫,依然会“累死”另一半

周六早上,一岁半的女儿和七岁的儿子相继起床。老公在准备早餐,我在旁边督促儿子刷牙、洗脸、叠被子....与此同时,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以下待办事项:要再去超市买漱口水和坚果;儿子接到的生日邀请卡今天要回复了;要提醒老公给全家预约最近的流感疫苗;新买的床垫还没有送到,要联系客服追踪一下;儿子跆拳道的课程要续费;女儿日托班下周五有联谊会,我得预定甜甜圈或水果拼盘……当我收拾好准备去洗手吃饭,发现洗手液用完了还没补。走进厨房发现儿子又已经在闹脾气了,他想吃的吐司没有了,爸爸给他准备的是另外一款。小的在哼哼唧唧,老的在叨叨叨训娃。不行!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不能让儿子崩溃,要立刻行动,在两三分钟内让他恢复平静,否则会有更大烂摊子需要我收拾。最后,全家终于都坐下。在餐桌前一起吃饭时,一种深深的疲惫突然向我袭来:明明我刚起床不久、没干什么体力活、女儿也难得没有起床气、外面的天气超级晴朗.....生活看上去行驶在正轨上,我怎么就那么累!?以上情形是否也让你感同身受?👆图源豆瓣推荐大家读读杰玛·哈特莉写的《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就会明白:虽然看上去我们并未做体力劳动,却一直进行着繁重的情绪劳动。你是否在做着微小、隐晦,但无所不在的情绪劳动“情绪劳动”最早由社会学家亚莉·霍奇查尔德在其著作《心灵的整饰》里提出:它描述了空乘人员、女佣和其他服务人员,必须在工作上展现出快乐的模样,以及愉悦地应对陌生人的样子。👆图源豆瓣后来,社会学家丽贝卡·埃里克森将“情绪劳动”和女性所承担的情绪工作、以及不公平的家务分工联系在一起。她的研究显示,情绪工作是理解家务中性别差异的关键要素——女性做较多的情绪工作,也分派较多的情绪工作,而且做的同时还要让每个人都开心。在《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一书中,作者这样定义“情绪劳动”:那些为了让周遭人感到舒适快乐,所做的家庭管理、无形劳动,以及为此承受的精神负担、情绪波动统称为情绪劳动。情绪劳动会以许多微小,但隐晦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经常被问家里的某样东西放在了哪里;比如时刻惦记着学校老师是否又布置接龙了,打卡是否做完了;比如孩子闹脾气时安抚他们的情绪;比如提醒家人不要忘记做某件事情,然后被嫌唠叨;....👆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截图情绪劳动,是为确保每件事情能顺利完成而承担的精神负荷。对每一件产生有形结果的任务来说,其背后都隐含着无形的心理付出,而这些大多是由女性负责关注、追踪与执行。情绪劳动属性“女”,因为女性是“指定的操心者”情绪劳动不仅仅是因为家务分配不公、沟通不畅造成的,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首先,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默认情绪劳动由女性承担。作者杰玛认为:我们常被告知女性的直觉较强、更善解人意、更愿意且能够提供帮助和建议——这种文化结构,为男人提供了一个情绪上偷懒的借口,把情绪工作变成了理当由女性去完成的工作。于是,女性就像是被“指定的操心者”(designated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我不捡,等老公捡,等到地老天荒老公也没捡(摊手)

跟小男人(儿子)和大男人(老公)相处时的关键词是什么?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我的答案是——瞎。对于前者,网上有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养儿子太费妈,心要大,眼要“瞎”,命才能久矣。而对于后者,眼瞎的对象则换了一下。据非权威研究表明,男人这种生物的视力可能真的不太行。他们疑似得了同一种病,叫做“选择性眼瞎”。指望老公“眼里有活”?你别是“童话”看多了吧……不久前,小红书上有位博主开展了一项持续性的观察实验——“等老公捡起来的第n天”。在她老公专用的卫生间台盆底下,一张纸巾和包装纸已经默默静躺在地上两天了,愣是没被发现。于是,这位网友决定开帖记录一下,看看到底要过多少天,她老公才能“看见”这张纸并且把它捡起来。目前,实验记录已经更新到了第十天。期间,除了纸巾一度被老公踢进角落、又被博主重新调整到显眼位置以外,进展和预期一样毫无波澜和惊喜。老公的眼瞎症持续在犯,始终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偌大的纸巾掉在地上,怎么就看不见呢?男人的这种迷惑表现让评论区的老婆们深有共鸣。上万条留言,归纳起来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派,深度剖析了老公们这么做时的内心活动——有心思缜密型:“纸巾放地上,一定有老婆的道理,所以不捡了。”“媳妇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用处?算了不捡了,省得被骂。”——嗯,心理建设得很周到,是不是还得夸一个?有恼羞成怒型:“我刚刚准备捡,你就bb我,我知道!”“我正要捡,你急什么?”“废什么话,又不是不捡!”——呵呵,完全说不得,辩解,接着辩解……有反客为主型:“都放这么多天了,你顺手捡一下怎么了?你咋那么计较?”“老婆,这团纸掉地上好几天了,你来处理一下!”——主打就是一个先下手为强而另一类则是实践派,亲试了自家老公:有网友以袜子为样本,对这个实验进行了重复性检验,结果却充满了反转——三天后,袜子不见了——但不是被老公看到捡起来的,而是被狗子叼走了,磨牙用……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有网友在基于同一个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她在厕所门口放了三个矿泉水桶,她家那口子视其为空气,直接迈进去洗澡,洗完澡又迈出来了,出来了,来了,了……就问你豪迈不豪迈!当然升级版本也有。厕所门口换成了客厅大门口,水桶变成了餐椅,但这依然不影响队友出入——人家绕过椅子就进来了……嗯?看到这里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说他完全瞎吧?似乎也没有……为了证明老公们的眼瞎症是选择性的,机智的网友又进行了一个对照实验:同时把一个垃圾和一张一百元毛爷爷扔床边,结果前者待那儿几天了都无人问津,后者一下子就被大猪蹄子捡走了……看了这些留言,笑不活了的同时,我忍不住感叹:真的是天下同一款老公,同一种毛病。要想指望他们能“眼里有活”,自觉去做?难!十个男人九个瞎?服!你以为,大猪蹄子们的眼瞎症,只局限于无视生活琐事和家务这一项?呵,格局小了。思路打开后便会发现,远远不止呐!就拿物品来说。家里的东西,他们似乎永远也找不到。那天,我让队友帮我去衣柜里拿一条粉色的碎花裙,结果他翻箱倒柜一番后,告诉我没有看到。可我明明前一天晚上才放进去的呀!待我疑惑的走过去一瞧——好家伙,裙子不就在外侧最显眼的地方嘛,只不过因为它团了起来,所以愣是被这位大哥跳过了!至于指甲剪、剪刀、风油精等小件,就更别提了。哪怕就放在他面前,他也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告诉我:“东西呢?在哪里?”而还有一个让人特别无语的地方,就是这群直男永远看不到老婆的变化,也分不清素颜和打扮的区别。比如下面这几段我跟我老公的对话,大家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话一(前提:我把头发剪短了,还烫了一下)——我:(满心期待)“看看我有什么变化?”——他:(端详半天)“没啥变化啊?要么是涂口红了?”对话二(前提:我穿了一条新裙子,还化了个淡妆)——我:(兴致勃勃)“怎么样,今天我是不是特别好看?”——他:(疑惑脸)“什么?你不一直这样吗?”——我:(进一步提示)“看看这裙子怎么样?”——他:(脱口而出)“不怎么样,因为不够短。”——我:……都说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可是在大猪蹄子那里?呵呵哒,显然是不存在的!十个男人九个瞎,至于剩下的那一个?可能确实善于察言观色,但很渣吧……(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别来杠,我害怕)“瞎眼”牌老公是如何炼成的?那么问题就来了,男人这种奇奇怪怪的属性,是怎么炼成的呢?小红书上的妈妈们一致总结出了一个主要原因——都是惯的。正是因为我们为这个家操心付出了太多,大猪蹄子把“坐享其成”当成了理所当然:“反正任何事情老婆都会处理好,我们管那么多干嘛?”就这样,他们生活日渐不能自理的同时,视力功能也日益退化,整天眼里只有手机。这种情况下,就该和他们一起摆烂,看谁能屏牢!反正只要能看得下去,家就可以不用收拾(姐妹们,到时千万不要说“臣妾做不到”啊!一起共勉!)至于老公看不到我们的美?约上闺蜜逛个街,天天使劲儿互夸,难道不香吗?不过,凡事也得讲究实事求是。有一说一,老公们的这副德行,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要知道,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说,男人的脑回路就是跟咱们不一样,是偏向于使用单侧大脑的“怪咖”,思维直接,目标专一,喜欢以结果为导向。换句话讲,男女在思维和沟通方式上注定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女性相比,男人简直就是一根筋的单细胞生物,根本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给他们去发散。《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中就提到:“男人来自火星。在火星上,如果需要支持男人,必须主动开口请求。男人不会自动自发地主动提供援助,而只在被人请求时,才会施以援手。因此,如果女人不主动请求,她可能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即便她主动请求,如果方式不当,也会让男人感到厌烦。对此,女人实在难以理解。”可见,对老公提要求,千万不能抱着“我的心思你来猜”的想法,因为委婉的暗示他们根本就get不到。否则的话,他们真的就会一直这么眼瞎下去,还完全不自知……有“眼力见”的队友,是如何养成的?其实,要想让自家队友重新拥有“眼见力”,有一个最简单速成的办法——有话直接说,态度要够好。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嘴甜,直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对此进一步做出了解释:“千万不要命令他,而要诚恳地向他请求。当男人听见你以命令的口吻请求时,无论你的请求措辞多么友善,他只会觉得你在谴责他付出得不够多。要是他感觉不到你的爱和感激,他就会不愿付出,除非你开始懂得欣赏和感激他所做的努力。”举个例子。要想让老公洗碗,光把碗放在水池里不行,光说“这几个碗好脏哦”也不行。我们应该把指令明确给到对方,时间地点人物数量等关键信息,一个都不能少:“亲爱的,今天晚上你把水池里这三个碗洗一下。”同时别忘了来个彩虹屁,也叫做“为对方赋能”:“家里的碗,就数你洗得最干净了,其他人都没你强!”这么做,问题大概率解决,能够顺利指使大猪蹄子们乖乖干活。最后,来播报一条最新消息。就在交稿前一秒,小红书上那位网友喜大普奔地更新了——她的实验在进行到第19天的时候,有了突破性进展,老公终于看到纸巾并捡起来了!但是!还没高兴多久,博主便发出了灵魂拷问:“他为什么不把纸巾和包装纸扔垃圾桶?!单纯捡起来干什么?!”所以咯,四字真言赶紧实操起来啊!当然了,如果还是搞不定……对不起,可能你家那位的眼瞎症有点严重,要不再多练习几遍试试?对于这样的老公,除了“放弃治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真诚发问)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参考资料丨[1]
2023年9月5日
其他

中年女人的秘密,全藏在跟闺蜜的聊天里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女生手机收到的新消息,男朋友随便看。但如果是闺蜜发来的消息,女生会用无影手的速度把手机抢回来。真的好好笑但毫不夸张!我们中年女人的秘密,也全藏在跟闺蜜的聊天里。小时候要上锁的是自己的日记,现在要上锁的是跟闺蜜的聊天记录。中年女人,很少做自己,除了在闺蜜面前。但老母亲的社交面孔,可不止一副。有天晚上,也就是下楼倒个垃圾的工夫,我便和隔壁楼栋的一个宝妈聊上了。不过是因为多看了一眼她手里的垃圾,发现扔掉的玩具包装盒我家有同款,我随口说了一句:“这套积木我女儿也有,是挺不错的。”结果就这么猝不及防的,咱俩顺着积木的话题一路聊下去,越说越投缘,竟完全忘了时间。以至于队友打来夺命连环call,号称再不回家就要报警了。本以为丢个垃圾差点把人弄丢,结果却是和陌生人聊嗨了。得知真相后,队友开始阴阳怪气:“你跟我都没有说过这么多话吧?”对此,我朝他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都说中年妈妈有三头六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中间还能顺带再辅导个作业。而在社交、聊天方面,我也有自己的秘密。跟同事聊,聊的是我的“人设”不仅仅是同事吧,总结起来就是那些不太熟,却还要打交道的人。中年老母也逃不过的走上社交大舞台。这时候,聊“娃”是最万能的。吐槽娃,I人(内向的人)都给你聊成E人(外向的人)。最近我工作调动,去了一个新部门。初来乍到第一天,面对陌生同事之间的交流,我一度插不上话,感觉自己很多余。就在我陷入emo之时,有一个同事嘀咕了一句:“今天怎么又是那么多作业?太卷了……”我抓住机会赶紧接过了话茬:“你家孩子几年级啦?每天做作业要弄到几点呀?”顿时,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七嘴八舌吐槽起辅导作业的崩溃来。而作为资深老母亲,这方面显然是我擅长的领域!我不吝分享着自己的经验,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就这样,我与新同事们的关系一秒拉近,我也无比丝滑地融入了新集体中。聊天聊不下去?就搬出我“妈妈”这个人设!哪怕和对方不相识,聊娃就是迅速增进彼此了解的必杀技。小孩聊身高体重、吃喝拉撒;大娃聊鸡娃经验、升学指南……思路打开了,气氛就活跃了,距离就缩短了,彼此感情也就升华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突出一下自家娃的不省心,往往能让聊天更丝滑。毕竟,通过自我爆料孩子的学渣属性,能够让聊天对象在一番对比之后,有效缓解焦虑、抚慰心塞、坚定信心、汲取能量。这妥妥是养育路上的高端心灵SPA,疗愈效果一级棒。和老公聊,聊的都是生活作为老母亲们养育路上的队友,此人在聊天方面发挥极不稳定,因此颇让人一言难尽。或许有人会说,另一半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嘛,跟他聊天难道就不开心?就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事实上,大部分的时间里,与猪队友的交流总是开心不足,闹心有余。所谓鸡同鸭讲,说的是他——我:“等下我要出去一趟,你把衣服晾了吧,马上就洗完了。”老公:“知道了。”(晚上回家后,衣服依然在洗衣机里)我:“你怎么一天都没晾衣服?”老公:“什么衣服?你没跟我说啊。”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是他——我:“跟你说件搞笑的事……”(兴致勃勃说了一大堆)老公:“嗯嗯是挺好笑。那个啥,你快点去看看闺女在干什么,我这会儿有点忙……”(眼睛不离手机,明显在敷衍)所谓聊天不按套路出牌,说的还是他——我:“今天我好难受,最喜欢的戒指不见了,之前一直戴着的,怎么就弄丢了呢?”老公:“别急,再找找,应该还在家里。”(紧接着出其不意补刀)“毕竟你的手指那么粗,戒指不可能自己掉下来。”曾经花前月下甜言蜜语的深情小伙,如今却变成了沟通始终无法同频的大猪蹄子。以至于,平日里与队友聊得最多的话题,不是家务就是带娃……而且,已经聊出了固定句式:“我上班去了。”
2023年8月2日
其他

逃离研学团,海淀妈妈送娃回乡锄大地

一到暑假,我所在的家长群里都会充斥着一股焦虑的氛围。爹妈们或忙于交流夏令营和研学情报,或私下开始拉帮结伙,组团报班,也有家长会请个长假,陪小朋友四处旅游、见见世面。但是和其他孩子不同,我家闺女从6岁起,每年都被送回东北农村姥姥家度过不一样的假期。其实对于我们双职工父母来说,暑假一直是一个既期待又无奈的时段:我们会随孩子一起兴奋、一起规划假期安排,却也碍于实际工作很忙,无法时刻陪伴孩子的成长。走还是留?是个问题在我家,送闺女去东北老家过暑假,之前其实只是Plan
2023年8月1日
其他

破产家庭的留学生,看到真实世界

本文转自“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腾讯新闻内容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作者:廖宇彬,编辑:荆欣雨突然被抛入残酷的世界当被问到为什么需要这份时薪18刀的办公室助理兼职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大二学生郑灵璐没有犹豫,回答,“My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当妈妈们走出家庭,成为森林消防员

最近,韩国一款真人秀综艺《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大获好评。它是全女性阵容——24名女性参赛者,分别是警官、消防员、保镖、军人、运动员和特技演员。她们依照职业分组,在孤岛上为了生存而作战。其中消防员组尤其广受大家喜爱。她们说自己是“看过地狱的人”,在工作中拼尽全力灭火救人,在节目里连赢三场竞技赛,展现了过人的力量。👆右一为消防组成员,正在展现老本行——灭火。而火还得成员们自己生起来,嗯,自己生火自己灭火|综艺截图许多观众表示很激动,一次性在节目里见到了那么多职业女性——尤其是这些职业,几乎都是被默认为男性的领域。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打破边界。在婆罗洲,甚至有一支全女性的消防队,她们正在保卫着婆罗洲的森林。👆骑着摩托车侦查火情的女子消防队|internationalanimalrescue.org野火笼罩的森林婆罗洲是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东南亚,囊括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这里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红毛猩猩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园。婆罗洲的热带雨林还是巨大的碳储存库,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稳定至关重要。但糟糕的是,这片重要的森林却火灾频发。👆在火灾现场的女消防员
2023年7月15日
其他

没有名字的家务,为什么都变成了我的工作?

