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赵紫阳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123456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赵紫阳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123456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逃离研学团,海淀妈妈送娃回乡锄大地
Original
宫主
果壳亲子Guokr
2023-12-30
一到暑假,我所在的家长群里都会充斥着一股焦虑的氛围。
爹妈们或忙于交流夏令营和研学情报,或私下开始拉帮结伙,组团报班,也有家长会请个长假,陪小朋友四处旅游、见见世面。
但是和其他孩子不同,我家闺女从6岁起,每年都被送回东北农村姥姥家度过不一样的假期。
其实对于我们双职工父母来说,暑假一直是一个既期待又无奈的时段:
我们会随孩子一起兴奋、一起规划假期安排,却也碍于实际工作很忙,无法时刻陪伴孩子的成长。
走还是留?是个问题
在我家,送闺女去东北老家过暑假,之前其实只是Plan B。
我们最早设想的理想计划是把老人们从老家接过来,在北京家里陪孩子。但让老人离开家乡,到闷热的北京来在陌生环境中给孩子当俩月“保姆”,实在于心不忍。
“不如送孩子回我老家村里吧?”我当时突发奇想,先生却不置可否。
我明白他的担忧:当时我家闺女刚上小学低年级,自制力和自理能力都不高,很多时候,甚至无法独立完成学校作业。
如果贸然就把她一个人放回老家,加上祖辈们的宠溺和变化巨大的生活环境,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样子?
另一方面,我们平时的养育都尽量提供给孩子优渥的成长环境,孩子从小就习惯于既舒适又便利的一线生活环境,老家农村条件简陋,她会不会觉得农村的生活难以忍受呢?
尽管内心十分矛盾,但我和先生没有自行决定,而是郑重其事地向女儿赞赞提出了这个意向,由她来最终决定。
我们告诉她有一个选择是可以独自留在老家农村度过一整个暑假,我们也坦诚地告诉她回村的种种好处和不足,以及我们的顾虑。
出乎意料的是:赞赞并没有厌烦我们的担忧与分析,而是说出了她的想法,还在小本子上记下她能想到的“好”与“坏”两方面的情形。
第二天,赞赞又很认真地给我们讲,她打算如何安排自己的乡村假期。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些还不算完,赞赞又画下了她和姥姥姥爷在农村喂养小鸭的情景,还向全班同学分享农村与城市的不同,俨然成了一个新农村推广大使。
赞赞用实际行动表露出的态度和决心,也让我和她爸爸信心倍增。
广阔天
地,自由灵魂
第一次去东北,赞赞满眼都是新奇。
山坡上的城垣遗迹、随风荡漾的绿色麦浪、星罗棋布的村落,都让赞赞问东问西。
到姥姥家后,院子里的土灶、鸡棚、菜园,让赞赞仿佛进入了绿野仙踪的世界。
而搞笑的是从小到大都在北京城里生活的先生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村,父女俩从早到晚都蹲在地里,研究蔬菜作物,或者拿着网兜和镊子抓各种昆虫,玩得不亦乐乎。
在陪赞赞过渡的日子里,我和先生有一个深刻的感受:
农村生活带给孩子的最大价值是自由。
自由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大部分农户都有独立的院落,而院子里菜地、鸡棚五脏俱全。孩子能够在这方小天地里就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农村劳动。
二是院落鲜有机动车,也少有陌生人出入,相较城里孩子的生活,可以自主安排的活动空间更大,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和规矩。
女儿在这方小天地自由劳作,自由玩耍,一切都自己做主和安排,能够真正地放飞自我。
👆
花草作为装饰
有一本书叫《与孩子重回自然》,作者斯科特.D.桑普森认为:
“大多数时候,孩子并不需要被教导如何与大自然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早已深埋在他们的基因中。家长应该偶尔找一个比较野的地方,让孩子可以离开现成的道路,另辟蹊径地走上一程。”
自由之外,乡村和城市迥然不同的人际关系,对女儿赞赞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多样性体验。
我之前观察到,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的社交关系中,小朋友的社交角色定位十分明确: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是女儿,在游乐场是同伴。
在她眼中的城市也是在井井有条的规则中运行的。而老家农村却没有这样条缕分明的规则,而是一张错综复杂、掺杂了多种关系的人际网络和多重角色:
比如村子里小学校长可能给一家祖孙三代上过课,卫生所的医生是她妈妈的初中同学,村支书见面会叫小朋友二姨……
在农村,孩子仿佛置身于另外一种社会运行机制中,以血缘和土地构筑起来的社会关系让她亲身体验到了不同于城市的人际关系。
我和
孩子的“约法三章”
过渡期很快结束了,我和先生年假到期,不得不返京继续繁忙的工作。接下来的乡村生活,就得赞赞独自面对和享受了。
临行前,我们与孩子的“约法三章”
1.安全,安
全,还是安全!
