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产扎堆去大理鸡娃?更自由还是更昂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Miki粥 Author mikizhou

本文转自“Miki粥”,ID:mikizhou99
作者:Miki粥,已获授权

据说,这个暑假,一半的人在新疆,一半人在大理。

人潮汹涌把大理人都搞崩溃了,吃早饭靠抢,打车打不到,过马路能挤出一身汗。知道的这是在度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挤北京早高峰的地铁。

各式各样的人,种满了大理。这其中不乏北京中产家长,他们跑到大理「鸡娃」。

新周刊最近有一篇去大理鸡娃的文章,朋友看了很激动,把链接丢过来问我怎么看?

我说,我能怎么看?这事儿又不稀奇,十年前大理遍地就是创新幼儿园……

去年有一个妈妈在群里转发了一篇大理幼儿园的文章,讲教育在云南实现了天人合一:「明媚的蓝天白云,隽雅的苍山洱海,孩子在大片青翠的草地上肆意奔跑,瞬间就治愈了城市钢铁森林里的娃爸娃妈们。」

「田间劳动」彻底击中了城里的妈妈,她们激动地聊起了带娃「向往的生活」,割麦采摘、养猪喂鸡,下河还能摸鱼抓虾…

看照片,确实很治愈。但我有一点不太明白,世间哪里还没块泥巴地呢?何必非要飞去大理。


田野乡间又没有太大差别,出了北京六环到处都是采摘园、生态农场、泥巴地,就算你想追求一站到底的自然循环设施……也不缺啊。

可中产爹妈非要花上万块,把小孩运送到了大理的山沟沟里去挖土。在他们的心里,好像只要到了大理,就能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一切答案。

为什么呢?

因为小红书上的那群看起来幸福饱满的中产父母,似乎都在大理。大理的泥巴地,能抗焦虑去内卷,是理想教育的沃土,是「在北京也过不到的神仙幼儿园生活」。

我只能很庸俗地说,这份教育理想真挺贵的。

且不说带娃往返大理的机票,插班到大理网红幼儿园,短期一周2000块起,读一个月就8000块起,赶上北京国际幼儿园的价格了,但这还不是最大头的成本。

住宿是最贵的。原本一个月三四千的房子,到了7月份涨到了一万五。

如果全家出动,那这趟带娃寻找理想教育的旅行,路费、住宿费、学费和生活费,一个月至少要花掉三五万……

换回来的住宿条件艰苦,教室的地面都是泥坑,破旧的桌椅板凳,卫生条件就不要追求了,厕所可能就是挖了一条沟渠,天然到没有一块挡板……

但即便如此,中产家长们依旧乐此不疲,为了能挖土、割麦,把大理那些所谓创新幼儿园的学位抢到一票难求。

原本,妈妈们在去之前还在小红书上做功课对比,后来预定的时候发现,别人并没有给你这么多的选择机会,网红点儿的学位早就被抢空,最后只能哪家有空位就订哪家,不要挑了……

去大理鸡娃,只要抵达就好。

亲近自然的教育,原本应该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但这种席卷一切的感觉,好像是把大理当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处,把「自然」当成了一个教育新的KPI。

不去,是不是自己就不够佛系不够躺平?不去,看到朋友圈里别人放肆玩土,就会陷入一种新的焦虑——

我是不是没有提供最好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小孩的天性?

在这样崭新的焦虑下,出现了如此奇怪的一幕:山沟的小孩拼命读书,城市里的小孩纷纷去山沟里挖土。

反内卷的教育,终于也卷起来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其实去大理鸡娃还算好的,之前反内卷的故事更夸张。

前几年有一批网红爹妈,号称自己不买房、不报班,花百万带小孩去环游世界,3岁途经12国去北极看北极熊,5岁纵穿南美洲凹造型……

这些故事,一度搞得一群中产家长非常忧郁。

这钱也不是花不起,但自己为什么豁不出去?想拥有同款野生奔放的教育,但却始终放不下养家糊口、考试升学的生活重担……

等等……怎么还要养家糊口?花百万带娃去旅行的爹妈怎么吃饭?回过头仔细一看,人家不是自由摄影师就是导演,职业原本就是边走边看。

于是忧郁的家长恍然大悟,原来所谓反内卷的教育,对自己是巨大的挑战,对别人来说,不过就是爹妈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顺手捎上了娃,仅此而已。

哪里有什么耗费百万为小孩牺牲?都是走在路上突然发现,这样养娃也不错。

然后照片和视频被加工包装成了故事,一生不羁爱自由的爹妈,一下成了中产反内卷的先锋。

这个逻辑倒也没什么错,毕竟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小孩就不会差太多。

回过头想想,很多中产父母能去山沟沟里挖土割麦,都是因为他们身后无数条退路。去田野间当两天农夫,调剂一下对城市的厌倦,升学考试可以暂时抛在脑后,什么都不用想,亲子关系也不再鸡飞狗跳。

我对你没有作业的要求,你也不要整天来反复刷你妈。

然而,Gap之后还是要回到中产生活的日常之上的,该卷卷,该鸡鸡。

靠着自己读书的能力打拼出来的精英一代,自始至终心里都如同明镜一样,大理的教育再美不过就是梦一场,小孩要去的清北和大藤,大理是给不了的。

新周刊里有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些家长的理性。

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热爱大理的家长,坚持陪小孩在大理读完了幼儿园,等到要升小学的时候,一家三口立刻回到了旧金山。

她说,自己差一点就留下了,旅居大理。

但我知道,她永远不可能留下。因为无论大理多好,旧金山才有小孩真正要走的教育之路——

有比国内公立宽松的教育环境、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更有比大理更踏实、靠谱的升学路径。

一切教育的目的,还是要追求升学的。如果割麦挖土就能考名校读清北,那今天乡间的娃也不必非让自己成为小镇做题家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对中产家长而言,即便真的相信创新教育是真的好,也不可能拿出全部勇气把小孩的未来都押宝在这里,因为他们输不起。

就像花费百万带娃周游世界的爹妈,最后回来还是要进入公立,让小孩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经历再折腾也只是在学前,上学还是需要稳定而完整的教育。

说到底,中产对大理的向往,只是换了一种卷法而已。父母心态好,遍地都是大理;父母如果焦虑,去了大理也还是放不下焦虑。

因为即便是搞新式教育,家长还是比较谁的孩子更「放养」,谁的教育方式更顺应孩子的天性,谁家孩子户外能力更强……

当一种反内卷的形态萌芽出来,就会有一堆焦虑的家长把它推向内卷的高潮。然后,为了满足中产不断提升的创新教育需求——

从音乐启蒙、油画、编织、钩针、木工、陶泥,到溯溪、绳索速降、攀树、皮划艇、骑行、徒步采菌子、射箭、露营,这些活动在大理的新式学校里都成为了一种「日常」。

但,一切远未停止。

家长需要更多与众不同的项目,只有与众不同,才能显示出他们反内卷的决心。于是,大理的学校只能继续卷下去……


文章来源丨Miki粥(ID:mikizhou520)作者丨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参考资料丨[1]《北京中产父母,到大理鸡娃》,新周刊原文标题丨反内卷的中产家长,终于是被卷了。
 相关推荐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