最近看到一个话题:#忽然理解妈妈为什么容易生气#。网友说,小时候总是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容易生气。比如回家没有把衣服挂在衣架上,而是随手扔到沙发上、洗漱后弄得洗手台和地板上都是水、随手乱放杂物……这些小事,总能引起妈妈发怒。当时她和爸爸都觉得妈妈小题大做,这又不是什么大事,至于发火吗?直到她长大,自己开始承担家务后,才明白,这些你付出了辛勤劳动、却总被人忽视的“小事”,有多容易让人糟心。👆图源《蜡笔小新》截图清理洗手台的水、整理家中杂物、衣服晾干后叠好收纳、整理换季衣柜、洗刷拖鞋鞋底......这些叫不出名字、却无处不在的“小事”,被统称为“隐形家务”。那些你叫不上名字的家务,多达70项常规的家务,比如做饭、洗碗、扫地拖地、洗衣服等,我们更容易看到,在分工时也容易明确罗列出来。但给清空的垃圾桶套上新袋子、洗菜择菜、掌握日用品的库存并及时补货、刷洗地垫、清理卫生死角……这些琐碎繁杂、甚至耗费更大精力的隐形家务,却很难被衡量。👆来源:小红书@薄荷冰露隐形家务在日本被称为“无名家事”,梅田悟司在《无名家事图鉴》里,给这些不计其数的无名家事归类、取名。最终她总结出较为常见的、大家有共鸣的无名家事,竟多达70项!有干净的浴室可以洗澡、晚上睡觉时床铺是舒服的、出门前能轻易找到干净的袜子……这些让你觉得得心应手的小事,都被作者称为“奇迹”。但正是因为有人默默做了这些,才会让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有了孩子后,隐形家务更是会成指数增长。如果你认为围绕孩子吃喝拉撒、接送、辅导功课,就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家事,那正说明,你应该没有参与到与孩子有关的隐形家务中。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带娃过一种很新的暑假,我终于成了撒手党!

每到放暑假,吉普的同学和小区的小伙伴就全部走空。有的旅游,有的回老家,每年都剩吉普孤零零的。看着吉普每天宅在家里,除了看书就是玩平板,一点没有小孩子放暑假的快乐。今年我下定决心,索性带着吉普换一个城市过暑假。我是怎么挑选目的地的不同于以往的短期旅游,我决定选择一个小城市后租个房子,整个暑假都住在那里。最好能融入到本地人的生活中,体会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2023年7月6日
其他

我用2张纸,解决了1个带娃旅游最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

由于微信打乱了推送时间导致很多读者会错失信息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作
2023年7月1日
其他

每当排解不了养娃的焦虑,我就来看这部豆瓣9.4的高分纪录片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第一次带儿子摆摊,2小时全部告罄,儿子直呼“太过瘾了!”

前段时间,孩子所在的小学组织了一场“经贸节”活动,儿子浩浩玩疯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玩转大美中国”,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每班代表一个省份,采购出售当地特产,也可以将家里闲置的东西拿来卖。👆作者供图:经贸节摊位对于刚学习钱币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无疑是新鲜刺激的。从准备到正式开始,持续了20天左右。这期间,我陪浩浩看了地域相关的纪录片和财商启蒙的绘本,为更好地参加活动做准备。经贸节当天,他们班的商品在2个小时内全部售罄!看到原本在家没用的东西还能卖钱,浩浩开心不已,直呼“太过瘾了!”👆作者供图:儿子自己买西瓜吃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可真好呀!为活动做准备活动准备阶段需要家长和孩子配合,设计代币、采购特产、设计并制作展台和海报等。1.设计代币第一项任务是设计经贸节代币。虽然一年级小朋友作品被选中的概率很低,不过我们还是认真对待,主要是想体验下设计代币的快乐。儿子刚学过人民币,我又把家里的新加坡纸币和各种纪念币拿出来给他做参考。儿子很好奇,这些钱是谁印刷的?又是谁规定多少钱可以买到多少东西?我给他简单解释了银行职责、市场决定价格、供求关系等,他听得一头雾水。于是,我拿出绘本《当动物有钱了》,这本书通过讲述动物农场发生的故事,解释了货币是怎么流通的,小学低年级孩子也能理解。最终,儿子自己在绘本里找到了答案。👆作者供图:金融启蒙绘本《当动物有钱了》大致了解货币后,我们开始着手设计。儿子参照100元人民币进行设计,融入了学校名字、校徽、校园等元素。最好玩的是硬币拓印。他将1元硬币放在白纸下,然后用铅笔涂啊涂,就成了硬币的模样(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玩过,不过当时玩的是2分、5分硬币)。👆作者供图:儿子设计的代币2.准备商品儿子班级代表“新疆”,这刚好是带孩子了解新疆地域文化的好机会。我带浩浩看了纪录片《航拍中国》新疆篇,通过纪录片,他知道新疆盛产葡萄干、核桃、大枣等等,我们把这些都列在了购买清单上。👆图源:纪录片《航拍中国》除此之外,每个小朋友还需要准备一些义卖商品。浩浩在家挑了1张世界地图、1个相框复刻画、1本绘本和一些气球。定价是个技术活儿,高了可能卖不出去,太低了又觉得亏。儿子纠结很久,后来问了我多少钱买的,又适当便宜些,反复改了几次价才确定下来。浩浩定价的基本原则是“参照定价法”,就是根据购买时的价格定价。因为是义卖,所以原则上要便宜些:地图买时4.5元,卖3.5元;绘本买时12元,卖8元;小气球大约2毛钱1个,就卖5毛钱3个。最难定价的是相框复刻画,这是我买书得到的赠品。卖多少钱好呢?儿子思来想去,最终考虑到小顾客们的购买能力,决定卖2元。👆作者供图:儿子准备义卖的物品活动前一天,我们几个报名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学校,一起设计制作了展台和海报,还去超市采购了清单上的新疆特产。👆作者供图:提前在操场布展忙活了几天,看起来也是相当有成就感的。👆作者供图:布置好的摊位体验真实的交易场景终于到了活动这天,小朋友们陆续到场,整个操场都沸腾了!到场的小朋友每人拿到了20元代币(是用20元现金换的),可以自行在摊位购买商品。👆作者供图:现场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当然,学校组织这个活动,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玩中学到一些东西的。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市场规则,学校提前邀请了本地市场监管局、城市管理与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入校开展讲座,给孩子们讲解市场监督、税务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经贸节上还专门设置了“税务管理处”和“市场管理处”,由报名的小朋友担任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到小店检查“营业执照”(每个班级提前准备好的)在现场协助维持秩序活动结束后,抽取营业额的10%作为税收这样的设定,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初步体验市场管理机制。👆作者供图:学校设置了“市场管理处”活动开始之初,老师组织孩子们轮流到摊位前卖东西。卖东西是要讲策略的。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定价来卖,也就是坚持“正价销售”。这时候卖出的都是最受欢迎的东西,比如毛绒玩具、小汽车、奥特曼卡牌、烤羊肉串等。偶尔有人想要还价,我们也坚持不松口,反正好东西不愁卖嘛。摊位前的小顾客们来来往往,很快,我们就收到厚厚一沓代币,这可都是钱啊!👆作者供图:开业大吉,卖得非常火爆一小时后,畅销品卖得差不多了,老师开始带着孩子们搞促销。比如部分商品7折特惠,牛肉粒买五赠一,还允许小顾客们讨价还价、以物易物。浩浩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我跟他说:“这像不像绘本《乌鸦蔬果店》里的故事?蔬菜刚开始卖3元1个,后来个儿小的1元1个?这就是特价促销,目的是把所有东西都卖出去。”儿子听了连连点头,他第一次在实践中体验到书中的内容。👆作者供图:小朋友也学着卖东西花钱对小朋友来说,也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我儿子的好朋友,转了半个小时,一块钱也没花出去;有小朋友快速花完20块钱,买了很多奥特曼卡片,再想买零食没钱了;也有孩子在认真考虑:“这个东西好像有些贵了,不好看也不实用,怎么就卖3元呀?”👆作者供图:边购物边思考的小学生儿子先买了点吃的,不忘拿来让妈妈尝尝味道,最后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包黏土。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还专门给我买了一瓶水!那天很热,虽然有自己带的凉茶,到底不如儿子买的甜!浩浩还跟我说,哪个店的水便宜,哪个店的东西好吃。能懂得“货比三家”的道理,也算是小小的收获啦!👆作者供图:儿子一手零食一手西瓜最终,儿子班里的商品在2小时内全部告罄,营业额近千元!按照学校规定,收益的80%用于爱心捐献,剩下作为班费,用于之后的活动。儿子玩上瘾了!儿子那天玩得很开心,回家后不停炫耀他买的东西,并计划着如何分配他买的小零食。当他迫不及待地拆开新买的黏土,却发现质量不好,掉色又粘手,最后只能扔掉。他边扔边心疼,直呼亏大了,3块钱买的却根本不能玩。我跟他说,买东西就是这样,会买到质优价廉的,也会买到又贵又不好的。不过买亏了也不要紧,吸取了这次教训,以后买之前要仔细分辨再做决定。儿子还时不时跟我说,自己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卖、能卖多少钱之类的。趁热打铁,我果断买下了心仪已久的儿童桌游《千年丝路》。这款桌游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玩家扮作商人,通过买卖商品或以物易物获得银子,最终谁赚的银子最多谁就是赢家。通过游戏也能体验到当时做生意的风险,比如可能遇见盗贼、生意亏本等,但不管怎样都必须学会接受,继续往下走。儿子太爱这款桌游了!生日那天他邀请了好朋友到家来,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玩了很久,还像模像样地琢磨,茶叶在哪里买最便宜、去哪里卖最赚钱。👆作者供图:儿子超爱和朋友们玩桌游其实,学校最初通知开经贸节时,我并没有想太多,没想到全程跟下来,我跟儿子都收获颇多。自从孩子上小学,我们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的机会少了。而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忙碌起来,增加了亲子间的沟通和默契,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价格给大家打下来了!原价119元团购价99元👇你和孩子一起参加过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吗?在留言区聊聊吧~编辑丨菠萝题图丨作者供图没有钱的小学生,自己造出了新货币“奥特曼卡片”串还没盘包浆,又流行敲木鱼,这届小学生压力那么大?小学生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10岁儿子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老母亲却哭笑不得✍️|作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全职儿女”爽了,我这个当妈的哭了……

最近,我看了一些关于全职儿女的文章,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忧心忡忡。如果孩子因为大环境等客观原因,暂时无法独立,需要父母“供养”,但孩子自己在期间努力寻找出路,这种全职儿女我可以理解、接受和支持。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类全职儿女: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因为内心脆弱、能力有限、且不愿意自我突破和努力,最终无法独立生活,支棱不起自己的人生,需要父母替他们的成年生活负重前行。这样的人,在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博士朱迪思·Y.
2023年6月22日
其他

妈妈球员,朝着「梅西」奔跑

北京球场,有越来越多的“妈妈球员”。她们不惧对抗,享受被人起哄喊"梅西"的瞬间。然而她们面前,不仅有对手和球门,还有育儿责任、事业瓶颈和磨损的身体。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Pro(ID:zhenshigushi3)替补上场总长15分钟的五人制足球赛,林梦在最后4分钟上场。37岁的她多数时间在场外,坐在替补席上为队友递水,分析走位与球路。哨声一响,她击掌换下了气喘吁吁的队友。晃动微微发福的腰身,奔跑向前,挽救一颗即将出左边线的球。对手是一支高校女足队,队员们二十出头,跑动快,触球力道大又果决。相较下,奔跑和对抗都不再是林梦的优势。她是全场年龄最大的球员。停球,转身用力抽射,林梦将皮球传给前锋队友。滚动中球速减慢,没形成一记有效助攻。林梦跑动着,呼喊队员们振作精神。临近比赛结束,对手再次获得一粒进球,锁定胜局。进球者激动地举起手臂奔跑,以这个年轻女孩为圆心,队友们聚拢起来,击掌欢呼。赢的瞬间令人着迷。看着对手在庆祝,好胜心久违地在林梦心里燃起。但在此刻,她必须先面对情绪低落的队友,及时复盘、打气。教练选择年龄最大的她做“infinite-无名之辈”的代理队长,正是为此。这是四月最后一天,在北京CBD区域举行的业余女足联谊赛。足球场被国贸地标建筑围住,天空被分割成几何图案,从社区和写字楼走出的女球员们,把社会身份抛在脚下,围绕一颗皮球展开争抢。图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30岁后去鹤岗「隐居」的单亲妈妈

自鹤岗走红以后,到这里定居的外地人中,有不少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她们看中了低房价,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卖掉老家的房子,来到东北小城。“在之前的地方没法继续生活的,才会来这里。"对这些妈妈来说,逃离破碎的家庭,在30岁后开启自己另一段人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来源公众号极昼工作室(media-fox)图、文、视频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10岁儿子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老母亲却哭笑不得