村镇上交通状况堪忧,镇上会有很多汽车、农用车、电动车横冲直撞。
我们沿用在家定好的规矩,在有风险存在的地方,会提前和孩子约定好安全区域。比如孩子拿相机拍摄路上经过的卡车,姥姥会要求不能下“道牙子”,其他地方随便走。
村里的农用器具和机械也是一大隐患。
城里娃没见过镰刀和耙子,好奇地上前一抓,就可能酿成惨剧。而那些谷物粉碎机更是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小手。另外,裸露的电线,没有盖子的水井、化粪池,这些都是在北京时不会遇到的情况。
我们只得一个个将这些隐患列出,并提前明确提醒赞赞注意。
👆这就是我们发现的危险行为之一
2.强调
“自行”安排
我和先生一直认为,小孩子自制力差是正常的生长现象,是符合生长发育规律的。
我们无法强求孩子有成年人一样的自制力,但应该给孩子机会自行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而此时就是绝佳的机会。
我们在离开前和赞赞一起制作了精确到日的暑期计划,把作业、身体锻炼和游戏都列入其中。无论她是否能严格执行,都是对她主动掌控自己时间的意识培养。
另外,我们也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李物品进行登记管理,对自己的物品负责,培养管理意识。
3.学会
处理人际关系
农村邻里之间都很熟络,平时七大姑八大姨又住在一起,难免会有亲友非常热情地给小朋友买礼物。之前我们寒假回乡还曾收到很多压岁钱。
我们离开前,告诉孩子首先要礼貌待人,感谢他人的善意。万一收到亲戚长辈塞过来的压岁钱和礼物,要先征求姥姥姥爷的意见,而不是来者不拒。
👆赞赞去亲戚家做客,亲戚家打理得堪比高级民宿
4.学会“分离”,是亲子双方的必修课
出行几日后,兴奋渐渐退去,离别之情就会时不时涌上孩子心头(老母亲也是如此)。
我们约定好了几个方法,帮助彼此面对分离,派遣思念:
1.约定固定时间,每天
视频10分钟,引导孩子分享当天的见闻。
这种定期沟通既是交换信息和情感的通道,也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安全感——有事情我可以随时和爸爸妈妈倾诉。
2.远行前我们
会提前主动问孩子要不要带最喜欢的玩具。
我们希望这些很“日常”的物品可以作为“家”的寄托物,帮助小朋友把习惯的状态延续到陌生环境。
3.鼓励孩
子在异乡“建立”自己的小巢。
比如我们会鼓励赞赞在房间角落里为自己的玩具设置卧室,或者用纸箱建一个秘密基地。这些行为都无形地在小朋友心中建立起虚拟的领地,像森林中的一点篝火,是小朋友自己营造的庇护所。
农村的作息非常规律。
赞赞每天6点起床吃早餐,上午和姥姥外出遛弯买菜,然后回家写作业、弹电子琴,下午看动画片,等天气稍微凉快了以后和姥爷下地里劳动(祸害)。
赞赞在假期里学会认识了各种农具,还经常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自己抡一抡锄头,刨个地,假装自己就是一个农垦高手。
孩子告诉我们说犁地、收割、撒药都有机器工作,其实并不难,但一茬粮食要等几个月才能收成,每天都要去照顾稻苗,农民伯伯还是很辛苦的——这种亲身体验要比课本上的说教有效得多。
每天,赞赞都会给我们打电话,诉说她的见闻;
今天又抓到了什么样的蝴蝶,又去谁家串门,那家又闯红灯被车撞了……俨然一个东北新闻联播。
我们也教会她在工作时间给我们发语音消息,而不是看到什么都直接打电话,这样不会影响爹妈工作,也可以省一些电话费。
在家庭群里,我的角色是回答赞赞的各种问题,抚慰她的“思乡之情”,而爸爸会把自己在公司的见闻分享给赞赞,和她平等地交换信息,发自内心地交流而不是对她说教。
从一年级开始计算,如今赞赞已经四次在东北农村度假了。
每次回来,我们都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与积极变化。她会和我们讲述在农村的见闻,会介绍她的新朋友;也会埋怨姥姥的严厉,或者炫耀姥爷对她的“放纵”,以及她是怎样和姥姥姥爷斗智斗勇的。
不过作为家长,我和先生也会偷偷观察她回家后的日常表现细节,避免在这一个月中养成不好的习惯。像说脏话和口癖、睡眠不规律、吃零食没有节制等问题,每次从村里回来都会一起带回来,需要在回家后慢慢纠正。
每年开学后,赞赞身边的同学们总是非常羡慕她有机会去农村度过假期,可能小朋友都在羡慕她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吧!
而对于这个安排,我们身边的其他家长们的态度不尽相同:
有的赞成这种体验社会的方式,也在准备给自己家娃安排一次“衣锦还乡”;也有家长说这样安排会导致孩子在学业上懈怠,打乱好容易养成的学习习惯。
这件事见仁见智,需要家长根据自家情况做决定。
有些家长担心长时间离开父母,孩子会落下学业或过于松散;也有家长觉得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要体验生活。我和先生作为家长,奉行的是让孩子行万里路,亲自体验这个大好的世界。
作者丨
宫主
编辑丨
曲安 排版丨康康
老母亲一线报告:双减第一年,我的迷茫、自救与改变
上海八个娃,“创业”卖出1000根雪糕
中产扎堆去大理鸡娃?更自由还是更昂贵?
业余学体操却夺冠,博士妈妈“反套路”推娃:好的教育应该通向自由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