有天放学,上小学的儿子吉普兴高采烈地给我展示了25块钱,说这是他在班里挣的。我好奇地问他:“你们班还能挣钱?怎么挣的?”那天,我给吉普带了一小盒自己熬的肉酱,结果吉普到学校转手就把肉酱以5块钱的价格卖给同学。20元又是怎么来的呢?当天学校组织孩子们参加活动,吉普抽到的是给布娃娃梳辫子。别看吉普对自己抽到的项目嗤之以鼻,可这在女生中可是大受欢迎,有个女生提出用20元钱购买吉普的活动项目名额,吉普欣然同意。于是吉普当天进账25元。听完儿子的讲述,老母亲我真是哭笑不得。我继续追问,“学校的活动项目也能卖?同学之间分享个肉酱也要钱?““我们班很多人都卖了自己的活动项目。”“老师不管吗?”没想到吉普说,“老师不管啊。班里现在挣钱的方法可多着呢!”通过吉普的描述,我了解到他们班普遍存在“做生意”现象,而且赚钱方式五花八门的:有“知识付费型”,1块钱讲一道题;有“二手商贩型”,把家里闲置的文具、书籍或玩具拿来班里卖;有“倒买倒卖型”,比如某同学用7块钱买来一个铅笔盒,然后15块钱倒卖给另一个人;还有花钱买卖小道消息的,据说某同学捡到一张小纸条,另一个同学要花10块钱去买秘密;……听到这些我大为震惊,现在的小学生都这么会玩吗!我脑海瞬间浮现出从前“鬼市“的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意,没有统一定价,没有统一管理,全凭双方愿意,谈好价钱就交易。起初我对吉普说:“以后不要在班里参与买卖了,学校不应该出现这种行为。”第二天,吉普放学回来后显得有些沮丧,“今天小Q想看我画的漫画,我让他直接拿去看不用给钱,没想到他说我不卖给他,他就不看了”他委屈地跟我讲:“同学们每天都讨论他们手里的东西是从哪买来的、多少钱买的,他们聊这些的时候,我根本插不上话。”没想到“做生意”竟成了小学生班里的“社交密码”。了解到这些,我专门去跟朋友打听了一下别的学校是否有这种情况,结果让我大跌眼镜。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在班里“做买卖”的情况,有的老师严令禁止,有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邻居说她家孩子小A五年级的时候,曾在班里倒卖过奥特曼卡。当时他们班里的男同学都有收集奥特曼卡的习惯,小A花10块钱在家附近的小卖部抽卡,抽到稀有卡,再转手高价卖给同学,当时小A挣到的数额甚至上千元。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小学生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如果说过去的步步高,是设在成长道路上的茶水摊,那么今天的小天才手表,则利用孩子相对缺乏的自制力,一步一步地将自己打造成了收费站。丨本文转载自公号:财经无忌作者:白嘉嘉在南京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要过一道“鬼门关”。虽然那只是一条背靠广告板的狭长柜台,占地不超过15平米,可能还不如商场里供游客休息的长凳宽敞。但它卡在扶梯和“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之间,几乎所有送孩子上兴趣班的父母,都得经过它。小天才展柜的右侧,就是成长中心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扼守要道的小天才手表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兴趣班放学的人流里,几乎一半的手腕佩戴的都是小天才电话手表。没戴的另一半,也正逐渐被占领。不到半个小时,摊主就卖出了4块标价1998元的Z8旗舰款电话手表。在销售最后一块时摊主甚至有些犹豫,因为“商场经理也让我留一块给他家孩子”。与孩子欢呼雀跃的神情相反,家长们似乎并不认为这是一项令人愉悦的购物体验。这个摊位就像步步高发展历程的缩影。从学习机到点读机再到如今的小天才电话手表,步步高始终在孩子成长最绕不过去的地方设摊,也因此收获了丰厚的利润。但如今,事情发生一些改变。如果说过去的步步高,是设在成长道路上的茶水摊。那么今天的小天才手表,则利用孩子相对缺乏的自制力,一步一步将自己打造成了收费站。就在不久前,小天才发布了自己的旗舰新品Z9——一款低配处理器+廉价屏幕组成的儿童可穿戴设备。事实上,这个价位可以买一个足够好用的主流手机了。功能太多or还不够多小天才这些年的崛起,离不开两句广告。一句是“不论你在哪里,一个电话找到你”,另一句是“有小天才,就有好朋友”。这两句广告分别精准地击中了家长对孩子的通讯、定位需求,和孩子的社交需求。双轮驱动下,小天才销量起飞,几乎成为了儿童智能手表的代名词。但深入到家庭里,小天才带来的或许并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张女士的儿子鑫鑫,是小天才的忠实粉丝,即便已经有了最新款的手表,经过展柜时,仍被“吸”了过去。介绍起手表的功能,鑫鑫像一个老道的销售员,手指在表盘不停滑动,时不时点进一些App向其他小朋友展示,从个性IP形象到酷狗音乐,无一不精。然而与鑫鑫的熟练不符的是,在张女士口中,鑫鑫可以使用小天才的机会并不多。即便是外出旅行、露营时,手表的大部分功能也是被关闭的。谈及使用体验,张女士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小天才功能过多的厌恶,并在其他顾客向她征求建议时,反复强调“买基础款就够了”。淘宝的销量也印证了张女士的想法。在天猫儿童手表热销榜上,小天才的Z8、Q1A两款手表分别拿下了冠亚军。但有意思的是,在一旁的好评榜上,Q1A稳居榜首,Z8却名落孙山。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长期待在室内、没摸过虫子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孩子放学后,你愿意让ta趴在地上观察毛毛虫,还是让ta在家搭积木?周末来了,你准备带孩子去山里远足,还是在家和孩子一起读书、画画?你家孩子,更愿意待在自然环境里,还是待在人工环境里呢?孩子在室内还是室外玩,看似小事。然而,让孩子长期生活在洁净、有序、智能的人工环境中,或许不是对ta最好的爱。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想问问那些疯狂囤资料的父母,你们都“鸡娃”成功了吗?

同事家娃两岁了,最近她终于也开始投入启蒙这一浩大工程中,开始研究各种教育资源。每天的摸鱼阶段,总能见她盯着电脑,不断搜索着、下载着。英语儿歌、经典动画、双语绘本、某辅导机构流传在外的网课……动辄几个G的电子压缩包,她统统来者不拒,将网盘装得满满当当。至于纸质书籍,那更是少不了。看她每天在单位热血沸腾地收快递、拆快递、整理网盘中各种文件夹,我知道又有一位妈妈像我当年一样,在鸡娃路上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了。不过,作为曾经的“囤资料专业户”,我忍不住规劝——别囤那么多,先看看你娃的接受度再说吧!这不是存心泼冷水,而是我几年来踩坑后的切身体会:咱们老母亲囤的资料,99%用不上!从冲动到无视,我都经历了什么?想当年我也曾是一个强悍的囤资料达人,我态度的转变,可以分别用三阶段来概括:阶段一:“赶紧跟团冲啊!晚就秒光了!”闺女甜甜上幼儿园之前,是我为了囤资料最疯狂而上头的时候。那时候,我总流连于各大育儿网站、公众号和鸡娃社群,发现资料包就下载,看见团购就下单,对于“错过好资源”特别敏感。👆当年囤过的电子资料(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是视频资料还是电子文档,到手的那一刻,我都会产生无限满足感。那种感觉,就是自己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到了培养牛娃的秘籍。有了它们,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甜甜横空出世、比同龄人在能力上遥遥领先的样子。阶段二:“这套不错,但我有类似的了。”甜甜上了大班后,我逐渐冷静了一点,不再像打了鸡血一样,看到教育资源就冲动。相反在囤之前,我学会了评估:重复的没兴趣,不够经典的舍弃。我逐渐进阶成为了一个懂得“货比三家”的理智妈。👆面对好友“囤货”的热情,我开始不再盲目跟风至于转变的原因也非常现实——因为甜甜用实际行动向我证明,我搞来的各种资源,她都不怎么感兴趣,更不要说那些被我遗忘的、没时间弄的各种资料了。还有一个更扎心的理由:“鸡娃”两年多,我开始明白甜甜就是一个“普通孩子了,且大概率是白斩鸡(简称白鸡)。随着希望的曲线回归理性,我对囤货也便失去了激情。阶段三:“这一看就是割韭菜的呀,怎么还有人上当?”现如今,我也算跻身资深老母亲的行列,面对海量鸡娃资源,都能如如不动。——哦不,偶尔还是会心动的,这取决于那些资料的品质究竟如何。不过,毕竟积累了那么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快速扫上几眼,就能大致判断资料到底有没有标榜得那么好、我家甜甜会不会感兴趣.....当我们在囤资料时,到底想获得什么就在上个月底,我在清理手机聊天记录时,无意中翻出了自己两年前和某个鸡娃群群主的聊天记录。思绪一下子回到当年:👆作者供图我在这个英语鸡娃群里跟风,抢购过一套据说特别“地道、风靡本土、能让娃脱胎换骨”的英语教材。依稀记得书到手后,我立刻兴冲冲给甜甜展示了一下,雄心壮志地告诉她:“孩子,以你目前的水平,这套书有难度。但接下来妈妈会陪你每天读一读,你有没有信心把它啃下来?”期待中的信心满满的回答并未出现,甜甜对这个学习目标满脸都写着“不愿意!”看甜甜那么不起劲,我也一下子泄了气,再加上这书的确挺难的,我俩共读一两次后,我就觉得太费劲了,于是“宝藏书”被我收了起来,现如今,连这书塞哪里都不记得了....而那天,在翻找的过程中,我更是在书架一角发现了好多别的全新未拆封的启蒙绘本……👆娃一岁左右买的,根本没拆封过哑然失笑的同时不禁自问,自己当初那股激情囤货的狂热劲儿,究竟是从哪儿来的?我想,最主要是源于这样一种心态——错过这个资源,娃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比起看过这些资源的娃吃亏了。可是一旦资源到手,我便又会产生某种自我心理安慰——别人在鸡娃,我也没有落下,该给孩子准备的都不缺。可以说,我们给孩子囤海量教育资料的背后,囤的其实是安全感,和对于“潜在损失”的惧怕。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的焦虑心在作祟,生怕孩子在竞争中落后。但我囤的这些资料真的让娃因此受益了吗?很遗憾,我家甜甜就是个反例。我替甜甜囤得最多的就是英语方面的资料,有实体的,有电子的,两三岁开始就报了各种班,可小家伙在这方面的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相反,尽管数学资料囤得最少,也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早期刻意启蒙,甜甜却在上小学后,自发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探索欲。不仅学得很轻松,成绩也不错,几次都拿到了课堂之星……放眼看看周围,不少家长也跟我一样。一个例证就是闲鱼上出售此类闲置资源的比比皆是:有些卖家的理由很直接——孩子不喜欢,囤回家后根本不看……哈哈,也是相当耿直了!👆图片来源:闲鱼app为什么满腔热情给孩子囤积的资料,却往往在实践中难以有效利用呢?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三种原因:1.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有这30个离经叛道的女性做榜样,我养女儿就放心了!

3个月前,我迎来了第2个宝贝——虎妞,一个虎年出生的小女孩。当时恰逢徐州“铁链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诱拐女童/女性的事件到处都有讨论,让我这个喜得千金的老母亲不由得生出许多担心。不仅女孩在身体上遭受的暴力和侵害让我不安,女性在生活和职场中,因为性别带来的偏见和不同待遇,更让我忧心。二胎得女后,我似乎被自动配置了这些不安全感。因为历史、传统、文化等各种因素对女性施加的重重束缚和阻碍,让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性别。这种心态和6年前刚生下哥哥时完全不同。所以,生完女儿后我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教育女儿成为一名不被自己性别困扰和束缚的人?直到最近我翻到《她们的传奇》这本书,终于给我养育女儿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安全感。30个离经叛道的奇女子让我看见女性身上巨大的力量法国漫画家佩内洛普·芭桔(Pénélope
2023年6月6日
其他

闭嘴,中年男人最好的医美?

《漫长的季节》最近太火了,我也没忍住去看了看。没想到,这个豆瓣9.4的悬疑剧,让我狠狠在“老公”这个话题上共鸣了。剧中人物傅卫军意外出圈,俘获了全网女观众的心,被一致评为全剧最有魅力的男人。《漫长的季节》傅卫军,图源丨豆瓣至于原因,倒不是他长得有多帅或经历有多出彩,关键其实在于说不了话——傅卫军是个哑巴。显然,对于中年男人来说,少开口确实太加分了。“啥都不说,干就是了。”这种话少活好的反差感,很难让人抗拒。于是,便有了这经典的金句——“男人最好的医美是闭嘴。”身为一个老母亲,细品这句话,发现还真挺有道理。尤其当男人有了娃以后,懂得“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说话”更是他们该有的素养!人到中年,怎么主打的就是一个“爹味”?剧中,傅卫军的寡言烘托得其他男性角色很是聒噪。比如剧中的王响,老爷们一个,嘴碎爱说教,主打的就是一个“爹味十足”。这种爹味渗透在剧中很多场景里。印象很深的一幕,儿子王阳做了首诗,写的还挺有意境——“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王响看到了,非要摆出一副家长权威的样子,不懂装懂地点评一番。他批评儿子写的不合辄不押韵,还自以为是的做了修改,结果翻了车——“打个响指吧,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不伦不类的混搭,儿子王阳显然看不上。本想在孩子面前怒刷存在感,最后反而失了面子。恼羞成怒的王响于是干脆拿出了教训孩子的老套招数。先是不由分说,朝着对方劈头盖脸一顿骂:“你这孩子,给脸不要脸啊?”接着便是提要求,命令儿子必须返校狠抓学习,一副“必须照做,否则后果自负”的阵势。过于真实的情节,让隔着屏幕的我忍不住直呼——真是同一个天下,同一款爹。用网上那句神评论来形容他们,就是“自己活得也就那样,但恨不得把路过的狗都教育一顿。”对于带娃路上的这名队友,相信很多妈妈都心态复杂。毕竟,他们身上争议性的标签有不少——父爱如山,岿然不动;高高在上,父本位状态拉满;隐形爸爸,丧偶式育儿……但其实,千万别漏了这届爸爸们独一无二的气质——那种会让人咬牙切齿、爱恨交织的“爹味”,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简单四个字——管不住嘴。“管不住嘴”三大症状,你家那位中了几样?结合我的切身体会,男人有了孩子以后管不住嘴,真的是种病,得治!而病症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人生的悲剧,从当个“乖孩子”开始

Burgers,Unsplash这让我想起日本教育学者川北稔在《80/50两代相缠的家庭困境》中描述的一幕:刚刚上幼儿园,只有3岁的清美对妈妈说:“因为妈妈很忙,所以我一直叫自己要乖乖听话。”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串还没盘包浆,又流行敲木鱼,这届小学生压力那么大?

上周末带女儿逛街,我们路遇一家卖手串等小饰品的店,摊主被团团围住,争相询问选购手串,女儿也忍不住上前,也挑到了心仪的款式,软磨硬泡让我买了单。360元!据女儿说,这是当今他们孩子当中最流行的“休闲项目”,大家还会彼此欣赏对方的手串和炫耀包浆度。我只好自我安慰:这手串檀木的,多上档次,想盘的时候能盘,不想盘了她戴在手上也是个不错的饰品。没想到第二天和朋友聊起小学生盘串这件事,朋友却给了我迎头“痛击”:现在小学生已经不流行盘手串了,又开始敲木鱼了……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公立、私立学生互换1周,我看到了精英教育很少被提起的另一面

如果不考虑条件,你会把孩子送去很好的私立学校,还是让孩子就近在尚且还行的公立学校就读?估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和我一样,选择把孩子送去好的私立学校。因为在人们心里,“私校”往往意味着“学费昂贵”但“精英荟萃”,能够提高孩子拥有“远大前程”的概率。而公立学——即便评分尚且可以,但因为大多采取就近入学政策,生源质量与教育成果也参差不齐,孩子的未来“不好说”。虽然私立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未必一定能成才,公立学校的孩子未必不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但家长们还是愿意出高价买个大概率。这也是我在看BBC制作的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School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当中产家庭开始讲留学性价比,这意味着什么?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凤凰网ID:ifeng-news作者:徐瑾断供映射出的是关于留学性价比的讨论,其实恰恰体现了学历回归理性,这也是中国社会成长的一部分。2023年之后,世界似乎正在恢复正常。2023年,留学话题依旧热门,其中包括“留学断供”的新闻,这些故事往往是这样的,原本光鲜安逸的家庭,因为各种意外,比如投资失败或者中年失业,家庭财务陷入窘迫,导致一些就读留学生变成了人还在钱没了的状况。与之对应,各种关于东南亚留学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中开始活跃。冷热对比之下,如何看待这一情况?留学还有镀金光环么?不得不说,一个冷静留学计算利益得失的时代到了。留学断供背后:当家庭开始考虑性价比说起“留学断供”,主要是指在英美国家的留学生。这些国家教育高度产业化,学费全球最贵,往往一年20、30万打底,加上生活费住宿费更打不住。尤其是美国,美国高中费用不菲,本科四年,研究生学制又长,花费几百万不算离谱,如果中间家里有个风吹草动,没点存粮真的罩不住。中国中产青睐的“藤校”,也就是美国八所常春藤盟校,都是私立大学,费用水涨船高。按照U.S.News统计2003到2023年数据,这些年美国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上涨了144%,公立大学更甚,学杂费上涨了171%。据悉,普林斯顿与哈佛大学2023年本科学费上涨到54269美元,普林斯顿57690美元,斯坦福大学更高达61731美元。大家熟悉的其他名校也基本不甘人后,可以说如果加上住宿和吃饭,一年十万美元轻松达标。这些费用,对于美国本土中产学生,也是沉重的负担,不少人需要靠奖学金、助学金与学生贷款加上打工来支付。但对于一些中国中产,当地人的印象是不差钱,多数家庭会倾尽全力为孩子求学买单,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挡不住华人家长“爬藤”的人群。过去,学费这些都不是大事,留学费用不就是一线城市一套房的事么,关键是这些费用在家长眼中总能赚回来,读了一个好学校,回来找个好工作不在话下,在相亲市场留学也是一张好牌。“断供”这个词传神,点出了留学和房地产差不多的属性:在过去是投资,意味着价值会不断提升,大家都争取买入,甚至不惜加大杠杆,越能贷到款买到大房子越是人生赢家。一旦买入自己翘着脚才够得着的房子或者大学,无论以后房子出售出租/毕业找工作都可以有更好的跳板——本质上,这些投资的预期是长期增值。如今,房子的金融属性开始淡化,价值前景也引发争议,房子提倡房住不炒,不少人也开始提前还贷,甚至反向操作房地产,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房子越来越像消费品,从买入开始就可能面临折旧甚至贬值。留学似乎也是这样。以前花再多钱,基本能看到回报,如今留学回国的人越来越多,工作几年挣回学费对多数人几乎不可能。目前留学生回国人数超过百万,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同比增长8.6%,海归留学生的平均月薪在2022年是14680元,比2021年同期上涨7%。对于中产家庭来说,留学的味道也发生了变化——花比国内多好几倍的钱,毕业了也未必有特别优势。为了留学前后花费几年时间,在越来越卷的相亲市场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蹉跎。留学也越来越类似消费,或者说一种奢侈品消费。更多时候你不能指望回报,只能为拥有的感觉买单—你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值这个价格,但身边人都有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也不能少。但是,当疫情之后,身边人逐渐抛弃奢侈品消费之后,你还愿意为奢侈品买单么?目前媒体报道的断供消息,不少是个案,暴露的只是中国中产家庭脆弱的一个侧面。放在更宏观的层面来说,与其说这折射出国内家庭现金流的问题,不如说,大家对于留学的态度出现了转变,开始更多思考性价比——任何事,一旦开始考虑性价比,说明这件事就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在最推崇留学的上海,观念也在改变。有人在本地社交媒体发问,有500万,是送孩子出国还是买郊区别墅,大家争论不休,不少人认为“2选一的家庭不适合出国”。这未必是坏事,对于留学热的反思,表示在对未来预期低迷之下,经济理性重归。东南亚悄然成为新留学热门目的地在这样追求“性价比”思路主导下,就近留学开始成为新热点,似乎成为欧美留学的平价替代选项。当就业竞争激发的留学,渐渐成为一个惯常程序而不是超级加分项,那么如何更简便地实现目标,就成为不少中产的新思路。东南亚成为一种方便选择,而以往处于留学鄙视链低端的港澳台,在东南亚大学面前也显得性价比不足——距离近,费用低,而且好申请,上学灵活,不少东南亚学校还排名进入全球百大名校,一线城市多数也可以落户,拿个博士也方便进入体制内,比如菲律宾本科学费据悉一般在8000~20000元人民币即可搞定。前些年,某高校数十名老师集体从某东南亚大学毕业的新闻,一时间成为学界笑谈,如今大家回过神来,也许这种行为并没有那么荒诞不经,甚至有些抢先走近道的先知先觉,因为追随的人越来越多。一家教育机构的《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东南亚地区国家受到意向留学的人群欢迎,数量逐渐上升,目前至少有近10万名留学生活跃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教育部近些年发布数据,国际学生数量同比去年增长31%,而新加坡大学录取人数也逐年上升,2022学年就读硕士项目的学生人数比2021学年增长12.8%。当然,东南亚的学校,并不是如大家想象中那么水,想简单毕业也未必真如中介宣传的简单。东南亚有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都是全球百强,且不少英美高校在当地也有分校,也有教育部官方认证。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2年年中,中国留学网认证了东南亚地区10个国家共计399所院校,其中新加坡15所、马来西亚院校98所,泰国院校85所。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回归正常化留学话题回归理性,映射了学历变迁的真相,留学不过其中一端。以往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而如今大家更多调侃研究生满街走。学历社会的压力无处不在,研究生也不得不和本科生一起面临严酷竞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创下历史新高,不仅如此,在北京市的28.5万高校毕业生中,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按照目前研究生扩招速度,这种趋势可以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扩大,2023年报考人数474万,录取率16%,两年之前录取率则为30%。更不用说,当下录取的研究生中,新增加更多的不是学术硕士而是专业硕士,这些硕士学制短,学费年年上涨,个别名校金融类别的,学费大几十万也不新鲜,已经比肩国外甚至英美。即使就业形势严酷,考研仍旧让不少学子趋之若鹜。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474万考生报名参考,较2022年总体上涨了17万。考研和考公务员一样,成为不少年轻人为之拼搏奋斗的“上岸”目标,二战三战并不少见。有人认为,研究生过多是一种学历贬值,我认为这其实未必正确。高学历对于中国还是稀缺,而且回报并不低,当下中国有806万研究生,对比全国人口比例是0.62%,而美国早在十年前,美国25周岁以上的人口中持有硕士学位高达7.62%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在上海,当女儿小学面试失败之后

本文授权转载自:全民故事计划“我当然不想妞妞变成留守儿童,只要孩子能在上海念书,我肯定尽全力为她创造条件,让我做什么都是愿意的。”“爸爸,你和妈妈在这里,我们的家在这里,我不想离开你们去别的地方上学。”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生娃后,有多少女性被困在“好妈妈”模式里

她“塌房”了,但百万妈妈得到了解放中产妈妈,困在中国式“富养”这个妈妈养出了大师级导演,却也有许多无奈……我承认,我会讨厌我的孩子✍️|作
2023年5月14日
其他

豆瓣走红的“第一代鸡娃”:如果早点休学,我说不定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闺女甜甜上小学后的第一次线下家长会。快两个小时的会议,校长、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分别讲话,尽管只是很寻常的教学情况反馈总结,却依然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卷”意。就拿“三好学生”来说,学校的标准是学生需要在德、智、体、美、科创等五方面至少拿到四枚奖章,而想要通过学校的奖章认证,需要有相关考级证书或荣誉证书。这意味着孩子不光成绩得好,其他方面也要做到优秀。这个要求其实不算低,但让我有些惊讶的是,甜甜班上的同学,上个学期仅有五个孩子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家长会上那些家长代表的教育分享,更是让我见识到了“别人家的孩子”没有最厉害,只有更优秀。不得不说,想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在这样的氛围下,“鸡娃”,成为了父母们绕不开的话题。👆《妈!这是我的人生》丨图源豆瓣最近,我读了“北京第一代鸡娃”王食欲的新书《妈!这是我的人生》,对于在目前社会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拼尽全力鸡娃,换来了什么?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预算1000万, 我“飞”到全球14个城市挑学区房

来源: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作者:橘子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很让人好奇的话题:如果你手头有1000万人民币,能在世界各地买到什么样的学区房?为啥这个话题?因为又到“升学季”,学区房这个事儿也又开始让人伤神。想要住得靠心仪的学校近一点,想被划入理想学校的对应片区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到底还有多少妈妈,被迫在旅游时当全家的保姆?

女人,你的名字叫西西弗斯”不得不说,这几年的家庭旅行常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神经。提前半年或3-4个月买机票、订酒店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又快又卷的时代,我家孩子“慢”就有错吗!?

当妈的,不怕别人比自己孩子快很多,就怕自己孩子比别人孩子慢。闺女王吃吃刚出生几个月,我就发现,她好像身高和体重都不怎么长。但是,每个月去儿保检查,医生却都说“在正常范围内”。到了一岁多,王吃吃依然不会走路,但已经有了探索欲望。每当她想去什么地方,都只能坐着,屁股一点一点往前拱。在家里,我们都叫她“拖地机”。👆“拖地机”王吃吃移动到茶几边,作者供图随着王吃吃慢慢长大,我们发现她跟身边孩子比,确实发育速度要慢很多。比如,小区里的同龄孩子都满地爬了,她直到一岁也还没有学会爬。别人扶着家具开始走路,她始终是“拖地机”模式,到一岁半才会走路。不管我们拿个好吃的在前面引诱她,还是让她跟其他小朋友学着走,她就是扶着沙发,一动不动。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带着王吃吃去了医院做各种检查,医生仔细看过结果后说:“孩子按照发育标准,比平均水平晚了九个月,不过没有生病。”既然没有病,也就谈不上“治疗”。所以,医生没有开任何药物,只是让全面调整生活作息,保证王吃吃的睡眠、营养、运动都要跟上。鉴于发育相对迟缓,医生还开了钙片、小安素等。👆一岁生日好小一只。两岁依然好小,上衣是80的但是王吃吃十分讨厌钙片,总是借口不吃。她同样不喜欢早睡,每次我俩都斗争好久。在一次次“追平发育平均水平”的亲子对抗中,我变得十分疲惫。渐渐的,我不再强求。👆三岁九个月入园第一天。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同意女儿放弃学琴,是我做过最明智的决定

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上兴趣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坚持,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意他放弃?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位爸爸的真实经历,他在文中分享了当女儿想要放弃钢琴,自己是如何沟通的?当女儿想要重新学习别的乐器,自己又是如何思考和应对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遇到同样问题的家长带来启发。以下是作者自述。别了,钢琴“爸爸,我……我不想再学钢琴了……”再次听到女儿恳切的声音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我自己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钢琴和吉他都能摆弄几下。所以当年,女儿悠悠出生的时候,我作为新手奶爸,不知天高地厚地拍着胸脯和老婆保证:“此女以后钢琴必修,吉他选修。交给我就好!”或许是因为家里常音乐环绕,女儿受到了熏陶,有一天悠悠回来主动要求:“我要学钢琴!”我立马顺水推舟给她报名了。因为自己也自学过钢琴,那时我深信《哈农钢琴练指法》序言所说的一句话:“如今人们对平庸的钢琴演奏难以接受……”因此,我对初碰钢琴的悠悠要求格外严格。每天下班后都至少抽出三四十分钟,我都坐在她边上陪练。和无数琴童家庭一样,每天悠悠练琴,都是鸡飞狗跳,血压升高……当孩子再次告诉我她不想再学下去,我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钢琴是悠悠自己当初哭着喊着想学的,如今已经练了一年,基础打得还不错,我也天天陪着,扔了觉得多少有点可惜。但另一方面,我们毕竟才只学了一年而已,如果现在放弃,沉没成本不那么高;如果逼着继续,将来再放弃,成本反而更高。回想初心,我想让悠悠享受音乐——可是现在已经成为了她的痛苦,钢琴似乎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了。但我又想到:现在学第一个乐器就这么半途而废了,以后还能学吗?还会有更合适的乐器吗?会不会悠悠今后学任何东西,遇到挫折后放弃都成为常态呢?纠结几天后,我强压着心头的种种情绪,心平气和地告诉悠悠说:“当初你要弹,现在你要放弃,爸爸可以尊重你这一次的选择。但是记住,我们最多再全力支持你学另一种乐器,如果未来你学了、又像今天放弃,我们就彻底不提供任何支持了!”悠悠听说可以不学钢琴,高兴极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自此后,悠悠从幼儿园回家,再也不用被逼着练琴了。我们也回归了父慈子孝,不用为练琴掐架的“幸福”生活……爸爸,我又想学了....悠悠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飞驰而过,她上了小学。偶尔心血来潮,她还会打开琴弹一弹以前练过的曲子。或者小女孩间传唱什么流行歌,她也会试图扒一扒曲子。对于这些行为,我既不点赞也不拒绝,不置可否,随她去。有一天,悠悠兴冲冲回家,手里拿了张通知,说学校要选拔校管乐团新生,她和朋友都去参加了面试,居然通过了!老师根据嘴型、牙齿条件,建议她选择单簧管,也就是黑管。只要父母同意,她就可以成为管乐团成员!悠悠兴奋不已,我却泼了凉水:“你先等会儿,还记得学钢琴那事儿么?你先冷静下来再想想,吹管可也挺难的,也需要大量练习,你现在也不比幼儿园有那么多时间了....爸爸也去研究一下单簧管值不值得学。”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这个妈妈养出了大师级导演,却也有许多无奈……

最近,我终于有空追完电影《造梦之家》。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中产妈妈,困在中国式“富养”

丨本文转自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已获授权如果你的孩子向你提出购买奢侈品的需求,你会答应吗?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前不久,中国高端消费领域专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要客研究院发布《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买走全球近万亿元奢侈品,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占比高达38%。市场调研机构FMI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兴冲冲去看《流浪地球2》,却意外看到我主编的书...

,作者供图从照片可以看到,这个姑娘的房间里有很多数独元素。仔细看细节:书架上摆放着不少学习合益智类读物,包括我主编的一套《小学益智数独大作战》。
2023年3月9日
其他

“假装上班”的全职妈妈:花3000元租自习室,逃离家庭

本文授权转载自: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许嘉婧、巴芮
2023年3月7日
其他

骂他带坏小孩的4大理由,这个7岁小孩决定反驳!

《中国奇谭》完结了,豆瓣21万人最终打了9.0分,每集褒贬不一。前段时间,这部动画真的被骂惨了。但就是家长们炮轰它最凶的时候,我还是坚持带儿子看完了……且慢,先别炮轰我!我刚带儿子追了2集,结果就发现网上吵翻了!吓得我差点当场按下暂停键……但是冷静下来,加上我儿子对这两集的态度还是很正面的,这让我觉得如果仅仅因为舆论就错过,那可真是太遗憾了。这个系列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如果孩子恰好喜欢奇幻文学,又痴迷民间故事,肯定会有打动他的地方。我去仔细看了看大家炮轰《中国奇谭》的原因,大概总结了一下,有4个:1、孩子看完会害怕有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看了一会被吓哭了,家长认为这不能给孩子看,会留下童年阴影。2、没有教育意义有家长认为这部动画没考虑要教给孩子什么,缺乏明确的教育意义。3、没意思,不能给孩子带来欢乐有家长认为有些剧情强行搞笑,对大人来说太幼稚,也不能给孩子带来欢乐,除了画风没什么值得认可的。4、内容消极,暗讽社会,可能导致孩子厌世网上有人评价这部动画有讽刺社会的内容,展示了打工人的卑微生活。一些家长表示赞同,并认为内容过于消极沉重,可能导致孩子厌世。图片来源:微博这几条“罪状”,看起来是真的很严重啊!所以,一种结论出现了:《中国奇谭》不是一部优秀动画,不该让孩子看,因为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我看儿子的反应,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啊……我看到第二集,也没觉得有这些问题。也许小孩子真有不一样的感受?我决定再继续观察一下。能不能看?好不好看?我采访了这个7岁小朋友我儿子是个啥情况呢?7岁多点,一个胆子不太大的小男孩。怕黑,怕噩梦,怕想象中的鬼,怕细菌、病毒类的绘本和动画。喜欢看纪录片,不怕战争场景,自然纪录片中稍血腥的镜头也能接受。喜欢听民间故事,一直纠结灶王爷、土地爷等神仙是否真的存在。没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看的节目,我都会先看一遍把关。《中国奇谭》共8集,我挑了6集给他看,分别是《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和《小卖部》。对于网上那些炮轰《中国奇谭》的理由,这个7岁小男孩跟我聊了聊他的看法:1、看完觉得害怕吗?看《小妖怪的夏天》时,网上还没争议,他看得聚精会神。他觉得小猪妖很聪明,也很善良,尤其喜欢被孙悟空饶过的结局。他没有丁点儿害怕的感觉,看到乌鸦怪被拔毛忍不住笑着心疼:“那得多疼呀!”儿子喜欢善良的小猪妖,图源丨豆瓣争议最大的《鹅鹅鹅》,一开始我也纠结了一下,但想到儿子喜欢冒险类的神怪故事,之前也常翻绘本
2023年3月7日
其他

10年前,从海淀鸡娃高地出逃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大家好,我是Christina。每次看到这几张关于星空的美图,我都会Wow出声,摄影师是正在顶级名校加州理工读天文的William。这是他小学时拍摄的M31仙女座旋涡星系。这是高中10年级在夏威夷大岛拍摄的NGC7000天鹅座北美洲星云。这是他12年级时用变星协会设置在学校的天文设备,拍摄的天鹅座面纱星云。是不是看着都心动了?凭借着对天文的热爱和钻研,William成为了去年比哈佛录取率还低的加州理工5名中国籍学生之一。养出这样的娃,到底是盲盒抽得好?还是后天养得好?妈妈Lisa回顾了十余年养育真心话:小时候很少有人说儿子是牛娃,也打游戏会拖拉,申请美高时全聚德。但我和爸爸就相信他是一匹千里马,要有伯乐发现孩子优势的眼光。在这个过程中,对父母最大的考验不是金钱、资源、精力等,而是在喧嚣中是否有敢于放弃的智慧。放弃随大流鸡娃我家在北京海淀,全国出了名的鸡娃高地。儿子小时候,周围同学不是在上学而思就是拼奥数,很多孩子全年无休,插缝上课。常有同学跨区去赶课,行程比公司老板还忙,在车上还得抽空写作业。儿子幼儿园不在海淀读的,刚转入小学过时更是落了一大截,我更焦虑得不行,着急上火地报各种补习班。那个时候的我,跟许多妈妈一样,都希望孩子十项全能——既要数学好,又要英文棒,体育也不能落下,艺术还要有特长……现在想起来,就是想在自家小屋里养出一个达芬奇。可这么多年以来,全球也只出了一个达芬奇,可见概率有多低!普通家庭想要靠家庭养出一个全才,付出的钱、时间和精力不可少之余,效果也定是不好,全家常常鸡飞狗跳,矛盾重重,吵闹不停。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全才。最焦虑的时候,我去上了一些关于成长教育的课程,也深受启发。我慢慢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的优势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就留意到给他买的绘本和各类图书中,他只对星球、宇宙、月亮这些格外感兴趣,反复翻看这些书。上小学时,喜欢摄影的爸爸想着他对天空感兴趣,专门去找了深空摄影发烧友组织,带着他拿着各种设备跟几个摄影大拿一起研究拍摄星空,他爱得不行。当发现了孩子天赋后,我们做得很好的一点是完全接纳,而不是强迫他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像爸爸是搞音乐的,他从没要求儿子当过一天的琴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天文拍摄和观测这个事儿听上去很酷,但其实非常辛苦。天文观测时孩子在调试设备。北方观测的最佳时间通常是秋冬晚上10点到凌晨4点,这个点户外天气特别冷。我去陪过一次,天寒地冻的,刚一出来就给我冻得跑回车里了。小孩子在那种状态下,能够不怕冷充满激情呆上一整夜,没有热爱驱动是无法办到的。喜欢很容易,坚持下去却不易。在这一点上,孩子爸爸做得很好,从带着玩到专业深入再到大牛引领,一点点用刺激点把孩子内心的力量引出来,抵住疲惫,哪怕辛苦也愿意坚持。很多家长会担心的「这些兴趣以后到底有没有用呢?值不值得投入时间呢?」我的观点是只有在孩子有天赋的地方持续死磕到底,做到极致,他才能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基于此,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舍弃大众认为该花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特别流行的奥数班,转而让儿子在课内专注好好学,空余时间几乎都放在观测、拍摄,以及和天文相关的活动上。北京晚报采访提到了孩子参加的活动放弃追逐顶尖中学放弃随大流鸡娃后,我们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初中时,我们并没有千军万马争破头学奥数、卷名校,儿子以天文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北京一所不算最强梯队,但天文社很强,很适合他的学校。很快,他成为了天文俱乐部的骨干,经常科普天文知识,组织和参加一些天文观测活动。这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课外时间,同时还要兼顾学业,过得很忙碌。但因为热爱,他也乐此不疲。随着升学压力的铺面而来,我们发现在国内强调总分思维的评价指标下,走「扬长」的路很难行得通。他从小就很有个性,比如做数学作业,即便自己解题方法要比老师给的正确答案绕好几圈,他就愿意用他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表达。于是,我们8年级时决定出国。初中曾在美国波士顿参加MIT的物理与天文开放式的科普活动,这是在夏威夷。在波士顿过度一年后,我们着手申请美高,当时我特别自信,觉得孩子特别优秀,不需要请顾问,DIY提交了材料,却收获了噩耗——波士顿附近顶尖5所美高全拒了。还好我也没乱,就各处寻求帮助,有人建议我等补录的机会,有人建议我重读一年再转学去顶尖美高。机缘巧合,一位美国老师打开了我的思路。他跟我说,不如去试试夏威夷大岛Hawai'i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我把学生能想到的脏话都写在黑板上,真的很壮观”

本文授权转载自:一席一堂自由的语文课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否只是一部分学校的“特权”?冯军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他不断尝试新形式的课堂、探索自由语文课的边界。今天这篇文章,是冯军鹤老师在一席的一场主题为“没有内种考试的语文课”的演讲,和大家分享过去几年他的教学故事。下拉至文末可直接观看视频,以下为演讲文字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好,我叫冯军鹤,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过去几年的教学故事。既然是语文老师,我们不妨从一次语文课聊起。一堂与性别有关的语文课进入六年级,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有女生会和我哭诉家里重男轻女,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有男生被嘲笑“太娘了”。爱打扮的女孩子偶尔被指责“衣着暴露”。同时,初中生开始传播一些色情笑话,偶尔聚在一起传播“小视频”。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和性别有关的校园暴力。我们认为,性别偏见和性别暴力的发生,和社会中性别教育的匮乏有关。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对这些现象给以回应。但是当我们把目光移到语文课本时,看到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家国、亲情、美德等等。性别议题完全被忽略了。于是,我和搭档的另外一位语文老师决定设计一节以性别为主题的语文课。第一次性别的主题课题发生在2020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先从分享三八妇女节的来历开始,紧接着把重点放在了词语上面。首先,我们跟学生分享了联合国发布的《中文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如何判断一句话是否为歧视性语言呢?指南中的方法是将句子中的男性改为女性,或者女性改为男性,看是否会改变句子的含义,是否会让表述变得奇怪?比如把“女强人“改为“男强人”,“妻管严”改为“夫管严”,听起来就很奇怪。很快,同学们发现身边充满了类似的歧视性表述,几乎无法被穷尽。紧接着,我们设计了一个语言游戏,名叫“语言的反叛”。游戏的方式仍然是将性别互换,以此制造一种特别的效果。我们提供了豆瓣上的一个游戏的样本,请学生模仿它继续写下去。这是她的处男作,写得还很生涩。她非常顾家,经常会帮丈夫做家务。车技这么烂,一定是个男司机吧。欢迎携丈夫出席晚宴。你怎么这么公公爸爸?……我们看一下学生的创作——说话别爹爹腔男子无才便是德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还不如个男人这里是男士优先车厢,请女生主动让座你作为一个男生要爱美爱干净……同学们哄堂大笑,也对歧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也是我们课堂的一个价值观:想要打破偏见,游戏和笑声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最后一天的课堂上,一个微妙的瞬间发生了。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语文课堂上,而是真正走向行动,能仿照人大代表提案,来促进性别平等。于是,我们分享了一个“提高女厕所比例,保障女性平等权利”的例子。有同学立马提出了质疑。一个男生说,这不公平,因为这是给了女性更多的权利,“平等不就意味着一样吗?”当然有同学立马反驳,支持这个提案。但有意思的是,和他进行持久辩论的是另外一个男生。而这个男生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激烈反对这个话题。他认为,在生活中男女当然不平等,但受压迫的是男生——因为他经常被班上的女孩子们打。从他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贵又重要的改变,那就是看见性别的不平等,看见偏见的存在。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也相信,看见本身就是一种改变。青春期与脏话到了七年级,我们希望语文课上的性别话题可以更聚焦,同时有可能的话,落在恰当的文本上。这个时候,学生们正是口吐芬芳的高峰期,到处都是脏话。我们恰好找到了一篇和脏话密切相关的小说。于是一拍即合,第二次性别课程的主题就定为“青春期与脏话”。为了方便学生进入文本,我们先设计了一个导入课。课上,我们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回答一些和脏话有关的问题。为了让答案可视化,每个人需要站到自己选择的相应的位置,教室左边代表0,最右边代表10。一开始是骚动和兴奋,但大多数孩子很坦诚,也对彼此的选择充满了好奇。很多问题在我们的意料当中,但是有两个问题稍微有些出乎意料。比如,你自己说脏话在多大程度上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们预料会是中间的数字,但实际上,两个班30多人的平均值落在了7到8之间,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说脏话很大程度是受别人的影响。“你说脏话时知道那些脏话实际所指的意思吗?”我们本以为大部分同学会很害羞,但是却发现有近乎一半的学生大方地去选择了7、8、9甚至10,他们知道那些话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把学生能想到的所有脏话都写在了黑板上。那些不雅的字眼就这样堂而皇之闯进了课堂,真的是很壮观的一个场面,他们当然很兴奋,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每个人都获得一种被解放的快感。然后,我们让他们观看这些脏话,并在小组里讨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脏话和生殖器有关?第二,为什么很多脏话的字眼都和女性有关?第三,为什么脏话总是牵扯到长辈?在讨论中,他们也试图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最后,我们看了一个视频,名为“脏话中的语言学”。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些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记住了视频中这句话:禁忌,让脏话更有力。这也是课堂的出发点:坦然地面对脏话,才能思考脏话背后的东西。在这节导入课之后,他们面对脏话更加平静了,这也让课堂能够顺利走入接下来的故事,一个和脏话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南瓜灯博士》,选自美国小说家理查德·耶茨的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故事的主人公文森特是一个从纽约贫民窟来的转校生,形象邋遢,没有人喜欢他。他很希望融入班级,于是在一次课堂分享中,他告诉同学们,自己和爸爸一起看了当时风靡的恐怖片,出来后,他们还经历了激动人心的枪战,并侥幸地逃脱了。很明显,这是一个谎言。所以班主任普莱斯小姐在课下的时候温和地批评了他,让他不要再撒谎了。中午的时候,文森特独自走到了校园的一面空白墙壁前,在上面写满了攻击老师的脏话。为什么呢?小说没有告诉我们。班主任普莱斯小姐知道后,当然很生气,但还是友好地安抚他,劝他擦除了所有的脏话。走出教室的文森特刚好遇到了另外两个男同学,他告诉他们,老师打了他的手板。于是两位男生非常兴奋地靠近文森特,想要知道更多细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友好。但就在这个时候,普莱斯小姐从教室走了出来。她看到文森特终于和班里的男生友好相处,便愉快地跟他们打了招呼,并热情地夸赞文森特的衣服。于是两位男生意识到文森特又撒谎了。他们气急败坏,一边辱骂,一边给文森特取了糟糕的外号。愤怒的文森特转身回到校园当中,再次在同样的墙壁上写满了更加糟糕的脏话,同时也画了一幅普赖斯小姐的裸体画像。这就是《南瓜灯博士》,一个和脏话、性别、同伴交往都密切相关的故事。一开始,我们希望学生先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你们觉得文森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粗野的、高大的、没有礼貌的人。”他们发现文本中很多细节都有暗示,比如,文森特模仿了一个以硬汉形象著称的电影明星,来让自己获得一种强大的男性气质。除此之外,男性同伴之间也存在着一种隐秘的交往方式,那些粗野的、有反叛意识的同学可能更容易被同伴接受。可是,当我问同学们,文森特实现自己想表现的强大形象了吗?立马有同学举手说,没有,因为在我眼中他很可怜。那文森特为什么要在墙壁上写满脏话?在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之后,我们走到了这个问题。有同学说因为老师批评了他,但也有同学立马想到了视频当中的观点——禁忌让脏话更有力。他说,文森特写脏话就是想通过打破禁忌,让自己的力量展示出来。这种力量的背后是一种需要。他实际上是一个弱者,在新的环境中需要认可,而说脏话是无奈、可怜的自我保护。脏话既是一种硬汉的姿态,也是弱者的无助。这个时候,学生们看到了脏话背后的东西。脏话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禁忌,有时候也是人的一种需要。脏话和人的情感有关。这正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站到文森特的位置,感受他的困境,想象他的情绪。当然,我们也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小说,重新审视自己对文森特这样一个人物的态度。在一个说脏话的学生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我相信这也是文学重要的任务之一:理解,而不是判断。分享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猜到了,我不是在一所传统的公立学校,因为公立学校通常没有这样的讨论空间和课堂时间。的确,我来自一所位于深圳,走国际路线的民办学校,学生以出国留学为目标。但因为国家义务教育要求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一样,必须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课程,所以语文不仅仅要学习,而且是他们的主科。但是有一点不一样,他们不会参加高考、中考和大量统考。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试教育那个最重要的指挥棒——考试消失了。探索自由语文课的边界就这样,我来到了一个没有考试的语文课。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空间,我想要做一些探索——自由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我开始问自己一些过去不太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被应试教育回答了。但现在我不得不思考它们:语文课上我们可以教什么,应该教什么?学生能够接受什么,愿意接受什么?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指向在哪里?语文教育的边界在哪里?主题课堂为了回应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做各种探索,打开传统的语文课。刚才讲的性别教育就是一种打开的方式,属于主题课堂。语文课本其实也主要是由主题课组成的,但我们希望做一些反思。比如语文课本上有一个主题叫“四季”,但是深圳没有四季,只有两个甚至一个季节,所以我们把这个主题改成了“四季的反叛”,选择了更合适的文章。我们也会以作家为主题,比如汪曾祺、史铁生、法国作家尤瑟纳尔、青年作家陈春成的主题课堂。我们也会补充语文课本遗漏的一些主题,比如性别,比如异乡。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深圳以及周边两岸三地的隔绝情况和历史,于是选择了更丰富的文本,有文学的,也有非文学的。比如张艾嘉的歌曲《戏雪》、洛夫的诗歌《边界望乡》、白先勇的小说《台北人》,还有两部电影:香港的《似水流年》和台湾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们也会想,能不能让学生提出一些主题呢?一个学生大声地说,他希望看到美食相关的文章。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次名为“一间餐厅”的主题课,选择了《鱼翅与花椒》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整本书阅读主题课堂之外,我们便把另外一半时间留给了整本书阅读。在我看来,公立课程的缺失之一便是对整本书阅读的忽视。为什么要强调整本书阅读呢?因为成年人主要的阅读方式就是整本书阅读,我们希望他们能更早进入真实的阅读生态。除此之外,整本书阅读也常常比单篇文章更丰富、开放,讨论空间也更加巨大。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许在当下更加重要,一种被称之为“悬置”的能力。什么叫悬置呢?很多故事、小说要求读者首先接受故事的前提,等读到后面甚至快结束的时候,才能够给予回应和判断。罗素甚至认为悬置判断是心智的基本运作方式之一。今天明显是一个缺乏悬置的时代。我们经常能看到,由于受到网络的影响,学生会很轻易地下结论、贴标签。比如,因为一个男生的某些举动就称其为“海王”,或者说一个女生是“绿茶婊”。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悬置”的能力,在生活中也能变得更加克制。那读什么呢?这是我们七年级的阅读书目。除了语文部编版教材指定的必读书目外,我们还拓展了不同的文学类型,包括小说、戏剧、非虚构、历史著作。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这些书对学生来说会不会太难了?他们能够理解吗?但通过实践,我再一次对“理解”这个词语产生了质疑——到底什么叫理解?当我们说“理解”的时候,更多强调的是故事背后的含义,尤其是一个权威的含义。当学生抓不住这个权威含义的时候,我们就说他没有理解,说他不懂。但在我看来,故事本身就是自足的、开放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进去,按照自己的方式感受情节的变化、人物的需要和情感。这对他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在我看来,这就是理解,甚至是更重要的理解。在这种理解的支持下,学生会变得更加大胆,更主动积极地阅读、给出自己的声音。到了八年级,我们进一步调整了书单的类型。👆八年级语文课阅读书目首先选择了更具文学性的文本,比如张爱玲、沈从文。我们也希望文本能更加有趣、丰富,所以选择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一本与公民教育密切相关的《历史深处的忧虑》。书目选择和主题阅读都隐含了我们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价值判断。哪些能力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是重要的呢?首先是文学的审美,学生需要从文学中看见审美。其次是批判力,他们能反思一切既定的东西和规则。然后是想象力。当然还有一个经常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能力,共情心。共情心要求学生能够站在他人的视角,去感受别人的情绪和情感。阅读也是通向共情心培养的一个途径。与她共情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例子,来感受一下一个有共情心的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什么。这个故事和一本外国小说《人鼠之间》有关。班上一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子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我也不知道为啥,就是觉得这本书是你推荐过的所有书里,唯一一个让我真的觉得好看的书。这段话让我哭笑不得,不过她提交的作业倒给了我一个惊喜。因为周末唯一的作业就是整本书阅读,并完成一张阅读单。这个学生交了一张超过1000字的阅读单,其中一个问题的答案让我非常感动。是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柯利的妻子。柯利的妻子是小说当中唯一一个女性角色,小说里面的其他角色都是农场的男性工人。柯利的妻子嫁给了农场主的儿子,但并不喜欢他,所以不开心、很孤独,所以她经常主动和农场里其他工人说话。于是很多工人对她的评价是“荡妇”“抛媚眼”“婊子”。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这个角色。即使她最后被人失手杀死了,还是有学生说一点都不同情她,因为她是一个“荡妇”。而这个女孩的答案是——在我看来,柯利的妻子是这个故事中最可怜的一个人。农场里的其他人同样身份低微,但他们是一个团体,他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环境。就算卡鲁克斯是孤傲的,他也是有尊严地活着的,房屋整洁,喜爱阅读,在房子里有人坐客之后,与别人的关系也渐渐好了起来。就算在这之前,所有人都称他为“黑鬼”,但更多的是对人种的区分,没有那么多对个人的不敬。可柯利的妻子却不一样,她的性格与她的所作所为,让她在人们的心中只留下了负面的印象。可我认为她不是人们口中的荡妇,在与莱尼的交谈中,她对成为明星的幻想远远不亚于莱尼的梦想,她的幻想就像卡鲁克斯想要融入白人朋友中一样值得被尊重。人人都在努力地活着,却没有人会像她这样的女性一样,会因为孤独不愿永远守在家中而被斥骂。她与莱尼的交谈中,情感的真实就像她的外貌一样单纯,因为不愿孤独,因为偏见,让她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荡妇,直到死也有人感叹道,“可怜的骚娘们”。让我感动的不只是这个学生深入的思考,还包括她对一个女性角色难得的共情。因为在小说中,读者很容易被无处不在的评价所影响。但是只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所有这些评价,荡妇、美女蛇、骚娘们儿,都来自农场的男人。这种他人视角、男性的凝视,只有细心的学生才能识别出来。这样的回答背后,既有学生非常强烈的共情心,也和语文课堂的开放有关。我们经常会问学生,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怎样?你觉得如何?除了问题的开放,我们也希望课程的整体设计保持开放。开放的可能性六年级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读了《动物庄园》。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政治寓言小说。很多学生一口气读完,很兴奋地讨论故事背后的政治隐喻,虽然粗糙,但很有力量。但课堂存在一个危险,因为小说本身立场是鲜明的,所以老师很容易在课堂上变成一个政治宣讲者,把政治思想直接传递给学生,从而把这本出色的小说变成一个政治小册子。我不想这样做,我希望能后退一步。所以我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写作带领学生发现政治行为背后的逻辑。这个作业是这样的:请从小说的四个角色中选择一个,以第一人称讲述、反思和评价发生在动物庄园里的故事。四个角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态度:它们分别是独裁者拿破仑、怀抱民主思想的领袖雪球、愚忠者拳击手,和冷静智慧但明哲保身的驴子本杰明。因为作者用的是上帝视角,更多是对人物行为的展示,但没有讲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而学生需要以第一人称视角回到故事里,走进人物的内心,寻找行为背后的逻辑,为自己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海归废物」被投资的前半生

3年100万“留学”花费,只换来她儿子的前途未卜在泰国陪读的妈妈们,现在怎么样了?100W给娃投资学历,和100W给娃拿去理财,哪个更合算?35岁确诊多动症,我终于放过自己✍️|作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威海的小区里,挤满了移居的北京人

本文授权转载自:看客inSight(ID:pic163)生存在北京,生活在威海“北京是生存,但是我想找一个生活的地方。”大飒飒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北漂人的心声。2013年,她从国外留学回来,和丈夫一起定居在北京。即便有了房子安了家,生活也没有就此安稳下来。大飒飒始终觉得,北京的意义只在于挣钱,想要融入可太难了。厌倦了浮华的名利场,漂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们如今更渴望寻找自己的精神老家。大飒飒选择了威海,这座气候舒适的海滨城市,不会让她再度饱受鼻炎和哮喘的折磨,而且重新开始创业也不算太难。不过,等到她搬来威海,才发现这里早已变成北京人的“后海”。周围的邻居里,很多都是举家从北京搬来:有人是得不到北京户口,要考虑孩子的升学问题;有人是放弃了上千万的学区房,只想让自己压力小一些……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买房、教育、养老……这些令北京中产焦头烂额的事,在威海这座三线小城,似乎都不是问题。海风吹拂下,他们终于能喘上一口气来。离开北京,去威海看客:一开始为什么选择在北京定居,后来又为什么移居?大飒飒:我先生是北京人,我是天津人,我们是在国外认识的同学,所以回国以后我们就决定定居在北京。但是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我回北京以后经常生病,像哮喘,过敏性的鼻炎等等。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不行,不能再这样生活了,我们一定要选一个后备的这么一个地方,选来选去,最后就定在了威海,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回来,开车也还好。而且那年另外一个契机是北京的房价非常高,我们在北京的房子那一年涨到顶峰了,所以我们就想说试一试,也不一定走,但把房子挂出去,卖了我们可能就更从容一些。然后我们就这样把房子挂出去了,很快就卖出去了。我觉得这就是注定我们要离开北京的。大飒飒在威海的家,过条马路就是海边看客:您在北京生活的这几年对于北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大飒飒:我在北京生活了六七年,始终感觉融入不进去,觉得这个地儿不是我该待的地方。其实收入和朋友都OK,但是始终觉得不舒服,心沉不下来。我们在北京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挣钱,我一直跟身边很多朋友说,对于我来说北京是生存,但是我想找一个生活的地方,差别挺大的。我老公则会觉得北京已经不是他小时候的北京了。小时候可以听到鸽鸣,就是鸽子在天上飞的声音,可以听到胡同里头自行车的铃声,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亲近的。但是我们在北京住了这么久,其实跟邻居并不相熟。而且现在来说北京堵车办事都不方便,对于他来说他也觉得不舒服。看客:当时有考虑青岛吗,感觉青岛跟威海地理位置比较像?大飒飒:当时是因为房价的问题没有考虑,我觉得到了沿海城市必须得买海景房。青岛帆船中心附近的房子很贵,15-16年的时候就4万多一平了,那个时候我的工资是2万块钱一个月,我就觉得不行,我一个月买不了一平房子,这个城市不能住。威海好一点的2万多3万多一平就ok了,我们威海的房子是190多平,是4室2厅2卫这样子。但是因为我没有孩子,我们把4室基本上改成了1室,留了一个衣帽间,一个卧室,其他的都属于公共的区域了,很舒适也能完全满足我们俩对家的期待。我可能每天在家里晃晃悠悠就三四千步了,但是在北京你可能就只能在一个小家里憋着。大飒飒在威海的新家,改造后拥有一个很宽敞的客厅看客:您跟爱人是做什么职业的,移居后您二位的事业规划有改变吗?大飒飒:定居北京以后,我先是到一个教育机构去上班。我老公以前他是做风投这一块的,后来跟我一起创业去做机构。很多去威海的人都是这样,你会发现一个共性,大家的工作是不需要必须待在某一个地点的,或者说我重新开始不是那么费劲,基本上都是这个状况。这两年双减其实还是对教育行业有一定的冲击,所以离开来北京后我就觉得可以考虑做个别的,餐饮可能相对来说好入手,所以就开了一个火锅店。看客:移居到陌生的城市,父母怎么办?大飒飒:我父母退休就在威海那边养老了。去威海之前,我父亲其实也发生过脑梗,我就觉得我必须要过去,因为不知道下一次再出现问题是什么时机,而且我还是独生子女,需要陪在他们身边。我公公婆婆都是老北京人,从来没有说要离开北京,但疫情的时候跟我们在威海待了一段时间,他们突然发现威海很好,结果也在那边买房子了。去年房子刚交下来,二老就想以后,除了必要的事回北京,剩下都在威海生活。所以相当于说我们两家都去威海了。海边的新生活看客:在威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实现了您移居前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了吗?大飒飒:去威海之前其实对生活就有一个想象了,而且基本上都实现了。在威海,我们家楼下到海边就可以看到大天鹅了,今年是有18只。我们可以走得(离天鹅)很近,或者开车到海边就可以看到很多海鸥,环境和北京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很放松。在威海可以很轻松的看到天鹅和海鸥好多朋友也说,说你们其实在北京的生活还不错,房子也不小,收入也不低,你为什么非得走呢?他们好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说房子和收入这些东西其实是外面的东西,但是你内心到底自己想要什么,还是你自己知道。看客:威海的生活和北京相比有什么不同?大飒飒:我们在北京的房子是11年的房子,它地理位置非常好,所以它无论是生活便利性、交通便利性都很好。唯一的不好,就是因为它太便利了,周围什么都有,所以会造成这种拥堵。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你回去基本上都是堵车的,这点是我特别讨厌的。但是回到威海就不一样了,威海我们的房子就在海边,下了楼过了马路就到海边了。每天我早晨起来,坐在客厅里喝杯茶看着海,就觉得特别舒适。有时候晚上吃完饭了,我们就开车到哪个海岸去遛弯。威海只要你想看星星,开到海边车灯一关,你就会看见满天的星星。大飒飒和丈夫在威海露营这种我觉得类似于小资一点的生活,在威海的成本远远比在北京要低得多。威海的生活节奏真的是慢,我们在北京下了班,可能晚上7、8点钟才吃晚餐,晚上10点多正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但是在威海8点多,基本上大家就回家了,夜生活很少,所以家庭氛围非常的重。看客:在家乡能依靠亲戚人脉,但在陌生城市就完全失效了,会对生活有影响吗?大飒飒:其实这点对于我来说还好,因为我当时刚从国外毕业回来的时候有过想去做生意,或者让父母帮忙找工作什么的,但是我父亲他不能接受,他就觉得我家闺女就必须得靠自己不能靠他。我在父亲借力这方面很难,可能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会觉得不能接受这一点。所以之后无论是在老家天津还是来时威海,其实大多数还是靠自己。带孩子移居的中产们看客:移居威海融入当地有阻力吗,您二位移居后如何重建社交圈呢?大飒飒:你会发现可能前些年是五六十岁的人更容易去移居,但是这两三年就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特别多。我们当地有一个小区,那个小区的北京人特别多,甚至他们有一个北京人的群,这个群真的好多人都是北京人,大家会经常聚,也会跟当地的邻居去交朋友。去年3月份有疫情的时候我老公还在北京,就剩我一个人在威海。我自己肠胃炎犯了,又拉又吐,然后又发烧,当时觉得自己特惨。下楼的时候邻居就看到我了,问我怎么就一个人,我说我先生没在,说了一下我的情况。从那天开始,我的邻居到饭点就给我打电话,他们会通过电梯把吃的传递给我,包子、饺子、馒头还有自己炖的好吃的,我们和邻居平时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交集,但是他们人真的很好。看客:周围像您这样移居的同龄人都是什么情况?大飒飒:我们算是比较早移居去威海的,这两年陆陆续续去的人也特别多,大家也会有一个交际圈会去聊。比如说有的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去威海可能是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所以要考虑到孩子升学考学的问题。他们觉得威海作为山东的一个城市教育也不错。有的人是因为在北京孩子比较卷,压力比较大,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的。还有在北京人家已经财富自由了,就想找一个地方享受生活也有。傍晚时分的海港,令人感到轻松惬意看客:山东不是那种所谓的高考大省吗,他们会让孩子在山东卷吗?大飒飒:去到威海给孩子找教育资源的家长其实比较理智,威海也有类似蒙式教育,也有国际学校选择性还是比较多的,不一定非得进入这种传统的公立学校。他们家长考虑的是两条线,一条线是我在山东接受基础教育以后,我还要回到北京高考。另一条线可能是我在威海接受教育,未来我也要出国,也有这种考量。看客:作为前教育工作者,可以说说两个地方在教育方面的差异吗?大飒飒:其实教育的花费上山东会低一些。比如说,在北京孩子想学一个小托福或者想学雅思什么的,可能一节课的课时费就是1000多块钱了。但是在山东就不会这么贵,可能一节课就是二三百,差别还是挺大的。反而在出国的资源这一块,包括大家的认知方面,威海还是没有大城市要强。我们在北京三四年级的孩子考KET、PET(剑桥英语考试等级,一共有五级),甚至到六年级有的孩子过了FCE,FCE相当于你想去国外读大学的预科的一个水平了。反观威海这个城市,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太晚了。所以北京人移居过去,他是不会放弃孩子的学习的,他还是会给他找这种环境:国际学校也好,或者说到了寒暑假他会回北京、回大的城市让他参加夏令营,还是会给孩子补充这些东西的。而且这些家长他不是只在威海生活,到了节假日他也会带着孩子出国,也会带着孩子去其他城市去见识。看客:那在山东普通公立学校的孩子和北京相比有什么区别呢?大飒飒:家长会比较轻松,因为不用再盯着孩子学习了。在北京,老师会给家长布置任务,其实家长的任务比较重。但是在威海老师非常严格,给家长布置任务会少一些,老师的任务会更多一些。不生孩子的理由看客:刚刚聊了这么多教育,您自己的孩子在威海的教育是怎么规划的?大飒飒:教育这一块我不太考量,是因为我和我先生丁克,所以我们没有教育上的烦恼。看客:为什么选择丁克?大飒飒:我们最开始没有选择一定要丁克,但是后来回国做了教育这一行,我看过了太多的家长为孩子的付出,也看到太多的无奈和心酸,我就觉得可能我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份责任,或者是我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把一个孩子有耐心的培养得很优秀,与其这样的话就不如不去做这件事情。我特别怕的一点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无论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都希望孩子过得更好,希望他有更高的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这一点来说不是我们说了算的。还有一个我其实一直不太敢要孩子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怕我卷不动。我们认识一个孩子,他学大提琴,他的姐姐学钢琴,他们的妈妈也真的很优秀,妈妈陪练,自己就提前学会这些技能了,我觉得他们一家都太厉害了。威海海滩的礁石,适合带孩子亲近自然(为了孩子)要付出特别多,那就意味着家庭中一定有一个人要牺牲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时间,去给孩子们陪伴。那作为妈妈或者作为家长愿不愿意这样去做?在没有孩子之前是有的选的,一旦有了孩子你就没有选择。看客:怎么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大飒飒:其实也不是没有信心,是因为可能比较自私,就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工作,结果培养的孩子也要去远走、要高飞。我当时去国外读书的时候,我父母的态度就是别回来,如果我觉得国外幸福,就在外面待着。但是我在出国留学期间,我母亲做了6次大手术,家人都不敢告诉我,后来我知道以后觉得还是要回来。这件事让我觉得,父母和子女之间,说句自私点的话就是“不合算”。我们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时间、精力,但是需要孩子陪伴的时候,孩子很难在身边。当然,(如果)作为母亲来说,可能我也不舍得让孩子放弃所有陪伴在我身边。有时候我跟我爸开玩笑,我说他培养一个女儿,其实就真的是用钱堆出来,付出和索取它不成比例。我就在想说可能我父亲没有培养我,他把培养我的钱省下来,我母亲陪在他身边请一个好的护工也OK。看客:有考虑过丁克之后的养老问题吗?大飒飒:像我这样的人其实现在越来越多,大家对于丁克的概念和以前也不太一样了,包括现在比如说在家养老,包括养老这种行业的兴起,都是利好。看客:您爱人对于丁克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大飒飒:我们在国外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她怀孕生孩子,我们去探望她。她家的房子是二层那种别墅,当时她从楼上走下来,扶着楼梯走得特别的慢,特别别扭,我们就问她怎么了。她就说孩子比较大,她自己本人矮矮小小的,生孩子的时候侧切,整个就是撑破了,特别的痛苦。从她家出来,我老公就跟我说咱不要孩子了。我觉得我和我先生感情很好,是因为他会设身处地为我去想,我们有聊过这个问题,我说对于男生来说,你到60可能还能生孩子,但是对于女生来说,到了一定年龄你就不能再要孩子了,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我先生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去结扎没有问题。大飒飒和老公曹先生到海滩闲逛,在一处网红打卡点前拍照这件事情是我们考虑得很成熟的事情,他也愿意为这件事情去做改变,或者说去做承诺,我觉得就够了。看客:作为丈夫,我们也想听听您的想法。曹先生:女人的痛苦,它不光是生产或者说是在备孕的那几个月,它其实是伴随到一生的。男人其实是一个社会的强者,我们最大的义务就是去保护自己的女人。如果说生育这件事我没有办法去给她很好地协调的话,我宁可去放弃一个孩子,不把这个包袱甩给她,我觉得我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口述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35岁确诊多动症,我终于放过自己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冷杉故事注意力缺陷与冲动障碍(ADHD),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社会普遍认为它多发于儿时,但鲜有人知道它不会随着患者长大成人而消失。成人后确诊多动症,部分病患感到一种隐秘的慰藉。对多动症人士来说,“集中注意力,就像用钉子把果冻钉在墙上一样困难”。它可能还表现为拖延、不准时、不自律或是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在确诊多动症之后,人们知道应该如何接纳自己——这些特质不是劣根性,而是生病了。深绿色毛衣有些旧了,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右下摆一个白色线头随着他的脚步上下乱颤。他穿过人群,走到诊室门口,在一群孩子、书包和玩具中间好不容易找到个空位。一坐下,就忙着和身边的陌生人攀谈。他主动开启话题,语速快,没讲完一段话又开启下一段。他小动作不断,摸头发摸脸,频繁捞起袖口又放下,不断调整包的位置。对方刚一开口,他就显得有些不耐烦,急着打断。这是北医六院的儿童精神科。在这里,成年人的身份通常是患儿家长,拿着病历表等在诊室门口,或陪伴和安抚孩子。但他不一样,他也是来确诊多动症的。目前在我国,像他这样的成年人想要确诊多动症,大部分只能在儿科。但因为儿科有年龄限制,他们通常挂不到号,只能到现场找儿科医生加号。多动症学名为“注意力缺陷与冲动障碍(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5%-8%的人受到多动症影响。这意味着,每个人身边的朋友、父母或者爱人都可能是多动症患者。“我原谅了我自己”“集中注意力,就像用钉子把果冻钉在墙上一样困难。”一个多年来饱受成人多动症困扰的人打了个比方。此外,拖延、不准时、不自律,都是多动症在成年人身上的表现。它多发于儿时——小学的橡皮擦还没用到一半就不知道掉到哪儿了;数学课上,忍不住把试卷上的圆圈通通描黑。这些症状并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而是以更为隐秘的形式存在着——上大学时,永远在考试前一夜临时抱佛脚,成绩一直游走在挂科边缘;一份工作没法维持长久;成家后和伴侣三天两头吵架。“在精神科学里,多动症被认为是神经发育性障碍,就像人的影子一样,可能伴随一生。”王中磊说。他是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主治医师,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确诊成年人多动症的医生之一,每周四下午出诊。门诊的成年患者来自全国各地,18岁到50多岁都有。资料图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小学生“迷惑”网络社交,刚看个开头我就傻眼了……

本文转自公号:知著网,作者:秃秃不秃这一代的小学生,似乎在玩一些很新的东西。当成年人们还在体味当下“没有回应的友情”,部分小学生早已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建立起友情的法则:“处闺,真诚的来,永不绝交”,“不接受三人友谊,不接受睡美人”,“玩迷你世界的,喜欢XXX的优先”。“处闺”宣言
2023年2月3日
其他

想学音乐又怕踩坑?跟踪了1年的真实测评能帮你少花几千冤枉钱!

高亮提醒:今日有留言福利,详见文章。临近开学,又是一年之初,做家长的,都想努力帮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开始,比如发展一些新的兴趣爱好。而在众多的选项里,对乐器及音乐素养的探索和学习,似乎是现在的小朋友绕不开的命题。前两天我们就在后台收到了家长朋友的问询:这也不难理解。学习音乐,可以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也对孩子的专注力、手脑眼协调力,乃至创造力、想象力有良好促进。但正如这位家长所说,很多时候大家都不知该如何开始孩子的音乐启蒙之路。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特别棒的音乐启蒙工具、也是我们多次开团的老朋友:音乐壳少儿音乐素养盒子!主持人金龟子作为音乐壳品牌推荐官,也在推广它:只要29块钱,就能买到价值199元的货真价实的乐器+一大包资料+8集指导动画。根据难度,盒子分为M1基础、M1进阶:M1基础盒子,包含的乐器为棒棒糖手鼓和沙蛋M1进阶盒子,包含的乐器为口风琴就说正常光买这些乐器,29块钱都拿不下来吧,更何况还有满满一盒印制精美的音乐启蒙教具、资料、画册、拼图、卡片等等,而且还能免费观看8集配套指导动画!动画制作十分精致、用心,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充满了互动感。这真是大羊毛啊!然而这只是羊毛的一部分,接着往下看。👇🏻前200名下单者,可额外享果壳粉丝专属福利“音乐拓展礼包”(包含《优秀琴童家长必修课》《姗姗老师家长课》):12节美国钢琴教育师Irina亲授视频课11节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硕士李姗姗老师亲授音频课这个是App里正儿八经的付费课,价值299元呢。这还没完,现在报名,还可以参与打卡福利活动,赢取爆款音乐跳圈一套!到这依然没完,之前体验过音乐壳的朋友,在评论区说出真实体验感受,我们会挑选3条走心留言,送出8寸手工羊皮非洲鼓(包邮,款式随机)。这么多重福利,这么大的羊毛,就从体验盒子开始薅起吧!音乐壳的理念就是注重对孩子音乐素养、音乐审美的培养,而不是功利地教孩子演奏技能。如果你认可这样的思路,不管你自己有没有音乐基础,只要29块钱,就能给孩子一个靠谱的音乐素养启蒙!即使是在小城市,也能突破音乐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限制,让孩子跟大城市孩子一样,在更先进、更完善的音乐体系里进阶。真的不用犹豫!0基础
2023年2月2日
其他

强迫孩子们互相举报后,老师消失在了课堂里....

“妈,我明天不想上学了,能帮我请个假吗?”读初二的儿子说出这个请求后,让我有些惊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一向挺乖的孩子竟然不想上学了?不过对待青春期的儿子,我不能上来就反对,只能小心地问:“为什么呀?发生了什么事能说一说吗?”“不要问了,我已经很烦了!”儿子说完就不耐烦地回了自己房间,还把房门反锁了。但是儿子越不让问,我就越担心。我忙叩着门,隔着门问:“那我请假说什么理由呢?总得给老师说个合适的理由吧?”“说不要问就不要问了!!请假就是了!”儿子甩出这么一句话。可把我难住了。好在吃完饭,儿子冷静了下来。通过他不连贯的讲述,我像拼拼图一样,缕清了事情的缘由。最近一段时间,儿子的班主任觉得班风不正,希望能“抓几个典型”。于是找到了儿子询问,给了他一张纸,让他“交代”班里哪些男生偷偷抽烟或者私下谈恋爱。👆图虫创意这让儿子十分为难。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我承认,我会讨厌我的孩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1231),一个有温度,有态度,守伦理的专业心理公众号。一个妈妈是可以“讨厌”孩子的吗?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位匿名用户的提问:突然开始讨厌自己的孩子,不想再爱他,我是病了吗?评论区里,很多妈妈(和爸爸)都说,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感觉。还有人说,自己之前不太敢说出这种感觉,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不称职的妈妈,看到有人这样问,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儿童心理治疗领域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到过这种妈妈的罪疚感:发现自己对孩子出现了“不该有”的情绪,这会让她们觉得罪恶。但事实上,温尼科特指出,对孩子出现嫉妒、厌烦、后悔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妈妈的罪疚感,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些情绪不符合社会对“全能母亲”的期待:爱孩子,毫无保留地付出并享受这个过程,用“母爱的力量”足以克服一切困难。但母亲不用是全能的。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概念:good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豆瓣8.7分轻喜剧,道尽双职工家庭的崩溃育儿!(含资源

前一段,我们全家都“阳”了,儿子的症状是发烧、呕吐和荨麻疹过敏,担心孩子出事,我只能夜不能寐地照顾他,顺便也重刷了英剧《养育者》(Breeders)。这部每集只有25分钟的家庭短剧,特别适合这样琐碎又忐忑的碎片时间。在自己着急的时候,看看剧中人养小孩也这么操心,以及鸡飞狗跳的搞笑日常,我自己的心情反而得到了舒缓:咦,英国人居然会这么做?哦,原来全世界中年人育儿都这么做!👆图片来源:豆瓣,作者供图主人公是一家四口,爸爸保罗和妈妈艾莉都是普通上班族,他们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夫妇都很爱孩子,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儿而气急败坏。他们一方面要全力工作赚钱,偿还贷款,另一方面还要养育孩子,照顾父母。往往遭遇事业危机,失眠焦虑的同时,还要应付家里两个精力旺盛的娃……这不就是大洋彼岸咱们的日常嘛?👆图片来源:豆瓣,作者供图《养育者》目前已播出三季,每季10集,豆瓣评分在8.4和8.7之间。剧中有温馨时刻、搞笑片段,有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更多的是赤裸裸的繁忙的育儿写照。为什么忍不住发脾气?看看娃是怎样将人逼疯的!该不该向孩子发脾气?无数育儿文章都说不该,家长知道这些,但还是会忍不住发火。这个问题不单国内父母要面对,欧美父母也同样为之头疼。剧中的爸爸保罗特别喜欢孩子。没生娃前,他甚至会在餐厅主动帮陌生人带孩子。他一边抱个小婴儿,一边和男孩儿踢球。那时候的他看起来格外迷人,笑容灿烂而美好。👆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不过,孩子好像就是在别人家才美好。初为人父时,保罗发誓要当个好爸爸。事实上,他也确实很努力。他会抱着婴儿哄睡,耐心给孩子解释十万个为什么,处理孩子打架事件,关注择校和教育问题……但他越是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每个重要时刻,就越发觉得自己离理想中的那个“好爸爸”遥远,因为他总是控制不住脾气,冲孩子们大吼大叫。👆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妻子生完二胎后成为自由职业者,而且患上产后抑郁症。保罗没钱请保姆,只好请假照顾妻儿。家里财务出现问题,他瞒着妻子将房子抵押出去……当保罗做这一切的时候,孩子时不时会哇哇大哭。无数次,他小心翼翼地抱着娃哄睡,结果在放到摇篮那一刻秒醒。他忍不住爆了粗口。👆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后来发脾气越来越频繁。下班后他还有一堆工作要应付,但儿子和女儿在二楼吵吵闹闹,尖叫声、蹦跳声、摔东西的声音不绝于耳。他站起身,上楼梯时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工作:“别这样,忍住,吼也没用。如果你进去大吼大叫,他们就会哭,然后你就会自责……深呼吸,跟他们好好说,做得再好点……”然而在打开门的一瞬间,他还是大吼:“真是要了命了!我给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保持安静……”看着蔫蔫的儿子和女儿,下一秒钟他又后悔了,开启疯狂道歉模式。👆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幸好妻子艾莉完全理解他的感受。因为作为妈妈她同样要忍受噪音,忍受脏乱,忍受自己在睡意朦胧时讲故事,那是讲过无数遍的、即使睡着了也能脱口而出的《好饿的毛毛虫》。👆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如果孩子中午睡了2个小时,那绝对是一场灾难。晚上儿子会担心半夜失火,不管爸爸怎么解释都没用,带他到处检查也没用。为了哄睡,爸爸想尽了办法,让孩子们运动消耗精力,带他们看电视犯困,可都无济于事。最后,他不得不在凌晨三四点,开车带娃出去兜风。终于,孩子们在车上睡着了……而爸爸稍微眯一会儿后,就要开始第二天的工作。👆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自从有了孩子,曾经明媚温柔的爱侣,都变成了动不动暴跳如雷中年人。为什么会这样?豆瓣有个高赞短评:“孩子是父母的讨债鬼、体能教练、心理摧毁大师、时间轰炸机。”真是再贴切不过!👆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无数个大脑快要爆炸的时刻,保罗忍不住向妻子吐槽:“我愿意为了孩子去死,但很多时候我也想弄死他们。”妻子马上心领神会。她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年人有三怕:经济变故、家人生病、婚姻不稳!养了娃之后,人会有很多不由自主的害怕时刻。当保罗看到行政部通知裁员、又得知自己被冻薪时,肉眼可见地慌了。但他没有勇气跳槽,所以妻子有异地高薪工作机会时,他义无反顾地支持,代价是他要工作的同时抚养两个孩子。即使有父母帮忙,日子依然鸡飞狗跳。女儿要找玩具“果冻”,爸爸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睡不着的孩子们挤在他床上,保罗一脸生无可恋;妻子周末回来又离开时,两个孩子都泪眼汪汪……但这些只能默默承受,毕竟咱们中年人都明白:和照顾娃的繁琐相比,经济出现变故才是真可怕。👆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保罗约了一场面试。这期间他决定将孩子放到儿童俱乐部。糟糕的是,儿子因为发烧无法进去,结果他不得不带着孩子去面试——于是当他畅谈工作愿景时,儿子呕吐了……经过一夜睡眠后,儿子没有好转,反而陷入了昏迷。紧急送医后发现竟然是脑炎,致死率高达30%!保罗后悔自己没早些送孩子去医院,脑海中不断浮现自己日常和儿子相处的场景,为什么总是在吵孩子呢?他更后悔了!一个大男人,在医院六神无主地坐着,内心的恐惧到了极致。👆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一季截图,作者供图步入中年后,最怕家人生病。然而保罗家出入医院的频率却非常高。孩子生病受伤是常事,他的父母身体也不大好,岳父还出车祸去世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逃无可逃,不管多害怕都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幸好,儿子恢复得很好,没留下任何后遗症。经过调理后,孩子很快又能在家里吵吵闹闹了。保罗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忍不住又发脾气了。👆图片来源:豆瓣,作者供图自从妻子艾莉去外地工作后,两人的婚姻也出现了问题。曾经的爱侣一起养娃后逐渐处成了朋友。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艾莉在巨大压力下吻过其他男人,保罗也和一个单身女人相处得很愉快。他们争吵过,生气过,也想过要分开,但最终还是因为家人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第三季的结尾,他们都有些迷茫,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三季截图,作者供图剧中人所经历的,其实是大多中年人都最怕的三件事:经济变故、家人生病、婚姻不稳。任何一件都足以将人逼疯。看着他们的苦痛,或许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外人永远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养育者》中有很多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却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比如:为什么父母明明那么爱孩子,孩子却感觉不到呢?为什么孩子特别看重的事儿,大人会视而不见呢?许多问题都没有收录进育儿书,也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大家一起摸索着继续前行。在儿子13岁生日那天,保罗感觉特别手足无措。家人都忙着准备礼物、生日晚餐,但儿子独自一人坐在公园湖中心的小船上。天空下着雨,那个男孩儿看起来非常忧郁。儿子原本说去见朋友的,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人呆着。保罗发现时,儿子已经维持那种状态很长时间了。👆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二季截图,作者供图儿子经常失眠,上课总是疲惫,看起来一直不开心。保罗带儿子去看医生,结果确诊焦虑性障碍!从那以后,保罗总是小心翼翼地待儿子。但两人关系持续恶化,一度发展到儿子打了保罗后离家出走!儿子认为自己的不快乐是保罗的臭脾气造成的,坚决拒绝和保罗住在一起。为了让儿子回家,中年人保罗只好离开家,和自己父母暂住一起。保罗为了控制脾气、修复与孩子们的关系,做出了很多努力,甚至专门去找过心理医生咨询,但都没有明显改善。没有一本育儿书告诉保罗该怎么办!👆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二季截图,作者供图直到有次儿子的焦虑症再次发作,保罗认为可能与学校的历史报告有关,但儿子坚持要参与,因为要支持自己唯一的朋友。在历史报告会开始之前,儿子特别焦虑。这时保罗如天使般出现了,谎称家中有亲人生重病,将儿子从紧张的状态中解救了出来。父子俩逃课了,这是属于他们的小秘密。儿子松了一口气,也开始意识到焦虑症与压力有关,并不是父亲造成的。父子俩终于重归于好。👆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三季截图,作者供图类似的困境,不仅仅是保罗在经历,他的妻子艾莉也同样苦恼。为什么女儿来月经,不是跟妈妈说,而是和一个忘年交说?当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的隐私后,妈妈特别失落。其实,女儿也想求助的,但看着妈妈总是那么忙碌,她就不想再添麻烦了。她太懂事,却以为自己很容易被忽视,就不该老麻烦家人……这样的想法无疑更让妈妈伤心了。👆图片来源:《养育者》第三季截图,作者供图父母子女,原本是最亲密的关系。但孩子终究会长大,他们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顾虑,需要独处空间,迫切想要挣脱家庭的束缚。这并不一定是父母的失职。但当妈妈花钱都买不来一个拥抱时,该怎么办呢?或许,唯有交给时间。珍惜每一个相聚的日子,尽量多爱对方一些,余下的就等待时光和成长给出答案吧。生活不易,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养育者》整体是一部轻喜剧,带些幽默,也有许多温馨场景。之所以笑着笑着就让人倍感心酸,是因为真实展示了中年人的生存状态——明明用尽全力地去热爱生活,却分分钟都被推向崩溃的边缘。剧中的父母都有自己的问题,保罗总是爱发脾气,艾莉容易焦虑神经质。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都去看过心理医生,也努力想要改进,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事实上,只要孩子在身边,他们还需努力工作养家,就很难在高强度压力下做到心平气和。👆图片来源:豆瓣,作者供图养娃是一场修行。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不是在不断犯错中慢慢成长的呢?不管多爱孩子,都会遇到数不清的矛盾和挫折。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亲子关系。双职工家庭的育儿状态,大多时候都是像剧中人一样,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幸好,我们和孩子都深爱着对方。只要试着再多些“看见”和“理解”,彼此的日子都会好过很多。而我们始终也要坚信,爱可以化解一切矛盾,也能接纳我们自身的不完美。果仁妈插播这部片子的观看链接,已经放到了我们的【片单合集】中了!除此之外,合集里面还有一直以来童学馆分享的各种儿童动画、纪录片资源,有需要的爸妈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入群,在群公告领取哦!(已经在群里的不用重复加了,可以@管理员要链接)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编辑丨曲安、康康题图丨英剧《养育者》截图
2023年1月25日
其他

在跨性别青少年门诊,目睹中国家庭的撕裂

丨本文转自“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作者:陈晓妍,已获授权不同人对跨性别门诊的印象,大致是两个极端。有人将这里当成精神世界的避风港,残酷生活的逃难所,有人将这里视为蛊惑、毒害青少年的窝点,以及一群为了挣钱勾结的无良医生。大概没有其他门诊,会像这里一样,需要日复一日地处理来诊者和家属之间的巨大冲突。然而,这间小小的房间,只能算是跨性别者的小型“战场”。仅仅为了成为自己,来诊者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风险。而在他们当中,抗争最艰辛,情况最复杂的,往往是未成年的孩子。夹缝医生潘柏林的诊室桌子上常备着一包抽纸,旁边的废纸篓里,装过无数家长的眼泪。有一次,问诊刚刚结束,坐在对面的家长带着孩子离开,在开门的瞬间,家长快速转过身,偷偷给潘柏林递过来一张纸条:“你敢再给我孩子开激素,咱们走着瞧!”同样的威胁,来自另一位来诊者的亲人:“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她的家人饶不了你。”有的父亲声泪俱下,把潘柏林堵在办公室,差点给他下跪:“我宁愿这个孩子没有了,也不想他变成这样一个不男不女的样子。”一位家长迫于孩子的压力,在性别重置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为了阻止这场手术,只能转移目标,在医院多次举报投诉潘柏林“毒害国家青少年”,怀疑他“有国外势力渗透”。潘柏林被家长告知:“我会一直投诉下去,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另外一则家长的投诉内容中写道:“潘柏林为了赚钱,和精神科医生勾结,给孩子开药。有的投诉越过医院,直接打给了北京市民热线。”门诊的另一位医生给一个孩子做完诊断,家长突然拿着刀具冲进诊室刺向医生。那名医生被送走,做了伤口缝合手术,休了一段时间的病假。潘柏林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没准哪一天,我们也会遇到这些。”而在跨性别的孩子眼里,门诊则是一个精神避风港。他们管医生潘柏林叫“老潘”“潘叔叔”。“以前找他看病聊天,可温柔了”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养了儿子后,我对男人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

虽然,我“跪”为俩娃的妈、名副其实的中年妇女,但我对影视剧里那些肤白貌美、肩宽腿长的男主角们偶尔还是“贼心不死”。剧里的男主们,帅气又多金、“霸道”但专情、正义温暖、头脑聪慧、且往往从事“高大上”的职业,属于高技能、硬核型人才。单身时刷剧,会不自觉把自己幻想成女主角;生娃后再刷剧,会不自觉把自己的儿子幻想成男主角——万一吾儿命里中奖,拿到了影视剧里光鲜亮丽的男主角剧本,成为那样优秀男性该多好啊!可养儿六年下来,我的所有幻想都一步步破灭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永远都是一岁、两岁、三岁的人类幼崽在大人的朋友圈里“展示风采”,而很少看得到小学及以上的娃出现在朋友圈,即使出现了,也总得带一两句吐槽……生而为男,脏得“心安理得”曾经,男人在我心里的印象,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那些影视剧里的男人们,头发,是一丝不苟的、皮肤,是吹弹可破的、衣服,是崭新如初的、鞋子,是一尘不染的……就算穿一双小脏鞋,都能穿的那么有型有款。咱儿子要是长大以后也能接近这样,是不是也很不错!但他首先就用“脏”,打破了我的这个幻想。儿子的衣服,干净不过一小时、两个月下来裤子膝盖上必有洞、夏天手上永远带着泥、冬天的袖口上总沾着因为懒得用纸擦而收集的一团团白色的鼻涕……泥巴沾到脸上,这些都是小事儿我发现,在男孩子的世界里,全宇宙是一尘不染的、自己是洁白无瑕的,压根儿没有“脏”这件事。比如,一个人,一双脚,却能制造出满地的袜子。别说洗,收都是不可能收的。出门就拿干净的袜子,如果妈妈发狠不洗,他也无所谓,就地下捡起不那么脏的袜子接着穿呗。脏衣服、脏袜子只是小菜一碟,让人觉得离谱和不解的,还有个人卫生习惯。纸,是要乱丢的,垃圾桶,是可以无视的:鼻涕,也是懒得擦的:随手墙上一抹。一整堵墙的鼻涕啊,不知道是“抽象派”还是“野兽派”。擦到墙上算好的,还有更离奇的操作:吃了!虽然恶心了点,但别担心,童学馆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娃又开始吃鼻屎了,真的不用制止吗?》,分析小孩为啥爱吃,有害吗,以及如何让孩子少挖鼻子。如果你在为这件事苦恼,一定要看看。话说回来,知道男孩子不好干净,但没想到他们能脏的这么心安理得。会不会他们长大一点就好了呢?嗯,我劝你别抱有太大期待!知乎上有人问:“一个男生可以脏到什么程度?”虽然没有亲历,但只是看到回答的我已经想先吐为敬了:“用抹布擦室友的桌子,抹布直接阵亡。”“可以一个月不刷牙,门牙上有黄到发红的牙垢。”“出门必定喷香水。早先我还以为他这个人有点情调,结果是为了掩盖衣服很久不洗的臭味。”“垃圾太多不倒,专门网购了几个超大的蛇皮口袋,把垃圾全部塞里面堆在门口。”男生能有多脏?大概跳进黄河——黄河都显得清澈了呢。见水就要钻,分分钟开启和泥巴模式当然,不是所有男孩都会这样,但结合现在我儿的“不修边幅”,很难不想到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像上述答案里描述的那样气味不可描述,真要替他未来的朋友、伴侣们捏把汗……“我儿子的大脑就像海草,它无用而飘摇。”网上有句概括小男孩大脑的经典语录:我儿子的大脑就像海草,它无用而飘摇。好像的确如此,否则你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带去学校的手套和帽子已经好几双了,却总是有去无回;为什么吃饭时你让他盛着盘子不要把饭渣弄得到处都是,结果人家一抬胳膊能把整杯牛奶给你干翻;为什么十个月大的妹妹需要安抚奶嘴,六岁的他看见了,也要眼馋……虽然我听说过一个家庭二胎出生后,老大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返祖现象”:明明会走却非要爬、要吃小婴儿的迷糊、学婴儿咿咿呀呀叫。但儿子啊,你这安抚奶嘴都用上了,是不是返得有点彻底?娘亲我看见的时候,真的想让他返回得更彻底一些:要不直接返回娘胎、回炉重溯一下?而在学习上,他们的小脑袋瓜又能“多线任务并行”了。上网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只上网课,要一边上一边炫弟:要一边学,一边撸猫:要上蹿下跳:如果手里不拿捏点啥,他们极有可能会变成花果山的猴子,在除了体育课的每一门课上都上蹿下跳、坐不住。还有就是,要睡觉: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孩子昨晚又挑灯夜战了多少套卷子……而我儿子对学习的态度,也像海草一样左右飘摇。他们学校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台专用的学习笔记本,日常教学和练习都在电脑上完成。家长可以向学校申请,每天把笔记本带回家,在家做些额外的小练习。因为我们家完全是佛系放养、又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眼睛健康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所以他是班上为数不多没有把笔记本带回家的学生。上周末,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突然让我向老师申请,放学后把笔记本电脑带回家,说要在家做一些小练习。我惊喜不已,哇啊!这是一个骰子掷七点、千年铁树开了花——千古奇观啊。平时连笔都不摸的儿子莫不是脑瓜子开窍、要跻身学霸行列了么?我问:你为什么要回家做小练习?儿子答:老师说完成额外的小练习可以赚分,分数够多就可以和老师一起吃巧克力、喝热可可、看电影。我:……儿子:你不用申请太长时间,两周就够了。看完电影还是把笔记本电脑留在学校吧,每天背来背去怪累的。我:……为娘天真了,一个飘摇的六岁男孩,怎么会把心思动在学习上呢?那心思肯定是要用在别的他觉得好玩的地方啊!干正经事没有份,装聋作哑第一名都知道“男人的嘴,骗人的鬼”,但没养过娃的人可能不知道,男孩的耳朵也是个骗人的鬼——它们会选择性“失聪”。有一种疼叫做踩到乐高,这种疼,我隔三差五就要体验一次。我耳提面命、再三强调请儿子在玩完乐高后请把它们收拾干净,不要再让乐高们“谋杀”你亲妈了!你说他没听见吧,乐高确实消失在了地面,你说他听见了吧,但乐高零件转头又生长在了沙发……夏天穿着短裤的我一屁股坐下去,直接体验了一把“透心疼,心飞扬”。嗯,我的话,儿子肯定是听见了,但听见的不多。生活里,儿子也会时刻提醒我“他没长耳朵”这件事。起床,总是懒着不起;刷牙,需要再三提醒;上学,你得三催四请;睡觉,需要连吼带唬。当我带着忍无可忍的一腔怒火向他发飙质问、唾沫星子喷了一屋时,吾儿要么沉默以对、要么一脸无辜告诉你:“我没听见啊!”无论你对他们说多少次“不行”“不要”“不许”“不能”,在男孩那里,耳朵就是一团软骨组织,压根收不到信号。但神奇的是,当他们想听自己需要的答案时,却能瞬间化身成顺风耳,灵光的要命。比如,当我和老公周末忙了一天,懒得做饭商量着晚上吃汉堡时,隔着一整个客厅,儿子能在自己的卧室里立马开始口述下单;再比如,我们原本规定他每天只能看一个20分钟的视频,当你口误不小心说成了两个时,好了,儿子不仅耳朵灵光了,脑子也亮堂了起来,能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和你展开argue.此时,你给他一个讲台,他能巧舌如簧给你完成一场完整的“为什么今天的我需要看两个视频?”的答辩。选择性耳聪目明这件事,算是被他玩明白了。当妈后,我听过最幽默的笑话就是“养儿防老”。除去一小撮稀有儿子外,对大多数老母亲来说,不养儿才能健康活到老吧~总之,养了儿子后,我曾经对男人所有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但是,养孩子嘛,总是糟心和乐呵并存的前面吐槽了个爽,但是养孩子嘛,总是糟心和乐呵并存的。怒气消散,心平气和之后,仔细想想,再淘的小孩,也有他可爱的一面:我给刚起床的他倒水喝,他会甜甜地、乖巧地说一句“谢谢妈妈”;知道我喜欢大白鲨,他也会一张又一张的练习,直到画出自己满意的那张送给我;他会把画得最好的画、做得满意的手工制品,毫不吝啬地送给姥爷姥姥;他也会主动帮爸爸搬东西;还是小毛头的他,虽然自己洗澡是两分钟糊弄,但却能认认真真给妹妹沐浴;外出游玩时,也不只在意自己有没有开心,也会关心操心妹妹好不好。……他是个懵懵懂懂、马马虎虎、一不小心就会“闯祸”的小毛头,但也是个有责任感、还有点暖心的小伙子。想到这,突然觉得,那些过分美好的幻想,灭就灭了吧,还是相信自己的娃,也能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今天这篇文章属于是一吐为快了,我也想听听你们跟儿子相处的日常,管他闹心还是开心,都快来留言区聊聊吧!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题图及文内图片来源丨作者供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2023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